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薛东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
薛东娥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典型,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封建意识、命运在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都体现了出来,但是因时代环境的不同,他们笔下农民的命运、人物关系、人生追求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赵树理;高晓声;农民形象;分析;比较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高晓声之所以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两位圣手”[1]108,是因为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多种多样、栩栩如生,如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李有才、李顺大、陈奂生、刘兴大等人物形象已深烙于读者心中。
然而因时代环境、学识修养、才情秉性等等的差异,赵树理、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一、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的小说所描写的是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社会变革,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生活,展示了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
他着力表现的是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农村封建残余势力,走上彻底翻身的解放道路。
他笔下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等,都是背着沉重的封建思想包袱的旧式农民,他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有“翻身”后新的困扰与痛苦。
还有年轻一代的农民“新人”形象:如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他们都是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很自然地根植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着深厚的生活根据。
以下以小二黑、李有才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1.小二黑形象
小二黑是赵树理笔下的新一代农民,他年轻、积极、热情、聪明能干。
他没有上过学,六岁时二诸葛教他识字,像那些算属相、卜六朲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喜得二诸葛常把他引到人前卖弄。
到了十三岁时小二黑知道这些东西不好,于是再也不信他爹的鬼八卦。
长大后在一次反“扫荡”时,小二黑打死了两个敌人,因而获得了特等射手的奖励。
从中可以看出,小二黑不仅聪明能干,还不迷信。
在爱情问题上,他坚决抵制父母的包办婚姻,坚持自由恋爱,在众多的仰慕者中,只对刘家峧伶俐乖巧的小芹姑娘情有独钟。
面对父亲二诸葛一意孤行收养童养媳的行径,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为了自己的幸福,小二黑敢于同信奉封建保守思想的老一
代进行反抗斗争。
面对金旺、兴旺这样的反动势力,小二黑不像二诸葛那样懦弱、乞求,而是针锋相对地予以抗争,没有丝毫的妥协、畏怯和退缩,深信自己行得正、走得端,深信自己对婚姻的追求是合理合法的,因此他敢说:“送到哪里也不犯法!我不怕他!”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他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与小芹成为村里第一对好夫妻。
另一方面,小二黑又有点幼稚、冒失和自卑。
在面对以金旺和兴旺为代表的恶霸势力的威逼利诱时,小二黑显得不够冷静,发起了火,还大叫,有点冒失和幼稚,二诸葛“不宜栽种”的迷信说法被拆穿后,大人和小伙伴们经常以“不宜栽种”之事与他开玩笑,他变得自卑起来,好几个月见了人都躲着走。
2.李有才形象
李有才是一位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但始终没有屈服的农民。
他机智、幽默、富有正义感,对现实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在阎家山,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心人物。
他比年轻的小昌、小元更为冷静,思考问题更为成熟,比老一代农民老秦等更加坚定而有信心。
而对暂时的胜利,他不会喜形于色,对暂时的失败也不会垂头丧气,他懂得明哲保身,懂得积蓄力量,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是阎家山的村民与地主进行斗争的主心骨、诸葛亮。
在阎家山的穷苦人中,李有才是被当做一个“趣人”来看待的,他用快板给那些生活寂寞、没有娱乐手段的农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但“小字辈”喜欢他的快板、喜欢到他窑洞中聚会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快板的娱乐功能,更重要的是李有才用“快板”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贫苦农民欲说而又不敢说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怨气。
如讽刺阎家山模范村的: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
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再如讽刺挖苦恶霸地主阎恒元的:
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
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
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块版,刻个大名片,
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
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
用它百把年,保管用不烂。
还有讽刺变质了的陈小元:
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要气派,
改了装,挽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
2
不担水,不割柴,蹄子爪子不想抬,
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
他的快板在轻松幽默的调子中,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轻蔑和反抗。
在表面上,李有才似乎是个嘻嘻哈哈口无遮拦之人,但事实上,李有才是村中最有智慧,最冷静而又富有斗争策略的一个人。
当听到地主阎恒元的爪牙、村长喜富被撤职的消息时,全村的“小字辈”们只有李有才一个人想到了:“光撤了村里的差,放在村里还是个大害,什么时候毁了他才算干净,可不知道县里还办他不办?”在政权的选举中,他能对小明、小保、小元三个人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并结合阎家山的情况,提出了最有可能获胜的人选。
老谋深算的阎恒元及其走狗们收买了小元,收买了马鸣凤,甚至将党派来的工作人员也摆弄得服服帖帖,但是李有才却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块垒”,所以他们找机会将他撵出阎家村,撵走了老槐树底下第一个能人,也撵走了群众中的诸葛亮。
李有才走后的阎家村陷入了“黑暗”之中。
李有才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他懂得看准反抗的时机,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能够将强烈的反抗要求与客观的环境结合起来。
他是一个用“快板”这个文艺武器与地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与斗争的农民。
另一方面,李有才身上没有表现出勇敢的个性,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的财产被剥削时,没有正面反抗;被阎恒元一伙的地主阶级撵出阎家村时,他也没有正面反抗,忍受他们的压迫,把所有的怨气用“快板”的形式抒写出来,在个性上表现得不够勇敢!
