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大学“杰青”校友访谈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方向)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

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方向)本科培养方案2013版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 14 个学分 大学英语(层次一) 大学英语(层次二) 大学计算机应用(层次一)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层次二) 微积分 I(第一层次) 微积分 II(第一层次) 线性代数(第一层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 军训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经济学(微观部分) 市场营销学 电子商务 组织行为学 统计学 管理科学 管理沟通 国际企业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理财 4 4 2 2 5 5 4 3 3 3 3 4 4 2 3 6 6 4 4 3 3 3 一 二 一 一 一 二 四 三 四 二 五 暑期 三 四 一、 二 二 一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一 一 二 二 三 四 四 六 三 三 四 准入 准入 准入 准入 准入 准入 准出 准出 准出 准出 准出 准出 准出 理论 理论 实践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 理论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数: 66 3 2 2 2 1 1 1 1 1 3 3 3 3 3 3 3 2 2 3 3 2 3 3 2 2 2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2 2 3 3 2 3 实践 理论 理论 理论 实践 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数: 41
可选修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 就 业 创 业 课 程 公共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 毕业论文/设计 09000580 毕业论文 8 8 八 实践 文/设计 学分总 数:8 学分总计 150 可选修全校就业创业课程 本专 业开 设 选修 91090040 决策行为的实验探索 2 2 五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在达到“专业转出标准”前提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自主确定培养目标,自主选择
多元化培养模式和个性化课程,在完成所有应修学分并满足其他毕业条件后准予毕业。其中:
1、本专业学术类人才需选修专业选修课、学科选修课,至少参加一次学校的 5.20 论文比
赛,在取得我院的研究生免试资格后各系为其指定指导教师;
我院近三年各专业招生数占全院的比例为:工商管理 24%,会计 12%,财务管理 12%, 营销 18%,电商 15%,人力资源 12%。
(四)专业准入和准出标准
1、专业准入标准
院内申请参加我院专业分流的学生必须完整学习过我院该年级已经开设的如下课程:
(1)分层次通修课:第一层次的《微积分Ⅰ》、《微积分Ⅱ》、《线性代数》,以及《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层次一和层次二的《大学英语》,层次二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层次一 的《大学计算机应用》。
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院各专业分流办法,审核申请分流者的资格和条件,组织专业分 流考核等工作。所有工作应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审核和考核的原则。同时,充分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并加强分流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实施分类指导。
2、分流时间 我院本科生各专业分流时间统一为大学第 2 学期期末。 3、分流条件 对某专业有较浓的兴趣或志向,并满足我院“专业准入标准”的学生。 4、分流程序 (1)组织分流宣传及引导 新生入学时向我院学生发放学习指导手册,为学生指定学习导师,以在专业分流前加强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引导,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校公布专业分流办法。 (2)公布开放课信息 专业分流前,我院的学科平台课对院外开放,但每门课程接受院外的学生数不得超过 20 人;专业分流后,我院的各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均对院内外开放,但每门课程接受本专 业以外的学生数不得超过 20 人。 (3)填报专业志愿 分流申请人,每人可填报两个专业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 (4)审核及考核 做好先修课程的审核工作,确保所有申请人都符合我院专业分流准入标准。未达到我院 专业分流准入标准的学生,可以申请转出,转往其他院系的所在专业;也可以待符合我院专 业分流准入标准时,参加下一年级的专业分流。 (5)排序 按院内和院外申请者的学分绩分别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6)确定接收名单 先第一志愿所在专业按照申请者的学分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接收名单。 第一志愿名额多出的学生转往第二志愿所报专业,第一志愿接收不足的专业从第二志愿 申请者中按学分绩由高往低选择。 落选的同学,或由管理学院在院内各专业之间进行调剂,或自己向院外其他专业申请分流。

