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慢
B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1t t =时,A 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 质点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 .都等于2
g B .0和()1222m m g m + C .()1222m m g
m +和0 D .0和
2g 3.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
A .17814000
B .12194000
C.609
2000
D.
891
2000
4.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速度变化相同
B.平均速度相等
C.位移相等
D.加速度相同
5.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力较大
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7.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8.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
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9.2018年7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我国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正式在京沪线上运行。

一列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节车厢前端开始通过站台上一站立的工作人员开始计时,相邻两节车厢依次通过该工作人员的时间之比不可能是()
A.2:1 B.5:2 C.6:5 D.7:3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1个B.3个
C.5个D.7个
11.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此后汽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开始制动后,前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
A.40m B.48m C.50m D.80m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D.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
1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未知,物理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频闪照相机对该运动进行研究.已知相邻的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 s,发现质点在第1次到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到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则仅仅由此信息还是不能推算出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速度的大小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第2次到第3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1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A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一定等于零
D .大小可能等于F
15.“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
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 取()2
10m/s )? A .1.6s B .0.8s C .0.4s D .0.2s
16.某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 ),该质点在t =0到t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s 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2m/s ,8m/s
B .8m/s ,24m/s
C .12m/s ,24m/s
D .8m/s ,12m/s
17.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 的球固定在支杆AB 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 ,则AB 杆对球的作用力( )
A .大小为7.5 N
B .大小为10 N
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18.如图所示,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N 的力F 作用下,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小于5N
C.等于5N
D.大于5N
19.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20.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 A.B.
C.D.
二、多选题
2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接收,从小盒子B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t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1
1
2x
v
t
=
声B.超声波的速度为
2
2
2x
v
t
=

C.物体的速度为21
21
2()
x x
v
t t t
-
=
--∆D.物体的速度为
()
21
21
2x x
v
t t t
-
=
-+∆
22.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 ,在中间位置2
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
2
t 时速度为v 2,则v 1与v 2关系为( )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23.如图所示,物体P 、Q 用轻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物体P 静止在倾角为37°角的斜面上,斜放木板上悬挂着Q ,已知P 、Q 的质量P m ,Q m 大小的关系为34
Q P m m =,今将斜放木板的倾角从37°增到60°,物体P 仍保持静止而没有滑动,若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绳子的张力变大
B .物体P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先减小后增大
C .物体P 对斜板的压力将变大
D .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将变大
2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等腰三角形均匀框架顶角30BAC ∠=︒,一均匀圆球放在框架内,球与框架BC 、AC 两边接触但无挤压,现使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球对A
B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球对B
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 .球对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D .球的重心位置一直升高
25.粗糙水平面上a 、b 、c 、d 四个相同小物块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等腰梯形,系统静止。

ab 之间、ac 之间以及bd 之间的弹簧长度相同且等于cd 之间弹簧长度的一半。

ab 之间弹簧弹力大小为cd 之间弹簧弹力大小的一半。

若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则( )
A.ab之间的弹簧一定是压缩的B.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f D.d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
26.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

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3G,以后逐渐减小为0
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27.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
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cm、15cm、25cm、35cm、
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最上端的佛珠,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从松手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第2、3、4、5、6、7个佛珠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C.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 m/s
D.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2356
:::::
28.如图,光滑斜面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依次通过B、C、D 点,最后到达底端E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v
B − v A = v
C − v B = v
D − v C = v
E − v D
B .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 B :v
C :v
D :v
E = 1:2:3:2
C .物体由 A 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t B :t C :t
D :t
E = 1:2:3::2 D .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v B
三、实验题
29.为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甲同学采用装置甲,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①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小车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改变_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2)乙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1G 、2G 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1G 、2G 光电门时,光束被挡的时1t ∆、2t ∆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 ,挡光片宽度为D ,光电门间距离为x ,牵引码的质量为m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取0.4kg M =,改变m 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 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