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
高晓声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农民的遭遇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进行反思,以自己的作品推进中国新文学的深化。
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年来农民的生活,潜入到经济、历史、民族性格心理的深层,揭示出农民辛酸命运的深刻根源,形象地展示了“左”倾错误给人民、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灾难。
他笔下的农民既有着质朴、善良、勤劳、坚韧等美好的一面,也有着奴性和惰性等民族性格的弱点。
以下以李顺大、陈奂生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1.李顺大形象
李顺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勤俭、朴实、善良,尽管历经苦难,但“脊梁骨仍然是挺着的”。
他大半生的事业、三十年的奋斗目标只是造三间屋,立志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相信在解放后的日子里,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为了造屋,他勤俭生活,挑糖担换废品,捡有用的废品来填补家里的生活需要,无用的则拿去卖钱。
而换废品的糖是李顺大自己用便宜的成本加工制成的,从中可以看出李顺大是一个懂得经商、有智慧的农民。
另一方面,李顺大对于“新社会”的热爱蕴含了盲目、愚昧和顺从,具有逆实用文档
来顺受和隐忍的惰性、屈从和奴性。
当公车书记动员他把造屋材料贡献出来建铁炉、做推土车、盖生产队的猪圈时,他明明不舍,最后还是听从书记的话,把一家人辛苦攒下来的材料献出来,当自己的木料变成随地丢弃的推土车、砖头变成倒坍的炼铁炉时,他伤心地睁着泪眼,迎风欷歔,可他还是接受了领导让他理解党的困难、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分担一些损失的教育。
李顺大不懂得抵制不合理的要求,不会争取,更不会反抗,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只是一个“跟跟派”,心灵深处隐藏着盲目崇拜的因素。
解放后的“新社会”,李顺大不是去争取社会主义,而是等社会主义,这种“等待”里所表现出来的是农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惰性。
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变修的恐惧,对亲家公新房被拆的嘲谑态度,都体现着小生产者狭隘和卑微的心理。
2.陈奂生形象
陈奂生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
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向前直穿,连碰破头都不管。
他既尽孝道,又善解人意,老婆嫁过来时没带口粮,而且生过脑炎,不大灵活,也不大能劳动,他对此都能想得通。
他心地光明,从不偷偷摸摸,还自尊自爱,不拖累集体,也不过多地麻烦相邻。
另一方面,因为陈奂生长期处于受人驱使的地位,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
这也使他思想中带有一些阿Q特征,正如他的名言“只要不是欺他一个人的事,就不算是欺他”,性格中那种自欺、自我安慰的因素在更高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就向自我陶醉、自我麻醉演进。
陈奂生在付出五元房钱之前,是那么自卑,他发现自己住在那么好的房间里,受到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眼里热辣辣,生怕弄脏了被子、地板,连沙发也不敢坐。
而在付出了五元钱之后,他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肆无忌惮地享受,甚至是“糟蹋”起房中的设施来,再也不怕踩脏房间。
显示出了陈奂生那愚昧、狭隘等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小生产者的心理,五元钱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了说话的资本,在人前终于能够显摆了,也“神气”了许多。
三、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分析比较
1.相同点
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是“农民化了的作家”,他们根植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农民。
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为农民画像、为农民代言是赵树理、高晓声共同的创作心理。
他们都是根据现实中发现并感受到的生活来创作,而不先入为主地根据观念来创作,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后农民的生活、命运,共同揭示了中国农民的灵魂!
