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原则
oa流程制定规范管理制度
oa流程制定规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OA系统的流程制定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流程制定1、制定流程的原则(1)适用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当以适用于实际工作需要为前提,不得为了流程而制定流程。
(2)规范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3)灵活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当注重灵活性和变通性,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4)透明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当注重透明度,使流程内容明确清晰,易于理解和执行。
2、流程制定的程序(1)需求调研:相关部门提出流程制定的需求,明确流程的目标和作用。
(2)流程设计:由流程设计人员根据需求进行流程设计,细化流程步骤和角色权限。
(3)流程审批:经过设计人员评审和相关部门审批后,流程方案提交管理层审批。
(4)流程发布:经管理层批准后,流程方案发布至OA系统,通知各相关部门,并进行相关培训。
三、流程管理1、流程责任人(1)每个流程都应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流程的执行和管理。
(2)责任人应具备专业能力,熟悉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2、流程执行(1)执行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更和绕过流程。
(2)对于流程中需要的审批和确认,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越权操作。
3、流程监控(1)流程责任人应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流程中的问题。
(2)企业管理层应定期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流程优化1、流程优化的方式(1)流程的持续改进应当是一种习惯,可以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反馈来进行。
(2)可以根据流程执行情况、用户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2、流程优化的目标(1)提高流程效率:通过简化流程步骤和优化流程角色,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
(2)增强用户体验:根据用户体验反馈,优化流程内容和设计,使流程更易于操作和理解。
(3)降低成本:通过流程的优化,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计程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设计程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原则是由“Bertrand Meyer”原文是:“Software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就是说模块应对扩展开放,而对修改关闭。
模块应尽量在不修改原(是”原“,指原来的代码)代码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OO设计根本的指导原则是提高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这些原则主要有:1. 开闭原则2. 依赖倒转原则3. 里氏代换原则4.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5. 迪米特原则5.6. 接口隔离原则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
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的定义。
个人根据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Sartaj Sahni 在他的《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一书中称:“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以及存在于该对象的实例和组成实例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
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定义相关的函数来给出。
”他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定义为“一个数据对象是实例或值的集合”。
Clifford A.Shaffer 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数据结构是 ADT (抽象数据类型 Abstract Data Type)的物理实现。
”Lobert L.Kruse 在《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书中,将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
其中,抽象层是指抽象数据类型层,它讨论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运算,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讨论一个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细节以及运算的实现。
3、算法的概念:4、计算机语言的分类和特点主要是从其抽象程度这个方面来考虑:没有抽象:机器语言第一层抽象,只是简单地把机器指令用符号来表示:汇编语言第二层抽象: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
规范管理制度的程序与流程设计
规范管理制度的程序与流程设计概述:管理制度是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石,规范管理制度的程序与流程设计关乎组织效率和员工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制度设计的重要性、程序与流程设计的原则、程序与流程设计的具体要素以及实施与监督等方面,探讨规范管理制度的程序与流程设计。
一、制度设计的重要性管理制度是确保组织运作秩序和达成目标的重要工具。
规范管理制度的程序与流程设计能够提高组织的内部协同效率,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有效引导员工行为,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二、程序与流程设计的原则1. 明确性原则:程序与流程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避免模糊和歧义,使得执行人员能够清晰理解和正确操作。
2. 简洁性原则:程序与流程设计应该尽量简洁,避免繁琐的环节和重复的操作,提高执行效率。
3. 适应性原则:程序与流程设计应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充分考虑不同部门、岗位和业务的需求。
4. 公正公平原则:程序与流程设计应该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员工被平等对待,避免权力滥用和偏袒。
三、程序与流程设计的具体要素1. 目标设定:明确程序与流程设计的目标,确立期望的结果和效果。
2. 步骤规定:确定程序与流程中的各项具体步骤,包括谁做、何时做、如何做等信息。
3. 权限分配: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并分配相应的权限,避免职责不清、权限交叉导致的问题。
4. 决策机制:制定明确的决策机制,包括决策参与者、决策的程序和决策的依据等。
