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非连续性文本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非连续性文本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史料分

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下高考考试的客观需要

回顾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整份试卷材料非常丰富,在20道选择题中有18道使用材料。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新材料、新情境。受高考试题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会有一定量的史料分析的环节,为了取得最佳训练效果,都想寻找新材料、有创新思维的经典史料。到底什么样的史料才是经典史料,是困惑高中老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高中历史教材中存在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有图表、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名人语录,有典籍、民谣。它们是经专家学者反复斟酌后选用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较高的教学价值,是史料教学的首选。充分运用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阅读连续性文本、进行各种史料分析有着不可或缺的过渡和拓展作用。

2.信息时代学生终身成长的需要

历史教材中大量非连续性文本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思维过程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以加强对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开发和研究运用,对于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

力、激发学生对史料分析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几乎每一节历史课,都会有史料教学的环节。近几年来的高考命题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越来越显著,几乎是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需要教师仔细甄别,挑选经典史料,费尽心思。其实教材中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最佳的史料:历史人物图、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图、器物图、名胜古迹图、历史地图、数字统计图、文字史料等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是我们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对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是由英国的历史教学界首倡的。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的历史教学界出现了历史科的“无用且无聊’的教育危机,面对困境,他们掀起了一股“新历史科”的思潮。那么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 举措之一是注重发挥史料教学的价值。他们认为,史料教学(大部分是非连续性文本)关涉历史教育之本质问题。非连续性文本更适合低龄学生活泼好动的

特点,更能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今这场改革已坚持数十年,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而且,英国的历史科教育

也彻底摆脱了危机。

我国对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从2012年火热兴起,2012年相关论文29篇,2012年以前还少人问津。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试题,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和史料分析整合的研究还没有。但对教材史料的研究运用早已随着高考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迅速发展,教材史料主要分成多段材料的连续性文本和简洁明快、信息量涵盖广泛的非连续性文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使用在追求高分数的功利形势下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大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教材上有了相关的史料,学生自己看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而且是经过了精心地选择的,所以一般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如果忽视了教材史料的运用,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教材观点理解的困难,而且舍弃教材中史料不用而去找其他的资料,便是舍近求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运用,既能方便有效利用教材,又能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是在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大环境下

提出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适应性较强,具有现实针对性。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三)进行课题实验的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对课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六、主要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词汇,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比如,大段的教材陈述。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当前,非连续性文本越来越多的在高考试卷中出现,尤其对于高中的史料分析,这就需要增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机会,提高我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2.史料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使用史料,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这就是史料分析。与“基础知识”目标相比,“史

料分析”更具历史学科特点,是让考生“做一点历史家所做的事,学习历史家的论证过程”。

3.二者之间的关系:史料分析,既有直线型的连续性文本——大段的文字陈述,更有涵盖信息量更多、知识点碎化的非连续性文

本。历史教材中各种表格数据、人物插图、典籍、笔记、碑文、民谣等。这些都可以部分的拿来作为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简洁、信息涵盖量大,需要读懂吃透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其内在涵义,这和史料分析对学生质疑、辨析、论证的思维要求殊途同归。

七、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搜集分析,分类整合,寻求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进而指导教师的历史教学工作。 2.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中非连续文本的研究,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进而提高史料分析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搜集统计历史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这些文本一般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实证性、典型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分析非连续性文本有效利用的具体情况。 2.通过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情况,分析成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案例,探究非连续性文本与史料分析能力的关系,探寻有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进入新课程教学的全体教师都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者,课题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