南京大学数学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方案简介

南京大学数学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方案简介

知 名 学 者 讲 堂
专题讲座 :某一领域的专门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 (系列报告) 使其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 (三、四年级)
前沿课题导论、 使学生了解动态、明确目标、 主流方向介绍: 选准研究方向 (三、四年级)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 经典问题剖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四年级)
南京大学数学学科
NANJING UNIVERSITY
2011年9月3日
拔尖学生培养方案简介
介绍的主要内容
• • • • • 培养目标 学科概况 特色与举措 激励机制 遴选流程
2
培养目标
构筑绿色通道,选拔和吸引优秀学生
培养国际一流数学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为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提供一流后备人才
3
学科概况
7
特色与举措④
充 分 发 挥 已 有 的 教 学 学 工 一
体 化 管 理 机 制 的 作 用 , 加 强
对 学 生 的 全 面 引 导 , 不 断 提
升 他 们 的 综 合 素 质 。
加强对学生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和表达等能 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 建立长期心理档案,主动开展心理辅导,促 使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合理化解压力。
9
遴选流程 ①
笔试: 报名者参加两小时的闭卷考试。 成绩前15名学生获得面试资格。
面试
由六位老师组成 两位老师负责 基本知识测试 两位老师负责 创新能力测试 两位老师负责 综合素质测试
遴选出10名学生进入拔尖计划
Your site here
10
遴选流程②
一年级: 通过二次招生遴选 核心成绩+综合测评 10 人 + 提 前 录 取 20 人,组成数学学 科拔尖班一年级班。

建筑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学院简介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是培养造就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7年5月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评估,并新建建筑学本科专业。

该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其中11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均有国外建筑学专业高等院校学习和任教的经历。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以“拓宽基础、分流培养”为培养模式,确定培养目标,坚持精英教育作为南京大学建筑学教育的特色,教学采用本科通识教育,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干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

数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的影响。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注意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通过合作研究、派出留学与进修、接收外国留学生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形式同国内外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

九年来,建筑学院(前建筑研究所)共培养本科生71人,硕士研究生314名,博士研究生30名,在校的硕士研究生119人,博士研究生20人,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引领整个建筑行业的高级人才。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守宪法、法规和校纪、校规,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为人民服务。

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才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毕业生可到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院,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及相关其他专业硕士学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础学科教 学强化部
匡亚明学院
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南京大 学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更名为匡亚明学院。
2
“大文大理”模式开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匡亚明学院“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
➢ 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 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 模式: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 一级学科分流方向,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Other Schools Go First 对南京大学的精英教育充 分:开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三三制”教改: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悦读经典计划+精品通识课:通识教育质量追求
问题和思考
“三三制”教改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学会学习
学科建设 与本科教学
➢ “三三制”教改第二阶段(2013-2017)
“三三制”第 一阶段
• 关注培养模 式
• 关注学生个 性化培养
“三三制”第 二阶段
• 关注教学质 量
• 关注学生全 面发展
1 5
悦读经典计划+精品通识课:通识课质量追求
继续丰富通识教育——“悦读经典计划”
第一、第二课堂融合 ➢ “研读”模块——“经典研读课”、“经典研读MOOC” ➢ “导读”模块——导师、名家、校友/学长为本科生提供阅读
➢ 途径:宽口径、厚基础、近前沿、国际化 ➢ 按文、理两个大类招生。 ➢ 低年级不分专业,优先通识教育和学科大类平台课
3
“大文大理”模式开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匡亚明学院“大理科”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群模块课程
大理科平台课程
通识通修课程
4
“大文大理”模式开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三、培养目标与思路
1、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 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 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 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思路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 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从 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比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 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管理、网络工程、数字化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以及图形系统等。
四、培养规格与路径
(一)培养规格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较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 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掌握扎实 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 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 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的能力。 3、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
二、指导思想
软件学院秉承理论教学、软件技能培养和项目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70%以上专 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界需求密切接轨。本科生开设的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计算系统基础、计算机组织结构、计算与软件工程 I、数据结构与算法、操 作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离散数学、统计与经验方法、计算与软件工程 II、软 件构造、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 方法、软件过程与管理、个人软件过程、小组软件过程、C++程序设计、J2EE 与中间件技术、 嵌入式系统、管理信息系统、Linux 程序设计、互联网程序设计、应用集成原理与工具等,并 要求学生选修部分与国际著名软件企业合作的具体软件系统课程,完成课程实践项目 2-3 个,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近年来,全院正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立足于科研、教学与社会 服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地方 的重大课题,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为许多重大决策提供了咨询服务。
二、学院本科培养目标和思路
按照南京大学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以人才培养 为中心,遵循“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 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形成富有特色的本科教 学,培养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17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外语读、写、听、说等方面达到大学英语 4 级或更高水平,能 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处理技能。 ·掌握专业论文、调研报告、机关公文以及其他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 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培养路径: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多元人才培养分流机制
172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一、院系介绍
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隶属于公共管理学院。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较强、富有自身特色的师资队伍,截至 2008 年底在职教师 13 人,其 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3 人。该系拥有行政管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完整授权 点。该系同海内外一些著名高校的相关院系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位知名学者和 政府高级官员受聘为兼职教授。该系还常年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在职干部培训,产生 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当代西方政治 思潮
3
政治社会学
2
任选(建
议就业 创业选
国际政治经济 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复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复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复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指导性教学计划(暂行)一、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宽基础、重实践、求复合、创模式。