5. 信息流转:确保信息在流程中的流转畅通,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应的人员。
6. 控制措施: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检查、审核、评估等,确保程序与流程的执行和结果符合要求。
7. 培训与沟通:为相关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程序与流程的设计。
四、程序与流程设计的实施与监督1. 实施计划: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包括目标、时间表、责任人等,并确保计划得到执行。
2.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程序与流程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的十大设计原则
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的十大设计原则移动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与互联网直接交互。
而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的十大设计原则是什么?本文将介绍这十个原则,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移动应用程序设计。
一、一致性一致性是设计移动应用程序的核心原则之一。
应用程序的整体设计应该保持一致性,包括图标、视觉效果、排版、色彩和语言。
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地理解应用程序。
如果每个页面都有不同的排版、颜色和布局,用户会感到非常困惑。
二、简洁性移动设备的屏幕通常很小,所以要保持应用程序界面的简洁性。
简洁明了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地了解功能。
不要在应用程序中放置过于复杂的功能,避免让用户难以理解。
另外,不要过度使用图像和动画效果,否则会引起用户迷茫。
三、引导性引导性是让用户从应用程序中获得价值的关键所在。
在开始使用应用程序之前,应该向用户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提示,包括关键的操作和步骤。
当用户理解应用程序后,应该提供详细而简洁的帮助手册,以便用户在需要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四、直观性移动应用程序应该直观,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任务。
应用程序的功能繁多,如何在界面上展示出来,至关重要。
采用符号、图标和颜色等方式可以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应用程序中的功能。
五、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所需要的复杂度。
应用程序必须足够容易使用,尤其对初次使用者来说。
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简单明了,对于每个功能,都应该提供适当的提示来帮助用户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六、可访问性移动应用程序应该将视障人士和患有色盲、弱视等较常见障碍的用户的特殊需求考虑在内。
例如,应该为语音命令设置功能,增大字体和对比度,使用图标来辅助视觉决策,让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界面上的任何元素,并使用语音输出和震动反馈来辅助操作。
七、及时性应用程序需要提供实时的信息,例如,提供实时交通状况等各种信息。
在应用程序中显示的信息应该是最新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
PCR程序设计原则
PCR程序设计原则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疾病诊断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对于PCR实验,一个良好设计的程序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准确性和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PCR程序设计的原则。
温度和时间的优化PCR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性、退火和延伸的温度。
变性温度通常设定在94至98摄氏度,以使DNA双链解开成为单链。
退火温度根据引物设计的熔解温度(Tm值)确定,通常为50至65摄氏度。
延伸温度则为50-75摄氏度,具体取决于扩增片段长度和聚合酶的反应特性。
此外,在PCR反应中,温度保持和时间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过低会导致引物无法结合到目标DNA上,温度过高会使引物结合不稳定。
时间控制则可以在特定的阶段完成DNA复制的不同步骤。
通过优化温度和时间,可以提高PCR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
引物设计引物是PCR反应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引物设计要求具有独特性和特异性,避免与非目标DNA序列结合。
引物应具有合适的长度、Tm值和碱基组成,以确保在PCR反应中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引物的长度应在18-25个碱基对之间,Tm值应在50-65摄氏度之间。
合理的引物设计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减少非特异扩增的产生。
DNA模板的选择和纯化DNA模板是PCR反应的起始物质,其质量和纯度对PCR反应结果至关重要。
选择高质量的DNA模板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通常使用基因组DNA、cDNA或质粒DNA作为模板,并通过DNA提取和纯化技术去除潜在的PCR抑制物质和杂质。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在PCR实验中,污染和交叉污染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使用无菌工具和试剂,定期换手套和使用单次性试剂,以防止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此外,为了避免污染,可以设置阴性对照组,确保反应管中没有外源性DNA污染。
必要时,还可以使用UV辐射消毒仪器和试剂等措施。
程序设计七大原则
软件设计的七大原则设计模式遵循的一般原则:1.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说的是,再设计一个模块的时候,应当使这个模块可以在不被修改的前提下被扩展.换言之,应当可以在不必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改变这个模块的行为,在保持系统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扩展。
这是面向对象设计(OOD)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2.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常缩写为.LSP)(1).由Barbar Liskov(芭芭拉.里氏)提出,是继承复用的基石。
(2).严格表达:如果每一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称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言之,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基类的话,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而且它根本不能察觉出基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只有衍生类可以替换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才能不受影响,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功能。
