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典中1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药典中191 、197、221、231、2021、281、467、726、791这几章的中文翻译
<231> 重金属
本试验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金属离子与硫化物离子反应显色,通过制备的标准铅溶液目视比较测定,以确证供试品中重金属杂质含量不超过各论项下规定的限度(以供试品中铅的百分比表示,以重量计)。
(见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项下测定法目视比较法<851>)[ 注意:对本试验有响应的典型物质有铅、汞、铋、砷、锑、锡、镉、银、铜和钼等]。
除各论另有规定外,按第一法测定重金属。
第一法适用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产生澄清、无色溶液的物质。
第二法适用于在第一法规定试验条件下不能产生澄清、无色溶液的物质,或者适用于由于性质复杂,易干扰硫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的物质,或者是不易挥发的和易挥发的油类物质。
第三法为湿消化法,仅用于第一法、第二法都不适合的情况。
特殊试剂
硝酸铅贮备液—取硝酸铅159.8mg,溶于100ml水中,加1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制备和贮存本溶液的玻璃容器应不含可溶性铅。
标准铅溶液—使用当天,取硝酸铅贮备液10.0ml,l标准铅溶液制备的对照溶液,μg的铅。
按每克供试品取100μ用水稀释至100.0ml。
每1ml的标准铅溶液含相当于10 相当于供试品含百万分之一的铅。
方法I
pH3.5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铵25.0g溶于25ml水中,加6N盐酸液38.0ml,必要时,用6N氢氧化铵液或6N盐酸液调节pH至3.5,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g的Pb),μ标准溶液准备—精密量取标准铅溶液2ml,(相当于20 置5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25ml,以精密pH试纸作为外指示剂,用1N醋酸液或6N氢氧化铵液调节pH至3.0~4.0,用水稀释至40ml,混匀。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各论项下规定的供试品溶液25ml,置50ml比色管中,或用各论项下规定用量的酸溶解样品,再用水稀释至25ml,供试品以g计,按下式计算:
2.0/(1000L)
式中L是重金属限度(%)。
以精密pH试纸作为外指示剂,用1N醋酸液或6N氢氧化铵液调节pH至3.0~4.0,用水稀释至40ml,摇匀。
对照溶液制备—取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溶液25ml,置50ml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2.0ml,以精密pH试纸作为外指示剂,用1N醋酸液或6N氢氧化铵液调节pH至3.0~4.0,用水稀释至40ml,摇匀。
测定法—在上述三试管中,分别加入pH3.5的醋酸盐缓冲液2ml,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甘油试液1.2ml,用水稀释至50ml,混匀,放置2分钟,自上向下观察:供试品溶液产生的颜色与标准品溶液产生的颜色相比,不得更深。
对照溶液产生的颜色比标准溶液深或相当。
[注意:如果对照溶液的颜色比标准溶液浅,*在白色平面用方法II代替方法I测定供试品]。
方法II
pH3.5醋酸盐缓冲液—按方法I配制。
标准溶液准备—按方法I配制。
供试品溶液制备—供试品以g计,按下式计算:
2.0/(1000L)
式中L是重金属限度(%)。
取供试品适量,称重,置适宜的坩埚中,加适量的硫酸使湿润,
低温小心灼烧,灼烧,︒直至全部炭化,(在炭化过程中坩埚不可盖严),加硝酸2ml和硫酸5滴至炭化物上,小心加热直到白烟不再逸出,置马富炉中500~600 直至完全灰化,放冷,加6N盐酸液4ml,加盖,置蒸气浴上加热15分钟,去盖,在蒸汽浴上慢慢蒸发至干,用1滴盐酸湿润残渣,加热水10ml,蒸煮2分钟,滴加6N氢氧化铵液,直到溶液对石蕊试纸呈碱性,用水稀释至25ml,以精密pH试纸作为外指示剂,用1N醋酸液调节pH至3.0~4.0,必要时,滤过,用10ml水洗涤坩埚和滤器,合并滤液和洗液,置50ml 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40ml,摇匀。
测定法—在上述二试管中,分别加入pH3.5的醋酸盐缓冲液2ml,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甘油试液1.2ml,用水稀释至50ml,混匀,放置2分钟,自上向下观察:供试品溶液产生的颜色与标准品溶液产生的颜色相比,不得更深。
*在白色平面
方法III
pH3.5醋酸盐缓冲液——按方法I所示的方法配制。
的铅),混匀,移入50mL比色管中,用水洗涤烧瓶,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并稀释至25mL,混匀。
μ标准溶液的制备——取硫酸8mL和硝酸10mL的混合液,置洁净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再加硝酸适量,加入量与供试品溶液中加入的硝酸量相当。
加热使产生浓的白烟,冷却,小心加水10mL,若处理供试品需用过氧化氢,则加30%过氧化氢适量,加入量相当于供试品中消耗的过氧化氢量。
