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调查与思考--以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为例
刘兰军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党校,北京房山102445)
摘要: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作用。

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既有自身天然优势可以利用,也有现实困难需要克服。

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业中采用集体统一开发、村企合作运营、突出引入“外脑”的发展模式,为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城郊乡村;旅游民宿;集体经济;村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l009-6922.2021.03.010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3-54-07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已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城镇化的重要动力作用仍将持续显现。

城镇化的过程是人口向各级各类城市不断集聚的过程,随着旧有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向城市化转变,常态化的旅游休闲需求进一步扩大。

城郊乡村的旅游民宿业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便利选择,市场潜力巨大。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13个涉农区共有特色旅游企业710家,乡村精品民宿500余家,星级民俗旅游户5595户,星级民俗旅游村263个,特色旅游村镇100个,乡村旅游游客总量达到6000万人次。


一、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
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效吸纳就业、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一个优秀的旅游景点建设开发项目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城郊乡村要开发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并不容易。

城郊乡村在发展旅游民宿业过程中既有天然优势,也存在现实困难,只有切实发挥优势、突破难关,才能使旅游民宿业真正成为城郊乡村产业振兴、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优势
1.空间上的便利可达。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旅游客源形成的必要条件。

世界旅游发展历程表明,一个非工业化和非城市化的地区是不可能成为旅游客源地的。

客源形成后,就面临游客对旅游
[收稿日期]2021-04-01
[作者简介]刘兰军(1982-),男,河北滦水人,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建,公共决策。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Vol.23.No.3
景点的选择问题。

“经济距离”是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游客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的旅行时间和交通费用的综合,它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区位优势的重要标准。

旅途长短与便利度直接决定着旅游者的旅行成本大小,影响着旅游需求规模的大小。

沖。

基于旅游效用最大化原则,被游客评估为旅游交通费过高和旅行时间过长的旅游目的地可能会被放弃。

□回各级各类城市的近郊乡村旅游正是以所毗邻的城市中的居民为目标对象,以其天然的空间距离优势,立足于城市交通的配套延伸,具备明显的便利可达性和旅途舒适性。

2.思想观念的融合。

城郊乡村与所毗邻的城市之间联系紧密,这不仅体现在空间上,也体现在思想观念的交流融合上。

基于城区积聚的就业与消费需求,大量城郊乡村人口在城区就业或从事与城区消费相关的行业,这些都客观形成二者之间的人员往来及经济活动接触频繁,也促进了彼此思想观念的融合。

相较于传统农村人口,城郊乡村人口思想意识呈现较为开放的特点叫进而使得城郊乡村旅游运营者、从业者对城区居民的出游方式、消费观念、服务要求把握更加准确细致。

基于此,在旅游服务、民宿接待的各环节,便于形成游客对城郊乡村旅游民宿的亲切感与融入感,也为景区形成良好接待服务口碑奠定基础。

3.城乡之间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

城郊乡村与城区虽然空间距离上切近、思想观念上相互融合,但生产生活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

与城市快节奏的楼宇办公、繁忙拥挤的街道、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建筑明显不同。

城郊乡村普遍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恬淡、安静、舒缓。

在这样的环境下,城郊乡村的民宿建筑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乡土气息,易于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勾起儿时回忆,是典型的“乡愁”型旅游产品。

⑷7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的过程。

冈源于生产生活方式差异性的农村异质文化是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的最强烈动机,它能够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带来新奇感受。

同这种生产生活环境和文化上的差异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希望摆脱过于熟悉喧嚣的环境、繁忙的生活节奏,寻求悠闲、新奇、身心放松的出游心理需求。

(二)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面临的困难
1.文化素养积淀不足。

虽然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乡村产业的成长,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就业岗位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但要留住本土高学历人才依然困难,留守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仍然偏低。

相关研究指出,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村落中,留守人员多数是小学、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是极少数。

农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多数留在城市发展,很少有回到农村发展的意向V这就限制了城郊乡村发展包括旅游民宿业在内的各种新业态的智力基础和人力基础。

乡村旅游景点设计开发、旅游文化特色发掘、餐饮住宿服务标准化、运营管理专业化都受到村民文化素养不足的限制。

作为服务行业,旅游民宿业的从业人员更需要有高度的耐心、责任心以及文明素养,能够在旅游服务的各种矛盾纠纷面前保持情绪稳定,做到柔性化解;要求他们做事细致全面,熟悉旅游民宿全流程各项操作,具备多面手的能力。

