2015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点五-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点五-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2015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考点五-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变文在我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与作用?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所讲内容大致分两类:1.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2.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世俗性变文。
唐代变文在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琴歌《阳关三叠》
琴歌《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
这首歌曲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感情,能使人沉醉在依依惜别的意境之中,一遍遍地咏唱,回味无穷。
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是在琴歌的形式中保存下来的。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事明代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
现存于各种琴谱中的《阳关三叠》有三十三种版本之多,可分为其中不同的曲体类型。
目前较流行的曲谱原载明代《发明琴谱》,后经改编载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
3、琴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做。
唐代琴人颜师古将笛曲改变为琴曲。
《梅花三弄》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由相同的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也是乐曲标题命之为“三弄”的由来。
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侧重于音乐的发展。
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的各
种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形象
4、琴曲《离骚》
《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琴曲。
《离骚》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
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适中的诗句为各段标题,可见乐曲的情绪和屈原的诗作是相一致的。
全曲共十八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引子是叙述性的音调。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主体,音调宽阔明朗,仿佛是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的体现。
第三部分是尾声。
音乐由慷慨激昂过渡到缓慢低沉,最后在悲愤、忧伤的情绪中结束。
5、什么叫“旋宫转调”?“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和先秦宫调理论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旋宫转调”包括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变换,合起来称作“旋宫转调”。
“八十四调”由隋代万宝常、郑译根据苏衹婆“五旦七调”的理论发展而来的。
“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
“八十四调”理论是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
用十二律构成十二均,每均可构成七种调式,所得八十四调,它的提出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
“二十八调”应是四均七调,即四均为四种调高,七调为七种调式。
6、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
(1)虞世南--《北堂书抄》—类书—“乐”是其中一部,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史料。
(2)《成书要录》—武则天时期著作郎元万顷—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对于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3)《教坊记》—崔令钦—有关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记录了有关教坊的许多具体材料。
(4)《羯鼓录》—羯鼓名手南卓—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是古代
具有乐器专史性质的一部著作。
(5)《乐府实录》—段安节—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依据。
7、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他们担负着怎样的职能?
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
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
(1)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
(2)鼓吹署管理鼓吹音乐。
(3)教坊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
(4)梨园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丝竹之戏”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
8、雅乐派的音乐思想
主张复古,反对民家音乐,反对少数民族音乐,反对外来音乐,而且不赞成“新变”的,以隋高祖及牛弘,唐长孙无忌及杜佑为代表。
隋高祖反对“新变”主张“宜奏正声”。
他肯定社会的作用。
长孙无忌从神秘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音乐是从“太始”宇宙形成之始产生。
他首先强调音乐感动天地鬼神的神秘作用,其次才提到它的社会作用,他怀想“古乐”,对少数民族音乐,有着反感。
杜佑强调古乐而反对汉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
9、白居易的音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首先,他肯定音乐反映政治。
其次,他强调音乐内容的重要性而把音乐的形式和技术视为次要。
再次,他对当时的雅乐和提倡雅乐的人们,取着十分藐视的
态度。
总之他的音乐思想肯定了音乐政治作用以及音乐内容的重要性,给与当时已经冒出头来的唯美主义、纯技术观点以有力的打击;他揭穿雅乐的腐朽性,对极端的复古主义者有一定的距离。
他的理论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而且尤其脱离实际的一面,对当时的音乐发展并不能起多少推进的作用。
10、霓裳羽衣曲
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直到现在,它
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
霓裳舞。
”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