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大学生对校园暴力看法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对校园暴力看法的调查报告
导言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传播知识与文明的殿堂。

然而,正处在转轨时期的社会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一向纯净的校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校园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程度上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的刑事犯罪总数的70 %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 %以上。

当书声琅琅的校园宁静被打破时,一桩桩校园暴力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校园暴力的原因了解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为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提供微薄的力量。

本人通过对一些现有文献的研读,发现国内现在并没有对校园暴力的明确定义。

概括来说有两种代表性界定模式: 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

区别在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综合来说,校园暴力即为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一、调查过程及方式简介
本次调查通过对中原工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上学生涯中是否遇到过校园暴力事件,及其对校园暴力的看法和对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解。

问卷的发放方式为网上发布,共回收了63份有效问卷。

二、某地某现状及问题描述
由表1可知,42.86%的学生身边发生过校园暴力,7.94%的学生身边经常发生,39.68%的学生听说过,仅1.59%的学生身边从来没有发生过。

由此可知校园暴力事件在校园中已经屡见不鲜。

表1 校园暴力发生频率
由图2可以看出,有47.62%的学生在初中身边就出现了校园暴力,甚至有23.81%的学生在小学就有接触到,可见现在校园暴力出现之早。

表2身边出现暴力事件的时间饼状图
由图3可知,68.25%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14.29%的学生认为这很正常,4.76%的学生认为此事与他无关,6.35%的学生则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待此事,更有4.76%的学生会参与其中。

由此可知大多数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参与到校园暴力中,参与的只是少数。

图3校园暴力看法折线图
由图4表5可知当遇到校园暴力时男生大多数会选择纠集同学去报复,再次引发校园暴力事件,而女同学则较为理智,会选择告诉老师家长,让大人来处理。

图4自己遇到校园暴力时的做法
表5
X\Y 告诉老师家
长忍气吞声纠集同学报

报警其他小计
男10(32.26%) 1(3.23%) 11(35.48%) 5(16.13%) 4(12.9%) 31
女18(56.25%) 1(3.13%) 1(3.13%) 8(25%) 4(12.5%) 32
由图6图7可知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学校偏僻的地方及放学路上,发生的时间多为放学回家的时间段。

所以上下学的时候尽量走大马路,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尽可能结伴回家,也可以让家长接送。

图6 校园暴力发生地
图7校园暴力发生时间
由图8可知校园暴力多发生在男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校外人员与在校生之间。

而老实的身体瘦弱、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暴者。

图8校园暴力发生的对象
图9校园暴力受暴者
由图10可知有33.33%的学生认为家长应负主要责任,30.16%的学生认为社会应负主要责任,17.46%则认为学校应负主要责任,只有19.05%的学生认为青少年应负主要责任。

图10校园暴力的责任人
由图11可知有一大半的人对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抱着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的,毕竟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的心理都还不太成熟,是非观还未建立完善,所以应给与他们机会进行改过,
图11
三、某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分析
(一)大多数校园暴力都源于报复,而报复的目的大多是学生与学校、同学、家庭及社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引发的。

比如学生吸烟、酗酒、缺课、携带管制刀具等,并以此直接对抗校规校纪;讲究哥们义气,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打架斗殴、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多次被同学欺负后,从受害人变成加害人,并通过报复进行私力救济等;受家庭暴力影响,孩子个性独断、专横、暴躁;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为了攀比等,这些情况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及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

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或出外打工,疏于管教;或者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日常行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所以父母应为青少年做好人生的正确榜样。

另外,家庭暴力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伤害和负面影响,造成青少年性格孤僻、热衷暴力,极易被暴力行为牵引,产生不良后果。

此外,有些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不能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这也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

(三)学校校内监管不力、校外指导欠缺。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影响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但是,在追求升学率、唯成绩论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
学生极易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错误认识,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在不良文化、风气的诱惑下,在学校里寻衅滋事,对其他同学威胁恐吓勒索财物,施加暴力行为。

同时,学校对课后的学生行为监管不力,对一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引导纠正,以致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外,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校内培养,对学生的校外生活缺乏及时的指导,不能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信息。

(四)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中国,只有年满 14 岁以上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投毒等罪行才负刑事责任,14 岁以下则不负刑事责任。

在现实的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实施的暴力行为因为法律规定的年龄原因,被司法机关责令父母、学校严加管教;但事实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导致惩戒的程度太低,容易使一些青少年产生误解和侥幸心理,屡教不改,最终酿成大祸。

而且,虽然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进行干预,但严重暴力行为还欠缺专门的青少年矫治机构,国内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也不完善。

(五)学校周边环境存在隐患。

目前,我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复杂,安全隐患较多。

部分地区学校周边仍然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禁而不绝,不少学生沉溺其中。

校园周边人员混杂、行人拥挤,不法分子在校园周边寻衅滋事,将学生作为侵害目标,伤人、抢劫屡有发生。

(六)传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媒体往往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一些影视作品中中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自制力和辨别力差,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和行为发生偏差。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

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靠思想品德课来实现,而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
的教学当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该把和本学科内容完美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增强家庭沟通,改善家庭关系,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有力的家庭监管也是杜绝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保障,家长要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要畅通沟通渠道,增强亲子关系,注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化解矛盾和隐患;要采取宽容、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宽松而和谐、亲善识礼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要避免在办学过程中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努力培养出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表达交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内部管理。

加强校门保卫、校内巡逻和安全检查,尤其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夜间值班和巡逻;而且要加强校内的监控网络,尽可能减少监控死角,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要进行加固;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要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将其纳入学校或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全面加强校园安全保卫措施。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纪教育,用主流价值正确引导学生,这对减少或者杜绝校园暴力也有重要意义。

(四)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
目前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并且平均年龄越来越低。

青少年受到社会负面文
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心理成熟越来越早。

原有的法律对于未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给出新的惩戒方法。

否则暴力施行者一次次的逍遥法外,会使更多的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从而进行效仿,反正不用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

派出所应该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接警出警及时主动,且实行周末、夜间巡逻制度,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

学校也不能完全依靠公安机关,须采取得力有效的治安巡逻防范措施,实行“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学校治安组昼夜轮流值班巡逻并保持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排查处理,将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不法分子扭送至公安机关。

学校、文化稽查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大力加强对校园周边诸如租书屋、游戏机房、网吧、歌舞厅、地下电影院等不良文化“根据地”的清查整治力度,还学生一方成长的净土。

(六)整治校园文化,丰富法制教育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目前一些学校美育教育的内容太简单,有的甚至取消了美育教育内容,从而为社会上的不良书刊影视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校园暴力。

各个学校应进行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如开展百日读书活动,参观革命圣地,红五月活动等多种文体活动,陶冶情操,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尤其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学校里设立黑板报、专刊、文化橱窗、读报栏,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利用校园有线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自办节目,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和法制单位共建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等等。

要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以铲除校园暴力的产生土壤。

总之,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校园暴力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足够的重视。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好的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姚建龙. 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4)
[2] 朱作鑫. 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3] 张善根. 学校社会工作与校园暴力的防控[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1)
[4] 何娟娟. 经济发展下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探析[J]. 企业导报. 2014(02)
[5] 朱晓玉校园暴力与暴力文化的社会学思考——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探究及预防[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5(09)
[6] 郝凤艳. 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起因及对策[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05)
[7] 谢梦雅.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研究和解决途径初探[J]. 法制博览. 2015(21)
[8] 王鹰. 校园暴力的形成与消解[J]. 政法学刊. 2007(04
[9] 胥长寿. 校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预防[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06)
[10] 王小青. 校园暴力的类型、原因及对策探讨[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