而现实情况是广大城郊乡村还在一定程度存在各种陈腐保守观念以及与现代文明风尚相悖的习气风气,如安于现状、怵于学习新技能、不愿接受新事物;追逐一己眼前收益,忽视区域品牌形象等,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互相拆台、服务不规范、经营管理混乱、卫生安全不达标、忽视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影响区域旅游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基础薄弱。

乡村旅游开发中,无论是景点的规划设计与打造,还是配套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没有前期的充分投入打造,就很难形成富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特
色景观和服务保障,乡村旅游民宿业的收益也就无从谈起。

而在长期分散承包经营土地的惯性思维影响下,庞大的乡村旅游开发启动资金单靠个别富裕农户、小企业的力量无疑是难以奏效的。

但如果完全外包给外来大企业打造经营,实行飞地化,又容易出现本地农户收益得不到保障等情况,进而削弱其对景区环境保护、人文氛围营造与维护的积极性。

并且本地农户本身又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叫缺少他们的充分参与,当地民风、民俗的展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景区的整体形象、口碑和长远收益。

为最大限度保障本地农户的收益与积极性,就不能过多依赖外来资金的支撑,就不得不面对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的难题,从而开发建设资金成为限制城郊乡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瓶颈。

3.基础设施落后。

乡村旅游住宿业是乡村旅游服务业的核心之一叫乡村民宿的住宿设施是以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

如果生活设施因陋就简,不加以充分改造,取暖、用水、卫浴、网络等的舒适度不足,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便利度不高,就会给游客带来心理落差,形成乡村旅游住宿设施不方便、落后的印象。

民宿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清洁保养,效果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民宿的形象与经济效益。

据调査,卫生是民宿住客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卫生工作不过关,不仅影响民宿口碑,还会对住客流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⑷”9除了生活设施、公共设施的舒适便利度和卫生清洁外,民宿餐饮设施外在的建筑风格、设施质量、服务内容和经营方式,还要同所在旅游地的类型与风格相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⑷5美国建筑大师莱特说:“建筑要像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那样。

”对照这些要求,乡村旅游民宿面临自身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

二、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历程
黄山店村地处北京市西南部郊区,在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贫困村,流传着“有女不嫁黄山店,十年就有九年旱;吃水贵如油,买卖东西真发愁”的民谣,直到上世纪末,该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0元。

黄山店村的产业发展曾长期依赖石灰石、滑石、板岩等非煤矿业。

近年来,该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转型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集体统一开发、村企合作运营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产业之路,全体村民迈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走向共同富裕。

黄山店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北京市充分就业村”“首都文明村”等几十项国家级、市区级荣誉称号。

(-)黄山店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基础
1.自然形成的旅游民宿资源。

黄山店村毗邻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

村域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生态林面积18.8平方公里。

海拔跨度1000米,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有山有水、气候舒适宜人,是明清时期京郊避暑胜地,也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修建别墅之地,具有优越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

2012年房山区遭遇“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该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村民整体受损率达95%,房屋受损率达85%。

为彻底化解类似灾害,该村依托上级党委政府政策和驻村企业、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筹资3.5亿元,历时三年建成避险安置房。

2015年整村搬迁入住安置房小区,腾退的农舍宅院为开发特色民宿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房舍资源o
2.集体牵引、以企兴村的传统。

2002年,黄山店村立足自身石灰、板岩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与浙江立马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年产水泥110万吨的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入列当时北京市最大水泥企业;组建了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黄山店村股份制矿业(运输)公司,吸收村民创业就业、参股分红。

不到10年时间,黄山店村就依靠发展非煤矿业和股份制矿业(运输)公司摘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Vol.23.No.3
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0年,为落实国家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要求,黄山店村彻底关停水泥、石板企业以及矿业(运输)公司。

从2002年到2010年,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在这8年间都积累起了相当的经济实力,这既为后续新村建设、景区建设开发积蓄了力量,也使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都深刻、直观地体会到集体股份制公司和招商引资企业带给村庄发展的巨大实惠,形成了“以企兴村”的共识。