“宽基础”指凝练、融合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奠定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基础。

“重实践”指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与金融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留出足够的企业实训空间,将复合人才的实践实训落到实处。

“求复合”指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实训课程的建设中,按照复合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征,强调内容重构、教学手段创新。

“创模式”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放共享机制,力争形成既符合学科内涵又体现学科交叉的融合培养新模式。

二、培养目标在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金融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发挥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和金融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平台优势,加强与金融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与系统基础、金融工程理论与系统基础,在金融工程应用软件开发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IT部门从事计算机与金融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研发与管理的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化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路径1.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了解与本方向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经济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三、三类课程模块设置、毕业总学分要求
1、通识通修课程(69 学分) 指选:通识教育课程,共 14 个学分,开设学期在 1-8 学期。 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
78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纲要、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军训, 共 18 个学分,开设学期在 1-6 学期。)
核心课两部分组成;(3)选修课程,包括学科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公共选
修课和第二课堂等课程;(4)毕业论文/设计。
2. 培养路径
学院本科培养路径采取三阶段培养的模式,即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
阶。,其中大类阶段的学生按管理大类统一招生和培养,不分专业,该阶段主要学习通识通修
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在大类培养完成后,通过专业分流转入专业培养阶段,该阶段由各专
经济学院拥有一批具有国外留学背景、学术水平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年富力强的师 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64 名,其中教授 28 名(博导 22 名),副教授 23 名。并拥有国务院学科 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级教学名 师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5 人,人事部等 7 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人。在科学 研究方面,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7 项(其中 3 项 为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 19 项,并数十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奖励。另外, 有 2 人获得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经济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经济系在 1988 年和管理学科一起组建的商学院,经 过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于 2006 年设立经济学院。目前设有经济学系、国际经济贸易系、 金融与保险学系、产业经济学系 4 个系和人口研究所,拥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 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文化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 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国家 985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经济发展与转型研究中 心”和国家级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院还拥有本科专业 5 个,硕士点(含人口研究 所)9 个,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 8 个,博士后 流动站 2 个,国家重点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1 个。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_吴中江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_吴中江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吴中江 黄成亮【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

作为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一种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独立人才类型,其显著特征在于学以致用,以用为本。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收稿日期】 2013年9月【作者简介】 吴中江,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成亮,南京工程学院高教所教师、教育学博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学校分为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职业性技能性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1]。

第二类高校主要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正确回答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什么是应用型人才1.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内涵。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是人类历史上三次影响重大的社会分工。

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134
模块 B(交叉复合类人才课程):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之后,建议从新闻学、法学、经济 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选修课程,以利于获得副修学位。(建议选修的课程如:新闻学院 的传播学概论、媒介发展史、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 写作、新闻编辑学;法学院的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学、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西 方法律思想史、人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社会学系的社会学概论,人类学概论,中国社 会思想史,社会调查方法;商学院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WTO 概论等。)
六、分流培养机制 (参见外院总体分流培养机制)
多元培养阶段的个性化模块课程组合及学分要求: 模块 A (专业学术类人才课程):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之后,再修读专业或跨专业(文史 哲类的)选修课程,同时修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2-4 门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本硕贯通。 模块 B(交叉复合类人才课程):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之后,建议从新闻学、法学、经济 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选修课程,以利于获得副修学位 模块 C(就业创业类人才课程):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跨专业 的相关课程。
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 1917 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英文专修科,伴随着南京 大学的发展,她经历过不同时期,数易其名。五十年代初成立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93 年外国语言文学系扩建为外国语学院。在将近 90 年的漫长历史中,7000 多名学生在此学习过。
二、指导思想
英语专业既是一门学术性很强的传统文科,又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 切相关,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教学计划旨在继承和发扬英语系的传统教学特色,培养学生扎 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训练,结合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 和能力,注重中西贯通,增强研究意识,注重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良 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模板】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模板】