(3).反过来的代换不成立(4).<墨子.小取>中说:"白马,马也; 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黑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5).该类西方著名的例程为:正方形是否是长方形的子类(答案是"否")。
类似的还有椭圆和圆的关系。
(6).应当尽量从抽象类继承,而不从具体类继承,一般而言,如果有两个具体类A,B有继承关系,那么一个最简单的修改方案是建立一个抽象类C,然后让类A和B 成为抽象类C的子类.即如果有一个由继承关系形成的登记结构的话,那么在等级结构的树形图上面所有的树叶节点都应当是具体类;而所有的树枝节点都应当是抽象类或者接口.(7)."基于契约设计(Design By Constract),简称DBC"这项技术对LISKOV代换原则提供了支持.该项技术Bertrand Meyer伯特兰做过详细的介绍:使用DBC,类的编写者显式地规定针对该类的契约.客户代码的编写者可以通过该契约获悉可以依赖的行为方式.契约是通过每个方法声明的前置条件(preconditions)和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s)来指定的.要使一个方法得以执行,前置条件必须为真.执行完毕后,该方法要保证后置条件为真.就是说,在重新声明派生类中的例程(routine)时,只能使用相等或者更弱的前置条件来替换原始的前置条件,只能使用相等或者更强的后置条件来替换原始的后置条件.3.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要求客户端依赖于抽象耦合.(1)表述:抽象不应当依赖于细节,细节应当依赖于抽象.(Program to an interface, not an implementaction)(2)表述二:针对接口编程的意思是说,应当使用接口和抽象类进行变量的类型声明,参量的类型声明,方法的返还类型声明,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等.不要针对实现编程的意思就是说,不应当使用具体类进行变量的类型声明,参量类型声明,方法的返还类型声明,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等.要保证做到这一点,一个具体的类应等只实现接口和抽象类中声明过的方法,而不应当给出多余的方法.只要一个被引用的对象存在抽象类型,就应当在任何引用此对象的地方使用抽象类型,包括参量的类型声明,方法返还类型的声明,属性变量的类型声明等. (3)接口与抽象的区别就在于抽象类可以提供某些方法的部分实现,而接口则不可以,这也大概是抽象类唯一的优点.如果向一个抽象类加入一个新的具体方法,那么所有的子类型一下子就都得到得到了这个新的具体方法,而接口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向一个接口加入了一个新的方法的话,所有实现这个接口的类就全部不能通过编译了,因为它们都没有实现这个新声明的方法.这显然是接口的一个缺点.(4)一个抽象类的实现只能由这个抽象类的子类给出,也就是说,这个实现处在抽象类所定义出的继承的登记结构中,而由于一般语言都限制一个类只能从最多一个超类继承,因此将抽象作为类型定义工具的效能大打折扣.反过来,看接口,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实现了一个接口所规定的方法的类都可以具有这个接口的类型,而一个类可以实现任意多个接口.(5)从代码重构的角度上讲,将一个单独的具体类重构成一个接口的实现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声明一个接口,并将重要的方法添加到接口声明中,然后在具体类定义语句中加上保留字以继承于该接口就行了.而作为一个已有的具体类添加一个抽象类作为抽象类型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个具体类有可能已经有一个超类.这样一来,这个新定义的抽象类只好继续向上移动,变成这个超类的超类,如此循环,最后这个新的抽象类必定处于整个类型等级结构的最上端,从而使登记结构中的所有成员都会受到影响.(6)接口是定义混合类型的理想工具,所为混合类型,就是在一个类的主类型之外的次要类型.一个混合类型表明一个类不仅仅具有某个主类型的行为,而且具有其他的次要行为.(7)联合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由于抽象类具有提供缺省实现的优点,而接口具有其他所有优点,所以联合使用两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声明类型的工作仍然接口承担的,但是同时给出的还有一个抽象类,为这个接口给出一个缺省实现.其他同属于这个抽象类型的具体类可以选择实现这个接口,也可以选择继承自这个抽象类.如果一个具体类直接实现这个接口的话,它就必须自行实现所有的接口;相反,如果它继承自抽象类的话,它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从抽象类中自动得到这些方法的缺省实现;如果需要向接口加入一个新的方法的话,那么只要同时向这个抽象类加入这个方法的一个具体实现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继承自这个抽象类的子类都会从这个抽象类得到这个具体方法.这其实就是缺省适配器模式(Defaule Adapter).(8)什么是高层策略呢?它是应用背后的抽象,是那些不随具体细节的改变而改变的真理. 它是系统内部的系统____隐喻.4.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1)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是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审计程序设计
审计程序设计审计程序设计是对审计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审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实体的特点和风险,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程序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审计程序应涵盖被审计实体的所有重要方面,覆盖所有重要的账户余额和交易。
2. 风险导向原则:审计程序应根据被审计实体的风险情况进行设计,对于风险较高的领域和账务进行重点审计。
3. 综合性原则:审计程序应综合运用不同的审计程序,例如检查、验证、计算、抽样等,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4. 合理性原则:审计程序设计应合理,既要符合审计准则和审计要求,又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审计程序设计的步骤审计程序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了解被审计实体的业务性质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要求。
2. 评估风险:对被审计实体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风险。
3. 设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账务、核实交易、计算核对、抽样等。
4. 审计证据:进行审计程序并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例如会计记录、确认函、银行对账单、发票等。
5. 审核分析: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审计过程和结论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6. 形成意见:在审核结束后,根据审计发现和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和报告,并向相关方提供审计结论。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审计程序设计时,审计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充分的证据:审计程序设计应确保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形成。