A .5g m =
B .15g m =
C .40g m =
D .400g m =
②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1t ∆,2t ∆,D ,x 表示)
30.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从实验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
(1)从图2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1s=____________cm;
V __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D
(3)实验中纸带的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接.
31.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
(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
(3)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①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1=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_cm.
32.为了测量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社码实
验得得出了砝码得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
出.(g=10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200N/m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
(1)最初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
(2)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形变量;
(3)整个过程中A上升的高度.
34.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00m,在某次勘察中,一质量为60kg的探险队员利用竖直方向的探险绳从坑沿滑到坑底.若队员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20s时速度达到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45s,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坑底速度恰好为零.整个下行过程中探险绳始终处于竖直,探险队员视为质点.求:
(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及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1;
(2)匀减速下降时探险队员的加速度大小a2;
(3)探险队员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5.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用一根长L=2.8m的轻绳相连,开始时A物体与井口平齐,B物体自然下垂.然后由静止释放两物体,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测得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的时间差∆t=0.2s,g=10m/s2.计算水面到井口的距离h.
36.滑雪运动员由A 点沿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4m/s 2,经B 点后滑上水平面(经过B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开始以大小为a 2=2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了140m 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4 m/s ,问:
(1)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2)运动员由A 经B 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A 图线的斜率大于B 图线的斜率,则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故A 错误;
B.图线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所以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故B 正确;
C.在10t -时间内,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即当1t t =时,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故C 错误;
D.两质点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故D 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细绳被剪断的前,以A 为研究对象,可求出弹簧的拉力大小
111
sin 302
F m g m g =︒=
, 细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大小瞬间不变,故A 物体该瞬间合力仍为零,加速度大小为零,取B 受力分析,由牛顿定二定律可得
22g sin 30m F m a ︒+=,
联立可求得
()122
2m m a g m +=。

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择B 。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以3000给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3000tan 37mg F =
再以2019个球到3000个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1782tan mg F α=,由以上两方程可得:891
tan 2000
α=。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0~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1s ~3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故A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推论知,0~1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1s ~3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故B 正确.汽车在0~1s 内和1s ~3s 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
位移不等,故C 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5.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电线,重心在最低点,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由于夏天气温较高,电线因长度膨胀而使夹角θ变小,F变小,而电线的质量一定,整体受力平衡,故夏季、冬季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是曲线,无法算物体的出初速度,故A错误;
B、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无法求出,速度就无法求出,加速度也无法求解,故B 错误;
C、12s内的位移为△x=6m﹣2m=4m,则12s内的平均速度为===m/s,故C正
确;
D、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只知道初末位移的坐标,不知道具体过程,只能求位移,不能求出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这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只知道位移和时间两个物理量,能求出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和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三个量中只要再知道一个,就能求出其余两个.故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答案是B.
8.
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S ,由几何关系得
L 1sinα+L 2sinα=S
解得
sin α=
12S L L +=S
L
当B 端移到B 1、B 2位置时,S 、L 都不变,则α也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
2F cosα=mg
绳子张力
F =
2cos mg
α
可见,α不变,绳子张力F 也不变,故AB 错误;
CD.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S 减小,L 不变,则α减小,cos α增大,由F =
2cos mg
α
知,则F 减小,故C 错误,D 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32……1n n -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最大为121),所以大于此比值的均不可能。

A. 2:1不大于121),可能,故A 不符合题意。

B. 5:2大于121),不可能,故B 符合题意。

C.6:5不大于121-),可能,故C 不符合题意。

D. 7:3不大于121),可能,故D 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个力的平衡,第三个力大小 7>F>1之间,所以A 、D 错误;若挂5个钩码,则可知MO 处于水平.与题意M 、N 在同一水平线上,矛盾.所以B 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汽车的加速度24m/s a =-,初速度072km/h 20m/s v ==,末速度0v =,则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
0020
s 5s 4
a v v t --=
==- 由于16s t t =>,所以汽车6s 末停止运动,位移等于5s 末位移,则位移为:
011
205m 50m 22
x v t =
=⨯⨯= 故C 正确,ABD 错误。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小球只受到重力一个力的作用,加速度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向下减速过程中,人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故B 正确;
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运动员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 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 错误.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 .由题意可知:x 1=2m ,x 3=8m ,T =1s ,根据x m -x n =(m-n )aT 2得:
222
()82
3m/()s 311
m n x x a m n T --=
==--⨯ 可以求出加速度,故B 不符合题意; A .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v ,由
x =vt +
12
at 2 解得:
v =0.5m/s
可以求出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故A 不符合题意; C .由x 2-x 1=at 2得:
x 2=aT 2+x 1=3×12+2=5m
可以求出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D 符合题意。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C.当F mg sin30时,物体有下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
mg sin30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
下;当F =mg sin30时,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为零,故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

