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_李玉文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与防护
二向色 镜法 由于 需要特 定 的二 向色 滤光
片 和复杂 的光学系 统 , 成本较 高 , 调整 困难 。 光源 叠加 方式进 行合光 需要将不 同光源准直到 同一轴线上,通 常只能叠加两种 左右的光源 ,
【 关 键 词 】光 谱 测 量 合 光 系统
图 2
谱 段范围有 限。
护 罩 与 大 地 相 连 ,把 两 者 连 为 一 个 大 导体 , 以 消 除 电磁 炉 周 围 空 间 的 电场 辐 射 。 表 2是 实验 记 录及 不作 处理 时 实验 数 据 。
( 3 )效果显 著。经 过细致 测量和计 算, 这两 个产 品能够 阻挡 绝大 多数射 向人体 的辐 射,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到了最小值,很 大 程 度上减 少了电磁炉对人体 的危害 。
磁辐 射各种成品的外壳,这样 既美观 ,又起 到
防辐射的功能。
使用该产 品时后,所有的测量值均为 O V /
m。达 到 预 期 效 果 ,如 表 2所 示 。
的作用 ,可 以实现对 电磁 辐射的两种屏蔽。采 用 电导率高 的材料做屏蔽体 , 并将屏蔽体接地 。
它是利用屏 蔽体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反方
2 技术 方案
为 解 决 上 述 技 术 问题 , 设 计 提 供 一 种 积
1 引言
在对 物 体光 谱特 性进 行 瞬态测 量 时,要 求所提供 的发 光光源 的特 征必须是连续的全波 波段 , 或 者是某些特 定波 段的光谱 ,为 了获得 更好 的稳定性和大 的动态范 围 。 且各波 段光强 度信号强度尽量接近 , 即全波段 的均衡光源 。 传统 的光谱扫 描式分光 光度计在测 量时 , 由于光源辐 射范 围的限制 , 在整个波 段 内 , 需 时采用氘灯 , 测量 4 0 0 n m~ 7 8 0 n m时采用钨灯 。
第三篇--电磁污染与防治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的快速发展,大量电 视发射塔,广播发射站,雷达站,卫星通信 地球站,微波中继站,移动通信基地站等产 生电磁场的设备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 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 成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谱增宽,无 线电噪声水平增高。
注意问题: A: 测试点尽量选择在比较开阔、平坦 B:避开高压线等导电的物体 C:避开建筑物和树木 D:不要距离大功率的辐射源太近
对于方格数多、测试点多的情况的简化处理: 人口密度加权、辐射功率加权: 1 划分方格 2 统计每个方格里的人口密度
统计每个方格里的辐射源的数量 统计 3 计算每个方格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m 4 计算每个方格的辐射功率加权系数n 5 小区的加权系数 6 选择监测点
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磁感应 为主。 低频电磁场:一般指10K-100KHz频率特征的电磁 场,是一个较复杂的电磁环境,感应、传导、辐射 几种形式共存。 高频电磁场: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频率范围是指100KHz以上的电磁环境,远 场主要为辐射场。
2、电磁辐射
典型辐射源的测量 米字形布点法 方向: 测点:
注意的问题: A: 测试点尽量选择在比较开阔、平坦 B:避开高压线等导电的物体 C:避开建筑物和树木 D:避免机动车辆的放电辐射干扰
2 测量方法
2.2 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 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高强度,长时间的电磁场照射,对公众的身 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对家用电器、医 疗设施等造成干扰。高强度的电磁场是一个 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而电磁波是能量流污 染,看不到,听不到,嗅不着,摸不着,但 却充满了环境空间。
浅谈高压电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护
浅谈高压电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护1、电磁辐射所谓的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从辐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
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工频交变磁场、脉冲放电、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如电视台、变电站、电磁波发射塔等运行时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还有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使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
这些电磁辐射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
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
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
2、高压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国际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认高压输电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是人类可疑致癌物。
居民,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对工频电磁场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
高压输电线及变电站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电磁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居民的切身利害问题。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3、输电线及变电站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及生物健康的典型事例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城镇,在离地面60m的空中有一新架设的高压输电线通过。
有时常常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人们感到担心。
有一天夜晚,天色漆黑,人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支荧光灯灯管,纷纷聚集到高压线下面。
结果手里拿的灯管都闪闪发光。
人们更加不安。
有人说:“这太叫人担心了,电线离地面高达60m,而它辐射出来的电磁能竟然可以使荧光灯发出比较强的光。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电台、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传输信息的电磁辐射设备在部队各作战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多,电磁能在军事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设备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中电磁辐射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常见的电磁辐射源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它包括长波、中波、短波、红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以及微波等,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叫电磁辐射,即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是指电磁波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以电磁场的动力为特征,并且和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密切相关。
