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黄永强【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的影响,制定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标准.[方法]在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涡麦99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成穗数、产量、株高和不孕小穗数,降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结论]建议涡麦99在沿淮淮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以225 kg/hm2的播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涡麦99;播期;播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作者】黄永强【作者单位】安徽省龙亢农场,安徽蚌埠2334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生产中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播期早晚是能否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
播种过早,苗期温度太高,麦苗易徒长,冬前群体过大,冬季易受冻害;播种过晚则减慢前期生长,单株分蘖降低,易造成群体不足,进而影响产量。
涡麦99是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为探讨其在沿淮淮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结合目前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上播期偏早、播种量偏大造成群体大、倒伏风险高的现状,笔者对涡麦99的播期、播量进行研究,发掘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比较其产量表现,探讨小麦高产群体构建途径,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1.1 材料供试材料为涡麦99。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5—2016年在安徽省龙亢农场皖北科技创新中心试验田进行。
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研 究 了小麦 不 同播 期 对小 麦生 长及 产量 的影 响 。 结 果表 明 : 1 0月 1 1日左 右为 小麦 最佳播 种期 。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8 — 0 0 1 8 — 0 2
关键 词 小麦 ; 播期 ; 产量 ; 农 艺性状 中 图分类 号 ¥ 5 1 2 . 1 文献标 识码 A
小 麦灌 浆速 率 , 蜡熟 期结 束 , 共调 查 6次 。 田间测 产在 6月 4
日进 行 。
2 结 果 与 分 析
试 验 地 位 于 北纬 3 5 。 4 l , 东经 1 1 4 。 3 3 , 为 小 麦 玉 米 轮
作区 , 小麦 、 玉 米秸 秆 粉碎 还 田 。 0 ~ 2 0 e m 土 层 有机 质 、 速 效 氮、 速效磷 、 速效钾 、 速效 锌 含量 分 别 为 1 7 . 5 g / k g 、 9 5 mg / k g 、 1 6 m g / k g 、 2 9 6 mg / k g 、 1 . 9 9 mg / k g 。 玉米 秸秆 还 田后 , 根 据 土 壤 化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 , 分别施鸡 粪、 磷酸二 铵 、 钾肥 、 尿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概 况
采取 对角 线 3点取样 , 每样 点选 1 m( 双行) 有 代 表性样 段。 从 播 种 到越 冬 期 , 每隔 1 0 d调查 1次 小麦 基 本 苗 、 出 苗
时间 、 分蘖期、 主茎叶 龄 、 茎 蘖数 等 。 花后每隔 4 d 调查 1 次
农 艺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3年第 1 8期
播 期对 小 麦 农 艺性 状 和产 量 的 影 响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摘要:小麦是我国这个农耕大国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农民都以种植小麦作为自身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虽然在中国,小麦提供了人们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热能与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蛋白质需要,但在全球却仅超过六分之一的小麦产自中国。
又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小麦在生产上往往只关注于热生产,而极少考虑人类对营养和加工质量的要求,从而始终无法适应人类对各种加工目的的需求。
随着中国人民饮食结构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对小麦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力求探究出最适合小麦生长的最优条件。
关键词:播种方式;小麦;生长;产量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小麦种植时期连阴雨等危害性气候因素时有发生,如果在水稻收获时期遭遇连阴雨,将导致田里积水严重,或者田里泥土含水量超过了饱和含水率,进而导致小麦无法适期机械播种。
部分地区还会发生烂根烂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麦种子品质和小麦出苗效率。
尽管晚播和烂根烂种都会导致小麦产出下降,生产效益降低,但是通过调整栽培方式也能够减少损失。
一、小麦产量形成及生理基础小麦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每粒粒重组成。
小麦高产量的生成过程,受群体数量和植株生长发育等情况的共同影响。
在小麦或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外源光合产物的形成、运送以及向库中的分配能力是控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按其产生时期把在小麦叶片上产出的光合产物,又分为了花前与花后的光合产物两个部分:前者主要用作植株结构成长的所需,而其余部分则可临时贮存于茎鞘等植株营养器官中。
成熟期的光合产物,则可直接运输到小麦籽粒中,或暂时贮存于茎鞘到注浆材料形成的物质中,再分散运输到小麦籽粒中,其对于小麦籽粒产出的贡献就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
二、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在不同播种条件下人工撒播的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人工撒播的播种方式播深不一致。
