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是青少年与成人都有可能经历的一种过程。
2.所谓挫折,是指当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3. 社会知觉( Social Perception )也称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具有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的特征。
1.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2.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3.去个性化是在群体的保护下,个体违反在正常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准则,作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作去个性化。
4. 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2.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具有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的特征。
3.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4.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效仿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1.自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
尊重的情绪体验。
2.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人们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通常的所谓个性感,并进而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
3.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有重要意义、又一定困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4.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1.社会测量法是莫雷洛1934年创立的一种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定量地揭露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等情感关系,从而确定整个群体人际关系状况以及群体内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
2.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指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自觉而又有目的的调节。
3.亲和动机是指个人害怕孤独而愿意和他人在一起,或者希望加入某个群体的需要。
4.印象整饰.在日常互动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便给人留下印象,互动的双方有能力运用某种互动的技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和整饰,这就是印象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