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拙政园 § 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人王献臣字敬止,
弘治六年进士,历任御史、巡抚等职。因 官场失意,乃卸任还乡。购得娄门内原大 弘寺遗址。王献臣以西晋文人潘岳自比, 并借潘乐《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 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 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 也”,故乃命园之名为拙政园,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据《园记》、《园图》及题咏所记,当年拙政园与今日 之现状并不完全一样,今远香堂即若隐堂的旧址。倚玉 轩明时已有。轩北隔水和梦隐楼相对,二者之间的小飞 虹是平桥而非今日之廊桥。现有池中两座岛山及山北水 面,明代尚未形成。梦隐楼以西,即今之柳荫曲路、见 山楼及园西半部一带,全都是竹树深邃、水色渺茫的自 然风光,梦影楼北面是大片松树林,东面则是竹林和花 圃,足见当年的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丰、以水石之景取 胜,充满浓郁的自然情趣。当年园内建筑物仅—楼、一 堂、六亭、二轩而己,极其稀疏,大大低于今日园内之 建筑密度。与今日之拙政园相比照,那一派简远、疏朗、 雅致、天然的格调是显而易见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冶》 § 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
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纫部处理 的全面的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诚、 郑元勋作序。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 “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 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 掇山、选石、借景。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 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 必需予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 配置必需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咱宾夺 主。
§ 象这样的私家园林,不仅当时的北方为绝无仅有, 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所以清康熙时在清 华同的故址上修建畅春园。
第五节明代清初
§ 过去的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 的园林艺术。宋代文献中已有园艺工人和 叠山工人(即“山匠”)的记载,明代江南 地区的造园工匠技艺更为精湛。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栽:杭州工匠陆氏“堆垛 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 苏州的叠山工匠则称为“花园子”。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 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穴, 也有瀑布。
§ 植物配置方面,花卉成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 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大概低平原上土地卑湿, 北方极少见的竹在这里比较容易生长。
§ 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谢、廊、 桥等、形式多样,装修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苏州附近的常熟、无锡、湖州等地也有不 少名园的建置。其中最著名者当推无锡的 “寄畅园”,这座园林大体上仍然保持着 当年的格局而未经大的改动,乃是江南地 区唯一一座较完整保留至今的明末清初时 期的文人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清华园 § 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李伟(一说为李伟的后人)
是明神宗的外祖父,官封武清候,是一位身世显赫的皇 亲。 § 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 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 线成纵深布置。 § 后湖的西北岸临水建水阁观瀑布和听水音。 § 园林的理水,大体上是在湖的周围以河渠构成水网地带, 便于因水设景。河渠可以行舟,既作水路游览之用,又 解决了园内供应的交通运输问题。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 (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中年曾漫游北 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
§ 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为江西布政使吴又 予在武进营造宅园,园成于是,计成后半生便专 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遍于镇江、常州、扬 州、南京各地,成了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 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 一书于祟帧七年(1634年)刊行、成为中同历史上 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其中的一部分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甚至有擅长于诗文绘画的则往往代替文人 而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文人 士大夫很尊重他们并乐于与之交往,他们 的社会地位就非一股工匠可比,张南垣便 是此辈中杰出的一人。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另一方面,文人园林的大发展也需要有高 层次文化的人投身于具体的造因活动。由 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 园技术视作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于是, 文人、画士直接掌捏造园叠山的技术而成 为名家,个别的则由业余爱好而“下海” 成为专业的造园家.计成便是其中的代表 人物。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江南的私家园林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 的—个高峰.代表者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 水平。作为这个高峰的标志,不仅造园话动的广 泛兴起和造园技艺的精湛高超,还有一大批涌现 出来的造园家和匠师,以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选园 理论著作。
§ 江南私家园林兴造数量之多,为国内其他地区所 不能企及。绝大部分的城镇都有私家园林的建置, 而扬州和苏州则更足精华荟萃之地,向有“园林 城市”之美誉。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一园设计之成败往往取决于叠山之佳否,故他们 也是造园的主要匠师。这些匠师身怀绝技,文人 的造园立意一般要通过他们才得以具体实现,如 李渔《闲情偶寄》所说:‘尽有丘壑填胸、烟云 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 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从 来叠山名手俱无能诗善绘之人,见其随举一石, 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四篇“拆装”,即装修。 § 第二卷;”栏杆”。计成认为古代所用的
回文和万字文栏杆不可用于园林建筑。 § 第三卷中的第一、二、三篇分别讲述门窗、
墙坦、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第四篇 ‘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 营的手法和禁忌。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一篇:“相地”。造园首先要选择—处合适的 地段,再详细研究该地段的地貌形势,然后决定 何处可以眺望,何处可以凿池,何处可以建筑。 尽量利用原始地形,节约土方工程。对原有植物 加以保护.尤其是古树名木更应珍视、不对随便 砍伐。计成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六类:山林 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 并分别论述其持点。他认为山林地最好。因为它 “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城市地本不利 于造园,但若选址、布局合宜,也可以成为“闹 处寻幽”的好的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北京 § 北京为明、清两代王朝建都之地,商业尽管有一