2. 风险评估不准确:对被审计实体的风险评估要准确全面,对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重点关注和审计。
3. 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审计程序设计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实体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审计过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小程序设计原则
小程序设计原则1. 概述小程序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大亮点,具有体积小、运行速度快、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
而在小程序的设计中,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能够使得小程序更加实用、美观、易用、易懂。
2. 简洁明了小程序的设计原则之一是简洁明了。
它不应该有任何无用的信息或者多余的功能。
小程序的用户通常是忙碌的人们,他们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在学习如何使用您的小程序上,所以小程序的设计必须尽可能简洁明了。
通过界面,色彩,动画等元素的搭配和组合,使得小程序风格独特、精简清晰,从而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3.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小程序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它包括简单易用、易于理解、用户友好等方面。
简单易用意味着小程序的操作难度不应该过高,它的界面必须具有直观性,完全让用户一目了然,而不必引起他们的困惑或者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易于理解是指小程序的信息或者内容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让用户感觉到它具有诱人的特点和功能。
而用户友好则是指,小程序必须要让用户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而使得他们对使用这款小程序感到愉悦。
4. 良好的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小程序设计的关键原则。
小程序的设计必须要能够给用户提供完美的、流畅的、优质的用户体验。
一个好的小程序设计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每个操作,用户交互的时间和流畅性,要使得用户操纵起来感到十分自然。
5. 提供新颖的视觉体验为了吸引用户,小程序设计必须提供新颖且有趣的视觉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通过在UI中使用动画、图形和其他视觉元素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使用吸引人的颜色,更好的排版和巧妙的布局等元素,小程序的设计可以实现在视觉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从而使得用户对小程序的体验更加愉悦。
6. 结论小程序设计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元素考虑的,对于提高程序的实用性、易用性以及美观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我们具有较高的美学和UI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设计效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小程序类型以及用户所在的群体等因素进行差异化的考虑,争取让我们的小程序越来越符合用户的反馈和期望。
流程的设计原则
流程的设计原则 流程管理的原则有以下⼏个:原则⼀:组织结构应该以产出为中⼼,⽽不是以任务为中⼼ 以任务为中⼼就是以⽬标为中⼼,将任务分解成⼀个个⽬标,分解实现,这会降低流程的系统性,任务其实就是⼀个整体,如果分解,会降低任务的效率,当然我认为,这个原则是针对于不⼤的任务⽽⾔,⽐如调查⼀项产品的满意度,任务不⼤,可以⽤该原则来适⽤;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将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由不同专业⼈员完成的⼯作环节集成起来,合并成单⼀任务,由单个⼈完成。
原则⼆: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执⾏流程 俗话说事不关⼰⾼⾼挂起,当这个事是你的话,你肯定就上⼼了,所以这条原则很好理解,这条流程服务谁,谁就去推动流程的执⾏。
原则三:将信息处理⼯作纳⼊产⽣这些信息的实际⼯作中去 信息到达时应及时处理,⽐如⼀个客服在接到客户的投诉举报信息时,由于没有权利处理,需要找到领导审批,领导研究后再给出解决⽅案,这对于信息没有做到及时处理的效果,投诉举报信息是⼀个顾客的怨⽓,必须及时得到疏导才可以;只有当客服有权去直接处理这条信息时,客户才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事化⼩,⼩事化了。
原则四:将各地分散的资源视为⼀体 现在很多⼤集团有很多事业部和分公司,是属于多部门型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的弊端就是不够灵活,现在利⽤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异地的各种管理,数据信息的共享。
⽐如分公司的采购部需要采购⼀批原材料,虽然放权给分公司采购能够体现⼀些灵活性,但是采购的规模效益享受不到,采⽤信息化的信息共享,将分公司的采购信息集中到集团,既可以享受到规模效益,⼜能提⾼供应商的积极性,提⾼发货速度等好处。
原则五:将并⾏⼯作联系起来,⽽不仅仅是联系产出 将⼤型的⼯作进⾏并⾏实施,⽐如利⽤两个独⽴的部门做⼀项⼯作中的不同部分,之后再进⾏整合,这种模式叫做并⾏⼯程(CE),这也是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法。
原则六:使决策点位于⼯作执⾏的地⽅,在业务流程中建⽴控制程序 在⼤多数企业中,⼯作的执⾏者、监控者和决策者都是严格分开的,这是基于“⼀线员⼯既没时间也没⾜够的知识和眼界去做决策”的传统假设,⽽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能够拓展⼈们的知识,⼀线员⼯完全可以⾃⾏决策,这⼀原则能够提⾼组织的效率,提⾼员⼯的主动性,当然我认为,注重效率的同时也要看这个员⼯的知识积累程度,只有达到了做决策的程度,我们就可以⼤胆放权了。
流程设计原则
流程设计原则
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模块、类或方法只负责一项功能,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2. 开闭原则: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即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扩展功能。
3.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对象可以替换父类对象,而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
4.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是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
5. 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使用一个总接口。
6. 迪米特法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只与其直接朋友通信。
7. 最小知识原则:一个软件实体应该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使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独立且易于维护。