3.“红色背篓精神”的发源地与“劳模精神”的聚集传承地。

黄山店是享誉全国的“红色背篓精神”诞生地,这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黄山店供销社干部职工基于山区交通不便造成的村民日用、农产品购销困难,本着把便利给予群众、把艰难留给自己的初衷,不惧山高路险、严寒酷暑,坚持背背篓上山送货、收购农产品,树立起主动服务群众、诚信营商的良好形象,并逐步发展为“坚定跟党走、坚决听党话、坚持为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

继“红色背篓”的开创者、全国劳动模范王砚香之后,黄山店又先后涌现了7位全国劳动模范或北京市劳动模范。

在红色背篓精神的浸润和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下,该村在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招商引资、以企兴村、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共享收益、保障游客需求、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都突出了群众、集体利益至上,展现了和谐、诚信、共赢的深厚底蕴。

(二)黄山店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模式
具备一定旅游资源的乡村都会有搞旅游民宿业的畅想,但要支撑起一个村的经济发展、解决全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观、几家特色餐饮和宾馆就能实现的,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经历并克服农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道道难关:比如在村民普遍有限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条件下,如何进行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把身边的自然、人文景观最美的一面开发展现出来;如何改变村民松散的生活方式、落后的思维观念、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素养水平,为游客提供持续高标准、高品质的旅游接待服务;如何避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顾个人收益不顾村庄整体收益与景区整体形象等等问题。

这方面,黄山店村采用集体统一开发、村企合作运营、突出引入“外脑”,为此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1•借助“外脑”,打造景区特色与吸引力。

一是在对村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参观学习了多地知名景区建设经验,聘请了清华美院的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修建登山步道、引进观赏树种,逐步将黄山店平淡无奇的山岭打造成了四季有景、山景水景交融尤其是红叶景观远近闻名的坡峰岭景区。

二是在整体搬迁的新村建设中,聘请专业团队对新村布局、房屋设计进行高起点、高层次规划,并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进行集中评审、民主决策,确保新村建设既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又易为村民认可与接受叫三是在将腾退出的老宅打造成特色民宿过程中,聘请专业景观设计师全程指导,突出与环境和谐、舒适便利和艺术美感相结合。

民宿外观上,保留老宅的院落格局、外部建筑机理、石板屋顶地面、卵石篱笆院墙、木质窗根以及各种岁月雕琢的痕迹,最大限度保持老院旧宅的本色气息;而室内,则全部按照星级酒店标准安装空调、卫浴、飘窗等设施⑷,配备沙发、躺椅、艺术灯饰、多宝格、陶瓷艺术品摆件、绿植盆栽等。

有效扭转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入住体验不佳的普遍印象,实现了传统乡土气息与现代入住体验的有机结合。

2.发展集体经济,村企合作运营。

一是在落实“退耕还林”过程中,将村民承包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村集体,成立村农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村内旅游资源由集体统一开发,既不对内承包,也不对外租赁,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和参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全体村民从集体旅游民宿经济中受益问。

二是在景区和民宿的运营管理上,与专业
自助游资讯平台“远方网”联合,实施村企合作。

村民腾退出的房屋宅院资产所有权不变,由村集体统一因地制宜设计改造为特色民宿,企业负责运营,各项经营收益由村集体和企业按比例分成,村民以旅游产业奖励股的形式按股按年分红。

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既充分利用了企业的网络资源优势,实现了高效便利的宣传、推介和预订,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民宿的入住率,又使企业的规范管理、服务满足了游客现代旅游消费需求和以网络为主要渠道了解旅游产品的习惯,有效保障了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目前,黄山店村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特色民宿年均入住率达50%,年均创收5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5000元。

村集体统一开发利用景观、民宿资源,使得景区整体形象、整体收益、长远发展都通过股份分红的方式与每一位村民息息相关。

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村域内争抢游客、恶性竞争等扰乱整体旅游接待秩序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全村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共同维护景区整体形象的效果。

3.注重培训,提升景区人员素养和技能。

黄山店村民宿实行管家制服务,每个民宿院落配备两到三名农民管家,由村民经过培训后担任,这既带动了村民就业,又降低了民宿用工成本,化解了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

民宿服务严格按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行业标准执行,如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做到每客必换。

这样严格、标准化的服务要求与村民在长期松散的农村生活中形成的卫生意识、规则标准意识不强等是难以相容的。

同时,旅游民宿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多职,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具备多工种技能。

因此,要满足旅游接待服务要求、持续保持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景区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