缓缓煮沸至产生浓的白烟,再冷却,小心地加水5mL,混匀,缓缓煮沸至产生浓的白烟,浓缩至体积2~3mL,冷却,小心加水数毫升稀释,加标准铅溶液2.0mL(2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角,加入硫酸8mL和硝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其量应足以使样品完全湿润,缓缓加热,至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待反应平息,再分数次加入上述剩余的酸混合液,每次加酸后再加热,直至18mL酸混合液全部加完。
继续加热至微沸,直至溶液变黑,冷却,加硝酸2m︒若供试品为固体——按各论中的规定称取供试品适量,置洁净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注意——若反应泡沫过多,可用300mL的烧瓶],夹住烧瓶使成45 L,再加热至溶液变黑。
继续加热,再加硝酸,直至溶液不再变黑,然后加强热使产生浓的白烟,冷却,小心地加入水5mL,缓缓加热至产生浓的白烟,继续加热直至体积仅剩数毫升,冷却,小心地加水5mL,观察溶液颜色,若呈黄色,则小心地加入30%的过氧化氢1mL,再蒸发至产生浓的白烟且体积仅剩2~3mL,若溶液仍呈黄色,可重复加水5mL及过氧化氢处理。
冷却,小心地加水数毫升稀释,并洗入50mL比色管中,注意合并洗液后的体积不得超过25mL。
角,小心地加入硫酸8mL与硝酸10mL的混合液数毫升,缓缓温热至反应开始,待反应渐止,按固体样品项下自“分数次加入上述相同的酸混合液”起,同法处理。
︒若供试品为液体——取各论中规定量的供试品,置一洁净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注——若反应泡沫过多,可用300mL烧瓶],夹住烧瓶使成45
检查法——供试品溶液及标准品溶液制备均按以下方法处理:用氢氧化铵调节pH值为3.0~4.0,用精密pH试纸为外指示剂(当接近规定的pH值时可用稀氨溶液),然后用水稀释至40mL,混匀。
每支比色管中加入pH3.5的醋酸盐缓冲液2mL,然后加硫乙酰氨——甘油碱性试液1.2mL,再加水稀释至50mL,混匀,静置2分钟,置白色平面上自上向下观察,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与标准品溶液的颜色相比,不得更深。
<467>有机挥发性杂质
残留溶剂限度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在原料药或辅料的合成中,溶剂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
它可能提高产量或决定其晶型、纯度、或溶解性。
然而,在药品中对溶剂必须制定相应的合理的限度。
由于残留溶剂并不会起到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应被去除,并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使其符合产品规范。
除有机溶剂在原料药、辅料或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很大的作用外,由于它的很大毒性(第一类、表1),都应避免使用。
还有一些毒性溶剂(第二类、表2),应限制使用。
此外,较轻毒性的溶剂(第三类、表3)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所有有机溶剂参见附录1。
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纯化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溶剂必须进行残留溶剂的测定。
尽管生产厂家可能选择进行制剂的检查,但是由于生产步骤的繁杂,习惯于从制剂成分中检查残留溶剂的含量。
如果计算结果等于或低于本章通则所述的限度,则不须要进行制剂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否则就要确认是否要在公式化的步骤中减少相关溶剂的量到可以接受的量。
如果在生产中使用残留溶剂,则必须进行残留溶剂的测定。
残留溶剂的分类(根据危险率)
国际化学品纲要用“可容许的日摄取量”(TDI)描述毒性化学品的暴露限度;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国家、国际卫生局则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来表示。
为避免与ADI的意思相混淆,用“每日允许的暴露量”(PDE)来定义药学上的每日可接受的摄入残留溶剂的量。
附录1中列出了相关残留溶剂的通用名、结构及它们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的评估,分以下三类:
第一类残留溶剂:应避免使用
致癌性
怀疑为致癌性
对环境极大污染
第二类残留溶剂:应限制使用
Nongenotoxic animal对动物无基因突变
致癌性及不可逆的致病因子
神经毒性及致畸性
怀疑为很大毒性但没有明显表征
第三类残留溶剂:潜在的、低毒性
对人类是潜在的低毒性;没有基于身体健康所允许的暴露限度
[注—第三类残留溶剂的PDE可以高达50mg/day或者是更多]
*关于残留溶剂的PDEs多于50mg,可参见第三类残留溶剂限度的讨论
暴露限度确立的过程
残留溶剂暴露限度确立的过程参见附录3。
关于第二类残留溶剂限度的选项
有两个选项决定残留溶剂限度
选项1
表格2中浓度限度用ppm来表示。
假定每日给药量为10g,浓度限度用方程(1)来计算。
这里,PDE用mg/day表示,给药量用g/day表示。
这些限度已经考虑到所有原料、辅料及制剂所允许的量。
因此,如果每日给药量未知或固定,这个选项都可以应用。
如果公式中所有原料、辅料的限度都符合选项1的要求,则那些成分可以以任命比例混合。
如果每日给药
量超过10g,则考虑要用选项2。
选项2
并不是药品中每一组分都能符合选项1给定的限度。
用表格2中给定的PDE(mg/day)、已知的最大日剂量和方程(1)的计算决定制剂中可允许的残留溶剂限度。
这个限度已经考虑到可允许的规定,说明残留溶剂减少到实际的最低值。
相对于分析精密度、生产能力及在生产中的可变因素,这个限度也是很实际的。
同时也反应了现代的企业质量标准。
选项2应用于在每个制剂的组分中增加了残留溶剂的含量,每日残留溶剂的总和必须少于给定PDE值。
举例用选项1和选项2来检查制剂中乙腈的浓度。