播期和播量对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作者:董秀春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摘要: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高产,以当前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该品种的播期播量研究。
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对应的适宜播量(基本苗,下同)为180.0万~270.0万/hm2;最佳播期为10月9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180.0万/hm2。
关键词:济麦22;播期;播量;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 1001 - 4942(2014)08 - 0033 - 05Effects of Sowing Time and Rate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of Main Popularized Wheat Cultivar Jimai 22Dong Xiuchun1, Li Fuyuan1, Xu Chengzhong1, Zhao Yaolun2, Yang Hongbin1, Song Jianmin3*(1. Ji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Jining 272037, China;2. Jining Land Asset Management Center, Jining 272000, China;3.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high yield in large area successfully, Jimai 22, the most popularized wheat var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material, and its sowing time and sowing rate were studied by split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time, sowing rate and their interaction al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yield and certain effects on yield components. The suitable sowing time of Jimai 22 in southwest Shandong was Oct. 9~15,and corresponding sowing rate was 1 800 000~2 700 000 plants per hectare. The optimum sowing rate and sowing time was 1 800 000 plants per hectare on Oct. 9.Key words Jimai 22; Sowing time; Sowing rate; Yield小麦品种基因型、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播期、播量则是确保小麦高产高效的两个关键技术措施[1]。
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率较高, 具有稳产 、 、 高产 抗性好等优点。
12 供试 土壤 . 供试地 点为裕 安沿 沛湾 区 , 度 1 。 纬 经 12 , 65
度 3"9, 1 海拨 4 是 小麦主产 区 , 4 4m, 属沙质 壤土 , 力 f等偏 肥 1 1
表I
小 麦 叶蘖 动 态
22 小麦个体 生长及群体消长情 况 由表 2 可知, 返青期
小麦是六安市裕安区主要夏粮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约为 1 万 hl一般单产为 3 5 4 0 /m 。近年随着小麦 3 3 f, T 2 0 0 gh z 7 5 k 良种补贴及高产攻关项 目的实施, 该区小麦存品种选择、 播
。
前茬 作物为 玉米 。 13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取大 田条播方 式。在 同等条件
强 ;1 5日播种 的小 麦 次之 ; 月 1 播 种 的小 麦最 差 I月 1 0 5日
进入腊熟期, 3 d 共 1 完成灌浆, 千粒重为 3 ; 月 2 播种 9 1 g 0 5日
的小麦 4月 1 8日进入开 花期 , 5月 1 5日进入蜡 熟期 , 千粒 重
小麦千粒重、 结实率均高于其他播期小麦, 灌浆速率规律性 为 4 g1 月 5日 1 ;1 播种的小麦 4 2 进入开花期 , 月 1 月 2日 5 5
措施之一 。20 年 , 0 5 笔者在 裕安 区顺 河镇安 城村 三岔组 进行 了小麦 不同播期示 范种植 。
1 材料与方法
复合I( : o :2 t N P 5K0为 2: : ) 5 eh 2尿素 7 / , 2 0 1 1 3 f m , 0 0 7k 5 gh k
6%氯化钾 7 gh 2 月 8日用 尿 素 1 gh 2 行追 0 5k/m 。2 0 k/m 进 5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Ef fe c t s o f S o wi n g Da t e o n Gr a i n Yi e l d a n d I t s Co mp o n e n s t o f Wi nt e r Ⅵ e a t
L i L i n g We i , C u i L i N a , Ya n g L i a n J u n, Yu Gu a n g Yu a n, Me n g Xi a o Y i n g
( D e z h o u A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 D e z h o u 2 5 3 0 0 0 ,C h i n a )
近年来 全球 气候变 暖… , 特 别 是 暖 冬 的 出 现, 改变 了小 麦冬 季 生长 发育 状况 , 继续 按传 统 的
1 . 2 试 验设 计
以近年 当地 常 规 播期 为对 照 , 试 验 设 5个 播 期, 分别 为 9月 2 6日( S 1 ) 、 1 0月 2 日( S 2 ) 、 1 0月 8日( S 3 ) 、 1 O月 1 4 日( S 4 ) 、 1 0月 2 0日( S 5 ) 。每 个播 期一 个小 区 , 小 区面积 1 6 m ( 3 . 2 m×5 m) , 小 区 间隔 4 0 c m。小 区四周设 3— 5 m保 护 行 , 重 复 间设 0 . 4 m 的 观察 道 。随 机 区组 设 计 , 重复 3
Ab s t r a c t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o w i n g d a t e s o n g r a i n y i e l d a n d i t s c o mp o n e n t s o f wi n t e r wh e a t w e r e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提高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产量,探索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设置小麦撒播与条播两个处理,副因素为播量,设置187.5、225.0、262.5 kg?hm-2和300.0 kg?hm-2四个处理,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群体截获光能量提高,基部第二节间直径提高0.05 mm,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6.1%,根系生长量明显优于条播,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1.8%,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条播相差不大,最终撒播小麦较条播小麦增产5.1%;随播量增加,群体截获光能量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根系生长量均有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但单株发育趋弱,单株成穗数降低,穗粒数与千粒重呈降低趋势,撒播四个播量间小麦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25.