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我的五样教案2 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2.品味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味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珍惜现有的生活,坦然面对人生得失,以感恩、
知足常乐的心态笑对生活。

【教学难点】
创造并维持课堂的严肃氛围,做好“选择人生重中之重”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自觉得对人生的得失、珍惜与满足有所体会。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最终选择“笔”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课文导入】
手指游戏:把双手合拢后,先依次放开拇指,然后合拢;放开食指,合拢;放开小指,合拢;放开弯曲的中指,再合拢;放开无名指……我们会发现,其余的四个手指都能很容易的放开又合拢,但是无名指却不能。

教师讲解:大多数同学都是无法分开无名指的。

如果把我们把合拢的双手比喻成人生的选择,那么在那么多人生选择中,我们可以放开最微小的东西,比如小指;我们可以放开最有用的东西,比如灵活自如的食指;我们可以放开似乎最放不下的东西,比如大拇指;也可以放开最喜欢的东西,比如中指。

但是我们无论如何却放不开自己的无名指,那么这无名指到底在生命中代表着什么呢?作家毕淑敏在文章《我的五样》中给出了她自己的见解,同学们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呢?如果还没想好,让我们先一起走近课文去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
一、作家简介:
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咨询学硕士。

二、课文分析: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第1—17自然段——“留”;
第18—40自然段——“弃”;
第41—45自然段——“感”、“议”。

2.
三、进一步阐释“花、水、阳光、空气、笔”对于作者的重要意义。

身为女性——毕淑敏选择了鲜花,这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鲜花。

它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

不是吗,在作者看来,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许许多多的鲜花中作者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爱情、美好,艰难、曲折……生活中的一切真真切切的东西,才是生命的全部。

生活中毕淑敏追求美好,追求自然,难怪只有她才能写出《素面朝天》这样的文章来。

这不能不说是她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自身修养所致。

作为医生——作者只需片刻的思索,就本能地选择了“空气、水、太阳”,的确是“飘着药品的味道”,但这决非仅仅是出自“严谨的科学意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作者作为医生的生命情结。

毕淑敏17岁参军,被分配到西藏最为艰苦的阿里地区当兵,起初在部队当卫生员,后来做军医,曾经在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上用最原始的徒步穿越方式进行野营拉练,这在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中篇小说《昆仑殇》中有非常精彩的描绘。

在当世界上的军队普遍采用步话机联络的时代,我们的军队则还在靠“鼓角相闻”传达命令。

司号员被命令用吹军号的方式进行通讯联络。

年轻的战士把军号放到嘴唇上,金属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寒地带零下40度的低温与人体体温形成强烈反差,从嘴唇上取下军号时连皮肤带肉一起拽将下来,唇亡齿寒地痛苦在雪域高原上,最终因吹号这种剧烈活动加剧高山反应而窒息死亡……毕淑敏经历目睹了这次世界军事史上极其罕见的“野营拉练”,捡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尤其是与她同样性别的女兵,生命更为脆弱。

20年后,拿起笔开始写作的她,怎能忘记得了“ ”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所以文中当“老师”要求舍弃时她就有这样的表述:“我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山上攀缘绝壁,被缺氧的滋味吓破了胆。

”作者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的思考,首先是从职业医生的角度,与其说是“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不如说是作者从20多年从医生涯中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思考和认定。

身为作家——有人说“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板书)。

鲁迅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精神上医治国人。

在现实生活中,毕淑敏没有鲁迅那么“专一”,她是兼职作家。

或许她认为医生和作家两种身份可以让她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但是在心理测试中,经过艰难地抉择,她最终放弃的是“鲜花”“水”“空气”和“太阳”,特别是在
最后确定“笔”而放弃“阳光”的时候,她是“慢而稳定地拿起笔,将纸上的‘阳光’划掉了”,“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墨迹中,只残存一个字——‘笔’。

”她将“作家”作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终选择。

教师讲解:通过对作者毕淑敏现实人生经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明白“她的五样”对于她的个人生命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既然这五样对作者都重要,那么她为什么把笔作为最后选择?其实我们作为旁人,没有权利去怀疑或者指责她的选择,更不能以客观的眼光去分辨着五样孰轻孰重,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衡量重要与否的价值尺度的不一样的。

毕淑敏最后选择了“笔”——即写作,作为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好你们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现在让我们也来想一想。

四、活动——选择最重要的东西
1.选择——请选择你心目中最重要的5样,将它们的名字写在白纸上。

1.谨慎对待这5个名额,当这个世界对你不再慷慨,只能让你选择5样继续生活,你会选择什么?
2.请划去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必须花上大大的叉,一旦删除就意味着彻底放弃。

3. 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

4. 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

5. 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

2.交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已经选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请同学起来说一说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讲解:我很高兴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无名指,一旦选中,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珍惜它,重视它。

我更庆幸,你们之前划去的四样东西应该依旧存在于你的生活中,所以我想我们都没有理由再对生活唉声叹气,抱怨连天,因为生活是多么优待我们,我们是多么富有。

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相信每一天的生活都会很美好。

【教学总结】
文章的重点不在于选择的最终结果,而在于选择的过程。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测验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以致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地镇定从容,妥帖地排出轻重缓急”。

课堂本身并非要做一个有关于生命重中之重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并不一样。

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才能从“满满的货架”上找出生命的重中之重。

只有当他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得到与失去。

当走出虚拟的测试环境,发现鲜花依然美丽,生命之源依然甘甜,空气依然清新、阳光依然灿烂,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也依然属于自己,遭遇了重重失去之后,失而复得的心情必然是无比甜蜜的。

如果现在再进行一次对生活满意度的测试,相信同学们的满意指数都会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