微信小程序的设计原则
微信小程序的设计原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一款轻量级移动应用程序,有着快速、便捷、不占用手机存储空间等特点。
而良好的设计,是让微信小程序成为用户口碑极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微信小程序的设计原则。
一、用户体验至上用户体验是微信小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
微信小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交互设计和易用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首先,微信小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简洁、统一、美观是视觉设计的三大原则。
简洁的界面设计可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统一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视觉认知和使用效率;美观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粘性。
因此,微信小程序应该在视觉上追求简洁、统一、美观,并提供符合用户习惯的主题和配色方案。
其次,微信小程序的交互设计也必须符合用户需求和心理。
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需要快速、简单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希望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困扰。
因此,微信小程序的交互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易于理解和使用: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不需要过多的学习成本和思考,即可轻松完成任务。
(2)简洁明了:微信小程序的交互应该符合用户的直觉习惯,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操作和功能。
(3)反馈及时:微信小程序必须为用户提供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使用户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
最后,易用性是微信小程序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信小程序应该尽量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
例如,微信小程序可以使用一级菜单和二级菜单的方式组织功能,将相似的功能放在一起,使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操作和信息。
二、内容至上除了用户体验,微信小程序设计中,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微信小程序的设计应该以展示内容为主,让用户尽可能地了解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微信小程序应该尽量减少多余的设计元素和广告信息,突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特点和卖点。
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和保护企业利益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原则,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目标导向原则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应该以企业目标为导向。
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并将内部控制流程与这些目标相结合。
例如,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保护资产,那么内部控制流程应该包括资产保护的措施,比如监控系统、安全门禁等。
二、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基于风险评估。
企业应该全面评估其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例如,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建立财务审批流程,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防止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符合企业的规模和特点,不应过于复杂或冗余。
过度复杂的内部控制流程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
因此,企业应该合理设计内部控制流程,使其既能够达到控制目标,又不会过分拖累业务的进行。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企业环境和业务需求经常会发生变化,内部控制流程应该能够随之调整和改进。
例如,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适时更新信息系统和安全控制,以应对新的网络安全风险。
五、清晰度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应该清晰明了,员工能够理解和操作。
流程的各个环节应该明确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例如,在采购流程中,应该明确采购人员的职责和审批的程序,避免潜在的腐败问题发生。
六、审查和监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应该具备审查和监控的机制,以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和监控体系,定期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例如,企业可以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和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持续改进原则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不断地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召开内部控制流程的评估会议,收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设计、编写和维护计算机程序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进行程序设计时,有一些基本原则应该被遵循,以确保程序的性能、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探讨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展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它们。
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程序划分为独立的功能模块的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程序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同时使得代码重用更加容易。
通过将程序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每个模块的实现,而不必同时处理整个程序。
模块化设计也有助于并行开发,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