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都闪耀着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如老实、
4
纯朴、勤劳、节俭、善良等等农民的优良品性。
《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他纯朴、善良,虽然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但仍靠自己的劳动以给别人放牛为生。
他很聪明,是老槐树下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思考分析,不停地创作新的板话,给老槐树下的农民娱乐,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抗着封建地主阶级。
还有老实厚道的二诸葛,心地善良的铁锁等。
高晓声笔下的农民也不缺乏这样的特点,如《水东流》中的这个情节:放下饭碗,家里人一个个往外跑。
去干什么?又是看电影,一个月三、五次了,不要钱白看,大队包场。
“又不做蒲包了吗?”他十分不满地斥责了。
“你不去看吗?”儿子、女儿反而颠倒过来问他,好像诧异得很,怎么有电影看还会想到做蒲包呢?“不要钱白看,难道时间不是钱?”他精刮地想,“耽搁一黄昏,一个人少做三只蒲包,净损失三角六。
”他真肉痛,恨不得叫电影队倒贴。
劳作了一天,晚饭后还得做蒲包,这个惯例,把刘兴大勤劳持家的品性显现了出来。
还有大半生都在勤劳造屋的李顺大,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的陈奂生等,都具有勤劳、朴实、坚韧的优良品性。
封建思想对中国农民的影响根深蒂固,赵树理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都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如二诸葛,他非常迷信,“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大旱时期由于相信黄道吉日的“不宜栽种”,使谷苗“没有出够一半”。
他反对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一方面是因为“三仙姑名声不好”,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相信旧书中的“禁忌”:“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
当小二黑被金旺兄弟捆绑时,他按照自己独特的逻辑,归罪于一清早“碰上个骑驴的媳妇,穿了一身孝”,“戴孝的冲了运气”,以及“二黑他娘梦见唱戏,今天早上老鸦在房上叫了十几声……”,可见,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诸葛把迷信几乎快当成他认识事物、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准。
另外还有喜欢装神弄鬼的三仙姑,麻木、奴性十足的老秦等。
在《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花五元钱买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而这“满足”里透露了封建的等级、尊卑思想。
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陶醉、自我麻醉,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阿Q,在“他的性格里,多少留有阿Q精神的遗传因子”[2]4。
还有李顺大,从他只是一个“跟跟派”就说明他性格里掺合着逆来顺受的奴性,心灵深处也隐藏着对封建思想盲目崇拜的因素。
李顺大在解放后的“新社会”里,不是去争取社会主义,而是等社会主义,这种“等待”里所表现出来的是农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惰性,这些都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通过他们,赵树理与高晓声写出了中国农民的劣根性,也写出了中国农民的命运与灵魂。
赵树理与高晓声共同书写了农民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命运。
他们把现实的政治经济关系,看做影响农民命运的关键。
在赵树理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走上了彻底翻身的道路,实用文档
以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新时代。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铁锁被封建地主阶级李如珍一伙逼出了李家庄,最后他找到了共产党,参加了民兵,解放了李家庄,让李家庄呈现出了新的精神面貌。
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二十几年的农村底层生活,让他明白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自己的房子,了解农民对过上新生活的热切渴望。
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几十年来农民的生活,也形象地展示了“左”倾错误给人民、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灾难。
李顺大造屋经受了三起两落的磨难,竟耗去了他三十年来的岁月,给他心理上造成了很深的伤害,生怕自己一觉醒来后因变“修”而背上了遗害无穷的黑锅,看不懂世情而吟唱稀奇歌。
陈奂生历经磨难,在脱掉“漏斗户”主的帽子时,他“心头的冰块一下子完全消融了,冰水汪满了眼眶,溢出来”,这悲喜交集的场面形象地说明了“左”倾错误给农民的心理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揭示了政治经济关系对农民命运的影响。
2.不同点
赵树理与高晓声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笔下的农民也因他们的时代环境、学识修养、才情秉性有了不同的特点。
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上,赵树理笔下的农民所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不再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能够翻身做主人,影响他们命运的力量是明确具体的。
如小二黑与小芹同老一代封建势力相抗争,获得了幸福。
铁锁找到了共产党,带领农民摧毁了封建残余势力,改变了李家庄所有农民的命运。
孟祥英通过共产党的解救,不再受她迷信婆婆的统治,当上了村里的干部。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影响他们命运的力量是残余的封建势力。
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影响他们命运的力量很强大,但不明确。
陈奂生和李顺大,他们处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但却做不了主人。
李顺大两次造屋的失败与最终的成功,都不是具体的个人力量在起作用。
自家拆烂屋与造反派头头敲竹杠,以及刘清书记的关心,都没有作为孤立的原因来处理,许多和主人公发生关系的人物,在小说中仅仅是一带而过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影响李顺大命运的是自上而下的“左”倾思潮。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间的关系很单纯,只有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农民们只有反抗才能不受压迫,只有反抗才能翻身,只有反抗才能做主人。