**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本科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大学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校决定对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

为保证本轮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顺利进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面向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根本,构建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求真务实,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通过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构建“宽基础、精专业、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基本原则1.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认真分析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参照,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2.体现学科特色。

专业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学科特色,灵活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要反映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研究成果;要有效整合课程,科学地处理好本、研不同培养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培养具有**大学特色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类层面培养(一)大类简介本大类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构成。

(二)大类阶段课程设置本大类的大类培养阶段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后进行学科分流。

涉及到的通识通修课程、大类共通课程、大类菜单课程设置如下:其中:● 学科共通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是:数据与计算(2学分) 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 学科菜单课程(一年级第二学期)是:离散数学(4学分)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2学分) 信息分析(3学分)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3学分)(三)学科分流机制学科准入时间:第二学期结束时(准入审核时间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之后)。

学科准入标准:本大类学生申请准入本大类各学院,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1.修完本大类开设的共通性平台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程序设计基础”,取得相应的学分;2.修完本大类开设的四门菜单式平台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信息分析、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中的任意三门,取得相应的学分。

跨大类学科类准入标准:须修完“数据与计算”、“程序设计基础”,取得相应的学分。

学科准入审核依据:1.所有申请者的准入课程及大学数学课程的修读情况;2.其他大类申请者:综合考核成绩(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机试50%+面试50%)。

学科准入具体实施办法:1.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学校规定的学科准入工作程序进行;2.按照本大类的学科准入标准,遵循志愿优先的基本原则;3.排序方法:1)本大类申请者按照准入课程、大学数学课程的学分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准入名单;2)其他大类申请者按照“计算机程序设计机试50%+面试50%”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准入名单;4.入校时获得计算机学科或信息管理学科“优先满足大类专业选择”资格的同学,直接进入相关学科学习;5.本大类学生学科分流后,即准入相关专业。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培养方案(一)院系简介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始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成绩卓著,同时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在高层次学科平台、科研基地、创新团队方面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经过两天的评审论证会,培养方案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校内外专家也就这些问题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如下:一、各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1. 专业负责人要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清楚的知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2. 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突出海洋水产特色。

有些专业本身很能体现这些特色反而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3. 专业定位方面要思考本专业是不是复合性应用型,有些专业本身定位就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另外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对应复合性。

4.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与教育部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一书中描述的不太一致;《专业目录》中的主干学科均是一级学科,目前培养方案里多数专业写了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中提到的一些核心课程的示例,有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

另外,设置两个(含)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其专业方向课不应出现在主要课程中;主要课程中的课程名称应去掉字母。

5. 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名称重复。

6. 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中的内容有重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语句、措辞都要进行调整,不要出现“高级人才”这种说法;同时,避免采用“基本”“一定”这样的词。

7. 专业特点要精炼,从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方向、实践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提炼出本专业的特色。

8. 专业基本要求要全面,还要切合实际,过高过低都不行。

要统一格式,外语、计算机等都单列一条。

9. 鼓励相关学院、相关专业搭建平台课,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可以是那个专业的选修课。

10. 建议每个专业开设关于专业介绍的必修课程,越早开设越好。

11. 专升本、中职升本和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都应该拉开档次,中职升本的要求可能是最低的。

二、各专业分别存在的问题:(一)水产与生命学院:学院应搭建平台课。

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杰青培养案例研究课题初步结论汇报

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杰青培养案例研究课题初步结论汇报

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杰青培养案例研究课题初步结论汇报2、适合青年成才的性格、习惯:一般认为性格要开朗,要会和人沟通,有团队协作精神;要有坚持不懈、瞄准目标不放松、能沉下心搞研究的性格特质;要严谨,认真。