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条播四个播量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播量262.5 kg?hm-2最高。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控制在225.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关键词:麦棉套作;小麦;播种方式;播量;生长发育;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7-0039-05麦棉套作两熟种植曾是20世纪90年代黄河流域的主要种植模式[1],后来由于不适应机械收获小麦而导致面积迅速萎缩,基本消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粮棉争地矛盾的日益尖锐,麦棉套作种植模式被重新提及,在解决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应用的问题后,麦棉套作模式推广前景广阔[2]。
进入21世纪后关于麦棉套作种植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如套作对土壤生态系统[3,4]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5],对麦棉套作的应用性研究不多;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由于小麦播幅仅占总幅宽的一半,如何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提高小麦产量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关于撒播对小麦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近年来在冬小麦栽培中已进行了不少研究[6~8],但结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可能是由播种量不同引起的;而小麦播量研究也有大量报道,但多是针对普通种植模式下的冬小麦[9,10],麦棉套作下的适宜播量研究甚少,仅王树林等[2]研究认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量为225.0~262.0 kg?hm-2。
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摘要:为探索适宜河南漯河生态区的弱春性小麦品种最佳播期,以弱春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豫麦34、豫麦50、豫农9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3日、10月13日、10月23日、11月3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弱春性小麦以10月23日左右为最佳播期,早播和晚播,产量构成因素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量潜力也明显不同,豫麦50产量构成因素优势比较明显;通过对播期效应进行分析,产量构成因素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类品种对播期反应敏感;通过对三值产价进行分析,不同播期间穗值产价和重值产价的变异系数均大于粒值产价,说明每穗粒数变化较小,在每穗粒数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能够提高弱春性小麦产量。
关键词:小麦;弱春性;播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三值产价中图分类号:s512.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69-03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冬前积温增加,暖冬现象加剧,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持续提高。
小麦产量除与品种自身的特性相关外,还与栽培措施有密切的关系,同一品种不同的栽培措施会使产量和品质相差悬殊[1-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影响小麦持续高产的因素之一,而播期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
关于播期与小麦品质、产量之间关系的报道较多[4-7]。
试验结合河南漯河生态条件,选用4个弱春性小麦品种在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索适宜该地区生产的优化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弱春性小麦的持续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09-2010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
供试材料为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豫麦34、豫麦50、豫农949,分10月3日、10月13日、10月23日、11月3日4个播期播种,分别用t1、t2、t3和t4表示。
5种不同栽培方案对金丰麦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5-0023-035种不同栽培方案对金丰麦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钱进,卢俊,顾睿,孙亚红(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00)摘要适期播种是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播期播量和施肥方案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巨大。