电磁污染就其产生根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广播、电视、雷达、导航设施等大功率发射设备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环境的污染。
2、工业、科研、医疗部门使用的射频设备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3、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电晕放电对无线电的干扰和破坏。
4、电气化铁道电力供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火花放电和弧光放电对通讯的干扰。
5、各类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泄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事故产生的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军队的电磁辐射主要是来自于射频类即广电通讯类产生的污染,如军用机场的雷达和导航台站、卫星发射基地的地面测控站、卫星接收站、无线通讯等。
二、电磁污染的危害电磁辐射是一类重要的物理污染,电磁污染主要是指波长大于0.536cm(频率低于3×1011Hz)包括50Hz的市电电场在内。
这类电磁辐射的粒子能量在4×10-4 至1.2×10-9电子伏之间,它可以无孔不入,任意穿透多种物质。
环境受到电磁污染后,对人们的健康十分有害,医学界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心音将发生改变,心动过缓或过速,慢性微波辐射作用下,可杀伤人体细胞,破坏人体生态平衡,发生心率不齐、低血压、温度上升、蛋白变性、体内酶活性改变,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激素生成增多,尤其是危害神经系统后,会引起过敏、脱发、甚至有致癌作用;特别对孕妇危害更大,会造成流产和胚胎畸形。
浅议新疆电磁辐射污染及管理防护对策
电场和 磁场 的交 互变 化产 生 电磁波 , 电磁波 向空 中发 射 或 泄 露 的现 象 , 称 为 电磁波 辐 射 , 简
动化设备等 ; ⑤ 日常使用 的家用 电器 和 电子设
备, 如微 波 炉 、 电磁 炉 、 电视 机 、 电热 毯等 。 1 新疆 电磁 辐射 危害现 状 1 . 1 电磁 辐射环 境质 量 现状
第2 7卷
第 3期
干 旱环 境 监 测
A r i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Mo n i t o r i n g
蹦 . 2 7
. .
Ⅳ0. 3
2 0 1 3年 9月
2 01 3
浅 议 新 疆 电磁 辐射 污 染及 管理 防护 对 策
李 全 省 ,王
v o l t a g e p o w e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nd a o h t e r e l e c t r i c l a e q u i p m e n t . T h i s p a er p m a i r d y d i s c u s s e d h t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i t c s nd a m na a g e m e n t s t a t u s o f
称电磁辐射。随着科学的发展 , 人类发明了许多
利 用 电磁 能 工作 的设 施 , 这些设 施 大量地 向环境 中发射 电磁 波 或 产 生 电场 、 磁场 , 使 环 境 中 的 电
磁本底水增高 , 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和电 磁辐射防护问题。人工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有 :
D i s t r i c t E n v i m n m c ma l M o n i t o i r n g S t a t i o n , A k c s u X i n j i a n g 8 4 3 0 0 0 , C h i n a )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第一篇: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前言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此反应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
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对人们危害日渐明显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视。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电磁辐射污染源来自俩方面,一类是来自天然的电磁辐射:如果自然界中雷电、火花放电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强烈的,但不是普遍存在,反而是对通讯和仪器设备的干扰十分明显。
还有一类是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各种电磁辐射系统、广播电台发射台、导航系统、电视发射源和微波接受站等。
人为的电磁辐射随着人们对这些设备的频繁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电磁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通讯、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的辐射污染,交通系统电磁设备的电磁辐射污染,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污染。
像现在,移动电话的使用已经是特别普遍,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几乎都是人手一部。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增加,手机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一问题越来越暴露了。
长期使用手机的人,会有疲惫、头痛等现象,甚至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手机辐射除了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外对医疗设备、飞机正常飞行等也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还有,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
浅谈电磁辐射污染的管理防护措施应用技术
王 建 国
(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
新疆乌鲁木齐
8 3 0 0 0 0 )
频 电流从而引入大地 , 减少 二次辐射 源的产生 , 确保屏蔽质 量和
效率[ 1 】 。 还可 以运用滤波技 术 , 过滤掉无用 的电磁波信息 , 只保证 有用 的电磁波信息通过 。并在条件符合允许 的情况下 , 尽量运用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 , 达到消减电磁 波辐射污染的 目的。
一
进行分析 , 由此对 电磁辐射进行监测评价。 1 . 2特 定 性 的 环 境 监 测
