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课例研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课例研修
六年级数学张坤香
一、教材说明:
(1)教材所处地位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

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学习本节内容后,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以及圆柱、圆锥打下基础;同时,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内容结构:
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旧为新做辅垫,第二部分认识
圆面积的含义,第三部分在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
部分是利用面积公式去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
作,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圆面的割补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认识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剪刀,4张圆纸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它前后联系较紧密,学生已掌握分析解决问
题的方法策略,本节课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尝试教学法。

(1)谈话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特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

(2)演示法。

在建立圆的面积的过程中,运用到此法。

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时,导疑激发学生运用转化方法,推导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导圆的面积计算。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进知识转化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本课时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把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书本和老师为拐杖,以"放-扶-放"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分五部分,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二、合理想象,初步探索
三、验证猜想,深入探索四、在实践中巩固——应用问题
五、课堂总结,渗透学法——研究性学习第二部分是教学新课。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去过公园吗?见过这样的喷灌装置吗?
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喷灌旋转一周洒水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来自生活情景,既让学生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又激发学生探究圆面积的兴趣。


二、合理想象,初步探索
1、猜一猜
拿出手中的圆,哪是圆的面积?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说说这样猜想的依据?
学生:——————圆面积的大小与半径有关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合理猜想,为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了方向,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估一估圆的面积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借助方格纸,估r=1cm的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抽象概括,从而估出圆面积的大致范围,形成一个大胆而又合理的猜想,同时也孕育着验证的必要性】
三、验证猜想,深入探索
1、师:以前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的是什么方法?请举例说明。

小结:都是将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能否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说明:以旧引新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排除新知中的思维障碍,将学生带入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动手实践:同桌为一组,先讨论一下怎么做?再动手试一试。

【说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由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转化”的方法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为学生提供的学具是一个8等份和一个16等份的圆, A4的纸一张。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交流和点拔,发现学生中有创意的做法,与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可能情况:1、把等份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2、把等份的圆拼成近似三角形;3、把等份的圆拼成近似梯形;
4、把圆对折成–圆近似三角形;
4、把等份好的圆如何拼成近似长方形:围绕以下话题进行交流:如何拼?像什么?为什么说像长方形而不说是长方形?怎样做会更像长方形?
【说明: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思考,感受到在实践中,当份数越多时,它的不可操作性,这时就很有必要借助电脑的优势,弥补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在剪、拼的对比和想象中,学生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感受着极限的思想】
5、课件演示:想象如果接着分下去,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次感受极限思想。

[评析:在此,教师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原本静态、抽象的过程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过程性表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转化中
的图形渐变,直观的展示了“化曲为直”过程,为解决问题推出面积公式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力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6、公式推导:1)、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出示提示语: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
让学生讨论之后动笔试一试,看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r×r =∏r2
2)、媒体演示公式推导过程(重点详细讲解。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 = πr(C/2)r
3)、揭示字母公式,验证猜想
S = πr2
让学生齐读公式,
提问验证:这说明“S圆”是“r2”的多少倍?(板书:π≈3.14)
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r)
[评析:问题解决后,验证猜想,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四、在实践中巩固——应用问题
1、教学例3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练习:
从自己身边找一个圆形物体,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

[评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自己的研究探索没有白费,从而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五、课堂总结,渗透学法——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