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_东西方文化互补论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Protection of Non -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hen Xia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hina's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先生的文化理论主要是多元文化观,他主张应该关 注文化的起源,他认为文化的起源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 的,世界文化不是由一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也不是一个地 方产生的,同时,文化又是存在体系的,世界上的文化可 以分为: 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欧美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 阿拉伯文化,文化的多元和多种文化体系是不矛盾的,各 文化体系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关系。先生发前人之未发, 深刻地指出: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这一送去主义的理论性倡导,正在为世人所重视,所传 1997: 276.
播。日本学者 西 园 春 夫 在 接 受 中 国 旅 日 学 者 访 谈 时 说
[4] 季羡林.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A]. 三十年河东
“21 世纪,是亚洲的时代。但是,我不认为,仅仅是经济 三十年河西[C].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94,95.
参考文献 [1]张博,程圩.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J]. 人文地理,2008( 1) . [2]王文章,陈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 化发展战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3]周和平. 承续民族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J]. 人民 论坛,2007( 17) . [4]伍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初 探――以宁波市为例[J]特区经济,2008( 4) . [5] 李昕.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的可 能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谈起[J]. 贵州民 族研究,2008( 2) . [6]李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 [J]. 商业时代,2008( 24) . [7]祁庆富.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 人[J]. 西北民族研究,2006( 3) .
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季先生在学术探讨中受中德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 的陈寅恪和汤用彤先生都是考据的名手,在德国,其所遇 到的老师,也是考证巨匠,他一生小心翼翼的跟在他们后 面走,可是到了晚年,他发表了很多义理的论断,而这些 论断中,又多是谈东西文化同异问题的。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他处处发现东西方文化的 不同,他的基本论点是东西方思维模式不同: 东综合而西 分析。比如在处理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对自然分 析再分析,征服再征服,其理论基础是“争”。东方则主张 “天人合一”,其理论基础是“和”,即顺应自然,建构和谐 世界。而西方的在多给人类谋福利的同时,带来了从环 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等诸多灾难。季先生在 1989 年在 《从宏观上看 中 国 文 化 》中 引 述 了 池 田 大 作 和 汤 因 比 的 对话,就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贬低情绪,提出 了“三十年 河 东,三 十 年 河 西”[1],1990 年,他 的《21 世 纪,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一文,提出西方文化辉煌了二 三百年,已经是强弩之末,就东西方文化的现状,他又提 出了“三十 年 河 东,三 十 年 河 西 ”,西 方 文 化 产 生 的 危 害 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前途,并将贻害全球,20 世纪末将是 文化中心由西向东的历史转折点。
changes,The non - mater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How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the difficult tasks for us .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 东学西渐; 三十年河东; 送去主义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比较文学家,散文家 和翻译家,撰写了 1100 多万字的学术专着和 100 多万字 的散文,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十分驳杂,涉及到印度古代语 言、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吐火罗 文、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 和共 性、美 学 和 中 国 古 代 文 艺 理 论、比 较 文 学 和 民 间 文 学。他的学术研究特点是一个字“杂”。
强大了,亚洲的影响力就会提升。我认为,在人类濒临存
[5] 季羡林. 21 世纪 东方文化的时代[A]. 三十年
亡之时,亚洲必须带着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解决方 案走上历史舞台。”[7]希望人类真的能读懂先生送去“天
河东 三十年河西[C].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4. [6] 季羡林.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A]. 东西方文化一
先生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后来又发表了一些涉及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文章重要的有漫谈东方文化关于天人合思想的再思考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的一点补充文中提出了所谓不薄西方爱东方的河东河二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先生的文化理论主要是多元文化观他主张应该关注文化的起源他认为文化的起源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世界文化不是由一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也不是一个地方产生的同时文化又是存在体系的世界上的文化可以分为
先生提出“三 十 年 河 东,三 十 年 河 西 ”后,支 持 者 有 之,反对者亦有之,后来又发表了一些涉及东方文化、中 国文化的文章,重要的有《漫谈东方文化》《关于“天人合 一”思想的再思考》《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的一 点补充》,文中提出了所谓“不薄西方爱东方”的“河东河 西论”。
二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
protect the non -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
Key words: Non - materil Cultural Heritage ; Protection
Class No. : G122
Document Mark : A
( 责任编辑: 郑英玲)
