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种孤独。

_____________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A项正确,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阅读感受”的阐述。

阅读各选项可知,②是首句,引出文段的对比内容,将阅读和休闲娱乐作对比,故置于首位。

①句紧跟在②句之后,指出二者的区别。

④③句有逻辑关系,“它在为你而歌唱”与下文“如果你不听”紧密相联。

故选A。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_______,与人者常骄人。

(《说苑》)
⑥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⑦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⑧_________________,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采用比喻修辞,描绘有风和无风时湖面上优美月色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①白铁无辜铸佞臣②风掣红旗冻不翻③蜡炬成灰泪始④塞上燕脂凝夜紫⑤受人者常畏人⑥关关雎鸠⑦惟有绿荷红菡萏⑧不患人之不己知⑨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辜”“佞”“掣”“燕脂”“雎鸠”“萏”“跃金”“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翟天东
①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系吴中名门“贝氏家族”之后。

18岁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后从事建筑行业,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今年4月,他即将迎来103岁的生日。

喜散步,坚持清淡饮食
②对于锻炼,贝聿铭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散步,最喜欢在旅行中锻炼。

青年时,贝聿铭就游览了欧洲各国,在罗马、巴黎寻找建筑灵感。

到了晚年,一有时间,贝聿铭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

手携一卷书,坐在谷堆、土块上,闻闻阳光、泥土的气息,甚至牛羊粪便的气味都让他安心惬意。

亲近大自然,使他身体放松愉悦的同时,也在他的建筑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离乡几十年,贝聿铭依然对儿时的鸡头米念念不忘。

生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贝聿铭,保持着南方人清淡的饮食习惯,这是流在血液里根深蒂固的乡思。

虽然身在异乡无法吃到家乡味,但贝聿铭的夫人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些蔬菜,如四季豆,在家就可以吃到中餐。

食不过饱,少油少盐,即使到了人瑞之年,贝聿铭的体型仍与年轻时无太大差异。

自信,克制
④1948年,贝聿铭加入房地产建筑公司,打破了美籍华人做不了建筑师的历史。

成为建筑师伊始,美国人用傲慢的眼光轻视这位华人建筑师,但贝聿铭用一个个充满人性化的作品征服了美国人的挑剔,并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设计师”。

⑤20世纪50年代,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肯尼迪家族为纪念他,决定修建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作为3位备选建筑师之一,他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康,对比之下,他最没名气和经脸。

然而他并没有紧张,反而更加淡定从容。

他把工作室营造成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喜欢的样子,并放上馥都的鲜花。

他穿戴整齐,态度谦逊。

而他的竞争对手虽然名声在处,但态度做慢,衣着邋遢。

贝聿铭就是通过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战胜了对手。

⑥但贝聿铭的事业并不总是顺风顺水,20世纪60年代,由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被风吹落,玻璃散落了整个街道。

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

在最难熬的时光,贝聿铭依然保持自我。

7年之后,贝聿铭沉冤昭雪,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对这件事情负责。

贝聿铭非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开玩笑地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于我。


⑦瘦削的身材、黑框圆眼镜、西服加领带,面对镜头总是眯着眼微笑的贝聿铭,既有东方人的温文尔雅,又有西方人的自信从容,他用他强大的精神征服了世人,他的长寿正是来源于此。

停不下来的思考
⑧耄耋之年,本该退休的年纪,贝聿铭却没有停下工作。

在贝拿铭80岁大寿的晚会上,他亲手接下了苏州市政府的聘书,担任苏州城市建设高级顾问,2002年,贝聿铭正式接受邀请,着手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他的小儿子、著名建筑师贝礼中对苏州博物馆设计曾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贝聿铭严肃表示:“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

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

”2006
年,贝聿铭着手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顺利落成。

2008年,91岁的贝聿铭又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他顶着高温在中东考查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⑨晚年的贝聿铭每天听新闻,读报纸、杂志,从不间断,床头、桌面放满了书。

他时刻关注着行业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保持思想意识与时俱进。

即使到了老年,他的作品仍然闪耀着先锋、时尚的光芒。

⑩熟悉他的人曾说过:“我从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过。

他是一位非常冷静的人,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保持着那种独有的迷人微笑。

”他的微笑,至今百年,仍在继续。

(选自《特别文摘》2019年第6期)
1.通读全文,你认为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以及他健康长寿的原因是什么?
2.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

