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

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章产业发展现状 (1)

一、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1)

二、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种植模式多样 (1)

三、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2)

四、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 (2)

五、科研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推广加强 (3)

第二章发展优势与市场前景 (4)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4)

(一)中药资源丰富 (4)

(二)政策导向有利 (4)

(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充足 (5)

(四)区位和交通优势凸显 (5)

二、市场前景分析 (6)

(一)中医中药理念符合时代潮流, 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6)

(二)中药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6)

(三)我国中药材产业市场正逐步扩大 (7)

(四)我省中药工业发展迅速,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7)

第三章制约因素 (9)

一、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不力,药材品质得不到有力保证 (9)

二、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范化种植规模小 (9)

三、品牌打造有待加强,“黔药”、“苗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 (9)

四、政策扶持不够集中,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农户生产积极性 (10)

五、科技支撑体系尚待完善,生产水平亟待提高 (10)

六、中药商业发展滞后,中药材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11)

第四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原则 (12)

(二)坚持重点突破、规模发展原则 (12)

(三)坚持企业主体、助农增收原则 (13)

(四)坚持集约经营、品牌带动原则 (13)

(五)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3)

第五章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 (15)

一、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抓好中药材种植“源头工程” (15)

二、大力推进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15)

三、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 (16)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学研结合与技术推广 (17)

五、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监控 (18)

六、建立现代化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 (19)

第六章建设规模和区域布局 (21)

一、总体建设规模 (21)

二、区域规划布局 (21)

(一)生态区划 (21)

(二)行政区划 (24)

(三)品种布局 (26)

三、重点品种的种子种苗基地与规划布局 (29)

四、药材交易市场布局 (30)

五、进度安排 (30)

第七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32)

一、投资概算 (32)

(一)总投资概算 (32)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概算 (35)

(三)资金来源 (35)

二、效益分析 (36)

(一)经济效益 (36)

(二)社会效益 (37)

(三)生态效益 (38)

(四)扶贫效益 (38)

第八章保障措施 (40)

一、明确机构职责,强化组织领导 (40)

二、科学规划,制定办法 (41)

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 (41)

四、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42)

五、强化质量安全,树立黔药品牌 (43)

六、强化监管,督促检查 (43)

附件一:《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重点发展品种概要介绍附件二:《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鼓励择优发展品种简介附件三:《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重点发展品种规划布局图

附件四:《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重点发展品种种子种苗基地规划布局图

贵州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苗药是国家确定的六大民族药之一,其中,90%以上的苗药集中在贵州。中药材产业被确定为贵州要打造的“烟、酒、茶、药、食”五张名片之一,民族医药被确定为贵州的十大特色新型工业产业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扶贫开发、有利于实现贵州后发赶超。为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制订《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一章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急剧增加,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保护抚育和石漠化治理)从1999年的65万亩发展到236万亩,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品种从2004年的19个发展到25个,其中,单品种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8个,单品种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6个。

二、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种植模式多样

近十年来,全省中药材栽培品种在原有50多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太子参、天冬、黄精、续断等50多种,截至2010年,全省栽培的中药材品种发展到110多个。同时,针对中药材种植

的特殊性,各地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农民易于接受的中药材品种,探索了林药结合、粮药间作、以短养长等多种实用的种植模式。例如,淫羊藿、钩藤等的林下种植;半夏与玉米、何首乌与玉米以及辣椒进行间、套作,其具有长短结合、节约耕地、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中药材生产方式已逐步由采集野生资源为主向保护抚育、集约化种植和规范化种植转变。

三、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贵州中药材生产依托中药制药骨干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发动农户种植,形成“种植-加工-提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项目区农户收入显著增长,并涌现出一批年收入过万甚至过十万、百万的种植大户。比较典型是施秉县牛大场镇,2011年,全镇种植太子参、白术、头花蓼等中药材3万余亩,催生了20余个百万元户。

四、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

多家制药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陆续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生产基地,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截止2010年,全省完成何首乌、太子参、淫羊藿、头花蓼、天麻、杜仲、吴茱萸等20个中药材品种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了41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分别通过国家GAP认证并公告,目前何首乌、太子参和头花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