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A
一、单选题
1.国家赔偿责任的责任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
C.法人
D.公民
2.下列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行政委任令
C.公安机关的逮捕证
D.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4.苏某和熊某毗邻而居。

熊某在其居住楼顶为50只鸽子搭建了一座鸽舍。

苏某以养鸽行为严重影响居住环境为由,将熊某诉至法院,要求熊某拆除鸽棚,赔礼道歉。

法院判定原告诉求不成立。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
A.本案涉及的是安居权与养鸽权之间的冲突
B.从案情看,苏某的安居权属于宪法所规定的文化生活权利
C.从判决看,解决权利冲突首先看一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是否造成对他人权利的实际侵害
D.本案表明,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承担相关联
5.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
A.法的调整性职能
B.法的保护性职能
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6.司法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确认主体
B.确认法律适用
C.确定事实
D.确认案件性质
7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后果()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是否有法律意义
二、多选题
1.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C.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2.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下面哪些原则不适用()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3.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
出发点
C.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
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4.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1992年,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因他射杀了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

他申辩是执行命令,没责任。

法官说:“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

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这个东西。

作为士兵,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官认为,“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B.法官认为守墙卫兵是有罪的
C.守墙卫兵严格执行命令射杀青年克里斯,不应当受到谴责
D.法官依据“良知”判决守墙卫兵有罪,不符合法治原则
5.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A.法律制度的性能
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6.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
A.分配性价值
B.衡量性价值
C.保护价值
D.认识性价值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法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取决于法本身代表的文化精神。

B.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性规则。

C.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必定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

D.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法律条文表达出来,两者是同义的。

三、判断题
1.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杀死大熊猫要比杀死一个人的罪重。

()
2.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由审判人员对一般的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时所作的说明和解释,也属于司法解释。

()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
4.法律的规范、原则、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评价法的要素的。

()
5.法律全球化包括法律的趋同化。

()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立法原则是指导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为:(一)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二)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三)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四)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由此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立法的原则为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五、论述题
1.论述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

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

(1)文法解释。

文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2)逻辑解释。

逻辑解释是指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结构,以求得对法律的确切理解。

(3)系统解释。

系统解释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
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