每日可允许的暴露量为4.1mg/day,因此,选项1的限度为410ppm。
制剂的最大给药量为5g。
含两种辅料。
制剂的成分及残留乙腈的最大浓度见下表:
成分公式中的含量(g)乙腈的量(ppm)日暴露量(mg)
原料 0.3 800 0.24
辅料1 0.9 400 0.36
辅料2 3.8 800 3.04
制剂 5.0 728 3.64
辅料1符合选项1的限度。
但是原料、辅料2及制剂都不符合选项1的限度。
然而制剂却符合选项2中每日4.1mg的限度。
因此也就符合本章规定的验收标准。
思考另一例残留乙腈的检查。
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0g。
有两种辅料,制剂的成分及残留乙腈的量见下表:
成分公式中的含量(g)乙腈的量(ppm)日暴露量(mg)
原料 0.3 800 0.24
辅料1 0.9 2000 1.80
辅料2 3.8 800 3.04
制剂 5.0 1016 5.08
在这一例中,制剂即不符合选项1也符合选项2。
厂家要对制剂进行测定来决定是否在公式运算中减少乙腈的量。
如果乙腈的量不能减少到可允许的限度,则制剂不符合测定的要求。
残留溶剂的限度
环氧乙烷
[注-环氧乙烷的检查需符合各论项下规定]各论项下已描述标准溶液参数及测定步骤。
除各论另有规定外,限度为10ug/g。
第一类
第一类残留溶剂(表1)由于它们的不可接受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使用。
除各论另有规定外,如果使用第一类溶剂,它们的浓度应严格限制在表1所示的限度。
由于氯仿对环境的极大污染,也包含在表1中。
安全限度为1500ppm。
当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到第一类溶剂,无论在哪都必须应用本章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除另有一适宜的验证标准可以应用,各操作步骤都必须遵守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表1.第一类残留溶剂
溶剂最低检出限度(ppm)备注
苯 2 致癌性
四氯化碳 4 毒性及周围神经性损伤
二氯乙烷 5 毒性
二氯乙烯 8 毒性
三氯乙烷 1500 环境极大污染
第二类
第二类残留溶剂(表2)由于它们的遗传性毒性,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应限制使用。
规定PDEs近似0.1mg/day,浓度近似为10ppm。
上述值并不能反应操作步骤的分析精密度,而精密度应该确认为验证步骤的一部分。
如果第二类残留溶剂的量大于选项1的限度,则应进行鉴别及定量分析。
无论在哪都必须应用本章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除另有一适宜的验证标准可以应用,各操作步骤都必须遵守相关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注-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噻吩,不宜用顶空进样方式测定。
除另一适宜验证步骤应用于残留溶剂的对照,各操作步骤都必遵守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表2.第二类残留溶剂
溶剂 PDE(mg/day)最低检出限度(ppm)
乙腈 4.1 410
氯苯 3.6 360
三氯甲烷 0.6 60
环已烷 38.8 3880
1,2-二氯乙烯 18.7 1870
1,2-二甲氧基乙烷 1.0 100
N,N-二甲基乙酰胺 10.9 1090
N,N-二甲基甲酰胺 8.8 880
1,4-二氧六环 3.8 380
2-乙氧基乙醇 1.6 160
乙二醇 6.2 620
甲酰胺 2.2 220
正已烷 2.9 290
甲醇 30.0 3000
2-甲氧基乙醇 0.5 50
甲基丁基酮 0.5 50
甲基环已烷 11.8 1180
二氯甲烷 6.0 600
N-甲基吡咯烷酮 5.3 530
硝基甲烷 0.5 50
吡啶 2.0 200
四氢噻吩 1.6 160
四氢呋喃 7.2 720
四氢化萘 1.0 100
甲苯 8.9 890
三氯乙烯 0.8 80
二甲苯 21.7 2170
通常含有60%间-二甲苯,14%对-二甲苯,9%邻-二甲苯和17%乙苯
第三类
第三类残留溶剂(表3)被认为低毒性及对人类身体健康轻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残留溶剂。
然而,却没有许多第三类残留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研究。
有关数据表明它们很少有急性毒性,或是短期的和遗传负作用。
除各论项下另有规定外,第三类残留溶剂的限度不得过于50mg/day。
(相当于选项1下的5000ppm或0.5%)。
在各论项下,如果第三类溶剂限度大于50mg/day,则残留溶剂应该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
无论在哪都必须应用本章所述的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及定量分析方法。
除另有一适宜的验证标准可以应用,各操作步骤都必遵守相关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表3.第三类残留溶剂
(药品GMP或其他质量要求在原料、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限制使用)
己酸庚烷
丙酮醋酸异丁酯
苯甲醚醋酸异丙酯
1-丁醇乙酸甲酯
2-丁醇 3-甲基1-丁醇
乙酸丁酯甲乙酮
叔-甲基醋酸醚甲基异丁酮
异丙基苯 2-甲基1-丙酮
二甲基亚砜正戊烷
乙醇正戊醇
醋酸乙酯正丙醇
乙醚异丙醇
甲酸乙酯乙酸丙酯
甲酸
其它残留溶剂
列于表4中的残留溶剂在原料药、辅料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也有应用。
然而,尚无足够的毒理学资料来确定PDE值。
这些溶剂应符合各论项下的规定。
表4.其它残留溶剂