以优质小麦品种金丰麦1号为供试材料,设计具有不同播期、播量和施肥策略的5种栽培方案,对不同方式处理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方案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对最终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播期;播量;施肥;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S31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5.009Effects of5Different Cultivation Scheme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Jinfengmai No.1Qian Jin,Lu Jun,Gu Rui,Sun Yahong(Jiangsu Golden Agriculture Co.,Ltd.,Dafeng224100,Jiangsu,China)Abstract:Planting at proper time is the basis for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of wheat,improving the rate of tillering and ear forma‐tion,and forming strong stems and large ears.The sowing amount at sowing time and the fertilization schem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yield of wheat.In this study,Jinfengmai No.1,a high-quality wheat variety,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design different sow‐ing dates,sowing amounts,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and other programs to analyze and obtain the best demonstration effect.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five different schem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chemes had obvious effects.Key words:sowing date,sowing quantity,apply fertilizer,agronomic traits,yield traits近年来,随着水稻推广品种和栽插方式的改变,加上收获期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的影响,麦稻腾茬时间越来越晚,影响了周年茬口的有效衔接,小麦适期播种的问题日益突出。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青浦区主推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 海 市 青 浦 区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服 务 中心 , 海 2 10 ) 上 浦 地 区 主 推 小 麦 品种 进 行 了 品 种 、 期 、 量 三 因素 裂 区试 验 。结 果 表 明 ,扬 麦 1 ’ 处 理 产 对 播 播 ‘ 6各
c d e f e tv l i pr e by oul b e f c i e y m ov d ap oprat e ry e di pr i e a l s e ng; ppr A opra e y nc e sng e di r t i t l i r a i s e ng a e
上海农业学报
2 1 ,8 3 :2 —1 1 0 2 2 ( ) 1 7 3
A c a Ag i ulur e S ng ai t rc t a ha h
文 章 编 号 : 0 03 2 ( 0 2 0 . 2 —5 10 —9 4 2 1 ) 3170
不 同播 期 和 播 量 对 青 浦 区 主推 小 麦 品种 产 量 的影 响
势 。小麦 产 量水平 与 粮食 安全 密切 相 关 , 农 村 经济 的发 展 也 有 重 大 影 响 。近 年 来 , 对 由于 气 候 变 化 与前 茬作 物延 迟 收获等 原 因 , 小 麦 的大 田生 产 产 生一 定 的影 响 。小 麦 产 量 的 高低 主要 取 决 于 品种 本 身特 对 性 , 又受 栽 培条 件 的影 响l ] 但 1 。播期 影 响着 小麦 生长 发 育 需要 的温 、 和水 分 等 因子 的时 空 分 布 , 期 光 适 播 种 可 以充分 利用 冬前 光 热 资 源 , 育 壮 苗 。有 关播 期 和 播 量 对 小 麦 群 体 性 状 及 产 量 影 响 的研 究 较 培 ] 多[ , 同地 区间 、 同品种 播期 和播 量对 产 量构 成 因素 的影 响 不 同 , 5 不 ] 不 实现 高 产 的适 宜 播 期 和 播 量也 存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摘要 : 大 田条件 下 , 用典 型半冬性 小麦品种 豫麦 4 在 选 9—1 8和 典 型 弱 春 性 品 种 偃 展 4 l 9 1 0为 试 验
材 料 , 究 了不 同播 种 时 期 和播 种 密 度 及 其 交 互 作 用 对 冬 小 麦 叶 面 积 指 数 和 籽 粒 产 量 及 产 量 构 成 研
ce sd b 0 3 r a e y 2 .7
whe o e n O c o r 5 a d by 1 n s w d o t be n 3
.
2 % wi o n e s vo . lo 2 t swigd n i f 7miin h t 2 l
关 键 词 :播 期 ;播 种 密度 ;冬 小 麦 ;籽 粒 产 量
中 图 分 类 号 :S 1 . 5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3 6 ( 0 】 0 2 8 2 1 ) 2—0 4 0 5—0 5
Efe t fSo i t De st nd T h i m b na i n f c s o w ng Da e, n iy a er Co i to o il fW he t n Y ed o a
t i o b n to e fa e nd x a an yil e e s u e sng a t ia e iw i t rc l her c m i a i nson la r a i e nd gr i e d w r t did u i yp c ls m — n e u —
( Luoy n a g Cole e o l g f Agrc lu e Sce e, oy ng 471 23, i u t r inc Iu a 0 Chi ) na
播期播量对小麦开麦20产量的影响
理 密 植 。可 充 分利 用 光 能有 效 提 高 光合 效 率 .协 调 小 场 需 求 ,分 析播 期 播 量 对 开 麦 20产 量 的影 响 ,以
麦 生 长 发育 与 环境 条件 、群体 与 个 体 的关 系 l 5l 姜 丽 期 为 该 品种 高 产 栽 培 、实 现 良种 良法 配 套 奠定 理 论
摘 要 :为 了解 小麦 品种 开 麦 20的适 宜播 期 和 最佳 播 量 ,在 豫 东地 区设 置 裂 区试 验 ,利 用 新 复极 差 法对 产 量结 果进行 多重 比较 分析 ,以探 讨 不 同播 期播 量 对 开麦 20产量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开 麦 20 最佳 播期 为 1O月 15日,适 宜播 期 为 10月 10 ̄15日 ;最佳 播 量 为基 本 苗 280 /hmz,适 宜播 量 为基 本 苗 240:;0- ̄320::0-/hm 。 关 键 词 :开 麦 20;播 种 期 ;播 种 量 ;产 量
[1】黄 继 川 ,彭 智 平 .有 机 营 养 液 肥 高 效 施 用 技 术 fJ].广 东 肥 业 , 【4】黄 成 都 ,徐 若 兰 ,欧 景 汕 ,等 .有 机 水 溶 肥 料 在 水 稻 上 的应 用 效
果 研 究 [J1.现 代 农 业 科 技 ,2016(23):22—23. 2016(3):39—41. 【2】李 万 源 ,刘 小 芳 ,陈 书 辉 ,等 .有 机 水 溶 肥 料 对 水 稻 生 产 发 育 及 [5]柯 伟 .有 机 水 溶 肥 新 美 洲 星 在 水 稻 上 应 用 效 果 试 验 『J】.安 徽
1 1月上 旬 播种 以 300 kg/hm 的播量 能 有效 提 高 其产 秸 秆还 田 .基础肥 力 中等 。播种前 用旋耕 机 犁地 2遍 ,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摘要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