也有人认为性格习惯无所谓。

3、家庭:一般认为家庭要和睦,最好有一定书香气氛,应该没有家庭方面的后顾之忧,至少不要扯后腿;但也有人认为家庭没影响,或无大要求。

4、申报杰青的学术水平要求:一般认为,杰青申报学术水平很重要,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至少是国内领先,最好是站在世界前沿;要有至少5年的学术积累;学术水平要在国际上有影响。

但也有局部杰青,在国外没人知道,但在国内也能评上杰青。

5、科研方向:一般认为方向很重要:一是30岁左右找好方向,40岁左右出成果。

二是方向要新,要有特色。

三是最好要有2-3个比拟稳定的方向。

也有人认为科研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值得做的,老的或新的方向都行,但是新方向拿到杰青奖资助的时机较大,容易受关注。

如果只盯住一个科研方向也可,但根本要求是有个比拟大的方向,里面有许多相近的小研究方向。

6、工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有“投入”的精神,能坚持不懈,瞄准目标不放松,能沉下心搞研究。

二是多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辩论等。

三是要有新意,不能盲目跟在别人后面。

四是一定要有较好的科研根底。

五是博士毕业后怎么找方向,怎么寻找自己的兴趣要重视,对后面能否出成绩很重要。

六是要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七是要正确把握杰青基金委评审的关键点。

7、关于自身的缺点与缺乏:一是可以通过组织团队的方式解决。

二是要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乏,要注意因人而异的克服自身缺点。

三是要有较开放的风格,不能太封闭。

四是要主要靠培养兴趣,注意进行长期前沿跟踪。

8、如何克服外界客观条件上的困难〔如经费缺乏、条件简陋等〕:一是客观条件不应该是阻挡科研成功的理由。

二是如果存在一定困难的话,可以向学校申请,帮助解决。

10、青年人才成长为杰青应遵循怎样的规律:一是要有能让研究者安心搞科研、安心工作的环境,环境好就会更快到达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传统沿袭下来的重视 德育的传统 , 使得德育 的 目标是培养“ 内圣外 王” 的君 子, 要求牺牲个体利益来维
护 集 体 利 益 , 种 价 值 观延 续 至 今 虽不 能 说 是过 时 , 是至 这 但 少 应 该 做 相 应 的 调整 , 们 不 可 能按 圣 人 的 标 准 来 规 范社 我

调查数据的来源情况
( ) 一 调查 对 象 与 抽 样 方 法
至21年, 0 0 南京大学培养 出的国家杰 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
者 共 计 1 1 , 目前 执 教 于南 京 大 学 的 国家 杰 出 青 年 9 2 人 5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本科在南京大学毕业 的“ 国家杰 出 青年” 经过互联 网资料 的查询与搜集, , 共整理出从 19 年 94
青 ” l 人 , 中南 京 8人 , 海 1 , 京 2人 。 有 1 其 上 人 北
( ) 统 价 值 观 的 影 响 五 传
评价模式。
从英 国价值 教 育 以及 中国道 德 教 育实 践和 效果 我 们 可 以看 出其 中存 在 着 必 然 的 差距 , 论 是 在 价 值 教 育 理 念 还 无
关键 词 南京 大学
中图分类号 : 4 G6
本科人 才培 养
策略
文章编号 :0 27 6 (0 2 1 —0 20 10 -6 12 1 ) 70 0 —2

文献标识码 : A
南京大学作 为一所 百年名校 , 一贯秉承着优 良的校风
和 学 风 , 科 研 和 教 学 上 都 获得 了丰 硕 的成 果 。 19 在 自 9 4年
人, 两者数量均居全 国领先地位 , 形成 了颇具特色的“ 南大 杰青现象” 因此 , 。 以本科在南京大学毕业 的“ 杰青” 教师为
研究对象 , 探访他们在南京大学学习的亲身经历 , 概括出南
京大学学术专业类本科人才培养的优点与不足 , 为南京大
学 及 其 兄 弟 院 校进 一 步 的教 学 改革 作 出参 考 。
[ 1 】高政. 国价值教育 : 英 经验 与启示 []外 国中小学教 育 , J.
20 ,1 ) 01(0.
( 任编 辑 责
付田田)