(1)他穿戴整齐,态度谦逊。

而他的竞争对手虽然名声在外,但态度傲慢,衣着邋遢。

(2)贝聿铭非但没有追究贵任,反而开玩笑地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于我。


3.认真阅读第③段,并结合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博物馆的设计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1.喜欢散步,坚持清淡饮食;自信,克制淡定从容;不断学习思考,思想意识与时俱进2.(1)示例: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贝聿铭与对手在穿戴和态度上的对比,突出了贝聿铭战胜对手的原因是穿戴整齐、态度谦逊,赞美了贝聿铭注重细节,人格修养高。

(2)示例运用语言描写,“那些公司都愧见于我”既写出了责任在于那些公司,又表现了贝聿铭的大度、幽默。

3.博物馆的设计要有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建筑要与文化相融合。

4.结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运用侧面描写,点明中心,赞扬贝聿铭冷静、自信从容的性格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

“喜散步,坚持清淡饮食”“自信,克制”“他最没名气和经脸。

然而他并没有紧张,反而更加淡定从容”“晚年的贝聿铭每天听新闻,读报纸、杂志,从不间断,床头、桌面放满了书。

他时刻关注着行业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保持思想意识与时俱进”,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

“穿戴整齐,态度谦逊”“态度傲慢,衣着邋遢”写贝聿铭与对手在穿戴和态度上的不同,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是运用了对比
的写法,赞美了贝聿铭注重细节,人格修养高。

分析其作用,要结合语境和作者情感回答。

答题模式: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情感。

(2) “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于我”运用了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责任在于那些公司,又表现了贝聿铭大度、幽默的品质。

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xx 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

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找到文章和材料中说明博物馆的设计特点的句子,比较分析即可。

文章中的“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

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和材料中的“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写出了博物馆的设计的特点要有民族文化特色,要与文化相融合。

4.本题考查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本文结尾写他人对贝聿铭的评价,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过”“非常冷静”“总是保持着那种独有的迷人微笑”,赞扬贝聿铭冷静、自信从容的性格特点,点明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他的微笑,至今百年,仍在继续”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且和开头的“今年4月,他即将迎来103岁的生日”相照应,首尾呼应,这样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花子
林清玄
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

”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

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最近,我找到一个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

”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

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又是那么坚韧。

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化,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1.文章为什么以“花子”为题?
2.文章叙述了“我”种花子的经过,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花园洒花子——每天精心照料——(_________)——茼蒿长大结子——(__________)
3.结合具体语境,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

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
..。

..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
4.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一句有什么作用。

5.从花子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答案】1.“花子”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它为题,即能串联文章,又能激发读者兴趣。

2.花子吐新芽用瓶子收藏花子
3.“突然”表示花子吐芽发生的迅速而又出人意料。

“吃惊”是指花子吐了新芽,嫩绿得令“我”感到惊讶。

加点词形象地传达出花子顽强的生命力,让“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4.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花子的担忧,因遭遇严冬并且保存时间长,担心它存活不了,但他居然活了,“我”因而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结构上,为下文花子吐芽做铺垫。

5.我们都如茼蒿一样平凡,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只要像茼蒿一样心存生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分析】
1.考查文题的作用。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首先从结构上说:“花子”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它为题,即能串联文章,又能引人入胜。

其次从内容上讲:点明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

2.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如第7段写了“花子吐新芽”;13段写了“用瓶子收藏花子”。

3.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突然”本义: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

语境义:花子吐芽发生的迅速而又出人意料。

“吃惊”本义:受惊;使人感到惊讶。

语境义:花子吐了新芽,嫩绿得令“我”感到惊讶。

花子顽强的生命力使“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也就是说最后一定要答出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心情的意义。

4.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的种花,开启下文花子吐芽的情节。

在内容上:“到底会不会活呢”写出了“我”对“花子”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期盼。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都要心存生机,不自暴自弃,用于面对生活,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6.从微博到微信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

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

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

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

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
更明显。

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
......时.高达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

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

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

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通览全文,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两条消息来说明微博和微信的目前状况;接着说明什么是微博和微信及二者的差异;最后猜测二者的未来发展趋势。

2.不能删去,“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抓住微博“大众化”,微信尚“私人化”的特点,准确区分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解析】
1.试题分析: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答题模式“解释词语的意思+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去掉,则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化、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本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作答,本题从文中的④⑤⑥自然段中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