二、抽象在程序设计中,抽象是一种将细节与功能分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代码。
通过使用抽象,我们可以隐藏实现细节,只展示必要的接口和功能。
这使得程序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并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抽象还有助于重用代码,因为可以创建通用的抽象类或接口来定义多个具体实现。
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程序必须易于阅读和理解,不仅对于编写代码的人,也对于其他人来说。
为了提高可读性,我们可以使用有意义而描述性的变量和函数命名,并编写清晰的注释。
注释应该解释代码的目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此外,代码的结构应该合理,采用适当的缩进和空白行,并且避免冗长的函数和复杂的嵌套。
通过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我们可以减少错误,并提高程序的质量。
四、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指的是将相关的代码组织在一起,形成独立的模块或类,以便执行特定的功能。
高内聚的模块具有清晰的目标和职责,并且在实现上是相对独立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低耦合,指的是不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尽可能的松散。
低耦合的模块之间的联系较少,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五、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在程序设计中,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程序应该能够检测和处理各种可能的错误和异常情况,以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错误处理包括验证输入数据、处理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以及提供错误消息和日志记录。
流程设计的方法及原则
征得各医院的同意 4周
对药品缺陷 返回修改
病人实验 1周
医生填写表格, 考察,预付定金
8周
17
许多企业开始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思考,废除不能为顾客 创造价值的工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福特汽车公司应付帐款部采购业务流程再造
定货单副本
采购部门
应付帐款部
重
定
票
组
货 单
寄发
应付帐款部 500 名员工围绕 “定货单 副本、发票、收货清单”三证合一的原 则进行审核与付款。然而,他们却因此 将 80% 的工作量耗在 20%“三证合一” 的理清头绪上。
企业的发展、客户的需 求是无止境的,导致变 革将也是无止境的
22
在项目过程中,将主要应用以下方法:
· 流程作业现场调查 · 文档调查 · 研讨会 · 大面积访谈 · 问卷调查 · 案头分析和研究 · 现有解决方案的跟踪、调查 · 典型案例调查、分析 · 流程描述工具(如ARIS软件)
23
流程设计及优化工作采用Aris描述工具
2. 信息技术服 务提供流程
3. 信息技术资 产管理流程
4. 系统开发项 目管理流程
采购
1. 国内采购--原 材料、辅助材 料、零部件采 购流程
2. 国外采购--原 材料采购流
3. 定牌采购流程
4. 供应商管理流 程
产储销计划
1. 产销储计划 制订流程
2. 产销储计划 调整流程
示意
营销规划
7.1品牌宣传与 策划流程
5人
将核对工作重组至仓库,仓库并不需增加更多的工作量而可达到流程迅速优化的目的。
可以看 出,流 程重组 对信息 技术在 企业中 的应用 多么重 要。
课程设计中的程序原则
课程设计中的程序原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课程设计中程序原则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定义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描述程序原则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至少三种程序原则。
3. 学生能运用程序原则分析现有课程案例,识别其中的程序原则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程序原则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能独立设计简单课程单元。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程序原则对课程案例进行优化改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课程设计中程序原则的应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课程设计的兴趣,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尊重教育规律,遵循程序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3. 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创新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教学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教师教育专业,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课程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程序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课程设计,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程序原则概述:介绍程序原则的定义、分类及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课程设计基本原理- 内容列举:程序原则的定义、程序原则的分类(如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等)。
2. 常见程序原则解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课程设计方法- 内容列举: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
3. 程序原则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案例分析(至少三个实例,涵盖不同学科和年级),解析案例中程序原则的应用。
4. 课程设计实践:- 教材章节:第四章 课程设计实践- 内容列举:小组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运用所学程序原则,完成课程单元设计。
规章制度民主程序设计
规章制度民主程序设计一、前言制定规章制度是国家和组织管理的重要工作,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民主程序的设计则是保证规章制度合理公正、符合实际需求的重要保障。
因此,如何设计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成为了现代管理和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民主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民主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了民主、法治、公正、公开、透明等价值观念。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民主原则:尊重民意,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方法,使民众成为管理决策的主体。