2 1年第l期( 02 7 总第15 ) 8期
~ … … … ~ . . … … ● ●
师 效应 , 师 的影 响主 要 体现在 两 个 方面 : 名 1 名 师 上讲 台: 谓 的名 师上 讲 台在 当 时是 非常常 见 . 所
伍具有 重要 的导向 、 范和 带动作 用 。本科 阶段 的学 习经历对其 成长成才有着很 重要 的作 用 , 示 本文 以本 科在 南京 大学毕 业的 “ 杰青” 师为研 究对 象, 教 探访 他们在 南京 大学学 习的亲身经历, 概括 出南京 大学学术专业类
本科人 才培养 的优 点与不足 , 望能为南京 大学及其 兄弟院校进一 步的教 学改革给 出参考 。 希
是在价值教育措施 的可操作性方面, 国价值教育的实效 英 性都在一定程度 上高于我 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 但是本文 并不认为 中国道德教育优势全无 , 因为在心理学意义上道 德可分为道德认知、 道德情 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 国 我 道德教育在道德认知方面做 出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 生 学 的道德认知水平非常高, 也是我 国道德教育的主要优势 这 所在 , 认清了我 国道德教育的优势 , 么我国道德教育的缺 那
为道德行为 , 是我们未来道德教育工作的重 中之重, 也是我 们从英 国价值教 育的实践 中所 能得到的 自我认识和 自我反
思。
参 考 文献 :
充分利用其它学科教师 资源 , 实现学校德育 的“ 全员参与、
全体动员”第四 , ; 尝试进行深层次的家校合作, 在有条件的 地区进行有效的校社合作 , 并完善合作机制 , 要发挥社会作 用提升家长素质 , 增强其与学校合作 的意识和能力, 同促 共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强学校办学 自主权 , 改变僵化 的教育
陷 在 哪 里 , 何 将 道 德 认 知 通 过道 德 情 感 与 道 德 意 志 转 化 如
会每个人 的行为 , 也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德行高尚的“ 圣 人” 我们德育的 目标应 是培养 合格 公民所具有的品质。 , 三 、 国价值教育对我国道德教 育的启示 英 为提 高我 国道德教育实效性, 首先 必须 回归道德教育 的本真 目的, 将道德教育 拉回其应有的轨道; 其次 , 道德教 育 内容逐渐贴近 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进行 适 当的角色扮演 ; 第三 , 应改变和扩充道德教育方法 , 改变 传统 的说教和满 堂灌 、 单一依靠道德知识传授 的德育方法 ,
至 2 1 年 , 科 从 南 大 毕 业成 为 “ 00 本 国家 杰 出 青 年 ” 共 计 者 1 1 , 中 女性 7人 。本 科 就 读 院系 如 图 l 示 。 本 研 2 人 其 所 究 采 取 随机 抽样 的方 法 , 照 从 网 上搜 集 到 的信 息 通 过 邮 按
件 给 尽可 能 多 的“ 青 ” 出访谈 邀 请 , 终 接 受访 谈 的“ 杰 发 最 杰

论 坛
@镶 @
年第l ( 7 总第1 期) 期 8 5
N 詈 南 . I 一 一 ; 从


京大学 “ 青” 校 友访谈 看本科 人才培 养策略 杰

曹爱凤
南京 大 学教 育研 究院 ,江 苏 南京 2 0 9 10 3
要 国 家杰 出青年 为பைடு நூலகம்目前各个 学科领 域的领 军人物 和科学研 究骨干 力量 , 整个 自然科学 的人 才队 对
的, 比如在物理学界很有威望的龚昌德老师、 力学的俞超老
师 、 子 力学 的柯 善 哲老 师 、 量 固体物 理 胡安老 师 等 一直忙 碌
在 讲 台上 , 当 时的老 师 没有 现在 的“ 且 科研 压 力” 真 正做 到 ,
了一心 扑 在 了教 学上 , 以老师 教学 、 导也 非 常尽 心 。有 所 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