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黑暗弥漫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黑暗弥漫观后感
篇一:电影黑暗弥漫观后感
《黑暗弥漫》是一部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荣获201X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
索恰是波兰利沃夫市的一名城市下水道检修工,家有妻子和一个身体虚弱的女儿,处于社会最底层。
他贪婪、龌龊、自私,工作之余还兼搞些摸
鸡偷狗之事,再把偷来的衣物、食品到犹太人区换成现金、珠宝,逗老婆开心。
他的爱似乎仅限于妻子和女儿。
二战开始了,德国人到处迫害犹太人,抓人、杀人,恐怖充斥着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散着血腥味儿。
一天,索恰和工作伙伴
在下水道巡查时意外与一群挖通了下水道下来避难的犹太人相遇,于是他们开
始了一场交易:索恰提出每天收取500元为这群犹太人提供避难场所和购买食物。
在犹太人看来,这似乎是敲诈勒索,趁人之危;在索恰看来,虽然冒着杀
头的危险,但利润非常可观,最终他们达成了协议。
索恰帮助犹太人的原始动机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思想觉悟,而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求,唯利是图。
随着纳
粹德国人对犹太人清洗行动的升级,索恰为了降低风险,放弃了对部分犹太人
的保护,只选了11位有钱的犹太人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但那些犹太人没有了现金时,他们只得提供早先埋藏的珠宝,才换来索恰的继续帮助。
与此同时,索恰救下的这群犹太人也并非完美,处于恐惧环境的背景和与生俱来的人性的
弱点,让背叛、偷情、怀疑在黑暗中疯狂滋长,当然这其中也有为了爱情不顾
生死,独闯集中营的男人,有为了大家安危而捂死自己的新生儿的女人,有大
家集体为那夭折的婴儿举行体面的葬礼的感人场面。
这群犹太人每天诵读经文、唱歌跳舞、教育孩子知识,他们与黑暗、死亡作拼死抗争的顽强及对生命和生
活不曾放弃的渴求深深感染了索恰。
索恰的内心经历了犹豫、退却、挣扎,当
两个小孩在错综复杂的下水道迷路时,他意识到自己与这个团体已经融为一体
无法割舍了。
当一名犹太人惴惴不安地表示已没钱付给索恰时,索恰悄悄地拿
出钱交给对方,再由对方当着所有人的面付给自己,这时索恰的帮助已不是为
了金钱了,而是出于一种人性的道义。
最为感人的一幕是索恰背着因为绝望而不吃不动的犹太女孩冒险顶开一处井盖,用力把女孩的头托出地面并教她:
“吸气,用力地吸气!”因长久见不到阳光,女孩的视线是模糊的,有阳光洒
在街面上,有鸽子在自由踱步,因为见到了一丝光明,地下的这些犹太人增添
了顽强活下去的决心。
这个场面也使我联想到电影《芙蓉镇》里的一个场景,
秦书田因被判刑而不得不与胡玉音分离时,秦大叫:“活下去,勇敢地活下去,天亮了,鬼就出不来了!” 坚持了14个月后,德军败退,劫后余生的犹太人
从下水道里爬出来,重返久违的自由,拥抱鲜花和新鲜空气。
索恰自豪地对围
拢来的市民宣布:“这是我救的犹太人,这是我救的犹太人!”——索恰拯救
生命的快乐远超获取金钱的快乐!犹太人是个懂得感恩的民族,多年以后,索
恰被授予“国际义人”称号。
该电影并没有气势恢宏的场面,也没有史诗般的角度,有大半镜头是在下水道里完成的,污浊、压抑、恐惧、黑暗的环境凸显
了纳粹统治的疯狂残暴,微弱的手电光就像索恰身上渐渐散发出的人性光芒。
电影的主人公索恰被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市民。
人是一种很
复杂的动物,往往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好人、坏人。
有的人,既具有善良、同情、仁慈的一面,又同时具有贪婪、残暴、邪恶的一面,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其中一面才会战胜另一面,道德才会被激活,良知才会被唤醒。
在这部影片里,索恰身上人性的好与坏交织并行,内心的善与恶激烈碰撞,显得真实可信。
一部好的影片,不是靠强大的明星阵容,也不靠3d、立体声来取悦观众的眼睛和
耳朵,而是靠深邃的思想感染和震撼观众的心灵。
相比这部影片,国产片《金
陵十三钗》有着类似的情节,然而冲击奥斯卡奖却失败了,原因是在思想内容
上单薄了一些。
世界各国的人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性、道德和良知。
篇二:观后感
民商法作业
——观影感受之《肖申克的救赎》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B1102
姓名:李晶舟
学号:0111110207
观影感受之——《肖申克的救赎》
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题记从来不
知道一生在黑暗中度过将是什么滋味,因为我有着可以看到世界的双眸;从来
不知道生活在无音世界里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因为我有责哈可以听到世界百音
的双耳;从来不知道活在无语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因为我是个自由人。
不过,看了《肖申克救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从狱
中人身上学到些什么,但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改变了之前的一些观点。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
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但是,他没有就此沦落,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贪婪、残暴的狱卒手下为犯人
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和自由更为靠近的牢笼生活;用一把小石
槌在美女海报后面凿了二十年,凿开了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爬
过500码的下水道,在电闪雷鸣的大雨中轻笑着拥抱久违的自由。
我仿佛看到
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
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
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当一个在狱中生活了50个年头的老人布鲁斯一天被告知假释,前往纷繁复杂的自由世界时,他有些无奈,不愿离开,情绪也有些失
控。
他惧怕面对现实社会,他怕不适应这个环境,不被社会所容纳,于是乎他
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
他离去了,只在信中强调说:“请不要再释放像我这样
的老人??”而当安迪看完这封信后,悲痛的他不再沉默下去,死去的朋友让他
