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3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凭什么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能入选语文教材?它 是一篇让人感觉划不清重点、道不明具象的游记“流水账”。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一起浏览课后“阅读提示”,找出编者 的评价语:别具一格、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这篇游记究竟是“流水账”还是 “别具一格”?是“意味不明” 还 是“新颖、独特”?先别忙着下结论。 我们来看看阿来通过一滴水的奇幻 之旅,究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 的丽江。
由此看来,“一滴水"的旅程,不 是单纯的行踪记录,而是一趟美的 历程,更是生命变化发展的历程。 课文结尾,作者说"我终于以水的方 式走过了丽江”,或许是在告诉我们, 他所记录的,不仅是对这块土地的 理解,更是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
2.批注评析,感悟文化厚度。 (1)阿来文中写的丽江和和我们平常了解的丽江不太一 样。 吃完晚饭,到四方街,逛丽江古城,各种旅游商店林林 总总,游人簇拥。最多的是酒吧。……这是今天游客们的 丽江。——阿来《小资与艳遇概括不了真正的丽江》 阿来说“这是今天游客们的丽江”,同学们能读其中的 言外之意吗?
请大家齐读课后“阅读提示”,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初步把握文章轮廓。
二、快速阅读,梳理游踪。 速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与景物名称。
依据摘录信息,简笔绘出表现“一滴水”游历过 程的示意图。同桌互评并修改。
请以一滴水的口吻,按照自己所绘的示意图, 结合课文内容,复述游历经过。
玉龙雪山
纳西族 村庄
(2)示例二: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 的翡翠的五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 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如:银器、翡翠、老者、古代音乐、象形文字,“我”读到 了一个古朴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丽江。 这里连用四个“经过”,场景不停地转换,是不是像网上那 位读者说的“划不清重点”,简直就是一笔“游记流水账"?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中展现的丽江城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 沿革 和人文景观,领会丽江古城的巨变。 2.把握这篇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 种写 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品味作者富于 审美 情趣及表现力的散文化语言。
阿来,原名杨永睿,藏族诗人、作家, 阿来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 定》《月光下的银匠》,散文《大地上的 阶梯》等。他是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 获得者,是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 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如果说阿来 的小说是崇高厚重的巍峨昆仑,那么他的 散文就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清澈又纯净。
看来这滴水既能贯通古今,也能 由高而下,确实比人的视角、人的 游踪要全面得多、自由得多、灵活 得多。
那么既然“一滴水"可以经过丽江, 作者为什么不选择一缕风或一只鸟 呢?
水滋养了森林、田野和村庄,滋养了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 木,滋养了丽江人的生活。水多水美是丽江的地方特色,也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水的特点是晶莹纯净。只有当我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 莹时,才能感受到诗意和美好。
水更灵动,富于变化,也富于生命力。文中的“我”从 “一片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最后 "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这一旅程就是生命实现的过程, 平静的更迭中蕴藏着变化的力量,如同人的生命旅程。
“一滴水"的旅程,更富有奇幻色彩,更有童趣和想象力。
日益丰盈》,可将其纳入学期整本书阅读计划。 推荐阅读评论家谢有顺的文章《散文之重——以阿
来为例》,以提高自主品评、鉴赏文章的能力。 课后仿照课文的写法,结合本地景物,写一篇简短
的游记。
板书设计
感谢观看
通过人生体验获得历史感和命运感,让滚烫的血液与真实的 情感,潜行在字里行间。
——阿来《大地的语 言》
(4)小结。 阿来在游记中写的不仅是他眼前 所见的丽江,更是他心中理想的丽 江。由此我们知道,游记不仅可以 呈现眼前实景,还可以把想象和记 忆融化在现实里,以表达自己的生 活态度与人生理想。
二、以读促写,拓展延伸。 推荐课外阅读阿来作品《大地的阶梯》或《就这样
这样看来,并非编者“识文不清”, 而是这篇游记确有独到之处。所以,网 上那位读者,在细读之后,又这样说:
它既点到了丽江人文自然之美的魂 之所在,又独到地借用了丽江水的视角, 去完成了一遭虽说很游客、但又着实脉 络清晰的情境旅行。
板书设计
2
一、思考进阶,写法寻踪。 1.比较探究,体味视角妙处。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构思新颖、视角独
1
一、理解标题,直接导入。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游记,今天学习最后一篇《一滴
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出自名家阿来之手,算是游记中 的“异类"。 大家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看,从题目中你 有哪些发现?