(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
1,1-二乙氧基丙烷甲基异丙基酮
1,1-二甲氧基甲烷甲基四氢呋喃
2,2-三甲氧基丙烷石油醚
异辛烷三氯醋酸
异丙醚三氟醋酸
残留溶剂的鉴别、对照和定量分析
注-当进行色谱法测定时,有机水离子在以下步骤会产生干扰峰。
第一类和第二类残留溶剂
水溶性章节
步骤A-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精密量取第一类美国标准残留溶剂对照品1.0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9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第一类标准溶液—精密量取第一类标准贮备液1.0ml,置一适宜顶空瓶中,加水5.0ml,压盖,混匀。
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精密量取第二类美国标准残留溶剂对照品1.0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第二类标准溶液—精密量取第二类标准贮备液1.0ml,置一适宜顶空瓶中,加水5.0ml,压盖,混匀。
供试品贮备液—精密称定,取供试品250mg,置25ml容量瓶中,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贮备液5.0ml,置一适宜顶空瓶中,加水1.0ml,压盖,混匀。
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精密量取第一类标准贮备液1.0ml,置一适宜顶空瓶中,加供试品贮备液5.0ml,压盖,混匀。
色谱分析系统(见色谱分析法〈621〉):气相色谱系统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ⅹ30m的fused-sillica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1.8um,涂布液G34,或0.32mmⅹ30m的wide-bore宽孔柱,内径3.0um, 涂布液G43;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40℃维持20分钟,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40℃,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
精密吸取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根据以下步骤记录色谱图。
来源于第一类标准溶液的1,1,1—三氯乙烷的S/N不少于5;来源于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来源于第二类标准溶液的乙腈与二氯乙烷的分离度R不少于1.0。
步骤—精密吸取(根据下表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供试品溶液中任何一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B进行该峰的确认。
表5.顶空操作参数
顶空操作参数设置
1 2 3
平衡温度 80 105 80
平衡时间 60 45 45
传送带温度 85 110 105
载气:在适宜压力下,氮气和氦气
压力输送时间 30 30 30
进样体积 1 1 1
步骤B—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第二类标准溶液、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按步骤A的方法制备。
色谱分析系统(见色谱分析法〈621〉):气相色谱系统;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ⅹ30m的fused-sillica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0.25um,涂布液G16,或0.53mm ⅹ30m的wide-bore宽孔柱,内径0.25um, 涂布液G16;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50℃维持20分钟,再以6℃/min的升温速度升至165℃,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
精密吸取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根据以下步骤记录色谱图。
来源于第一类标准溶液的苯的S/N不少于5;来源于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来源于第二类标准溶液的乙腈与三氯乙烯的分离度R不少于1.0。
步骤—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步骤A未确定的供试品溶液中的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C进行该峰的确认。
步骤C—
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按步骤A的方法制备。
标准溶液—精密称取,步骤A、步骤B中未确认鉴别的峰的美国标准对照品,置一适宜的瓶中,稀释一定量。
或用水稀释到表1或表2中(最低要检出限度)值的1/100。
精密吸取该溶液5.0ml,置一适宜的顶空瓶中,加水1.0ml,压盖,混匀。
色谱分析系统(见色谱分析法〈621〉):[注—如果步骤A中色谱法测定的结果没有步骤B 测定的结果好,则步骤B的色谱系统应该替换。
]气相色谱系统;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0.32mmⅹ30m的fused-sillica熔融—二氧化硅柱,内径1.8um,涂布液G43,或0.53mmⅹ30m的wide-bore宽孔柱,内径3.0um, 涂布液G43;载气:氮气和氦气;线性流速:35cm/s;分流比:1:5;柱温:先在40℃维持20分钟,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40℃,维持20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140℃和250℃。