际 中, 相关 部 门要认真 学习领会相关 政策法规 , 对 电磁 波辐射污
染的评定等级 、 使用许可 、 管理明细进行细致的划分 和总结【 3 】 。 在 特定电磁辐射具有相对 固定 的辐射源 ,对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 实际的监测管理 中 , 需 要进行严格谨 慎的 区域 划分 , 贯彻 国家最 监测研究 , 是调查统计电磁辐射污染的前提。具体进程 中, 移动通信 新的政策标 准 , 依据法规对 电磁波 辐射进行合理 的监测并细致统 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符合相关固定标准 , 具体需要对包括地面塔 、 增 计 , 层 层上报 : 对 于电磁波 污染 区域 , 加强政治 力度 , 彻查电磁辐
高架 、 楼上 塔 以及 机 房等 处 进 行 环境 监 测 , 根 据 国家 相关 规 定 , 检 测 射污染源头 , 并进行合 理的实地勘 测分析 , 从而制定 行之有效 的 的电磁强度值需要达到 <5 . 4 V / m的标准。广播电视系统的辐射环境 解决方 案 , 切实做好 电磁 辐射污染 的防护工作 。 检测中 , 需 要 对周 边 范 围 的地 面 、 塔 上环 境 、 周 边敏 感 地 带 三个 部 分 3结 语 进行布点监测 ,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 , 电磁强度需要达N <5 . 4 V / m的标 准 。高压电力系统方面 , 依据 电压等级的不同, 需要不听的辐射评价 随着信 息 技术 日益发展 ,电磁辐射污染正逐渐威胁人类的正常 生活。做好电磁波辐射的环境监测工作, 可以为电磁辐射污染的预警 规范作为标准, 检测的数值需要满足相关规定的标准。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研究与防护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研究与防护一、研究意义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电磁辐射可使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些常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路由器等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常用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无线辐射信号很小,远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手机也不想人们说的那么耸人听闻,正常使用在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二、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及安全值估算2.1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我国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一直十分重视,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军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标准,其中卫生部的标准最为严格。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辐射强度分级安全范围见表1所示。
2.2电磁辐射安全值估算及测试仪表选取根据GB9175-1988标准,微波的一级安全值为E在我们所测的电子产品中,智能手机发出的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是在0.8GHz到2GHz的范围内(通信制式不同会有区别,1GHz 是10 9 Hz)。
微波炉里的微波为2.45GHz左右,上述电子产品的电子辐射的一级安全值为E电吹风机、电饭煲工作时,周围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属于低频电磁场,一级安全值为E本次测试我们采用德国WG公司的EMR300射频电磁分析仪,测试单位为V/m,分辨率为0.01v/m。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2篇)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微波炉、手机等家电和通讯工具不断普及,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福音。
另一方面这些电子产品又产生了各种有害电磁辐射,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新的污染源,即通常所称的“电磁污染”。
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在德国,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在VDE/0876标准中还把电子设备的辐射划为4个等级。
其中N区为适用于居住区,规定在30~1000MHz 辐射电场允许值为100(V/m,我国政府对环境电磁场卫生也很重视,原先环境监控的对象仅为废气、污水、振动、粉尘及电离辐射。
90年代以来国家对电磁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在xx年,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国家颁布了GB971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了环境电磁波允许的辐射强度。
xx年,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对即将开工的莘闵高架轻轨工程的环境评估时,就对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电磁污染做了全面的评估。
90年代中期,上海市又将原放射性三废处理站改为上海市环境辐射监理所,把原来仅对放射性电离辐射进行监管扩大到了对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所有辐射的监管,而且,也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国内一些权威机构的无线电计量人员曾对某型号手机使用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手机上紧贴入耳处的辐射功率为120~1100(W/平方厘米,而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国家标准)中规定人长期居住区域辐射场应小于10(/平方厘米(称做安全区)。
不单是手机,其他一些常用的家电和办公用品也都存在电磁辐射。
如VCD会产生频率为27MHz和它的整数倍频率的辐射,有的生产厂用金属箔遮住这些辐射无件,以减少辐射。
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发表时间:2018-10-18T13:49:25.54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8期作者:贠彦祺1 宗玉霞2[导读]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
(1.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2.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
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危害;防护近年来,电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成为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一、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1、产生。
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称为电磁波。