“丽江”是这篇游记的描写对象,“一滴水”是文中 的游 历者和叙述者,“经过”是游记的主要内容。
这篇游记的别致之处在于: 作家阿来想告诉我们, 一滴水是如何把自己的前世和今生全都与一座城的山山水 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浓重的商业气息,铺天盖地的酒吧文化,或许是今天 丽江的一种真实面貌,但并非阿来想要表达的内容。
(2)那么,阿来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 寻找依据,在找到的材料旁进行简要的批注。
示例一: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晴的人。 批注:从国际化的视角表现当今丽江游人丛集的盛景批注。 示例二: 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 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 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批注:表现丽江人的日常生活,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
(3) 作者表达的重点是丽江的人文内涵——丽江建城和扬名 的历史,丽江的建筑民居,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手工艺、音乐和 东巴象形文),丽江人的日常生活(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丽 江的夜色(夜色中人的活动与心 境),等等。
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 美好相遇,这就是阿来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同作者自己所说——
2.朗读品析,吟赏情韵。 请大家自读课文,选择自己 印象深刻的一处或几处场景,自由 朗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从 所选的语句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丽 江。
(1)示例一: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 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 蜒老街。 如:古城、老树交相掩映,房屋依山而起,老街顺水而去, “我”读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丽江。 朗读指导:关注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句中连用四个 “看到了”,整散结合,回环往复,应当读得舒缓而深情。“依 山而起”“顺水而去”突出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状态,可读得稍 重一些。
因此,这里的旅程看似浮光掠影,实则作者对历史的缅怀、 对文化的深情,就在这样的节奏中延宕开来。
(3)示例三: 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
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 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 一滴水一样晶莹。
如:在别的地方,人们的内心是杂乱的、不安的,而 在丽江,人们感到快乐而宁静。“我”读到了一个纯净的、 诗意的丽江。
驿道
草甸
落水洞
四方街
黑龙潭
金沙江
我是“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出发,扑向 山下:玉龙雪山—— 道、纳西族村庄——丽江 坝的草甸—— 落水洞——黑龙 潭——水车— —玉河—— 小桥——四方街——街道店面— —纳 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大海。
三、走进文本,感知特色。 1.质疑辨惑,启示思考。 这篇游记人选中学语文教材后,网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
四个“经过"连用,场景虽然不同,但所见所闻都是最 具 纳西族文化特色的景或物,体现了作者对东巴文化的深刻理解。 再联系后文两个“我想停下来”和三个“被”:
我想停下来看看……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 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
可知这里饱含了阿来对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 字”——东巴象形文的情感。
(1)时间维度。 这滴水能回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 它见证了四方街的建造史和成名史。 它能在落水洞中沉睡百年后又来到现代, 看丽江今天的风貌。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水却能历经沧海桑田。
(2)空间维度。 这滴水能从雪山上俯视丽江坝,能在城外的黑龙潭水面 仰看游人和花树,还能在城边的水车上俯瞰古城。 它能跳跃着串起古城街道的银器店、玉器店、演奏古代 音乐的院子、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和纳西人三坊一 照壁的院子。 它能穿城而过,来到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也能在丽江坝 中流淌,仰观头顶的星光和月亮。 人不能到达的地方,水可以轻松到达。
特”的游记。正如“阅读提示”所说: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 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 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思考:“一滴水"的视角,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文中哪些 地方,只有从“水”的视角才能这样写,从人的视角就不能这 样写了。
提示:可由时Hale Waihona Puke Baidu、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