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
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产量;产量结构;影响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审定和认定的品种很多,小麦各生态区均有相适应的高产优质品种,且有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这对河南省小麦单产和总产逐年增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
济麦4号是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选育的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广适等特点,通过对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形成一系列相配套的栽培理论与技术,无疑会发挥出品种的最大产量潜力及品质优势。
针对目前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最突出技术问题(播期偏早,播量偏大),济麦4号在不同播期和播量下产量三因素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制定出济麦4号适宜的播期及播量,从而发挥出品种的产量潜力。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于2009—2010年在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土质壤土,肥力均匀,常年小麦产量9 000 kg/hm2,前茬为玉米。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4号。
1.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播期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播量试验在适宜播期10月10日条件下,设3个处理,分别为:75 kg/hm2、115 kg/hm2、150 kg/hm2。
各处理均为3次重复。
6行区,行距20 cm,行长5 m,小区面积10 m2。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播期对济麦4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1.1不同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大,单位面积穗数在10月15日播种时最高,在20日达到最低,其中10月10日与10月15日播种的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差别很小,两者与10月20日播种差别大。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的影响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的影响作者:张彪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5期张彪(河南省西华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西华 466600)[摘要] 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量增加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小;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生育期缩短。
[关键词] 播种期;播量;小麦中图分类号:S352.1, S35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708(2019)05-019-02为了探索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问题,提高小麦产量,特此安排了小麦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与不同播量的试验。
1 试验安排1.1 试验地概况试验选择在西华县农场十分场,试验区地势平坦,土质为白土,肥力中上等,上茬为玉米田。
l.2 品种安排选择适宜铜陵市种植的春性小麦品种周麦22和洛麦34。
1.3 播期设计共设5个播期水平。
以近几年当地常规播期为对照,向前每推6 d为1期,向后每推6 d为1期,共设5期,分别为10月12日、10月18日、10月24日、10月30日和11月5日。
1.4 密度设计共设3个密度水平。
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减50%设计1个低密度,增50%设计1个高密度,分别为135万/hm2、270万/hm2、405万/hm2。
1.5 小区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4 m×5 m),每试验点30个处理,重复3次,共90个小区(表1)。
1.6 田间管理播种后气候正常,没有出现旱情,出苗情况较好。
11月30日喷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7.5%精恶唑禾草灵乳油进行化学除草1次,以灭除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3月14日,追施尿素112.5 kg/hm2。
6月2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2.1 产量参试品种周麦22各处理折合单产变幅在6486~8054 k/hm2,其中,处理⑨产量最高,为8054 kg/hm2,与处理④和处理⑩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处理⑧产量为8044 kg/hm2,居第2位,与处理⑩差异达0.0l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产量为7818 kg/hm2,居第3位,与处理⑩产量达0.05显著水平;处理⑩产量最低,为6486 kg/hm2;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的影响
[2 0( )4 3 - 】 n h 6 0 8 ,1 3 2 a dtema yer ut as9 8 4 0 - 8 . s d a n a lv r( 8 0 4,2 4 )A t yw sma eo h ait no as gan e a, est e h ua dgan e i u d ntev r i f r ,ris re w ih rto sn r is ao e p r p