2. 法治原则: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公正原则: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4. 公开原则:保障公众知情权,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公开透明,确保程序的公开公正。
5. 可控原则:确保程序的可控性和方向性,使管理决策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三、民主程序设计的具体步骤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民主程序设计的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提出需求:明确规章制度制定的目的和需求,确定制度的范围和内容。
2. 调研分析: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相关情况和利益关系,明确各方利益诉求。
3. 制定方案:制定规章制度的初步方案,明确程序和流程,确定制度的基本框架。
4. 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听取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共识。
5. 修改完善:根据各方意见和建议,适时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的方案,确保合理和公正。
6. 公布实施:将规章制度公布实施,并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各方遵守和执行。
四、民主程序设计的实施路径在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设计实施路径中,应遵循以下要点:1. 依法制定: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多元决策: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和合力。
3. 透明公开: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公开透明,确保程序的公开公正。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业务流程设计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业务流程设计在现代企业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业务流程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业务流程的设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需要遵守一些设计原则来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业务流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要求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不论是在不同的部门或不同的地区。
这可以确保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作流程具有可比性和协调性。
在实践中,这个原则可以通过考虑以下几点来实现:-确定公司的业务流程标准;-设计流程时,将公司或部门的具体需求与业务标准进行比较,以确保符合标准;-使用模板和标准化符号,以便于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
简单性原则要求业务流程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不应该有多余的步骤或繁琐的审批程序。
这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
在实践中,这个原则可以通过考虑以下几点来实现:-审视流程,识别繁琐和不必要的步骤;-减少文件和文件传输的复杂性;-简化审批过程,并减少需要批准的文件或审批层级。
3.可嵌入性原则可嵌入性原则要求业务流程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企业的变化和发展,以便于调整和重组。
这可以帮助企业适应竞争和市场变化,增加企业的灵活性。
在实践中,这个原则可以通过考虑以下几点来实现:-考虑将流程划分为独立的模块;-设计灵活的流程表示和文档标记,以便于在变化时进行更新或修改;-建立流程修改和更新的流程。
客户导向原则要求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以客户为中心。
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应该成为企业工作流程的驱动力,以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在实践中,这个原则可以通过考虑以下几点来实现:-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设计客户和员工交互的流程;-设计过程应该考虑到客户的反馈和建议。
5.控制原则控制原则要求业务流程设计应该包括对流程的监控和控制机制。
这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工作流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请简述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
请简述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一些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设计出高质量、可靠和可维护的软件。
下面是一些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这意味着每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或功能。
这样可以提高类的聚合性和内聚性,减少耦合,使代码更易理解、修改和测试。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意味着在修改现有代码之前,应首先考虑能否通过扩展功能来满足新需求,而不是直接修改已有的代码。
这可以降低代码的脆弱性,提高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任何基类可以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被它的子类替换。
这要求子类必须能够完全替代基类的行为,否则可能会导致程序错误和异常。
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可以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客户端不应该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
这意味着接口应该尽可能小,只包含客户端需要的方法。
这可以避免客户端依赖不必要的方法和功能,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5.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高层模块不应该直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这意味着应该通过接口或抽象类来定义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这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这意味着一个对象应该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对象发生相互作用,而是通过中间对象进行间接交互。
这可以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流程设计就近原则
流程设计就近原则原则一,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人自己执行流程。
过去由于专业化精密分工,企业的各个专业化部门只做一项工作,同时又是其他部门的顾客。
