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 绪论
1. 在英国,1963
2.
3.
4. 高等教育学:((2
(3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 (记忆:大学的3
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 )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11.
12.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
原则:(1(2(3
18.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
20. 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1
4. 1088。
1200。
5. “同乡会”,同乡会的首领称为“校长”。
后来,被学生排斥在外的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也成立了一个行会,
称为“学院”
6.
7.
8.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1)一般大学开设文、法、医、神四科或四个学院(23)学习
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4)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和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9.
10.11.
12.
13.
14.
15. 16世纪出现独立学院、17世纪出现专门学院,)
16. 17. 16
18. 19. 洪堡的大学理念:
(1220. 1921.
22.
23. 洪堡的3)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2)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3)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24. 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生效的《莫里尔法案》(
25. 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辛大学和威斯康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这个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6. 20
27. 1892,哈珀因此被称为“初级学院之父”。
初级学院颁发副学士学位。
1
28.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初级学院开始提供社区教育,这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主要为失业工人举办各种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班。
20世纪60年代初级学院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区学院”的名称深入人心并取代了“初级学院”。
29. 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1)学历教育(副学士学位)(2)转学教育(大学前期2年的通识教育)(3)职业技术教育(4)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5)面向社区的文化教
育。
30.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1)地区性(2)开放性(3)多功能性(4)灵活性(5)实践性
31. 体现威斯康辛大学模式与威斯康辛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2个方面:(1)传播知识(2)专家服务
32. 1915年威斯康辛大学成立了“知识推广部”,设立了4个服务项目:(1)函授(2)学术讲座(3)辩论与公开研讨(4)提供一般信息与福利。
威斯康辛大学传播知
识的另一途径是由公共图书馆委员会组织的流动图书馆。
33. 所谓“专家服务”,就是发动大学专家教授服务于州政府。
34. 马丁.
3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人口的比率低于15%育阶段;在15%~50%50%
35. 21
)普及化(2)多样化(35)教育质量观多元化
36. 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表现在(1
)层次(2)规模(3)教学组织(4)资金(5)学生成分
第三章 (中国部分)
1.
2. 公元前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3. 20世纪初设立的第一批省立大学,大多由书院改名而来。
4.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目的凸显人伦教化(儒学)(2)教育体制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注重名师掌权(儒学)(4)课程内容突出儒学为尊(儒
5. 年创建,主要功能是培养翻译)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6. 年创建,百日维新运动中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7.
8. 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9.
10. 所谓大学理念,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11. 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12. 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
13. 1876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理念。
14.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1)学术自由理念(研究自由、教学自由)(2)大学自治理念(3)教授治校理念(最早确立这一理念的是巴黎大学,中国最早实施这一理念
的是蔡元培)(4)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理念(中国首倡这一理念的是蔡元培)
15.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的时代建构:(1)学术自由理念的建构(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大学: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教师:
1
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人格)(2)大学自治理念(强化自主办学,管理权限下放;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增强大学自主办学能力;建立大学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监督)(3)教授治校理念(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改善教师待遇;探索教授参与大学管理活动的机制;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影响力)(4)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理念(大学的双重任务——出人才出成果;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引导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建立科16. 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
17. 我国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导致了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下降(3)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诱发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19. 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20.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是一种外延式发展模式,(1)高等教育质量的踯躅不前(2)
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3)带来严重的高校行政化弊端。
21.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提高效益导向——适当控制规模(2)内涵发展导向——合理调整教育结构(3)质量建设导向——高
等教育改革的生命线。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1.
2.
:(1234
3.
4.
1)教育目的根据
5. 1)个人的一切都有赖于社会
36.
7. 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又称为“人道
,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自身的完善是其核心要旨。
8.
9.
10.
11.
12. — 13.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14. (12)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教育(3)反对单纯就业取
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1
1.
2.
3.
4. 2个反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5.
6. (人才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7.
8.
9. 学至此开始具有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
10.
11.
形成的标志。
12.
13. 1898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近代第一所完备的公立大学。
14.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2
)重要职能——发展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生能力)(3)重要延伸——服务社会(培
养人才、发展科学广义上也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社会的需要;服务社会是大学自身的需要)。
1.
2.
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
3.
4.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间是矛盾关系。
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
5.
6. 行法律、神学、医学的分科教学,这三科已具有专才教育的属性。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学科大量分化,这又为专才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样,专才教育重新在教育中得到了强调。
7. 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方
向发展。
1
8. 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2种模式,是高等教育的2个不同发展阶段,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它们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而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9. 按照美国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10. 马丁.特罗的量化将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都具有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特点: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
大众教育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
比普及教育广。
11.
12.