赵树理笔下作品塑造的都是地道的农民翻身形象,共产党来了,农民就有翻身的希望了,团结起来经过斗争和反抗,农民们走上了新时代的道路。
而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因所处时代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人物间的关系不够单纯,如李顺大在时代环境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用烟卷去贿赂供销材料的营销员,为了弄造屋的材料与自己认识的当官老朋友走后门。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要求精神上翻身,但不懂得精神上的享受,他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得到满足,只是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
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出现在改
6
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富强之路,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人们有了精神生活的需要,懂得精神上的享受。
如《水东流》中的淑珍已不再满足于有的吃、有的穿,也不只顾省吃俭用,她要潇潇洒洒地拿着那四十八元奖金,爽爽快快地去买被父亲视为败家当的收音机。
当大队里包场放电影时,淑珍就不再是吃了晚饭后在家做蒲包,而是往外跑去看电影了。
赵树理创作的问题小说,主旨在于揭示新的社会背景下新的问题。
他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问题小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
”[3]1882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他“一直致力于描写和反映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命运,对普通农民在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作追踪式的描写。
”[4]326例如他对陈奂生之生存状态的跟踪式描绘,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的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深刻地概括了新中国30年的农民的命运。
特别是突出了农村改革全过程中农民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5]504也有论者说:“我们认识了陈奂生,从而认识了一个时代”[6]28。
赵树理、高晓声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各自所属时代的鲜明特点,他们都成功地为中国农民代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书写了灿烂华丽的一笔。
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们对中国农民的真正了解。
赵树理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十分了解中国的农民,甚至“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晓,当他们一个人刚要开口说话,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
有时候和他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7]1669。
高晓声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7年6月,因参与筹组“探求者”文学月刊社,被打成“反党小集团”成员,同年12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遭公开点名并被处理回原籍武进农村老家,直到1979年4 月彻底平反回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组重新从事文学创作。
20余年的农村生活,使得高晓声有缘深入农民、熟悉农民,以致他在解释自己创作成功的原因时,坦言道“我完全不是作为一个作家去体验农民的生活,而是我自己早已是活着的农民了。
我自己想的,也就是农民想的了。
”[8]110
(指导教师:温若谷)参考文献:
[1]谢廷秋.描写农村生活的两位圣手——赵树理、高晓声之比较[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
[2]阎纲. 论陈奂生——什么是陈奂生性格[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
[3]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M].赵树理文集:第4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4]陈思和,李平.中国当代文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实用文档
[5]金汉等.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6]阎纲.论陈奂生[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
[7]赵树理. 决心到群众中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8]高晓声. 且说陈奂生[J].人民文学,1980.
[9]赵树理.赵树理精选集:乡土人生[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10]高晓声.高晓声精选集:春水东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Zhao Shuli's Image and Gao Xiao-sheng farmers Compared
XUE Dong-e
(Depatment of Chinese, College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wersity, Weinan,
Shanxi, 714000,China)
Abstract:Zhao Shuli and Gao Xiao-sheng successfully built all of Chinese farmers is the typical, they's farmers have in common image, and the differences. Farmers in China's traditional virtue, feudal consciousness, fate in zhao shuli's gao xiao-sheng and reflect the out,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imes environment, they's the fate of the farmers, the character relationships, the pursuit of also reflects different features.
Keywords: Zhao Shu-li; Gao Xiao-sheng; Farmers image; Analysis; Comparison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