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量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通常,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和电气火车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能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以下几种人需注意电磁辐射污染:工作在以上环境或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
2、分类。
电磁污染源一般分为天然和人为二大类,天然电磁污染,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人为电磁污染主要来自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短波与超短波理疗机、无线电发射机、微波和加热器与发射设备,以及汽车火花干扰源等。
目前城市环境中的辐射污染源主要是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电磁污染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和复合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
(3)屏蔽体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孔洞或缝隙; (4)屏蔽体各部件联接要好。
第十二页,共14页。
2、吸收防护 应用吸收材料作为防护措施,一般都用
在微波防护方面。 (1)在主要辐射直视通道上使用波能吸收装
置; (2)在调机车间设置六面体吸波材料,可以
防止微波辐射泄漏到外面去;也可以在需要 防护的环境外部设置吸波材料,阻止微波辐 射进去。
第十三页,共14页。
3、隔离与滤波防护 (1)线路滤波 (2)线路隔离 4、距离防护 5、合理设计、匹配输出
第十四页,共14页。
①神经系统 ②感觉系统 ③免疫系统 ④内分泌系统 ⑤遗传效应
第五页,共14页。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 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 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 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 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 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 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 就引起警惕。
第九页,共14页。
三、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的防护对于不同的电磁辐射污染源, 其防护方法是很多的,只要能降低辐射源的辐射, 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就可以使用。
(1)对电磁辐射区内人员的防护措施 (2)室内电磁辐射的防护
第十页,共14页。
四、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1、屏蔽与接地防护
(1)单元屏蔽与接地
①振荡回路的屏蔽;
②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 害;
③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
④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 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都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
⑤电磁辐射可使内分紊乱;
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4期引言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很难被人们觉察,但它又无处不在。
比如通信基站、高压电力线路和变电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等。
适量的电磁辐射是有益的,而超量的电磁辐射则会有损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的平衡。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防护。
1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类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辐射根据其污染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
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天然的电磁辐射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人工电磁污染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电子系统,如电力系统工业设备、电气化铁道系统、广播电视和微波发射系统、电磁冶炼系统以及电加热设备等均能产生电磁辐射。
这些因素导致我们所受电磁辐射含量过高,产生电磁辐射污染。
2电磁设施辐射特征首先,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很难被人们觉察,但它又无处不在。
比如家用电器、超高压电力线路和变电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其次,电磁设施会产生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威胁,比如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输送的是50H z工频电流,其本身不产生高频电磁辐射,其主要危害是当输送电压较高时,因其导线周围或变电站附近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易对人体产生危害;最后,由于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需要利用电磁能量,但并不希望发射电磁波。
这类设备有较强的电振荡源,其振荡源的频谱质量很差,会出现宽频率的电磁波辐射(或称电磁波泄漏),对周围环境和操作者都会形成电磁辐射危害。
3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与生物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失调,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以及记忆力消退的症状。
目前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高频电磁场可以直接改变穿过神经细胞壁的离子流速,进而扰乱人体神经细胞内自然传导的规律,它可以改变脑体磁场,使得脑细胞出现变异;其次,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疾病的主要防卫系统,如果长时间高剂量地受到微波辐射,会造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据有关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微波辐射会使得人体大脑细胞壁的透性升高,病菌更容易入侵,免疫功能出现问题之后,人体健康也将面临严重大威胁,严重时可能殃及性命。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探议
环 境 科 学近年来,电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成为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室外产生电磁辐射的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输电、交通、发射、武器等。