s e igtmeo a g a ul v r so 5 h e dn i ft 1 ree re t a swa n 1 t Oco e teo tma e d n meo id ee re liasa dt ema ye l ulv r so t he i t b r,h p i lse i gt ft m d l a utv r n h n asc t a swa n 5h i he i Oco r Th n u n eo e dngtme o h aswa r h n 1 tbe . e if e e fs e i i n te e r smo et a 5% a ot b tte i u n eo h to h an e a , ih e h u a l tm s 。 u h n f e c ft a n te g i sp re r weg tp rto s nd l r r i sa d o t u r d r1 g an n u p twe eun e 3% . ei fu n e fdfee ts e i u n i n alkn fi d x r n r5 .T upu ftr eg n t p s Th n e c so ifr n e dngq a tt o l idso n e swee u de % l y heo t to h e e oy e wh aswa r o h mid ehg e st. mp c f h e dn i nt u p t a tr fs p rwh a sge trta h to e dn u n i . e t smoet ug d l ihd n i I a t es e igtmeo o t u ee so u e e t hr y ot he f wa r ae h nt a fs e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 a tt y Ke ywor s p rwh a ;e digtme;e digq a tt y ed ds u e e t se n i se n u ni y;il
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变对策
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变对策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最近几年播期推迟(或者说是气候变化导致春季晚来)对小麦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1. 生长期缩短:播期推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期,导致时间缩短,因而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特别是秋冬季的降雨量比较低,冷空气来袭的过程也往往比较突然。
如果播种时间过晚,雨水来不及灌溉,天气渐冷,导致小麦生长缓慢,长势不好,产量必然受到影响。
2. 病虫害易滋生:播期推迟会导致小麦成熟期晚,时间跨度长,易使病虫害滋生,从而导致产量的下降和品质的降低。
特别是得病的小麦会影响到外观和口感等方面,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出售和利润。
3. 农资成本增加:延迟播种会使小麦生长季节变得更短,生长周期变得更紧迫,农民可能需要增加肥料和农药等农资使用量,以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
如此一来,生产成本必然会增加,农业生产利润率降低。
应对1. 提前改进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农民可以调整播种时间,选择具有抗寒、抗旱等特性品种。
也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小麦生长的营养元素、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以保证小麦具有更好的生长和生产产量。
2. 适量增加农资使用量:农民可以选择适当的肥料和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度增加使用量。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病性,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产产量,保持小麦的质量。
3. 处理好病虫害:注意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灰霉病、穗瘤菌、蚜虫等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完整无缺、品质的提高。
4. 加强气象监测:随着气候变化,农民要加强对天气预报和气象和作物生长监测的关注,以及时采取保护、调节和治理措施。
如果天气不利,农民可及时采取其他措施,如覆盖保温、加强喷雾等方法。
结论播期推迟是当前气候变化下影响小麦生产的问题,需要农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播期与播量配置对济麦44产量性状及品
摘要:筛选出济麦44在生产中较为适宜的播期与播量组合,可进一步完善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2021年在山东省德州市进行了播期与播量组合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济麦44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麦44成穗数和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早播和中播条件下成穗数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晚播条件下成穗数和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升高。
相关分析表明,播期与播量互作下,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小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667)。
通径分析表明,成穗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远大于直接作用,小穗数、成穗数和穗长对产量形成的直接正向效应影响较大。
播期对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出粉率有显著影响,早播有利于提高小麦子粒品质;相同播期条件下,播量对小麦品质影响不大。
济麦44高产优质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数量180万~225万株/hm 2。
关键词:济麦44;播期;播量;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2)06-0043-07收稿日期:2022-04-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冬小麦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形成机制与丰产增效途径”(2016YFD0300105-5);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优质强筋小麦突破性新品种选育”(2019LZGC001);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tscy20190106)作者简介:裴艳婷(1982-),女,山东微山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研究。
E-mail :happygo69@163.com 。
通讯作者:李华伟(1984-),女,山东泰安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轻简化栽培和作物抗逆高产生理生态研究。
