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康唑 3 3 3
3 3
伊曲康唑 3
3 3 1 3 1 2+ 2 2
伏立康唑
3 1 3 3 2 3 3 3+ 3 3 2 3
阴性预测值(%) 92(35/38) 78(33/42) 88(23/26)
参考文献: [2]余进、李若瑜.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进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年 2 月第 31 卷第 2 期 四、隐球菌荚膜多糖检测 1、检测标本 血清、脑脊液。 2、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隐球菌脑膜炎和播散性隐球菌病。 3、参考区间 血清<5μg/L 为阴性结果,8μg/L 为阳性结果。 脑脊液<6μg/L 为阴性结果,10μg/L 为阳性结果。 4、结果解释 对于检测结果的临床解释必须建立在临床基础上,根据是否具备宿主因素、有无临床标准(包括 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真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银球荚膜多糖试验仅是综合评价中 的指标之一,具体分析见表 5
1.0μg/L 为阳性结果。 4、结果解释 阳性结果应结合宿主因素、临床症状和其他真菌检验结果(特别是 G 试验)综合分析,具体分析 见表 6。
表 6 试验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诊断值 阴性值 阳性值
血清(cut off) 0.7μg/L ≥1.0μg/L
临床解释
如果无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可排除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如果有宿主因素和/或临床表现可诊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如无宿主因素和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临床症状,则不能诊断 灰色区间 0.7-1.0μg/L 临床和其他念珠菌检查综合评判,并需动态观察 ----------------------------------------------------------------------------------------------------------------------------------六、白色念珠菌 IgG 和 IgM 抗体检测 1、检测标本 血清 2、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侵袭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3、参考区间 OD450 < 0.36×PC 为阴性结果。 OD450≥ 0.51×PC 为阳性结果 0.36×PC≤OD450 <0.51×PC 为灰区,建议连续多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4、结果解释 本实验为定性试验。阳性结果应结合宿主因素、临床症状和其他真菌检验(如血培养阳性、真菌 培养阳性、G 试验、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
表 2 定量试验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诊断值 阴性值 阳性值
血清(cut off) 0.75μg/L ≥0.95μg/L
临床解释
如果无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可排除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如果有宿主因素和/或临床表现可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如无宿主因素和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临床症状,则不能诊断 灰色区间 0.75-0.95μg/L 结合临床和其他曲霉菌检查综合评判,并需动态观察 ----------------------------------------------------------------------------------------------------------------------------------注: 5、以下因素可引起该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1)使用了半合成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与其他细菌或真菌成分有交叉反应 (3)肠道中定植的曲霉释放 GM 进入血液 (4)谷物食物中存在 GM(如大豆) ,通过受损肠粘膜进入血液 (5)接受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营养液治疗 (6)血液透析 (7)接受心肺旁路手术 (8)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免疫性疾病 (9)新生儿和儿童(文献报道假阳性率 83%,与双歧杆菌交叉反应) 因此,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认真排除上述原因。 6、以下因素可引起该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 (1)抗体多,出现前带现象 (2)释放入血的半乳甘露聚糖不持续,而很快被清除 (3)抗真菌药物使用(如两性霉素 B、三唑类药物) ,抑制菌丝生长从而减少 GM 分泌 (4)局部感染,包括慢性肉芽肿 (5)菌丝少,侵血管性弱 (6)非粒细胞缺乏患者 如果将 G 试验和 GM 试验联合检测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见表 3.