定程度的繁荣,但经济上仍需依赖于南方,因而 漕运便成了王朝的经济命脉,通过大运河运来粮 食和各种消费物资。北京又是贵戚、官僚云集之 地.不仅有一大批王公贵族和供职中央政府的官 僚.外官卸任后亦多有定居北京的。他们享有社 会上的崇高地位,形成强大的势力,一般的商人、 地主至不能与之比拟。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私家造园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积累大量创作和实 践的经验,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促成 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件方面升华。于是, 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刊行 于世。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如《园冶》、《一家 言》、《长物志》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的三部著 作。此外,颇有见地的关于园林的议论、评论散 见于文人的各种著述中的也比过去为多,如沈浮 的《浮生六记》、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等。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北京作为—个政治、文化城市,其性质与 苏州、扬州有所不同。民间的私家造园活 动亦相应地以官僚、贵族、文人的园林为 主流,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石材一般都 使用北京附近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前 者偏于圆润,后者偏于刚健。植物也多北 方的乡土花木。所有这些人文因素和自然 条件,形成了北京园林之不同于江南的地 方风格特色。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 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在选择位置 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楼阁基、门楼 基、书房基、亭榭基、廊房基、假山基。
§ 第三篇“屋字”,即园林建筑。它不同于 一般住宅建筑之有规制可循,那怕一室半 室都按时景为精。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 园林
2020/12/11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江南 § 明、清的江南地区,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农业
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田税的 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经济发达促成文化水平的不 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江 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 花木生长。江南的民间建筑技艺精湛,又盛产优 质石材.所有这些都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计成开宗明义提出营园必须具备的一个先 决条件,营园之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工匠 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 行的造园家。不过,造国家木必都能营构 出好的园林。那么,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 是什么呢?计成把它概括为两句话:“巧 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 宜是目的。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过去一直很低,除了极个 别的经文人偶一提及之外,大都是名个见经传。 但明末清初,情况有所变化。经济、文化最发达 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十分频繁,工匠的需求量 当然也很大。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 成长,市民文化的勃兴而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改 变,造园工匠中之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上的 重视而知名于世。他们在园主人或文人与一般匠 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大大提高厂造 园的效率。
§ 拙政园 § 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人王献臣字敬止,
弘治六年进士,历任御史、巡抚等职。因 官场失意,乃卸任还乡。购得娄门内原大 弘寺遗址。王献臣以西晋文人潘岳自比, 并借潘乐《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 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 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 也”,故乃命园之名为拙政园,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据《园记》、《园图》及题咏所记,当年拙政园与今日 之现状并不完全一样,今远香堂即若隐堂的旧址。倚玉 轩明时已有。轩北隔水和梦隐楼相对,二者之间的小飞 虹是平桥而非今日之廊桥。现有池中两座岛山及山北水 面,明代尚未形成。梦隐楼以西,即今之柳荫曲路、见 山楼及园西半部一带,全都是竹树深邃、水色渺茫的自 然风光,梦影楼北面是大片松树林,东面则是竹林和花 圃,足见当年的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丰、以水石之景取 胜,充满浓郁的自然情趣。当年园内建筑物仅—楼、一 堂、六亭、二轩而己,极其稀疏,大大低于今日园内之 建筑密度。与今日之拙政园相比照,那一派简远、疏朗、 雅致、天然的格调是显而易见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冶》 § 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
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纫部处理 的全面的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诚、 郑元勋作序。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 “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 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 掇山、选石、借景。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 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 必需予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 配置必需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咱宾夺 主。
§ 象这样的私家园林,不仅当时的北方为绝无仅有, 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所以清康熙时在清 华同的故址上修建畅春园。
第五节明代清初
§ 过去的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 的园林艺术。宋代文献中已有园艺工人和 叠山工人(即“山匠”)的记载,明代江南 地区的造园工匠技艺更为精湛。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栽:杭州工匠陆氏“堆垛 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 苏州的叠山工匠则称为“花园子”。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 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穴, 也有瀑布。
§ 植物配置方面,花卉成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 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大概低平原上土地卑湿, 北方极少见的竹在这里比较容易生长。
§ 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谢、廊、 桥等、形式多样,装修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苏州附近的常熟、无锡、湖州等地也有不 少名园的建置。其中最著名者当推无锡的 “寄畅园”,这座园林大体上仍然保持着 当年的格局而未经大的改动,乃是江南地 区唯一一座较完整保留至今的明末清初时 期的文人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清华园 § 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李伟(一说为李伟的后人)