E-mail :******************。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on Yield Traits and Quality of Jimai 44PEI Yan-ting 1,WEI Long-xue 1,ZHU Jin-ying 1,LI Hua-wei 2*,CUI Yong-sheng 3,LI Wen-jiao 1(1.De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zhou 253015,China ;2.Crop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Academy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China ;3.Lingcheng Distric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er of Dezhou ,Dezhou 253500,China )Abstract :Screening out the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of Jimai 44in productioncould further improve its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The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Jimai 44was carried out in Dezhou ,Shando ng Province from 2020to 2021.The yield traits of Jimai 44were analyzed by split plot 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ike number and yield of Ji-mai 44decreased with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When the sowing date was October 5and 15,the number of spikesdid not change much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When the sowing date was October 25,the number of spikes and yield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sowing dateand sowing rate ,the number of spike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0.864),and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0.667).The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irect effect of spike number on yield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direct effect ,and the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f spikelet number ,spike number and spike length on yield formation were greater.Sowing dat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protein content ,wet gluten content ,stable time and flour yield.Early sowing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裴艳婷1,魏龙雪1,朱金英1,李华伟2*,崔永升3,李文佼1(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3.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开发中心,山东德州253500)播期与播量配置对济麦44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DOI :10.12148/hbnykx.20220122河北农业科学,2022,26(6):43-49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杜晓东河北农业科学2022年小麦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1~3]。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千粒重 g
34.68 36.65 34.08 34.13 32.94 35.50 35.34 34.28 34.31 32.81 35.63 33.77 34.22 40.47 33.51 34.53 35.30 33.73 34.26 33.51 36.36 34.55 33.84 35.15 34.06 33.89 34.47 33.77 34.16 35.16
产量 kg窑hm-2 2 889.330 2 584.080 2 121.770 1 736.040 1 351.980 3 703.520 3 256.740 2 425.350 1 898.660 1 709.960 3 601.400 3 171.270 2 789.990 2 489.730 1 341.990 3 788.430 3 350.540 2 236.095 2 132.870 1 515.710 3 572.540 2 737.820 2 459.760 1 961.930 1 906.980 3 400.490 2 306.580 2 278.280 2 068.490 2 297.150
400.5
135.0
406.5
157.5
441.0
180.0
456.0
202.5
403.5
112.5
474.0
135.0
433.5
157.5
426.0
180.0
351.0
202.5
316.5
112.5
403.5
135.0
375.0
157.5
354.0
180.0
385.5
202.5
373.5
112.5
按照试验方案袁5 月 31 日田间整株采收 1 m 双行小麦袁 每小区 2 个点袁作室内考种之用袁室内考种分别统计穗数尧 株高尧穗粒数尧千粒重等[5-6]遥每小区单独收获袁单独包装袁晒 干扬净后用电子称称取每小区实际产量袁记载数据遥 2 结果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蘖期 缩短 , 其越 冬苗 、 高峰 苗 、 穗数 等群 体 逐渐 减 小 , 降 成 下 幅度 最 大 的 为高 峰 苗 , 其次 为 成穗 数 , 小 的 为越 冬 苗 。 最 不 同 的小 麦 品 种之 间 , 蘖性 强 的 冬性 品 种 群体 下 降 的幅 度 分 较大 , 穗 率较 高 的春性 品 种群体 下降 幅度 较小 。 成
23 不 同播 期 对 小 麦 抗 逆 性 的 影 响 .
型 的 郑 麦 9 2 。 种 期 分 为 4期 , 早 播 种 (0月 2 03 播 即 1 0目 ) 、
适期 播 种 (0月 3 1 0日) 迟播 种 ( 1月 1 、 1 0日)晚 播种 ( 1月 、 1 2 0日)小 区长 2 宽 1 l每 小 区播 5行 , 距 2 m, 工 。 m, , n 行 0c 人
种 生长 发 育情 况 及受 灾 害性 天 气 的影 响 程度 ,0 0年 秋播 21 时 节 笔者在 大 丰市稻 麦原 种 场开 展 了不 同品 种与 播期 对 小 麦 生长发 育及 产量 的影 响观 察试验 , 报告 如下 。 现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从表 1 以看 出 , 可 随着播 期 推迟 , 所有 小 麦 品种 全生 育
22 不 同播 期 对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生 长 发 育 的 影 响 .
试验 在大 丰 市稻 麦原 种场 进行 , 土壤 为潮 盐 土 , 砂壤 轻
类型 , 力中等 , 肥 前茬杂交水 稻制种 , 产量 1 0 gh 左右 。 0k , 5 m
12 试 验 设 计 .
