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国际新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新秩序
中国“崛起”后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如今新领导人上台,自然会继续在这方面做不懈的努力。
可是关于中国到底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做些什么,却值得探讨。
既然说起建立新秩序,就不得不提下这“国际秩序”以及“旧秩序”的含义: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以及它们的运行态势,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二者统称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判断国际秩序的性质主要看该秩序赖以形成的利益基础以及该秩序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有“旧”与“新”之分,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指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
而战后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插手地区冲突,建立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
中国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具体又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改变国际生产、贸易体系
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采购与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
即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分布,以全球市场为操作平台,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
从各国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的成本和质量差异中获得好处,以改变成本构成,降低总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从而增强其竞争力。
在旧的国际生产体系中获利最多的是那些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发达国家,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投资,依托其资本及技术上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生产点。
而能够吸引这些国家投资建厂的,要么是拥有廉价且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要么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矿产资源为例)的国家。
这种依托其资源优势成为加工点的国家,在短期内似乎可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以改革开放初的中国为例),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优势丧失那天,到那时那些资本就会毫不留情地转移,
使这种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局限性;此外,这种处于“加工厂”位置的国家,其利润分配处于利润分配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加工制造只能产生微薄的利润,而大量的利润空间则被处于生产研发及销售环节的发达国家所占有,这些国家每产出一定的经济增量,都会同时给发达国家带来几倍的经济增量,使得富国越富,贫国愈贫,加剧全球财富分布的差距。
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在中国投资办厂的企业不可胜数,如何吸引外资,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对经济秩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为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以其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一个中国奇迹,但是这种发展还是在旧的经济秩序下实现,不可持续,外国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得了大量好处。
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富士康。
来自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每销售一台iPhone,富士康代加工仅能分到0.5%的利润,iPad 为2%,美国却能分到58.5%和30%的利润。
”畸形的利润分配使得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经济也是危机四伏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当程度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有裨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突破也是的中国对国外的技术依赖程度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积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以自身的发展模式转变,改变国际生产体系。
同时,中国应在资金和技术上积极支持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避免他们再次走中国走过的旧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受西方国家的变形经济掠夺。
中国应致力于以自身发展,构建自身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西方国家主导的生产体系,同时积极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
(2)改变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约束,它涵盖了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惯例、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等。
具体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而由于由于汇率变动可直接地影响到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间汇率安排,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不复存在,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是凭借其二战后奠定的绝对经济霸主地位,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
续,当前各国货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着固定比价关系,这种固定汇率制被称为钉住汇率制。
这种汇率体系下,美元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全球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买单。
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危机前的5.25%降低到接近零,并持续比较长时间;二是联邦储备银行创新各种金融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如通过招标方式向财务健康的存款银行提供贷款,设立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便利家庭和小企业所需要的信贷。
这些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向市场直接提供流动性。
三是联邦储备银行大量购买中长期证券,如购买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购买国债等。
这些措施都导致本国市场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刺激了本国经济复苏,并很快起到效果,使其率先走出危机影响,走上经济恢复发展的道路。
但是这一政策却对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美国一开始印钞票,全球股价和国际汇率应声而动。
各国钉住美元的货币汇率体系,使得美元贬值后各国货币也跟着贬值,而且美元贬值后,各国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就瞬间减值,美国通过美元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为其经济发发展买单。
经济发展受阻的时候,美国总是首先想到利用其“国际货币”的特权地位,增加货币投放量,刺激本国经济发展,不惜转嫁危机。
通过实施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国基本上走出了危机影响,但却使得欧洲大陆陷入了漫长的欧债危机。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和地位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积极寻求更加富有信用的新的国际货币,如欧元,成为建立新的金融体系的重点问题。
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和欧洲国家合作,加强人民币和欧元的世界影响力,使货币保持稳定,而非随着美元浮动汇率,削减美元地位。
通过中国应积极寻求改变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金融机构,提高中国和人民币在其中的地位,逐步削弱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职能。
在经济机构方面,中国应在现有机制基础下,寻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的经济机构,如建立区域性的合作银行,促进区域的稳定发展。
(3)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凭借其绝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四处插手干预各国政治,甚至发动多场局部战争,干预内政,以强化美国“世界警察”的地位和影响。
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到最新的利比亚战争,无不与美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通过其影视文化等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在国际性或者区域性事务上,总能看到美国“活跃”的身影。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凭借其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
力已大大增强。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就必须做到坚决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哪怕在一些场合敢于“亮剑”。
中国已经韬光养晦30余年,凭借搁置争议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在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允许中国继续对很多国际事务保持着中立的暧昧态度,抵制霸权之一和强权政治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了。
中国应敢于发言,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举动积极回应,而非含混过关。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寻求更多的政治盟友,联合周边国家和政治舞台上的广大盟友,建立稳定的统一战线,强大自身影响,提高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筹码,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也逐渐走向由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所以在未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中国的比例是会加大的。
在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方面,中国也应该有一定的作为.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促进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来提高世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立的意志,也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要求振兴世界经济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的愿望。
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市场。
南北关系不根本改善世界和平与稳定难以保障对穷国不利于富国无益。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定会支持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进行
中国应继续并将长期致力于有利于最多数国家发展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高发展中国家发言和发展机会,并同时使得各国能在该体系下收益,而非少数国家统治,从中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