是明神宗的外祖父,官封武清候,是一位身世显赫的皇 亲。 § 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 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 线成纵深布置。 § 后湖的西北岸临水建水阁观瀑布和听水音。 § 园林的理水,大体上是在湖的周围以河渠构成水网地带, 便于因水设景。河渠可以行舟,既作水路游览之用,又 解决了园内供应的交通运输问题。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 (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中年曾漫游北 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
§ 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为江西布政使吴又 予在武进营造宅园,园成于是,计成后半生便专 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遍于镇江、常州、扬 州、南京各地,成了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 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 一书于祟帧七年(1634年)刊行、成为中同历史上 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其中的一部分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甚至有擅长于诗文绘画的则往往代替文人 而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文人 士大夫很尊重他们并乐于与之交往,他们 的社会地位就非一股工匠可比,张南垣便 是此辈中杰出的一人。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另一方面,文人园林的大发展也需要有高 层次文化的人投身于具体的造因活动。由 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 园技术视作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于是, 文人、画士直接掌捏造园叠山的技术而成 为名家,个别的则由业余爱好而“下海” 成为专业的造园家.计成便是其中的代表 人物。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江南的私家园林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 的—个高峰.代表者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 水平。作为这个高峰的标志,不仅造园话动的广 泛兴起和造园技艺的精湛高超,还有一大批涌现 出来的造园家和匠师,以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选园 理论著作。
§ 江南私家园林兴造数量之多,为国内其他地区所 不能企及。绝大部分的城镇都有私家园林的建置, 而扬州和苏州则更足精华荟萃之地,向有“园林 城市”之美誉。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一园设计之成败往往取决于叠山之佳否,故他们 也是造园的主要匠师。这些匠师身怀绝技,文人 的造园立意一般要通过他们才得以具体实现,如 李渔《闲情偶寄》所说:‘尽有丘壑填胸、烟云 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 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从 来叠山名手俱无能诗善绘之人,见其随举一石, 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四篇“拆装”,即装修。 § 第二卷;”栏杆”。计成认为古代所用的
回文和万字文栏杆不可用于园林建筑。 § 第三卷中的第一、二、三篇分别讲述门窗、
墙坦、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第四篇 ‘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 营的手法和禁忌。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一篇:“相地”。造园首先要选择—处合适的 地段,再详细研究该地段的地貌形势,然后决定 何处可以眺望,何处可以凿池,何处可以建筑。 尽量利用原始地形,节约土方工程。对原有植物 加以保护.尤其是古树名木更应珍视、不对随便 砍伐。计成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六类:山林 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 并分别论述其持点。他认为山林地最好。因为它 “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城市地本不利 于造园,但若选址、布局合宜,也可以成为“闹 处寻幽”的好的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北京 § 北京为明、清两代王朝建都之地,商业尽管有一
定程度的繁荣,但经济上仍需依赖于南方,因而 漕运便成了王朝的经济命脉,通过大运河运来粮 食和各种消费物资。北京又是贵戚、官僚云集之 地.不仅有一大批王公贵族和供职中央政府的官 僚.外官卸任后亦多有定居北京的。他们享有社 会上的崇高地位,形成强大的势力,一般的商人、 地主至不能与之比拟。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私家造园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积累大量创作和实 践的经验,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促成 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件方面升华。于是, 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刊行 于世。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如《园冶》、《一家 言》、《长物志》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的三部著 作。此外,颇有见地的关于园林的议论、评论散 见于文人的各种著述中的也比过去为多,如沈浮 的《浮生六记》、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等。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北京作为—个政治、文化城市,其性质与 苏州、扬州有所不同。民间的私家造园活 动亦相应地以官僚、贵族、文人的园林为 主流,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石材一般都 使用北京附近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前 者偏于圆润,后者偏于刚健。植物也多北 方的乡土花木。所有这些人文因素和自然 条件,形成了北京园林之不同于江南的地 方风格特色。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 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在选择位置 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楼阁基、门楼 基、书房基、亭榭基、廊房基、假山基。
§ 第三篇“屋字”,即园林建筑。它不同于 一般住宅建筑之有规制可循,那怕一室半 室都按时景为精。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 园林
2020/12/11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江南 § 明、清的江南地区,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农业
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田税的 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经济发达促成文化水平的不 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江 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 花木生长。江南的民间建筑技艺精湛,又盛产优 质石材.所有这些都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计成开宗明义提出营园必须具备的一个先 决条件,营园之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工匠 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 行的造园家。不过,造国家木必都能营构 出好的园林。那么,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 是什么呢?计成把它概括为两句话:“巧 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 宜是目的。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过去一直很低,除了极个 别的经文人偶一提及之外,大都是名个见经传。 但明末清初,情况有所变化。经济、文化最发达 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十分频繁,工匠的需求量 当然也很大。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 成长,市民文化的勃兴而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改 变,造园工匠中之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上的 重视而知名于世。他们在园主人或文人与一般匠 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大大提高厂造 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