首先,通信。
通信基础设施,例如基站天线等,会产生电磁干扰。
不合理架设的天线容易导致居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郊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基站,产生了大量的电磁辐射。
其次,输电。
变电站、高压电缆、高压输电线等高压输电设备在城市、乡村中分别越来越密集,加剧了电磁辐射污染。
第三,发射。
为了方便信息、文化交流,发射系统持续运行。
一些规划不当的发射系统,对附近区域造成了较大的电磁干扰。
第四,交通。
城市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电磁辐射强度的峰值。
高数量、多品种的交通工具在运营中会对通讯、广电设施的正常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此外,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也不容忽视,人们根据自身喜好使用的一些带有电磁辐射的产品,加剧了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
2 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电磁辐射会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
按照电磁干扰源发射的电磁波强弱程度,可以将电磁干扰源分成两大类:强电磁干扰源和弱电磁干扰源。
强电磁干扰源不但会导致系统或设备效能降低,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
强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较窄的辐射频谱。
弱电磁干扰源会导致抗干扰强度不高的系统、电子设备、电器的效能降低。
弱电磁干扰源往往有着很宽的频谱,频率范围通常会跨越几个数量级。
按照不同的电磁能量利用目的,可以将认为的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成三大类。
首先,正常工作不会产生超出标准范围的电磁能量的设备。
此类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送电线、绝大多数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等。
其次,需要利用电磁能量进行正常工作的设备,此类设备在某一区域为某一特定的对象服务,将电磁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向其他地方泄漏电磁能量。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工程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电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电磁辐射的污染将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本文针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发展现状及其种类,分析了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并进一步针对电磁辐射污染的预防与防护措施做出了具体的描述。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防护措施前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迅猛发展,使得电磁波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通讯、广播等各个领域,使得人类的生产及其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改变。
然而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正在充分地享受到由电磁波所带来的快捷和方便的生活时,电磁辐射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抑制电磁波的干扰,使其不至于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很多年前联合国环境会议将电磁辐射纳入必须受到控制的污染范围内。
电磁辐射发展到可以说是继水源、大气和噪声之后第四个环境污染源。
与其他污染物相反的地方是电磁辐射具有没有声音、没烟、没有味、也没有颜色的污染物,它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能量输出的污染,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更加隐蔽,因此,必须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电磁辐射对于环境的影响,提高保护意识。
1.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磁波的形成及其产生的机制原理主要是由于场地中的电荷和电流会在运动时产生某些场地效应,在某些场地的作用下导致振荡。
电磁波在向外传播的时候会通过电网传递一定的空气中的电磁能,而这一传递过程也正是电磁能量向外传递。
若此项能量超出了某些规定范围,将对其人身或者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
电磁波按照它们的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人工电磁辐射和自然电磁辐射两种。
自然电磁能辐射通常都被认为是由于强烈的自然灾害而直接引起导致的危险性后果(例如,火山爆发、太阳黑子运动等)。
而人工电磁辐射主要指的也就是各种电子器件都是来自于人工制作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器件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电磁辐射,例如电力设备、医用电磁辐射装置、交通系统器件等。
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监测与预防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监测与预防措施摘要:在现代社会,电磁技术应用义泛广泛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同时电子技术也带来了辐射污染,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推动电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电磁辐射的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要将电磁辐射的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全面地预防电磁辐射污染。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监测;预防措施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电子和通信设备急剧增加,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各频段的电磁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台,手机等等占据了整个生活空间,和空间电磁能量迅速增加。
人类生活在一个日益强大的电磁环境中,高强度电磁辐射甚至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电磁监测场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需要加强对电磁环境监测场的深入研究。
1、电磁辐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1.1人类身体健康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电磁波波长的不同情况,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电磁波波长越短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越大。