为此,黄山店村和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为村民在旅游接待、文明礼仪、餐饮服务、种植养殖等方面提供上门培训服务,成为村民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的重要渠道。

4.激活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潜在的旅游产品,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特色文化的发掘和主题定位。

问作为“红色背篓精神”发源地,黄山店既有红色背篓开创者和劳模继承者的现身说法、言传身带,又有丰富鲜活的历史细节积累、文化传承的物品见证,具备天然的传播红色文化、劳模精神的便利与优势。

基于此,黄山店村建成了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通过展现历史场景、劳模亲历者现场讲解互动、规划设计“重走红色背篓路”体验教育活动,培育红色文化游。

纪念馆配套党群服务功能及相关设备,满足会议、党课、团建、培训等活动场地以及设备需求。

纪念馆实行公司化运营,这既是黄山店村“以企兴村”理念的自然延伸,也摆脱了很多同类型教育基地需要财政输血才能维持的境况。

2017年以来,“红色背篓精神”体验教育活动已陆续接待中共中央办公厅、财政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市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考察学习百余批次、上万人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黄山店村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传承红色文化和基因,立足整村搬迁政策契机和“以企兴村”理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村一盘棋盘活全村山岳景观、民居以及文化资源,实施全村统一旅游民宿管理、统一村民安置培训、统一服务标准。

该模式最大限度整合了全村物力、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企业助力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切实保障了集体、村民的收益,凝聚了人形成了整体合力,保障了旅游民宿的服务质量、品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Vol.23.No.3
三、黄山店村发展旅游民宿业的经验与启示
黄山店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方式,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正因这一性质,从而规避和化解了旅游产业中很多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让村集体和村民最大获益。

但采用这样一种发展方式是有门槛的,这需要有一个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基层党组织;需要一支具有强大执行力与群众工作能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和良好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厚积淀;还需要先进文化的浸润与传承。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与优势,形成合力打造、维护景区品牌形象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障集体、村民和企业各方共同获益,实现城郊乡村旅游民宿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带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黄山店村的发展历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彰显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也凸显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乡风文明的良性互动。

但如此效果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黄山店村在关停水泥、石板企业,退出破坏环境的资源消耗型产业的过程中,也曾遭遇部分群众甚至党员干部的异议与反对,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舍弃眼前看得见、摸得着、已成稳定收益的发展方式,去走一条前期投资巨大、收益也并不明朗的发展之路,确实是不容易接受的。

很多村民认为,集资发展矿业带来的效益大家都看得见,发展旅游无异于一场赌博。

但黄山店村“两委”班子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坚信资源消耗型产业难以持久,集体经济必须转型升级。

在做全村思想工作过程中,该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河南云台山、红旗渠参观学习,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和感受转变大家观念,耐心细致地做好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坚定带领全村转向生态旅游和民宿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村企合作、统筹各方,实现共赢
旅游作为一个综合经济活动,具有经济的外部性。

一个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行为会对其他企业的收益和成本产生影响,这种外部性会大大降低资源的有效配置。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行业与企业会不停地制造外部性活动」2凶一个景区内饭店、民宿的无序增长与规模扩张以及相伴随的削价竞争等,都会导致景区内旅游企业利润下滑,进而进入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流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为使旅游企业良性发展,旅游区需要一个既非垄断但又具整体性、系统性的策划与管控机制。

黄山店村的集体统一开发、集体与企业合作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了这些恶性竞争行为,达到了内部统筹的效果,保障了各方共赢。

此外,旅游景点的环境维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旅游环境是一个公共产品,也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建设与维护需要较大成本。

旅游环境生产出来后,无论旅游企业或旅游者是否付出代价,都可以从中获益。

如任其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势必出现“智猪博弈”的“搭便车”现象,即中小企业坐等大的旅游集团和企业行动,自己不花成本,坐享其成」2曲这是旅游业中市场失灵之处。

而同时旅游业中还存在政府失灵,在行政主管部门年检、常规检查间隙,经常存在旅游企业及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下滑,影响景区整体形象和长远收益。

黄山店村通过集体统一开发,统筹掌控资源,便利实现对旅游环境等公共产品的统一建设与维护;再基于农村的熟人社会性质和信息的充分共享,及时掌握所辖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流程信息并实现普遍的微观管控。

(三)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与良好党群干群关系积淀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