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形势,根据水稻白叶枯病发生
规律和特点,从各发病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控对策及技
术措施,以期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症状防控措施
白叶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孕穗期最为严重,主要为害水稻叶片。

该病害发生时,造成水稻叶片干枯、秕实率增加、米质松脆以及千粒重降低,产量
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海
南省各地呈现扩散蔓延之势,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
片最易染病。

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
的有三种类型。

1.1叶枯型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

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
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
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

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
波纹状。

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

1.2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

主茎或2个以
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
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

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
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

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
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
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

褐斑或褐变型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
口侵入,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

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
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

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
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区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
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1.3黄化型
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

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
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2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又在上升抬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对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1)种子的调运频繁。

从病区盲目调种,使得带菌种子进入本地,造成新病
区不断出现。

(2)气候条件剧变。

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台风暴雨等频发导致水稻病害发生
日趋复杂,防控难度加大。

(3)水稻品种布局不合理。

农户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乱,感病品种的大面积
种植引发了病害发生和流行。

(4)菌源的逐步累积。

稻谷收割后遗留田间的病稻草、稻桩等未及时清理,
病田未开展土壤消毒处理,多年下来致使田间病菌大量积存,为病害发生流行提供
了充足菌源条件。

(5)田间肥水管理不当。

田间漫灌、串灌以及水稻生长中后期偏施氮肥加
重了病害发生。

(6)田间病菌生理小种变化。

生理小种的变化与栽培水稻品种的变化有关,多年大面积种植携有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可促使病菌产生新的优势小种类群,致使原有水稻品种抗性丧失。

3防控措施
3.1做好植物检疫
新稻区发病以种子传播病菌为主,因此凡是从外地调入的种子必须进行调运检疫,调入的种子必要时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可做种用;当地繁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合格后才可做种用。

3.2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加强水稻白叶枯病的调查,及时掌握气候变化,特别是台风暴雨情况,分析研
判水稻淹水和病害发生发展情况,综合运用预测模型,预测白叶枯病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长、中、短期预报,科学指导病害的预防和控制。

3.3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推广种植抗病良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有效的措施。

从品种类型看,一般
糯稻抗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

值得注意的是,品种抗性是针对病菌生理小
种而言的,由于不同病区的病菌小种组成不同,进而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感反应也不同。

因此,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高产抗病良种,尽可能压缩感病或抗性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并定期有计划地更新品种,有利于持续高效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为害。

3.4清除病残体、开展土壤消毒
水稻白叶枯病可以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老病区以病稻草传病为主。

据研究,重病田稻桩附近土壤中的病菌也可越年传病。

在干燥条件下,病菌在种子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在病稻草中可以越冬存活。

水稻收获后,病稻草、病稻桩以及
田边杂草应及时清除,不能直接还田。

避免用病草覆盖秧苗、用病草捆秧,以防病
菌传入秧田,带入大田。

对带病田块,可深耕灭茬,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以降
低菌源。

对于病田及秧苗田,可适当撒施生石灰、草木灰或喷洒代森铵等进行土
壤消毒。

3.5加强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不当是诱发白叶枯病的重要因素。

在施肥方面,要做到基肥足、追
肥早、巧施穗肥和氮、磷、钾配合的原则,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防止贪青徒长。


排灌方面,要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防止串灌、漫灌和深水淹苗。

受淹田块,洪水退
后要立即排干田水,受淹严重田块还要施用速效氮肥和磷肥,使水稻快速恢复生长,增强抵抗能力。

3.6开展水旱轮作
水稻与旱田作物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生
产潜力,也可降低土壤中病菌的存活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在病害发生区,可因地
制宜,有条件、有计划地选择具有综合发展优势的水旱轮作模式,如水稻-油菜、
水稻-玉米、水稻-豆类等模式。

应注意的是,在轮作时要注重不同作物品性搭配、茬口衔接等,以提升水旱轮作模式的综合效益。

3.7科学用药
(1)选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每亩20克兑水50~60kg喷雾;(2)或用25%叶
青双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60千克喷雾,连喷2次,间隔7天;(3)或在孕穗期
至抽穗期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60kg喷雾,一般间隔7天喷一次
即可,重病田块隔7天再喷一次。

施药如遇雨,雨后应补施。

喷药时要注意中、下
部叶片和叶鞘上均匀着药。

4结语
鉴于当前水稻白叶枯病潜在的流行威胁,病害发生区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
条件、病害发生规律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一套可行的操作模式
的病害综合防控机制,在生产上试验示范并推广应用,以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

参考文献:
[1]李仲惺.水稻白叶枯病局部重发生状态下的防控对策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3):28-30.
[2]沈颖,王华弟,李仲惺,等.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24):180-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