电磁辐射污染主要威胁到人类的神经功能,导致人体出现神经性疲劳,神经衰弱等各种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睡眠无法得到保障,久而久之,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逐渐下降,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
1.2无线电通信电磁辐射污染不仅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干扰到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尤其是较大的电磁波造成的影响越大,导致通信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各行各业工作的正常运行。
2、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监测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是针对电磁环境污染的研究和探索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尚且不足,这就导致电磁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该加大对电磁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研发出有效的电磁环境分析监测技术和软件,代替国内一些传统的设备,优化电磁环境监测设备的性能,摒弃其中存在的弊端,做好电磁环境监测工作,将电磁辐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环境工程概论第六章 其他物理污染及防护
1)空间辐射:近场区——传播的 电磁能以电磁感应的方式作用于受 体;远场区——电磁能以空间放射 方式传播并作用于受体。 2)导线辐射:电磁能通过导线传 播。
3)复合传播:空间传播和导线传 播同时存在。
(3)电磁辐射的危害 1) 恶劣的电磁环境会严重干扰航空导航、水上通信、天文观察
移动电话、电脑、游戏机——飞机
2) 危害人类健康 电磁的生物效应分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是由高频电磁波直接对生物机体细胞产生加热作用引起的。 非热效应是电磁辐射长期作用而导致人体某些体征的改变。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危害越 大。而且微波对机体的危害具有积累性,使伤害不易恢复。
(4)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国际上:1984年,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环境卫 生部联合推荐的电磁防护标准在最敏感段公众的标准为200µ W/cm2.
(2) 对环境的影响 光污染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夏天,玻 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室温 升高4—6摄氏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 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在德国柏林,1987年曾发生一场大火,
警方在建筑物内部始终未找到起火原因,最后终于发现对面高层玻
见度,城市居民想看看美丽的星空越来越难了。许多国家的夜空能 见度已受到严重影响。他们指出,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无法用肉 眼看到银河。
6、光污染的防护
光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与其他环境污染不同,很难通过分解、转化和稀
4、影响光污染的因素
(1):光污染源 广告灯,霓虹灯、汽车的远光灯、电焊弧光、闪烁的光源 舞厅、夜总会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 (2) 、有害的反射光 入射光的强度: 入射光越强,反射光的强度就越强 气候: 晴天越多,日照时数越多,入射光就越多,产生的反射光就越多
浅议新疆电磁辐射污染及管理防护对策
浅议新疆电磁辐射污染及管理防护对策李全省;王雷【期刊名称】《干旱环境监测》【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微波雷达、高压输变电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普及与应用,电磁辐射可以说无处不在,而超标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和防护的对策建议。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aused a great threat on people ’ s healt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radio and television ,microwave radar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and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protection .【总页数】4页(P131-134)【作者】李全省;王雷【作者单位】新疆辐射环境监督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1【相关文献】1.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搞好全省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工作-在四川省省级直属机关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 [J], 谷声文2.浅议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 [J], 常贝贝3.浅议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 [J], 陈浦兰 ;王喜艳 ;窦玲 ;李丁4.新疆某市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剂量调查与防护对策 [J], 胡有华5.上海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现状分析及防护对策 [J], 陆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7月July.2006电磁辐射按其来源途径可分为天然型和人工型两大类。
人工型电磁辐射对人类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电磁技术广泛利用,频繁地接触电磁辐射,从而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威胁。
电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停滞的,因此,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电磁辐射利用与防害相结合,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国特色环保道路的重要组成。
1 电磁辐射概述当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时,在其周围就激励起电磁波。
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输送出去,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1]。
1.1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来源众多[1]:从天然型电磁辐射来看,它主要是由某些自然现象引起,最常见的有火山喷发、地震、雷电及由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