( 上接 126 页) 就吸收,中国吸收西方的佛教形成了中国 界,并复兴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但东方文化走向世界
西方文化 从 文 艺 复 兴 之 后 把 社 会 生 产 力 空 前 的 提
高,人类社会也空前的进步,但是他和其他文化也是一样 的,迟早会没落的。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的一些学者开 始观察到西方文化的衰落,1917 年,德国斯宾伯勒《西方 的没落》一出版,便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历史 学家汤因比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也提出反对西方文化中 心论。在今天,它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世 界各地的地震、酸雨、生态破坏、动植物不断灭绝、淡水缺 乏、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先生正是看见了这些灾难,才主 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 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取 代西方文化的世纪,取代并不是消灭,他说: “在过去几百 年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 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 方文化中 的 精 华,把 人 类 文 化 发 展 推 到 一 个 更 高 的 阶 段。的考虑“拿来”和“送去”的问题,认真的考虑“东 西方文化互补论”。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体现着 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我国历 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利用好非物 质文化遗产,可以有效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增强各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 国家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佛教,明末以来西方文化也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才有了 的过程中,必是不断自我革新,吸收东西方的先进文化,
“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的说法,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 走东西方文化互补的道路,造福整个社会。21 世纪,人
也在当时传到了国外,送给了世界,可惜在一片西化之声 类文化的前景必是光明的。
中,西方人自我感觉良好,全没有把中国的西渐文化放在
三 东学西渐与“东化” “东化”是季先生发明的,报纸上没有这个词儿。他 认为汉朝唐朝是“文化东化”的时期,因为汉唐 世 界 经 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 了“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中,“东学西渐”也 没有停止过。汉 唐 时 期,中 国 吸 引 了 很 多 传 教 士、商 人, 他们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文化交 流上,中国向来强调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 下转 129 页)
对待中西文化 的 关 系,先 生 的 观 点 是“拿 来 ”和“送 去”。20 世纪以来,文化界普遍提倡“全盘西化”,但先生 认为“‘西化’是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都是‘化’, 但‘全盘’不可行,不能只有经线,没有纬线。”[2] 美籍著 名学者黄仁宇也认为“‘全取’或‘全弃’是中西文化交流 不成熟的反映。”[3] 季先生还指出全盘西化的理论在人 类历史上是讲不通的,事实上也办不到,但并不是不学习 西方文化,“要想振兴中国,必须学习西方,这是毫无疑问 的。”[4]当然,拿来并不是一层不变,而是要在中国的文化 土壤上加以吸收和消化,不能盲目照搬。
名称加以概括,他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中的“天人二分”思维模式,参照中国“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
提出了科学性论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
流。他还提出了“拿来主义”以及“送去主义”,反对“西方中心论”,推进“文化多元化”的理论,使中西方文化
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文化前进之路。
作者简介:吕文贤,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邮政编码: 637000 曾红军,讲师,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邮政编码: 637000
·126·
第6 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浅析
2011 年
富等优势,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所建树, 可以主动承担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义务,教育和引导学生 加强对本土文化基因的认知。学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义务,可以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创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急需的新学科、新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各 类文化遗产信息,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的社会实践,进而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欣欣向 荣的局面。
第 11 卷 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672 - 6758( 2011) 06 - 0126 - 1
Vol. 11 No. 6 June. 2011
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吕文贤 曾红军
摘 要: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学科的
[2] 季羡林.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关系[A]. 三十年河
况下,在西方有些人还昏昏然没有睁开双眼的时候,有关 东方的书籍,极少极少,有之,亦多有偏见,不能客观。”[6]
东 三十年河西[C].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70. [3] 黄 仁 宇. 中 国 大 历 史[M]. 北 京,三 联 书 店.
之一,世界上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阿 拉伯文化构成的东方文化,和希腊罗马乃至欧美构成的 西方文化之间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了今天世界上 灿烂辉煌,千姿百态,各具特长而又互相联系的文化,给 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繁荣。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 国文化在汉唐时期如日中天,既吸收外来文化,又把自己 的先进文化毫无保留的送给东西方的其他国家,罗盘、火 药、造纸、印刷传遍了整个世界。
文化交流之中。
先生提倡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送去”,他指出
参考文献
这是把握住新 一 轮“东 学 西 渐 ”的 关 键,他 主 张“要 了 解
[1] 季羡 林 文 集[M]. 第 六 卷,江 西 教 育 出 版 社,
东方,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资料首先是文字,也就 1996: 352.
是书籍。环顾当今世界,在‘欧洲中心论’还有市场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