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人成时儒家,败时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中国人成时儒家,败时道家
在《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
下面这篇摘选自这本书中,他说,中国人成时儒家,败时道家。
超脱老猾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的最大缺点是与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相抗衡。
它击碎了人们任何改革的欲望,它嘲笑人类的一切努力,认为它徒劳无益,它使中国人失去理想,不去行动,它能神奇地将人们的活动限制到消化道以及其他简单的生活需求的水平上。
孟子是一个伟大的超脱老猾者,他宣扬人类主要的愿望是吃喝与女人,或者说是滋养与繁殖。
已故黎元洪总统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超脱老猾者。
他宣布了中国政治哲学很受人欢迎的格言,也是解决所有中国的党派之争的良方:“有饭大家吃”,黎大总统还不知自己是一个严格的现
实主义者。
他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当今中国的历史,他的机智连他自己都未觉察到。
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左拉学派从生物角度解释人生对中国人来讲也不陌生,然而左拉的解释是对知识的追求,我们的解释则代表一种民族的自我意识。
在中国,一个人无须学习如何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他生来就如此。
黎元洪总统从未能以自己的思维能力著称于世,但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本能地意识到所有的政治问题都不过是饭碗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何其他问题。
因此,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政治提出了这样一个我所知道的最为深刻的见解。
儒家的世界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世界观则是消极的,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则产生出我们称为中国人性格的这种不朽的东西
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与古老的民族才能有的态度。
这种态度,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可能懂得,正如西方年轻的种族不可能理解一样。
道家圣经《道德经》作者的名字“老子”,意思也恰是“老小孩”,这也许不无道理(这个老小孩在公元前6 世纪曾骑水牛去向世界告别,路过函谷关时人们请求他留下5000字的《道德经》以启蒙国人)。
有人说人过40就变成了一个无赖,不过我们确实是岁数越大越不要脸。
20岁的年轻姑娘很少为钱而结婚;40岁的女人则很少有不为钱而嫁人的,她们或许称之为“平安稳妥”。
希腊神话中的一段故事也许不无寓意。
故事让年轻的伊卡罗斯飞得很高直至装在身上的蜡翼遇热融化,他也坠海而死;老父亲代达洛斯则飞得很低,安全抵家。
一个人随年龄的增长,会发展一种低飞的才能。
理想主义被冷静、平庸的见解改造,被金钱观念改造。
于是,现实主义就变成了老年人的特点,理想主义则成了青年人的特点。
一个人年过40而未变成无赖,那么他不是思想软弱者便是天才,后者是“大孩子”,如托尔斯泰,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以及詹姆斯·巴莱爵士。
他们都有这么多的孩子气,加上
对事实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永葆青春,我们又称为“流芳百世”。
然而,这就是纯道家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5000字的《道德经》包含了对超脱老猾哲学思想的凝练叙述,这样精辟的著作再也找不到第二部了。
道家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意味着某种超脱老猾者的麻木不仁,该受诅咒的充满破坏性的怀疑主义,对人类干预的嘲笑态度,对所有人类制度、法律、政治及婚姻失败采取的嘲笑态度。
这主要倒并不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是因为缺乏信仰。
这是一种与孔子的实证主义相抗衡的哲学,用来弥补儒家社会的不足,起一种安全阀的作用。
儒家的世界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世界观则是消极的,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则产生出我们称为中国人性格的这种不朽的东西(在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上,佛教不过是道教的一种狂热的形式罢了)。
于是,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
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
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
这就是为什么差不多所有的中国文人都写诗,为什么他们几乎所有的集子中,诗歌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并且是较散文写得好的。
我们既认识到人类努力的必要,又承认人类努力的徒劳,这种总的心态使人倾向于发展一种消极防御策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伟大到可以根据扬善惩恶的基本原则制定至高的法典,但我们也可以伟大到不信任律师,不信任法庭,95%需要诉诸法律的纠纷是在法庭外面解决的。
我们伟大到可以制定相当繁缛的礼节,然而我们也伟大到可以把这些礼节看作生活这个大玩笑的组成部分:中国人举行葬礼时的大吃大喝,锣鼓喧天,即可证明这一点。
我们伟大到可以声讨罪恶,但同时对罪恶又可以无动于衷,
不感到大惊小怪。
一句话,我们既认识到人类努力的必要,又承认人类努力的徒劳,这种总的心态使人倾向于发展一种消极防御策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这个原则下,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裂痕都得以弥补,所有的计划都得以调整,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被打了折扣,直至有了和平,每人碗中都有了饭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我们的另一个谚语,意思即英语的“不要惹事”,“别去惹醒睡着的狗”。
于是中国人就这样地生活着,极少斗争,也极少反抗。
这就发展了某种平静的心灵,使得人们能够忍气吞声,并与自然和谐一致。
这也发展了某种防御策略,这种防御策略比进攻策略还可怕。
你到一餐馆就餐,饥肠辘辘,饭菜却迟迟不来,你可以再唤饭店的伙计,如果他态度粗暴,你可以找饭店经理发点脾气。
但是如果他嘴上非常文雅地说“来了来了”,但是脚上却一动不动,你简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做点祈祷,或者也非常文雅地骂几声。
简而言之,这就是中国人消极方面的力量。
这种力量,只有领教最多的人才最能欣赏,这就是超脱老猾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