人工型电磁辐射则主要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电子设备和电气装置,如广电设备与电讯设备、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科学研究电磁辐射设备、交通系统设备、各类家用电器等。
从影响效果来看,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人工电磁辐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电讯系统中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其次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设备;此外,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与人体距离近,也是重要的电磁辐射污染源[2]。
1.2 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空间辐射和导线传播。
电磁辐射的空间辐射传播就是电磁能量向空间发射的过程,各种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装置则是一个多型发射天线,充当辐射传播的载体。
电磁辐射的导线传播则是以导线为载体,当射频与其他设备共用一个电源供电时,或者它们之间有电器连接时,电磁能量(信号)就会通过导线进行传播[3]。
电磁辐射的传播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空间辐射与导线传播的联合作用就会造成复合污染,这也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传播方式。
1.3 电磁辐射污染与哲学中的量变导致质变的原理相似,电磁辐射污染是在人对电磁辐射的过度利用下产生的。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体,人类在电磁环境中进化而来,与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
然而,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利用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此时,作为有用资源的电磁辐射构成了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种物理性有害因素。
通常,电磁辐射污染是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漏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社区的室内外空气中,其量超出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该区居民人或众多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4]。
2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危害2.1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污染是在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产生的,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电磁辐射污染越明显。
在人为影响下,室外有着庞大的电磁辐射系统:通信→发射→输电→交通→武器2.1.1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居民处在基站天线的包围之下,首先造成的是电磁干扰;另外,一部分天线的不合理架设造成了高层居民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由于城乡的快速发展,人烟稀少的郊区同样不能避免电磁辐射污染,大功率的电磁波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文章编号:1673-1212(2006)04-0065-03收稿日期: 2006-03-09作者简介:李玉文(1965-),男,生态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化学和环境生态学。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李玉文1,齐宇勃2(1.2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通过对电磁辐射的理论、危害、污染现状及其目前防治对策的研究得出:在现有的对电磁辐射环境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需要在宣传教育、环境标准的制定、环境监测手段、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电磁辐射防护产品的开发几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以便更好的维护公众健康。
关键词: 电磁辐射; 污染; 防护中图分类号: X591 文献标识码: C发射系统正逐步地被民房包围。
2.1.2 发射系统的不断工作,方便了文化、信息交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但目前,很多发射系统规划不当,对周围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大。
2.1.3 输电系统的发展进一步拉近了人们与电磁辐射的距离。
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送变电站等高压输电设施大量进入市区,而且在不断地升压,这大大加剧了整个城市或地区的电磁辐射污染。
2.1.4 城市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不仅造成了车辆的高峰,更加剧了电磁辐射强度的高峰,不仅于此,多品种、高数量的交通工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广电、通信设施的正常信号。
2.1.5 在战争或军事演练中,众多新式武器中,有些能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它们使用的结果是大规模、破坏性更强的电磁辐射污染。
室内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它的电磁辐射污染程度不容忽视。
距离是影响电磁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简单说是成反比的关系,但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居住面积狭小。
资料显示,全球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住房面积不能满足要求,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5],因此这种环境狭小的状况使人们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并且累积效应显著。
客观上人们处于很不利的电磁辐射环境当中,而人们本身对电磁辐射污染的认识也很不够。
人们常常是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用品,而不去考虑电磁辐射的危害,如家用电器的布局,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对其集中放置,致使电磁辐射污染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适、疾病以及电磁干扰。
总体来说,现在的室内电磁辐射环境情况不佳,若继续发展,污染会更加恶化。
2.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2.2.1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电磁辐射对生物体有三种效应:(1)热效应:就是高频电磁波直接对生物肌体细胞产生“加热”作用,由于它是穿越生物表层直接对内部组织“加热”,而生物体内组织散热又困难,所以往往肌体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内部组织已严重“烧伤"。
