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审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审计的思考为进一步加强对小微客户信贷业务的监督,防范业务风险,商业银行审计稽核部结合近几年审计经验,对小微信贷业务审计提出以下思考:
一、抓实“三个关键”,做细审计环节
(一)抓实贷款贷前调查分析。
审查资料的完整性。
审查资料是否包含客户的资产负债信息、相关承诺书、法律送达地址确认书等资料,关注客户的征信报告信息与调查报告信息是否一致。
审查资料的有效性。
判断资料是否符合本行相关贷款制度规定,例如客户经营信息真实性分析、资金用途真实性分析、抵押物品分析等。
审查资料的真实性。
根据资料收集情况,对客户经理的尽职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定是否存在调查不实、调查失误、虚假调查等现象。
(二)抓实信贷资金流向分析。
通过查阅客户经理收集的借款人银行流水、完税证明、水电费单、销售清单等了解企业是否真实经营。
通过“企查查”等APP查看交易对手是否存在停业情况,判断借款人交易对手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
根据审计系统查询贷款资金的直接流向,对比借款人提供的交易合同、申请的用途,分析其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查实贷款资金最终的真实用途。
同时,通过分析小微企业归还贷款本息的来源,查询贷款实际使用人。
(三)抓实贷款担保合规分析。
分析合法性。
首先调查抵押物的抵押或变现是否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抵押人是否具有充分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作为担保物的抵押物必须具备合法性。
分析充足性。
首先可以从抵押物取得时的成本入手,如果评估价值高出取得时价值,应分析抵押物快速增值的原因;其次在审计抵押物价值时,还要充分收集同类抵押物的市场价格信息,据以判断抵押物价值是否充足,是否会因为处置相关的税费等造成收不抵支的情况。
分析实效性。
应实地观察抵押物的状况,确认抵押物在抵押期间是否因为使用不善、管理不妥造成抵押物价值严重减损。
观察抵押物的位置是否易于处置、是否实际为政府机关办公楼等不能处置的资产、是否存在法律纠纷等情况。
二、注重“三个管理”,做优风险防控
注重加强员工行为管理。
通过现场走访小微客户等方式,核查客户经理是否存在以下违反职业道德办理贷款业务的行为。
如:借款人和客户经理为关联人,客户经理未采取措施回避;客户经理为完成业绩,违规受理不符合贷款申请条件的客户;客户经理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为非受理范围内的客户办理贷款,为客户提供不当的便利;客户经理通过伪造、变造信贷档案资料、在调查报告中粉饰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等方式违规为客户办理贷款。
注重提升贷后检查质效。
小微客户受市场影响快,抗风险能力弱,需重点检查客户经理是否按规定频率进行贷后检查。
关注小微信贷客户借款人在我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全面掌握信贷客户资金流变动情况,加强第一还款来源监控。
按期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借款人动态等进行监测。
同时,通过查阅贷后检查资料以及现场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工作进行监督。
注重加强抵押质押物品管理。
应建立押品的动态监测机制,按期对抵质押物进行现场检查,收集相关抵质押物影像资料。
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对抵质押物的影响,定期对抵质押物进行重检,切实缓释风险。
三、做好“两个转变”,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转变审计方式。
积极与工商、司法等机构做好数据连接,利用审计模型,把客户发展趋势、财务状况充分揭示出来,进一步加强对客户准入、流程管控等环节的审计力度,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揭示,促使内部审计职能从单一强调内部控制为主,转向不断完善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从消极的“发现和评价”为主,转向积极的防范风险和解决问题,推进实现审计职能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转变。
二是转变监督方式。
加强外部监督,适时邀请外部审计机构,对本行小微信贷业务进行专项审计,积极与外部审计
人员沟通,着重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交流研讨,在学习中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监督中提升审计成效,强化小微信贷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拓展审计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