更加坚信他曾经的希望,为了身边的朋友,为了自己不再走同样的道路,安迪
选择了尝试,满怀希望的计划着??或许,这就像瑞德所说的人生:“一个人
不能让心灵空虚!” 有人说:“黑暗中只有思想,时间像把刃刀。
”但当安迪在被刀所宰割的时候,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内心的希望,因为他“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他坚守着他的信念!终于,在入狱20年后的一个夜晚,安迪充分利用他的智慧,通过肮脏的下水道,忍着恶心的呕吐逃出了肖申克监狱,重获了
自由。
正如瑞德所言“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是什么感动了我?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锲而不舍地挖掘,终于
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下水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被关押40年的瑞德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是瑞德看完安迪埋在
大树下的信之后。
激动而感慨万千的表情?是瑞德在去往德萨斯州·汉格堡路
上的自述?
是这些,却又不止这些。
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渗入我们的思想。
一点一
滴地叙述,在不设防间直触内心深处。
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
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
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
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
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电影告诉我们,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
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
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
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
是另一座监狱。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ying。
安迪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在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
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
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
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
电影给了体制化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强者终究是少数。
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
很难理解么?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可是布鲁斯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布
鲁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
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
而睿智的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小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尿不出来。
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布鲁斯一样离开。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
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人的自由。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
如果我是瑞德,我愿意爬过那条500码的下水道么?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你,想过么?
“没有回忆的海洋,我要在这里共度余生。
”头疼做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安迪在《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这句话。
安迪面带微笑,开着敞篷汽车驶往芝华达尼欧的公路上,风很优美。
那个镜头很美,也很短,却在我的梦里变得很长很长。
老朋友出狱,与安迪重逢,在路上,已是晚年,没有血气方刚的愤怒,也没有意气风发的忧患,甚至没有多少润物无声的希望。
有希望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
主人公安迪正是凭靠着希望,向往着自由,才得以重生。
在监狱里过了20年暗无天日,痛苦不堪的日子,他总算成功了。
越狱不是什么难于启齿的事,更何况是对于一个本身没有罪的人!看到末尾,我对主人公肃然起敬了,佩服他无论是恶劣的生活环境还是孤独的精神折磨都无法摧残的信念,即使是好友的劝说也未曾令他放弃。
篇三:息烽集中营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息烽集中营有感
四天的贵州行飞快地流逝了。
可是我的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像有无数的风浪泛滥在心头,难以消逝。
其中,最让我感到震撼与悲愤的莫过于息烽集中营了。
息烽集中营坐落在贵阳北部66公里处,1938年,国民党在这里修建了这座集中营,与望龙门看守所、白公馆监狱统称
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
在三所集中营中间,息烽集中营管理最严、规模最大、杀人关人最多,所以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
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至死,幸存者不足百人。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张学良、黄显声,杨虎城秘书宋绮云,他的夫人和幼子小萝卜头,中共地下党著名领导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