)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213. 4个方面:(1
)
2)科学思维教育(3)科学方法教育(4)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求真、求实)
14. 4个方面:(1)人文知识教育(2)人文思维教育(3)人文方法教育(4)
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求善、求美) 15.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在其后相当长的一个
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地表现为人文教育。
如果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最早引入了科学教育的话,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则使科学教育占据了统治地位。
16.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
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
(1)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2)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
17.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1)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
养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如综合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3)在教师的言行中自然
18. 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2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人类教育历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和柏拉图(
“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
19.
(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取消教育歧视性条件)(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平等就业和发展)。
20.
1.
2.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方面)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方面)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办学的性质和任务)(
3)(个人方面)受教育者的年
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3. 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分为3
4. 1951
5.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研究生
6. 7. 8. 。
9. 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0.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1)(政府)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2)(学校)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
行血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政府)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4)(学校)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择业时间(5)(学校)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6)(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体系结构。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抓哟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12个门类)、形式结构(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地区结构、管理结构等。
2.
(1)一体化模式(2)多样化模式
3.
前两者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两者称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
4.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3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中国)(2)权力分散型(美国)(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5.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3个方面:(1)中央及地方政府(2)和会(3)高校
6.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分为3种类型:(1)(集权型)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2)(分权型)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3)(结合型)以高校自
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
7.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学校的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8.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1)(政府)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2)(政府)建立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
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更新大学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政府)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9.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学者通常将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分为3种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学术权力为主,教授治校)(2)美国模式(行政权
)英国模式(校务委员会、理事会管行政-校外人士、评议会管学术-教授)。
10.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之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
的关系范畴,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1.《高等教育法》中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种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1)(党委)实行党委领导,
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铜鼓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职责、权力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也得到相应的加强。
1.
2.(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6)统
3.学术管理: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物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
1
1
5.
6. 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7.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多重的:(1)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3)科研服务于社会 8.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1)科研规划管理(2)科研项目管理(3)科研经费管理(4)科研结构和队伍管理(5)科研档案管理
9.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2)形成特色(3)协调性(4)以人为本(5)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 第十章 高等教育评价(非重点)
1. 教育评价按照评价基准分类:(1)相对评价(被评价集体之内)(2)绝对评价(被评价集体之外)(3)个体内差评价(被评价集体之内)
2. 教育评价按照评价功能分类:(1)诊断性评价(活动开始之前)(2)形成性评价(教育活动进行中)(3)个体内差评价(活动结束时)
3. (1)自我评价(2)他人评价
4. 高等教育评价: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5.
6.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2种类型:(12
7. (1)课程教育目标(2)教学条件(3)教学实施过程(4)教学效果。
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迅速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表现出更多的世俗性;高等学校的层次和类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留学生的比例成为衡量第一流大学的一个因素。
(1
)高等教育普及化:美国的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和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衡量的标准是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人口的比率。
20世纪后期,大众化(高等教育入学率 >15%)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少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50%,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高等教育多样化:大学与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 高等院校层次多样化;b 高等院校规模多样化;c 教学组织多样化;d 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化;e 学生成分多样化(3)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的年代,与此相适应,未来的高等教育也将呈现显著的全球化特点,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理念已被广泛地接受,并通过下面4种方式运作:建立国家、地区间的国际合作组织开展合作;建立国家、地区、不同国家高等学校间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和援助计划;建立信息网络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推动学生学者的国际交流。
此外,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主要的内容。
(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教育信息化具有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就有多样化的特征。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否则,不仅会遏制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而且会造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
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
所谓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
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理念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范畴,它既是人们关于大学的某种理性认识,也是人们关于大学的某种理想追求。
它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范畴,不同于实践性、操作性、行为性的具体活动,但却为它们提供思想基础,发挥着行动指南或规范引导作用。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择其要者,主要包括: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包含2层含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自由。
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社会方面,应当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大学方面,应当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教师方面,应当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已逐步由国家控制模式转向国家监督模式,通过放权以进一步调动大学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
对中国而言,依法自主办学是贯彻大学自治理念的主要途径。
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政府方面,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管理权限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大学方面,一方面要增强大学自主办学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自觉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最后,高校应当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任用、教师聘任、人事任免、学术规划、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战略等都应成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
教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
要建构教授治校理念——应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改善教师待遇;探索教授参与大学决策与管理活动的机制;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影响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包括2方面的内涵——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教学;科研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要建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确立大学的双重任务——既要出人才又要出成果;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从事科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拓宽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得多元渠道;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
创设外部约束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但现代大学的理念又不限于此,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会不断生成新的
(1)高等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作为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给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的核心任务;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2)高等教育必须发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单一的知识或者造就某一方面的专家,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的地方。
理智的卓越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
(3)高等教育必须发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
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
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最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