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气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②分析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占.
①、我国气崩的分布特点。
②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综合分析法,实验,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刚刚过去的一周,同学们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温。
【转承】拉尼娜可能真的要来了。
【提问】拉尼娜是谁?她翻译过来其实是小女孩的意思,这个小女孩的到来会带来什么呢?(学生回答)
【转承】这个小女孩的到来会搅乱全球气候,容易造成我国冬季气候异常偏冷, 出现冷冬。
上周济南也降下了第一场雪。
同学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些场景你经历过
吗?
配雪地里人们行走的动画图。
【转承】刚刚我们说到的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气温。
【转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新课讲授】:
一、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块一】回顾世界气温分布的普遍规律。
【提问】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那么,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三个因素是?
学生回答: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提问】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世界气温分布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性?
【学生活动】小组读图讨论,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
【学生讲述】1.纬度因素。
等温线上的数值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C-20-101020
【讲述】从整体来看,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最主要的因素 是纬
度因素。
但是,进一步观察等温线并不是完全与纬线平行的,在很 多地方发生了弯曲,这又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学生讲述】2.海陆因素(老师给予必要提示,在图中找出两个点)。
【学生讲述】3地形因素。
指出青藏高原出现了低温中心。
气温
/t
I I I
-40
-30
-20
-10
10
20
30
【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1.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递减。
2.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板块二】寻找中国气温特殊规律。
【讨论】读中国7月和1月气温分布图,分析中国的气温分布是否也符合世界气
温分布的三条规律?(3分钟)
1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学生回答】学生上前指图。
1.以1月气温分布图为例,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通过读等温线上的 数值得
出结论。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在图中找出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地方。
例如,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等。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以7月气温分布图为例,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 反。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阁
【提问】读图,除了普遍规律,中国的气温分布还具有哪些特殊规律?观察我国7月和1月等温线分布图,这两幅图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回答】颜色不同。
7月以红色系为主,1月颜色较多。
【提问】颜色不同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转承】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实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讲述】1.算漠河与海口的温差。
2.数等温线的条数(相同温差的情况下数等温线的条数)。
都能证实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讲述】1.纬度因素。
学生讨论填表说明。
冬至n C12月22a肴后)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
高度地表获得
热量
白昼
时间
地表获
得热量
总热量温差
漠河53° N13°
少7
少少+少
大
广州23° N43°多11多多+多
更至a (6月22 a南■后)
地点纬度正午太
阳高度地表获
得热量
白昼
时间
地表获
得热量
兑热量温差
漠河53° N60°少17多少+多
小
广州23° N90°多13少多+少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下面两幅图,发现世界气温分布也具有相同的情况。
气fl/c I I I ■ rwc
-40 -JO -20 -10 0 10 X) 30 -*> -»-»-I® 0 10 20 M
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2.冬季风的影响。
做实验:利用电风扇,对着学生吹,让坐在不同地方的学生谈感受,很明显,越靠近风扇的同学感觉到冷,离得越远的同学几乎感受不到风。
同时,让中间第三排的同学起立,再次吹风扇,还是这些同学谈感受,后排的同学完全感受不到风了。
【提问】站起来的这一排同学相当于什么?
【学生回答】相当于东西向的高大山脉。
【总结】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了空气密度比较大的冷高压,气流向周围扩散,形成偏北风。
我国北方离冬季风的源头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降温幅度越大, 我国南方地区离冬季风的源头远,又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从而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讲述】近几天寒潮来袭,冬季风南下,受其影响,算一算我国南北温差。
漠河降温前:-21。
C,降温后:-33° Co
海口降温前:23° C,降温后:18° Co 说明离冬季风源头越远,受其影响越
小。
【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
【结束语】冬季,我国从北方到南方,夏季,从东部到西部,受气温影响,不同的地
方呈现出不同的美景,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优美的景观图片,感受
一下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的气温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作者:单位: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地理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读图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
因此,在教学时,从世界气温分布的普遍规律出发,引出中国气温分布的特殊规律,充分挖掘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总结归纳。
这样学习的过程,不仅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作者:单位: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下:
1、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在讲述冬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时,采用风扇做实验,符合初中生好奇心重的心智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正确选择了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采取知识衔接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架构。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指图能力。
本节课有很多环节都让学生先
讨论,再上前指图,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作者:单位:
整个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首先安排了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很重要的影响,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的气候特征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学好本节课对于激发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主要讲述了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
因此,第一部分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的分布特点,教材上配以景观图、等温线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将气温的影响因素放在了最后。
这样编排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会基本的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基于教材,也是由分布特点到影响因素,不同于课本的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七年级又学习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所以,教学设计从普遍规律到特殊规律,并从深层次会挖掘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作者:单位:
一、选择题
1、当东北地区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南国大地已是莺啼燕语、春花吐艳的景象。
造
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下列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广州B,武汉 C,北京D,哈尔滨
3、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
D.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二、判断题
资料一:2016年,全球100个旅游避暑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荷兰鹿特丹,我国的昆明、贵阳、哈尔滨、丽江、青岛和西宁六成市也成功入选。
资料二:2016年我国8月初某日高温天气分布图
1.按成因分类,中国六个入选的避暑城市,丽江、哈尔滨、青岛可归为一类。
()
2.昆明夏季气温低是因为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所以其冬季气温也很低。
()
3.海陆因素是形成甲高温区域的主要原因。
()
4.乙区域地处内陆盆地,光照强烈,持续时间长,形成了高温中心。
()
5.高温大于
4CTC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6.甲乙两大高温区域热量资源充足,因此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
答案:
ADD
BABAAB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作者:单位:
本节课的设计立意是为了把七年级已经学过的世界气温的知识与中国气温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架构,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
七年级的世界地理到八年级的中国地理, 在知识体系上有很多联系,平时教学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知识,但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架构,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放到中国气温的学习中,设计新颖,知识的衔接顺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日常在教授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时,仅仅只是跟学生提到三个基本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却改变原本的设计,纬度因素从白昼时间和太阳高度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这也是联系了七年级的知识;地形因素让学生联系刚刚学完的地形地势的知识,在图上找出更多的证据,拓宽学生的思维;冬季风的影响通过做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尚存在的不足:
1.很多知识是教师提前给学生铺垫好,虽然尽可能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没有完全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没有完全交给学
生。
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的地方。
2.本节课虽然加深了知识的迁移程度,但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活动
设计的还不够新颖,导致课堂氛围并不是非常活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课标分析
作者:单位:
◊课标内容: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课标分解
世界气温分布的普遍规律一►中国气温分布的特殊规律。
分析影响中国气温分布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与策略
1、利用世界气温分布的普遍规律引出中国气温分布的特殊规律,由一般到特殊,由此及彼,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内容。
2、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必要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