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
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
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
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
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
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
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
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
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
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
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
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燃烧后捕
集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传统煤电厂和其他工业排放源的脱
碳改造。
然而,普通烟道气中CO2浓度低,因而捕集耗能
较大。
捕集预留
捕集预留(CO2 Capture Ready, 简称CCR)指在新建传
统电厂时为将来安装CO2捕集装置预留空间和作一些设计
上的调整。
目前国内外都预测在2030年左右将需要CCS的
大规模工业化进入,对当前新建传统电厂实施CCR的好处
是大大降低将来实现电厂脱碳改造的成本。
目前英国已立法
规定新建传统电厂必须实行CCR。
二氧化碳运输
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经过脱水和压缩后,要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
可以使用汽车、火车、
轮船以及管道来进行运输。
一般说来,管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封存
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原来分为两类:地质封存(将CO2封存于深部地质结构中)和海洋封存(将
CO2封存于底层海水中);但目前海洋封存已被禁止,因为担心海洋封存对生态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CO2地质封存指将压缩的CO2注入800米以下的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
大量研究表明,CO2会逐渐溶于地下水,若地质封存点是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的,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安全封存1000年以上不会泄露。
将CO2注入油田用以驱油(简称CO2-EOR)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美国已应用了30多年,平均提高采收率约13%,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一部分CO2的地质封存。
将CO2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把煤层中的煤层气(甲烷)驱出来,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简称ECBM),其技术困难是煤层渗
透率太低。
然而,CO2-EOR不是对所有油田都适用,所能封存CO2总量也有限。
为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封存大量的CO2,最适合的地点是深部咸水层。
咸水层指富含不适合农业或饮用的咸水的砂岩层,深度
需要在800米以下,以使CO2处于高密度的临界状态;
地质结构在沉积盆地中较为常见,有巨大的封存潜力。
适合于CO2封存的地质结构既有在陆上,也有在海
底。
海底CO2封存的工程成本远高于陆上封存,但有不
与工农业和居民生活争地、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
我国
南方陆上沉积盆地少而小,而海底有一系列大型沉积盆
地,CO2封存的希望主要在海底。
二氧化碳的利用
将捕集的CO2进行工农业利用可以降低CCS成本,但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CO2利用必须致力
于同时实现CO2的永久(>1000年)封存,而不是仅仅短期推迟CO2的排放。
目前,CO2-EOR是能同时实现CO2大规模利用和永久封存的唯一技术,我国已在973计划中立项研究和在吉林油田试验。
CO2还可应用于食品(如干冰、汽水、蔬菜瓜果的保鲜等)、化工(如生产合成尿素、碳酸盐建材、塑料、阿司匹林、脂肪酸和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等)、其他工业(如制冷剂、超临界萃取等)。
其中只有CO2的矿物化可同时实现CO2的永久封存。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CO2的利用率不足1亿吨/年,不到各种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总的0.5%。
CCS的成本和产业机遇
与没有CO2减排功能的传统电厂相比,实现CCS需要增加成本和能耗。
一般认为建厂成本会增
加一半,能耗会增加10%以上。
所增加的成本和能耗中,约2//3用于捕集,1/3用于运输和发电。
当
然这个数字是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变的,而且还在随技术的发展而迅速降低。
但是,CCS发电的成本明显低于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如果没有CCS,实现2050年减排目标的成本将增加70%;清华大学对我
国的研究表明,为实现相同的减排量,CCS所需要增加的投资是核电的1/2不到,是风电的1/4不
到,而且这个比例还将随时间而降低。
CCS的产业机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在几十年内世界的一次能源需求的大部分仍将来自化石能源。
为了实现将全球的CO2减排目标,CCS的贡献率将达20%左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要想实现大幅度的碳减排,需要在2030年后实现CCS的商业化利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据汇丰银行的资料,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时,低碳行业的收入仍大幅增长75%,其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营业总额超过了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
目前国内外CCS处于示范工程阶段,各国都在努力攻占技术制高点。
可以预期,CCS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业将有极大的机遇。
我国的CCS研发进展
我国已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973)计划和高技术发展(863)计划中启动了相关的研究项目,短短几年内在CCS的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令世界瞩目,碳捕集技术方面已部分进入世界前列。
截止2010年8月,已投产或在建中的一定规模CCS工程如下:
l华能北京热电厂,国内首座燃煤电厂燃烧后CO2捕集示范工程,2008年7月建成投产,CO2捕集量3千吨/年。
l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目前世界最大的燃烧后CO2捕集示范工程,2009年12月建成投产,CO2捕集和提纯12万吨/年,自主技术,成本仅为美国同类工程的30%。
l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工程,2009年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并开工兴建,自主技术,首期250MW将于2011年前建成,二期2x400MW将于2015年前建成。
l中电投重庆双槐电厂,燃烧后碳捕集装置,自主技术,CO2捕集和提纯1万吨/年。
l973项目吉林油田CO2-EOR试验,至2009年9月已注入7万吨CO2,预测提高采收率14%以上。
l神华鄂尔多斯,我国首个全程CCS示范项目,包括从煤制油厂捕集CO2和注入深部咸水层封存。
2010年7月开始向地下注气,预计10万吨/年。
未来将分两步建成年捕集与封存100万吨、300万吨CO2的项目。
在广东省,东莞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天明电厂120兆瓦IGCC项目已完成了项目核准、环保立项、工程设计、主设备预选型等,基本具备动工条件。
该公司的洪梅太阳洲4×200MW IGCC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
广东国华惠州的2×400MW两期IGCC项目也正在报批之中。
(GDCCSR项目组,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