G 试验 + + + + -
甘露聚糖 + -
GM 试验
+ + -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 -
表 9 抗原与抗体联合检测对真菌种属诊断的判断(2)
种属 白念菌 非白念菌 烟曲霉菌 非烟曲霉菌 新型隐球菌
G 试验 + + + +
-
甘露聚糖 +
+ -
白念抗体
+ -
GM 试验
+ + -
烟曲霉抗体
+ -
隐球菌荚膜多糖
二、 血清 1,3--D 葡聚糖检测(G 试验) 1、 检测标本 血清。 2、临床意义
可检测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支顶孢属、卡氏肺孢子菌、孢子丝菌、粗 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贝吉尔毛孢子菌和酿酒酵母菌。但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接合 菌。 3、参考区间 血清检测值60pg/ml。 4、结果解释 对于检测结果的临床解释必须建立在临床基础上,根据是否具备宿主因素、有无临床标准(包括 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真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G 试验仅是综合评价中的指标之一, 具体分析见表 1。
表 1 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诊断值 阴性值 阳性值
血清(cut off) 60pg/ml 100pg/ml
临床解释
如果无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可排除侵袭性真菌感染 注 如果有宿主因素和/或临床表现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如无宿主因素和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则不能诊断 灰色区间 60-100pg/ml 结合临床和其他真菌检查综合评判,并需动态观察 -------------------------------------------------------------------------------------------------------------------------------注:一般以两次检测结果均100pg/ml,则判定实验阳性。 5、标本干扰因素 黄疸、脂血和溶血标本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应视为不合格标本。 6、以下因素可引起该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1)污染(试管、枪头和蒸馏水被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污染) (2)应用含有葡聚糖的纤维素膜进行血液和腹膜透析患者 (3)手术中使用的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中含有葡聚糖 (4)静脉使用蛋白质品(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5)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6)抗肿瘤类药物(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 (7)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多粘菌素、厄他培南 (8)蘑菇类食物 (9)新生儿足跟采样 因此,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认真排除上述原因。 7、以下因素可引起该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 (1)近平滑念珠菌感染 (2)免疫复合物形成 (3)使用某些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该药能非竞争抑制 1,3--D-葡聚糖合成 (4)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表 7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分析
抗原 + + -
抗体 + + -
临床分析 侵袭性真菌感染 早期感染,未产生抗体或免疫力低下,无抗体产生 感染一段时间,抗原可能分解,或者抗原被抗体中和 无侵袭性真菌感染
表 8 四个抗原联合检测对真菌种属诊断的判断(1)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素/拟青霉 接合菌
表 5 定量试验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诊断值 阴性值 阳性值
血清(cut off) 5μg/L ≥8μg/L
脑脊液(cut off) 6μg/L ≥10μg/L
临床解释
如果无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可排除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脑脊液阳性结果可诊断侵袭隐球菌感染,血清结果阳 性应结合宿主因素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灰色区间 5-8μg/L 6-10μg/L 结合临床和隐球菌的其他检查综合评判,并需动态观察 ----------------------------------------------------------------------------------------------------------------------------------五、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 1、检测标本 血清 2、临床意义 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3、参考区间 <0.7μg/L 为阴性结果。
表 4 抗原检测组合对诊断 IPA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抗原检测组合 G2次 GM 2 次 G1 次+GM1 次
敏感度(%) 88(28/32) 72(23/32) 84(27/32)
特异度(%) 64(21/33) 91(30/33) 88(29/33)
阳性预测值(%) 58(23/40) 89(32/36) 87(45/52)
三、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 试验) 1、 检测标本: 血清 2、临床意义: 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3、参考区间 <0.75μg/L 为阴性结果。 ≥0.95μg/L 为阳性结果。 4、结果解释 对于检测结果的临床解释必须建立在临床基础上,根据是否具备宿主因素、有无临床标准(包括影 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真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GM 试验仅是综合评价中的指标之一,具 体分析见表 2。
七、烟曲霉 IgG 和 IgM 抗体检测 1、检测标本 血清 2、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 3、参考区间 OD450 < 0.36×PC 为阴性结果。 OD450≥ 0.51×PC 为阳性结果 0.36×PC≤OD450 <0.51×PC 为灰区,建议连续多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4、结果解释 本实验为定性试验。阳性结果应结合宿主因素、临床症状和其他真菌检验结果(如真菌培养阳性、 GM 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八、联合检测方案 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水平,见表 7;并可鉴别不同属的真菌,见表 8、表 9。
表3
G 试验和 GM 试验联合检测的意义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G 试验 + + -
GM 试验 -
曲霉菌属 青霉素/拟青霉 接合菌纲
+ + -
+ + -
因此,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应认真排除 7、G 试验和 GM 试验联检的意义 文献[2]报道 G 试验和 GM 试验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保证诊断的可 靠性,见表 4。
+
图 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流程
十一、不同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真菌检验结果应能做到种的诊断,因为不同种的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不同种的真菌应当选择 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见表 10。表 10 42th 病-真菌体外敏感性[3]
微生物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烟曲霉 黄曲霉 土曲霉 镰刀菌 尖端赛多孢子菌 接合菌 (如犁头霉菌、 毛霉菌、根霉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分析
一、 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层诊断标准
图 1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分层
[1]
说明: 1、 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是列入播散性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之一。 2、 血清 1,3--D 葡聚糖检测(G 试验)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 试验)已列入侵袭性真菌感染 的临床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De Pauw B, WalshT J, DonnellyJ P, et al. 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 uropean Orgin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D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EORTC/MSG) Consensus Group[J]. Clin Infect Dis,2008,46(12):1813-1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