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体会
摘要:完善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及管理目标;通过修订急
诊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督促、检查和评价环节质量,促使终末质量提高。
同时强
调急诊工作的连贯性,抓住急诊衔接关键接口,制订服务流程图,保证实施,不
断总结,持续改进。
通过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与持续改进,有效地控制了不良因
素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关键词:急诊科;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
急诊科是急诊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服务具有复杂性、多专业性、多需求性。
病人就诊时间、人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面对这类人群,护理管理者以什么思路、方法和制度进行护理管理与质量控制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
自 2003年以来,我科经过护理
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体会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控制急诊服务的关键护理过程,使科室向着重视质量、重视安全、
重视服务的方向发展,为急诊病人提供简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危重
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1完善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体系的管理精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
作程序,全过程的管理和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
1. 1成立专科质量管理小组
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起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作用,设立急诊科督导管理小组,共
7组,分别为:①应急突发事件、危重抢救组;②就诊病人接待、转送、检查、服务组;
③急救器材、物品供应、使用、保管组;④专科技术操作培训考核组;⑤护理文件书写记
录规范、及时检查组;⑥护患纠纷、矛盾、投诉处理组;⑦安全输液管理组。
每组设组长 1名,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内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进和落实等工作。
1. 2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
制订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来衡量护理工作,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
我们根据专科质量管理目标要求,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针对科室内
3个区域(抢救区、治疗区、留观区)、14个班次工作程序、质量考核标准加以修改,量化考核细则,并补充了“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护理安全管理”、“急诊护士规范”等考核标准,
突出《中医医院的管理评价指南》的主题:质量、安全、服务、绩效,改进过去不合理的制度,保证检查客观、真实、公正。
1. 3督促和检查环节质量,促进终末质量提高
依据医院《护理质量监控标准》,结合专科检查考核细则,我们进行了以下督促检查工作:①护士每日自我评价工作质量,自查自控,认真记录;②质量控制组根据各自的岗位
职责、考核标准,开展督促检查活动,每周至少 1次,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长联系,分析
原因,找准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③护士长做到每日有重点检查,有目的跟班检查,
不断了解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服务态度、技能等落实情况。
同时,每月开展 1次关于
专科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的问卷调查,主动征求多方意见,及时了解服务的环节质量,寻
找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分类汇总,制订整改措施,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例如:2013年 7月,输液管理组检查发现,急诊科的输液环节存在缺陷,转抄输液单的护士未在
病历上记录执行时间,未签名;没有静脉穿刺者、巡视者的记录,一旦发生问题,无法举证。
为此,根据我院门急诊输液特点①治疗任务重,最高输液量达 640人次 /d;②病人就诊输
液时间不确定,可控性小,要求高;③护士相对紧缺、压力大等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了一
个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法:①科室增加输液治疗转抄登记表;②在输液记录单上增加静脉
穿刺者、巡视者的签名栏;③明确签名要求,保证安全输液。
实施两年来,我科输液过程
中护理差错发生率为零。
2强调连贯性服务过程,使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质量靠过程控制加以维持,它一方面在本部门内部各层次间获得改进的机会,另一方面
在不同部门内部各层次间获得改进机会。
急诊科病人具有病情急、变化快、病谱广泛、多科
交叉、抢救难度高、诊治风险大等特点,医院开设了“急诊绿色通道”加强各科室间、各部门
间的通力合作,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1处理好急诊服务中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关系
急诊护理服务过程中与院前、院内、医技科室、各专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的接触
广泛,在处理和加强各科室间、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中,应本着多尊重、多交流的原则,
相互合作、加快急诊病人的转接过程。
2. 2制订服务流程图
针对急诊服务环节中的各种衔接环节制作了相应的服务流程图,以保证各环节的通畅、
快捷、方便。
例如:院前、院内、重病人各相关科室的衔接服务流程图包括:①用平车或轮
椅接待入院病人;②进行评估,做出简要判断;③送至相应诊室,安排救治程序;④做好
有关交接并进行登记。
如“ 110”送入的病人登记警官编号,“ 120 ”送入的病人登记分站点。
2. 3督导落实各项措施
为了督导落实各项措施,我们组织护士学习“急诊各环节控制流程图”,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掌握各部门、各科室间连接的基本程序、方法、要求,由督查组检查;护士长全面监控,保证服务流程通畅,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如急诊病人需转送监护病房接受继续治疗,要
求当班护士重点完成以下几项工作:①转运前各项准备(器材、药品、物品、转运工具);
②通知监护病区;③转运途中加强观察;④转运时做好交接、登记。
两年来,我科转送至
监护病区继续救治的病人共 96人次,未发生 1例意外,保证了安全转送。
3效果与体会
两年来,通过我科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建立专科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考核内容,理顺服务环节,强调连贯性服务过程,使急诊科各项专科指标有了显著的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达 91%,急救器材完好率达 100%,消毒隔离合格率
达 100%,陪送检查率达100%,服务态度满意率达 96%,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急诊科的管理者,应积极发挥质量
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服务中各环节的管理,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改进是一种不间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落实,促进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春容.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2(3):113.
[2]陆琴,沈春苗. 持续质量改进在标本送检流程中的应用[ J ] .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 10):778 ~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