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100秒:古人眼里的“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100秒:古人眼里的“义”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009天
什么是“义”?中国古人的解释是——“宜”,就是风景宜人、适宜的那个“宜”字。
“宜”,这个字,在甲骨文里是用肉祭祀的意思。
从字形上看,是供桌上放着两块肉,所以宜也有切肉、分肉的意思。
肉切得均匀,分得合理,就是“义”。
是你的,你拿走;不是你的,你拿走了,就是不义!
古人对义非常重视,主张“义然后取”。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样说,“义”又是和“利”连在一起的,所以儒家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见到利益,首先要想一想,是不是合理,合理了,才可以取。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后人发展出“义利之辩”,说君子以义为准,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地不居,小人则唯利
是图,一切以利为上。
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似乎极端了些,恐怕也不是孔子的本意。
人毕竟是动物,有动物的基本需求,把这些否定掉了,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但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不加以限制,又必然会产生冲突。
怎么避免呢?古人说:义者,利之和。
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把其他人的利益也考虑周全了,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