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冰清:从“长江精灵”守护者到助农致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冰清从小受爷爷的影响,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岁开始参与长江珍稀鱼类、贝类繁殖等研究课题,发表多篇论文并申报专利。
现任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她,建起了颇具特色的水产综合示范
基地,向长江投放河豚鱼种苗4.5亿多尾,同时开辟了天然黑珍珠淡水培育新领域。
她因此获得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其事迹曾被央视《今日中国》报道。
自幼立志 守护“长江精灵”
1995年郑冰清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从小深受家庭的影响她,立志长大后要和爷爷一样成为“长江精灵”的守护者。
郑冰清的爷爷郑金良是江阴申港三鲜养殖公司的董事长,是位地道的“河豚大王”,长期从事水产养殖。
20年前,郑金良采用野生河豚作为亲本,成功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每年放流鱼苗,毕生致力于拯救长江河豚,被誉为“长江放流第一人”。
郑冰清也由此目睹了爷爷起早摸黑,每天为人工繁育河豚苗忙到顾不上吃饭的情景。
从5岁开始,每年6月郑冰清就跟着爷爷到长江港口边无偿放生河豚等鱼苗,一边定睛看爷爷解开一个个圆鼓鼓的塑料袋,慢慢向下倾倒,
无数条可爱的小鱼儿跃入滚滚长江欢快而去,一边听爷爷讲:“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成群结队回到长江,将有助于维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为长江注入新的生命和希望。
”爷爷话音一落,郑冰清奶声奶气地说:“长大后我也要像爷爷一样放生河豚,守护长江精灵。
”
有一年,爷爷一边放生一边对郑冰清说:“刀鱼鲜、鲥鱼肥、河豚美,长江江阴段曾盛产‘长江三鲜’。
小时候父母常让我提着一篮青菜去换鱼,可见鱼多容易得到,可惜如今长江河豚、鲥鱼已被人们吃得即将绝迹。
”1993年,江阴渔民在江中捕到一条三四斤重的鲥鱼,这鱼竟然卖到上万元一斤。
此后,江阴段再难觅其踪迹。
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郑金良的心,使他下定决心追回“三鲜”,让它们重回长江。
听了爷爷的讲述,郑冰清更加坚定了守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决心。
2000年,郑金良放下建材生意,转攻水产养殖。
每到春夏之交,他都要沿长江溯流而上追寻鱼种,一天要在渔船上工作16小时。
郑金良先后奔波了20年时间,终于通过人工繁育填补了养殖“长江三鲜”的行业空白。
耳濡目染下,读高中时,郑冰清对生物课特别感兴趣,每次听到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她总
文/青山
郑冰清:
从“长江精灵”守护者到助农致富人
青春风采
青春期健康
58
是开心得像看了一场最喜欢的影片一样兴奋,这为她后来的事业与技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郑冰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准备继承爷爷的水产养殖事业,担起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这一重任。
大学期间她更是一直研究和关注珍稀鱼类的繁衍难题。
历经辛苦 培育紫黑翼蚌珍珠
郑冰清读大二时,听在美国留学的朋友说起美国紫黑翼蚌繁育技术,这让郑冰清萌生了去美国取经,把紫黑翼蚌引进到江阴的念头。
原来,紫黑翼蚌属大型淡水贝类,培育的珍珠为紫黑珍珠,是一种自带净水能力的珍珠蚌,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但这种贝类靠寄生繁育,至今,只发现淡水石首鱼是其唯一寄主鱼。
因国内没有淡水石首鱼,导致紫黑翼蚌在中国的人工繁殖和紫黑珍珠的产业化无法发展。
大二暑假,郑冰清果断飞往美国学习淡水贝类繁殖技术。
学成回国的她在爷爷的支持下,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一起刻苦实验,引进300尾淡水石首鱼和150只紫黑翼蚌,经过120次实验,终于在2019年突破技术难关,培育出约5.6万只第一代幼蚌。
实验过程中,郑冰清每天上午7点就要起来翻淤泥,调藻类浓度,给幼蚌喂食,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石首鱼的生长情况;下午还要抽鱼血,制作幼蚌的培养液。
给鱼抽血时,一条鱼只能抽8毫升的血,一次要抽300条,这使得郑冰清那一段时间身上总有一股鱼腥味和血腥味。
长期用针给鱼抽血,她的手指也粗糙起小疙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实验中,郑冰清与团队利用血清体外培养技术,对紫黑翼蚌开展了插片实验,培育的黑珍珠比例达到了100%,价格是同等白色珍珠的3~5倍。
繁育紫黑翼蚌获取紫黑珍珠的创业项目改变了我国珍珠颜色单调、质量不均的现状,扭转了我国淡水珍珠有数量没质量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年,紫黑翼蚌引种繁育及紫黑珍珠培育技术成功入选农业部组织的“一带一路”引智成果。
技术的日益娴熟,带动了养殖户的规模发展。
郑冰清不但注册商标做起了紫黑珍珠饰品的专业品牌,还积极举办培训,将技术传授给需要的农户,促使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直播带货 开辟致富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郑金良的水产养殖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郑冰清另辟蹊径,和爷爷建起了一座长江珍稀鱼类科普馆,在社交视频平台做起科普直播,每天普及保护长江珍稀鱼类的知识,并把爷爷请进直播间,围绕长江生态环境的长江大保护,讲述“长江三鲜”在20年前的历史故事,以及如何在长江中放流鱼苗……
直播中郑冰清耐心讲解,爷爷更是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还给听众们讲述他追寻鱼苗时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很多情节连孙女郑冰清也是第一次听说。
“直播前,公司的生意基本上是零;直播后,各地网友纷纷下单定购。
”这次直播带货的效果也让一直主打实体销售的爷爷笑得合不拢嘴,着实让他感到惊喜与意外。
当前,公司已注册了“冰清河豚”“冰清鲥鱼”等品牌,正式与“盒马鲜生”签约为供货商,半小时内就可以将新鲜的“长江三鲜”送到买家手里。
如今,郑冰清将长江濒危鱼类、全国珍惜鱼类的繁育工作开启了新的势头:河豚、鲥鱼、刀鱼等在郑氏河豚渔村的水塘里生机勃勃地繁衍后代。
而她负责的公司每年繁育河豚苗300万尾,年产河豚6万余斤。
时至今日,公司已向长江放养河豚鱼种苗达4.5亿尾,累计服务1600余人,带动1300人就业,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个,真正实现了利用繁育“长江三鲜”项目带领乡亲们开辟发家致富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
初涉人生
青春期健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