精密吸取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和第二类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根据以下步骤记录色谱图。
来源于第一类标准溶液的三氯乙烷的S/N不少于5;来源于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每个峰的的S/N不少于3;来源于第二类标准溶液的乙腈与二氯甲烷的分离度R不少于1.0。
步骤—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标准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供试品中每种残留溶剂的含量(ppm):
4(C/W)(rU/rS),
C为标准溶液的相关美国对照品浓度,ppm;W为供试品贮备液中供试品的重量;rU和rS 分别为来源于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残留溶剂的响应峰。
非水溶性章节
步骤A—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色谱系统—按水溶性章节下步骤A所示的方法制备。
供试品贮备液—精密称取,本章项下的供试品约250mg,置25ml容量瓶中,溶解,用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
供试品溶液1—转移供试品贮备液5.0ml,置一适宜的顶空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塞,压盖,混匀。
供试品溶液2—精密称取,本章项下的供试品250mg,置25ml容量瓶中,溶解,用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1,3—二甲基—2—眯唑啉酮,加塞,压盖,混匀。
步骤—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和供试品溶液2各约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供试品溶液中任何一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B进行该峰的确认。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来源于供试品溶液2中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B进行该峰的确认。
步骤B—
第一类标准贮备液、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贮备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按水溶性章节下步骤A的方法制备。
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1、供试品溶液2—按步骤A的方法制备。
色谱分析系统—按水溶性章节项下步骤B所示的方法操作。
步骤—步骤—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和/或供试品溶液2各约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供试品溶液中任何一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一类标准溶液或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C进行该峰的确认。
除此药物符合规定外,如果来源于供试品溶液2中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峰的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二类标准溶液相应峰的响应,则继续步骤C进行该峰的确认。
步骤C—
第一类标准溶液、第一类系统适用性溶液、第二类标准溶液—按水溶性章节下步骤A所示的方法制备。
供试品贮备液、供试品溶液1、供试品溶液2—按步骤A的方法制备。
标准溶液、色谱分析系统—按水溶性章节项下步骤C所示的方法操作。
步骤—精密吸取(根据表5的顶空操作参数)等体积的标准溶液、供试品溶液1和/或供试品溶液2各1.0m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主峰的响应时间。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供试品中每种残留溶剂的含量(ppm):
4(C/W)(rU/rS),
C为标准溶液的相关美国对照品浓度,ppm;W为供试品贮备液中供试品的重量;rU和rS 分别为来源于供试品溶液1(或供试品溶液2)和标准溶液的残留溶剂的响应峰。
第三类残留溶剂
如果仅是第三类溶剂,则残留溶剂照干燥失重<731>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
如干燥失重值大于0.5%,则试样须进行水分测定(照水分测定<921>)。
除各论中另有规定外,用方法Ia 进行水分测定。
在各论中,如果第三类残留溶剂的限度大于50mg/day(相当于选项1中5000ppm或0.5%),无论在哪里都须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
除另有一适宜的验证标准可以应用,各操作步骤都必遵守相关各论项下USP的规定。
残留溶剂限度测定应用的流量图见图1:
图.1. 残留溶剂鉴别和限度测定应用的图表
其它分析操作
按各论项下规定的方法操作及必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