设 品种 和播 期 2个 因素 , 中 试验 收 集 不 同生 态 类 型 其 的 主栽 或具 接班 潜 力的小 麦 品种 l 0个 , 分别 为 春性 类 型 的
产 稳 产提 出 了新 的课 题【3 为 了更 好地 了 解 和掌 握 不 同 品 l] -。
记 载 各 品种 生育 期 、 苗情 动 态 、 艺性 状 、 逆 性 。 熟 农 抗 成 时 , 小区抽 中间 1 测产 , 选取 1 每 行 并 0株进 行室 内考 种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不 同 播 期 对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生 育 期 的 影 响 .
扬麦 1 、 麦 1 、 5扬 6 扬麦 1 、 麦 1 、 麦 1 、 麦 8号 ; 1扬 3宁 3镇 冬性 类 型 的淮麦 2 徐 麦 3 、 农 1 当地 主 栽 的半冬 偏 春 类 2、 0烟 9及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同播 种 期 影 响 所 有小 麦 品种 的 生 不
长 发 育及 群体 的大小 和质 量 。 着播 种 期推 迟 , 麦有 效 分 随 小
期相 应 缩 短 。 期 每 推 迟 1 , 生 育期 缩 短 9 1 , 短 播 0d 全 ~ 5d 缩 的主 要是 苗 期 , 同时小 麦生 长发 育 的物候 期 也相 应 延迟 。 由 于小 麦 自身 的调 节机 制 , 育后 期 延迟程 度 逐渐 减 弱 。 种 生 播 期从 1 0月 2 0日至 1 1月 2 0日相差 3 , 熟期差 3 8d 1 成 d ~ 。
收稿日期 2 1— 31 020— 6
见 的冬 春连续 干 旱 的影响 ,0月 2 l 0日早播 的春 性 品种发 生
51
艺学
现代农 业科 技
21 0 2年第 期
注 : 中数 据 为 2次 重 复 的平 均 值 。 表
冻 害 , 麦 8号 、பைடு நூலகம்麦 1 等 春 性 强 的 品种 , 分 小 分 蘖被 镇 扬 1 部 冻 死 。 1月 l 1 0目迟 播 的 冬性 和 半冬 偏 春 性 品 种 高 温 适 熟 现 象 较 重 , 1月 2 1 0目晚 播 的 所 有 品种 均 发 生 高 温 逼 熟 的 现象 。
现 代 农业科 技
2 1 第 8期 0 2年
农 艺学
品种 与播 期对 小 麦 生长 发 育及 产 量 的影 响
沈金凤 季 爱 明
(江 苏 省 大 丰 市 稻 麦原 种场 , 苏 大 丰 24 6 ; 大 丰 市农 科 所 ) 江 2 1 3
摘要 通过 品种 与播 期对 小麦 生长发 育及 产量 的 影响 试验 , 果表 明 : 结 大丰 地 区 小麦的 适 宜播期 在 1 0月 2 日至 1 0 1月 1 0日; 适期 及 迟播 种 的品种 以春 性的 扬麦 系列 、 宁麦 1 3及郑 麦 9 2 0 3较 为适 宜 ; 适播 期 内偏 早播种 的 可种植 冬性 的烟 农 1 9及半 冬偏春 性 的郑 麦 9 2 。 0 3 关 键 词 小 麦 ; 种 ; 期 ; 响 品 播 影 中 图分类 号 ¥ 1 . 5 2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1 )8 0 5 — 2 0 7 5 3 (0 2 0 — 0 1 0
大 丰 市地 处 苏北 沿 海 , 南 与 淮 北麦 区结 合 的 边缘 地 淮
带. 常年 小 麦 种植 面 积 25万 h 左 右 , 产 6 0k /m . m 单 0 gh 左
5 四周 设保 护行 。 理措 施 同大 田 。 0c m, 管
1 . 考察项 目 3
右。 近年 来 , 干旱 、 温 、 低 渍害 等 自然 灾 害频 发 , 小 麦 的 高 对
24 不 同播 期 及 品 种 对 小 麦 产 量 和 产 量 性 状 的 影 响 .
单粒 播 种 , 间距 33c 2次 重 复 , . m。 随机 排 列 , 重复 间 留走 道
2 1 大丰 地区 小麦 生育 期 间遭 遇 冬季 低温 及历 史 罕 0 0年
表 1 不 同 播 期 不 同 品 种 小 麦 生 育 时 期 调 查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农 业 三 项 工程 项 目[X(0 0 2 3。 S 2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