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向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墨水会扩散到水中。
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是运动的
B .分子有大小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
2.甲、乙两人骑车在公路上并肩行驶,他们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则:( )
A .甲认为乙是运动的;
B .乙认为甲是静止的;
C .甲认为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 .乙认为对面驶来的车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 ,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 )
A .a 端是N 极,磁性增强
B .a 端是S 极,磁性增强
C .b 端是N ,磁性减弱
D .b 端是S 极,磁性减弱
4.为了使电热器的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下列办法中正确的是( )
A .保持电压不变,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
B .保持电阻不变,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
C .电压和电阻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D .使电压变为原来的14
,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 5.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且相等,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
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都从中点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灯泡L 1和L 2的亮度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 .L 1和L 2都变亮
B. L 1和L 2都变暗 C .L 1始终比L 2亮 D .L 2始终比L 1亮
6.用导线、一节电池设法使一只小灯泡发光,某同学尝试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连接,您认为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7.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固B.熔化C.汽化D.液化
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9.下面几句话中,与其它三个“影”不同的是()
A.起舞弄清影B.立竿见影
C.形影不离D.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10.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通电与断电,这两个灯泡()
A.只能是串联B.只能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A、微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
二、多选题
12.摩擦后带的电荷,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下列各种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D.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
三、填空题
13.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些物理量就用他们的名字作为单位.请你在图中任选一位物理学家:,他的名字被命名为的单位.
1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80N的物体匀速提起。
(1)在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N;(2)若实际的拉力为50N,匀速将物体提高4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15.(1)图甲中一体积为1.0×10-4m3实心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2.8N,物体A的密度为kg/m3(g取10 N/kg).若把物体A完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8N,(如图乙),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N。
(2)现有水银(ρ=13.6×103kg/m3)、水(ρ=1.0×103 kg/m3)、酒精(ρ=0.8×103kg/m3),把物体A(不改变形状)分别放入上述三种液体中,(三种液体足够多),A会在其中的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3)图丙是水、水银、酒精的m一V图象,其中是水银的m一V图线(选填“a”、“b”、或“c”).
16.如图所示,弹簧秤测量范围是N,最小刻度是N,物体A受到的重力是N.
17.“五·一”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外婆,在经过如图8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如如图8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 h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
18.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已调好的天平称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是30mL,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为 g/cm3。
1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你知道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吗?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于_____产生的训练时,为了看清舞蹈动作,她们对着镜子练习,因为镜中可见到等大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0.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21.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降低,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2.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要将木板从N端抬起,请你在图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并画出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动力臂L(板的厚度不计)。
23.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图8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4.一位同学用灯泡 L1和 L2组成了串联电路,他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 闭合开关,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2) 请你在实物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压表能够测出 L1两端电压。
( 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 )
25.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 处,看到路灯B 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 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 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五、实验探究
26.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N,阻力臂为0.15m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1和动力F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m0.30.250.150.10.060.05
F1/N1 1.22356
27.王飞同学在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钩码重力G/N01234
弹簧长度L/cm23252729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计算题
28.一架喷气式飞机,从看到该飞机在头顶上空水平飞行向后喷“白烟”开始计时,直到飞行了10 s后才听到飞机的声音,若飞机的速度为 40 0m/s,声音的速度为 340 m/s,求此飞机在头顶时离观测点有多高?听到声音时,飞机已飞行多远的距离?
【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
A
2.
B.
3.
B
4.
C
5.
D
6.
B
7.
B
8.
B
9.
D
10.
C
11.
A
二、多选题
12.
解析由于摩擦起电而使两物体带有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化纤布料由于摩擦带电吸附灰尘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被粘在铁棒上是由于水遇冷结冰,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A B C
三、填空题
13.
帕斯卡压强或牛顿力
14.
(1)40 (2)400 80%
15.
2.8×1031水银a
16.
50.21.6
17.
0.5汽车
18.
83.4 ; 2.78
19.
物体震动虚像
20.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5 V
21.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四、作图题
22.
标出支点O的位置给1分,画出F的示意图给1分,画出力臂L给2分
23.
如图所示.
24.
3 、
25.
五、实验探究
26.
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为2N 、阻力为0.15m 且保持不变,则F 1=0.3N ·m L 1
27.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六、论述计算题
28.
340 m/s ×10 s =3400m 40 0m/s ×10 s =4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