由热效应引起的肌体升温,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器官的正常工作,对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生育系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6]。
(2)非热效应: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
人体被电磁波辐照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干扰了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从而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遭到破坏,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变化造成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和遗传基因突变而畸形,进而引起系列疾病,如白血病、肿瘤、婴儿畸形等。
非热效应包括物理效应(电效应)和化学效应[7]。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电磁场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化学效应远远大于热效应,由此可以看出非热效应的“杀伤力”。
(3)累积效应:这是上诉两种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还未来得及修复,在此受到电磁辐射的作用,其伤害程度发生累积。
累积效应具有长期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2.2 电磁辐射对动植物的影响电磁辐射污染对动植物危害重大。
资料显示,由于一些大型发射系统的设置,不仅对周围居民造成了严重污染,周围的绿化植物也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发生大面积死亡;此外,一些动物的迁移也恰恰是为了避开电磁辐射的干扰,从而,原有基础上的食物链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破环。
2.2.3 电磁干扰现在,已经被电磁波包围的生活空间里,各个电磁波相互干扰,会对人们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为环境周围辐射源的个数、每个辐射源与该点的距离、各个辐射源的振幅、频率、波形、带宽、辐射持续时间等参数随机变化,很难预料,便形成了干扰电磁场(杂散电磁场)[8]。
电磁辐射主要干扰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产生不良后果,如信息不准确、信息需要重复或者出现延迟、系统可用性降低,导致任务不能完成等,严重会引发事故。
3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3.1 严格执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是电磁辐射防护工作的前提。
3.1.1 实行必要的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体制,如对各个部门或个人进行监督、审批。
3.1.2 对于各种公共及作业场所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这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3.1.3 对于新建或改建的项目的电磁辐射环境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在建设期间,加强环境监理工作,这是“防”的关键。
3.1.4 上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电磁辐射标准作支持,可以说,电磁辐射标准是以上工作实施的依据,因此,不断建立和完善电磁辐射标准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合理应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合理应用一些控制电磁辐射的技术措施是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必须。
3.2.1 电磁屏蔽技术:使用某种能抑制电磁辐射扩散的材料,将电磁场源与某环境隔离开来,使辐射能被限制在某一范围内,就达到了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目的[3]。
电磁屏蔽技术的应用之一就是对高频电磁场的屏蔽,而且,在抗干扰辐射方面,屏蔽是最好的措施。
3.2.2 高频接地:其作用是将屏蔽体(或屏蔽部件)内由于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4]。
地面下的管道(如水管)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自然接地体,这种方法简单节省费用,但是接地电阻较大,只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3.2.3 滤波技术: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线路滤波的作用就是要保证有信号通过,并阻截无用信号通过[4]。
3.2.4 植物绿化:树木对电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电磁场区,大面积种植树木,增加电波在媒介中的传播衰减,从而防止人体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3.2.5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在建筑、交通、包装、衣着等很多方面,避免使用增强电磁辐射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它会增强电磁辐射作用,因此要合理使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利用其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或反射特性,可大大衰减电磁场场强。
3.3 加强个体防护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人们主观上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
3.3.1 在办公和家用电器的使用上,首先要购买合格产品;然后要注意它们的布局,不要集中摆放,并且要控制其与人体的距离,如彩电的距离应在4-5m,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m远;在使用时间上,为防止电磁干扰,尽量避免多种电器的同时使用。
3.3.2 有些日常用品各有自身的特点,购买或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如各种类型的手机中,无线市话(小灵通)和CDMA手机对人体危害较小,而同种类型的手机,内置天线型的手机要比外置的辐射小[9],购买时要注意。
在使用手机时,手机接通瞬间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要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对于习惯戴眼镜的人,打手机前最好先取下眼镜,特别是金属架的眼镜,金属是良导体,会导致电磁场增强。
3.3.3 对于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特别是生活在上述电磁环境中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5种人员, 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指数,如果室内环境电磁污染比较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