D.当F
mg sin30且F =mg sin30时,这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知:
f +F =m
g sin30
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f =m
g sin30=F
故选项D 符合题意。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8/m s ;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028/8/ 1.610/t m s m s v v v t s a a m s
---=
===-,故A 正确,BCD 错误.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点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 )得:t =0时,x 0=8m ; t =2s 时,x 2=24m ,则质点在t =0到t =2s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x 2-x 1=16m ,
116
m/s 8m/s 2
x v t ∆=
==∆;把t =2s 直接带入v =6t 2(m/s )即可求出2s 末的速度为24m/s.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 杆对球的作用力F 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 方向斜向左上方,其大小22107.512.5F N N =+=,故B 正确;令AB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4
tan 3
G F α==,α=53°,故D 正确,ABC 错误.
18.B
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在沿斜面方向,物体受到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滑
动摩擦力
和拉力F ,则
,故
,B 正确.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的计算
【名师点睛】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得摩擦力大小.属于中档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综合运用.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悬挂法测量重心位置的原理,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可得,重心位置是D 点.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学生对重力、重心的理解,还要了解物体的重心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20.C
解析:C 【解析】
鱼在水中受水的浮力保持鱼在竖直方向的平衡,由于水平方向向左减速,故鱼受水平方向向右的外力;故水对鱼的作用力应是浮力与向右推动力的合力;故应斜向右上方;故选C.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
1
2
t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 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11
112=
2
x x v t t =声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所用时间为
21211
()222
t t t t t t t -∆-+∆=-+∆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2121212121
2
x x x x v t t t t t t --=
=
-+∆-+∆
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22.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1=v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由图象得出位移中点及时间中间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出两速度的大小. 【详解】
A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v 1=v 2,故A 正确;
B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于左图匀加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
移,故由图可知
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 2,故B 正确;
C 、
D 、对于右图匀减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v 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
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
2
t
时刻物体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左边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 2;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BC. 【点睛】
v -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象可知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移.本题还可以对运动过程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出中间位置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再进行分析讨论.要注意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中间位置的速度都比较大.
23.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P 保持静止状态,绳子的张力等于Q 的重力,则绳子的张力将不变,A 错误;
B .木板的倾角为37时,物体P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下。

木板的倾角为6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P 保持静止状态,绳子的张力等于Q 的重力,则绳子的张力将不变,A 错误;
B .木板的倾角为37 时,物体P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133
sin 370.1545
Q P P P P f m g m g m g m g m g =-︒=
-= 方向沿斜面向下。

木板的倾角为60︒时,物体P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2sin 600.46P Q P f m g m g m g =︒-=
方向沿斜面向上。

可知物块P 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到零后增大,B 正确; C .开始时斜面对P 的支持力为
1cos370.8P P N m g m g =︒=
后来斜面对P 的支持力为
2cos 600.5P P N m g m g =︒=
所以物体对斜板的压力将变小,C 错误;
D .斜放木板的倾角从37︒增到60︒时,绳子之间的夹角减小,由于绳子的拉力大小不变,所以绳子的合力增大,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将变大,D 正确。

故选BD 。

【点睛】
由题,物体P 保持静止状态,绳子的张力等于Q 的重力。

根据P 受力平衡,可求出物体P 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再分析各力的变化情况。

24.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球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支持力的夹角为120°,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球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支持力的夹角为120°,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根据正弦定理有
==sin 30sin sin AC AB F F mg a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