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 了解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 解今天 • 劳动关系理论的发展,展现了前人对劳动问题、 劳动关系发展运行规律的关注和探讨 • 劳资关系理论,为我们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的状 况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视角,我们应该从中吸取 有益东西,充实我们的研究
劳资关系系统示意图
输入
主体 环境 意识
过程
谈判 谈 判 调解 调 解 仲裁 仲 裁 立法 立 法
输出
规则
反馈
评
述
• 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尚有许多不 完善之处,所以,他之后的很多学者对他 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充实 • 但是,不能否认,邓洛普劳动关系系统理 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劳动关系分析方法,其 独特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值得肯定。它已 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学派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劳资关系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 立关系。 2、劳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劳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 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 4、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是重要的革命 策略原则。 5、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会是合乎规律的、 必然的现象。
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
产业关系系统论的结构
• 主
体 • 环 境 • 意识形态 • 规则网络
1、主体
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 (1)管理者及其代表 (2)劳动者及各种劳动者组织 (3) 政府相关机构 • 一般而言,劳动者往往都是有组织的,至少会自 发形成某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形成应对管理层 的一系列行为和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处在连 续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几乎没有不被组织化的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第一个系统地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指出商品 的价值由劳动决定,并区分了简单劳动和 复杂劳动,考察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 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 斯密非常关注劳动分工、社会分工和社会 公正,其观点对劳工问题的研究做出贡献
斯密对劳动分工、社会分工 和社会公正的看法
三、 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
• 劳工问题是伴随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 • 劳工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就业问题、劳动条件问 题、劳工标准问题、劳动报酬问题等等 • 劳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劳动关系双方根本利 益的不同 • 劳工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出现了相关的理 论——劳工运动理论
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
规则的种类
• 规则的制定和管理方式
• 规则的内容
4、意识形态
• 劳动关系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具体指的是 决定各主体的角色、地位的共通的思想以 及各主体对其他主体的地位和功能的看法。 在稳定的系统中,各种意识、想法及观点 基本是可以协调一致的。 • 简单来说,意识形态指的就是各个主体拥 有的共通的想法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将 劳动关系系统整合起来 。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
•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考察社会和生产, 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 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社会形态的 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 马克思从历史过程的角度论述了劳动在人 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异化、雇佣劳动、 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学 说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贯穿 着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的分析。
• 英国人韦伯夫妇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的英国,他们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信仰者, 也是西方劳工运动理论的先驱。 • 韦布夫妇最先提出产业民主思想,他们的 理论被称为“产业民主理论” • 其中心主张是,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 又要有经济方向。
工会与民主
• 韦伯夫妇认为传统的雇佣关系是违反民主概念的, 因为工人的声音被遮蔽,无法参与关于工资和其 它劳动条件的决定过程,工人也无法参与管理者 在解雇、惩戒或其它关于工人权益事项上可能采 取的歧视性决定。 • 韦伯夫妇认为工会是主要的能够将民主带进产业 内的主要机制 。这样,我们在此可以发现工会在 产业管理方面的独特职能。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劳动关系
• 广泛的民主参与权成为劳动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 总的趋势是向缓和、合作的方向发展,三方格局 的形成,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 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不断完备,法律逐渐健 全,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水平的提高。 • 解决劳动争议、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法 律化
教学要求一了解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二理解劳动关系的主要理论三掌握劳动关系系统论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以直接剥夺的形式形成2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局部的状态
概
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劳动关系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而逐 步演变 • 基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劳资矛盾和劳资斗争贯穿于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 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结构的具体特点不同,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方式 和内容特征不尽相同
二、 劳动关系的视角
• 一元主义视角
• 多元主义视角 • 马克思主义视角
多元主义
• 劳动关系中存在多种利益,这些利益有些是冲突 的,有些是一致的 • 在劳动关系中,不可能由一方控制另一方。 决定权取决于力量的对比 • 组织内部由于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目标,因此 不同的群体为了自己的目的而相互竞争 • 法律、工会是两大主要调整手段。
马克思主义
• 基本观点:劳动关系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在根本 利益上的阶级冲突 • 这种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无法 通过规则解决。 • 其认为,政府是资方保护人,不是公共利益维护 者。 • 解决问题的手段: 革命,改造社会制度和体制
2、系统的环境
• 劳动关系环境主要包括: (1)技术水平与技术革新; (2)市场环境,特别是劳动力市场; (3)社会大背景下的权力分配。
3、规则的建立
• 规则是劳动关系系统运行的规章,指用来约束行 为者、控制系统中各个主体的行为和活动。 • 这样的一系列规则被称之为规则网络,包括制定 规则的程序、实体性规则以及决定规则在何种情 形下起作用的程序。 • 具体来说,既包括法规、政策,也包括企业规章 制度、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等
四、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论
• 美国经济学家邓洛普于1950年写成《产业与劳动 关系评论》一书。他提出了一个理解集体谈判和 劳资关系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将经济、技 术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含在内。1958年他出 版了经典创新之作《劳动关系系统》用来解释影 响劳动关系系统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 • 邓洛普提出的分析劳动关系的最经典的理论模型, 被称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
• 第一,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的发展,它促进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分工也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 第二,劳动是价值的标准与源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 类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了专业化。一方面劳动分工促成了 复杂的经济结构的产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劳 动分工又成为把全社会整合起来的力量,限制着个人的利 己之心。 • 第三,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和交易制度 可以导致劳资之间更为公正的收入分配,从而达到社会普 遍富庶的目标。政府的作用是维持法制,过量的规制和政 府干预是有害无益的。 • 斯密指出,由于工人要求多得工资而老板却要少付工资, 这两类人就会组织起来,以便更有力地提出和坚持自己的 观点。
一元主义
• 主要观点:劳资双方是合作伙伴,没有根 本的利害冲突,劳资关系本质是和谐的, 冲突只是暂时的异常行为,这种行为可能 是因为管理不当所致、也可能是有人故意 捣乱造成的。
一元主义
• 可以通过内部管理的改善解决 • 资方的工作就是将个别工人的目标和组织 的目标整合起来。 • 工会的存在扰乱了合作的整体结构,是不 受欢迎的组织
第二讲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
教学要求
一、了解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
二、理解劳动关系的主要理论 三、掌握劳动关系系统论
一、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的劳动 关系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
• 劳资矛盾的焦点依旧,斗争方式有所变化, 集体谈判得到认可 • 罢工斗争广泛,资方有所让步 • 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从放任 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大量劳工立法出现, 使劳动关系向着有序化、法律化前进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劳动关系
• 受战争、革命的影响 • 国家劳动行政管理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 • 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三方协商机制出 现
邓洛普 (John. T. Dunlop) • 美国经济学家 •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 创始人
• 邓洛普首先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 系研究的领域,把劳资关系作为一个系统 加以研究,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 分析框架(见P.15图) • 邓洛普的理论贡献在于,它提供给人们一 种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构成,即将劳资关 系看成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劳资关 系是由自身的内部构成与外部环境因素交 流互动的有机整体。
(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以直接剥夺的形式形成
2、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 劳资双方形成两大阶级 • 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局部的 状态。 • 政府表面对劳动关系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实际上明显向雇主方倾斜。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