例如会计部就只做会计工作,如果该部门需要一些新铅笔就只能求助于采购部,于是采购部需要寻找供货商,讨价还价,发出订单,验收货物,然后付款,最后会计部才能得到所需的铅笔。
这一流程对于铅笔这类廉价的非战略性物品显得笨重而缓慢,并且用以采购的各项间接费用往往会超过所购产品的成本。
在有了信息系统以后,一切就有可能变得容易了。
通过数据库和专家系统,会计部可以自己采购。
当与流程关系最密切的人自己可以完成流程时,就大大消除了原有各工作界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管理费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所有的专业部门的专业职能。
例如对于企业的主要设备和原材料,则仍由采购部门来完成。
具体如何安排,还是要以全局最优为标准。
原则二,使决策点位于工作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
在大多数的企业中,工作的执行者、监控者和决策者是严格分开的。
这是基于一种传统的假设,即认为一线工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监控流程,同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眼界去做出决策。
这种假设就构成了整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的基础。
而今,信息技术能够捕捉和处理信息,专家系统又拓展了人们的知识,于是一线工作者可以自行决策,在流程中建立控制,这就为压缩管理层次和实现扁平组织提供了技术支持。
而一旦员工在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时候,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以及伴随着它的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也都会改变。
决策权力下放,必然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不必要的控制监督人员,减少相应的管理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权力下放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无事可做,实际上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上。
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有时出于防止员工和管理人员偷工减料或者滥用职权的考虑,设置了多重核查和控制程序,并有意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互相牵制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接口隔离原则设计的代码能够避免“接口污染”(指接口的实现类 实现了冗余方法,使得代码质量下降),对软件维护或代码重构提供很 好地支持。在使用接口隔离原则设计代码时,工程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接口数量“爆炸”。按照“接口隔离”原则对目标系统的业务行为分组, 将会产生巨大数量的细粒度接口定义;如同类“爆炸”概念一样,当接口过 多时,也会导致软件开发或维护成本的急剧上升。
1)子类(或实现类)可能会继承(或实现)冗余行为。配餐员 MealDeliverer作为IDeliver的实现类,需要实现issueDeliveryQuest()方法; 然而,在COS的需求中,配餐员不具有该行为。
2)子类(或实现类)的客户端受到不相干的业务行为干扰。假设餐厅 员工CafeteriaStaff想要改变issueDeliveryQuest()的行为定义,比如修改方 法名称;那么,则要修改接口IDeliver。而IDeliver接口的变化会导致实 现类MealDeliverer变化,最终影响到调用MealDeliverer的所有客户端。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工程师可以按照接口隔离原则提供的建议将接口中 的方法进行业务分组。由于打印打印配送单和发送配送指令是不同的业 务行为,两者之间的内聚度很弱,分离它们可以降低相互影响。
因此,将图2.5中的IDeliver接口行为printDeliveryInstruction ()和issueDeliveryQuest()分别定义在的接口IPrintDelivery和 IIssueDelivery中,用于实现行为的隔离;如图2.6所示。
图2.6 使用“接口隔离”原则设计打印配送单和发送配送指令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开/闭”原则(OCP)
• “开/闭”原则要求:类或模块的代码 “对扩展是开放的”(Open for Extension )、“对修改是关闭的”(Close for Modification)。
– 当软件需求发生变化时,目标类或模块的代码 可以通过代码扩展,很容易地实现新的需求; 而不是修改已有类或模块的代码。
– 通俗地讲,一个类或模块应只承担一个(或一种类 型的)业务职责
– 当类承担的业务职责较多时,该类中任何职责需求 的变化都会引起静态实现的变化,和导致其代码不 稳定
– 无论是向目标类添加新的代码,或修改已有的代码, 都是对原有代码设计的破坏,导致程序开发者花费 巨大成本进行代码修复
图2.1 多个业务行为的Patron类
举个例子:在COS系统中,客户(Patron)支付订单的业务依赖于 支付类(PayOrder);如果PayOrder是支付服务的实现类,则形成了高 层代码Patron直接依赖于低层实现PayOrder的逻辑关系,如图2.9。
图2.9 Patron直接依赖于PayOrder实现
由于PayOrder是支付服务的实现,当支付服务需求发生变化时, 则需要修改PayOrder已有代码,或重新定义实现新需求的子类。无论 哪种方式,客户端Patron都会感知到支付服务的变化,并受到影响。 假设,图2.9中的PayOrder类的check()方法实现了工资抵扣支付订单行 为。那么,要实现电子银行支付订单行为的新需求,则解决方案会是 以下两种中的一个:
– 因为,软件代码业务逻辑充满了耦合,当一处 代码修改时,将会引发已有代码逻辑变化,产 生逻辑错误或制造出新的代码缺陷。
图2.3 PayOrder类可扩展性设计
COS系统需求提到的订单支付方式是工资抵扣或现 金;在图2.2中,支付订单行为的实现封装在PayOrder类
中。如果只考虑这两种支付行为,工程师一般会在 PayOrder类中使用分支结构直接实现支付业务逻辑。这 种代码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如果COS支付需求发生变 化,则必须修改PayOrder已有的分支结构才能满足新需 求;2)由于Patron依赖于PayOrder,则PayOrder代码的 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依赖者Patron。要解决上面的问题, 需要重新设计PayOrder类结构,具体方案见图2.3。
这种依赖关系不受具体实现类型的影响。因此,PayByEBank类的添 加也没有影响到客户类Patron。
从可扩展性和代码稳定性角度看,图2.3中PayOrder类的设计方案 要优于图2.2,符合“开/闭”原则的设计思想。
实施“开/闭”原则设计代码时,工程师可以使用抽象、继承、组 合等面向对象技术获得代码灵活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好处。但 也应看到,“开/闭”原则对代码还有以下的影响:
例如,COS系统中客户角色具有的业务行为有:登录系统,支付订单,查 看菜单等,如图2.1。如果将所有的业务行为实现在客户类Patron中,当这 些业务行为中的任何一个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支付或登录行为需求发生变 化,都需要修改Patron类。即,影响Patron类变化的因素多于1个时,会导 致Patron类的代码变得不稳定。
图2.1中Patron类的代码框架:
按照单一职责原则设计Patron类时,可以将登录系统、 支付订单等业务职责分别单独地封装在其他类中,从而 减少Patron类的业务职责。如图2.2,将登录行为封装在 Employee中,支付订单行为封装在PayOrder中。
图2.2 遵守“单一职责”原则设计的Patron类
可以看到,MealDeliverer只实现了自身需要的业 务行为printDeliveryInstruction(),不用实现冗余行为issueDeliveryQuest (),保证了代码逻辑与需求的一致性。此外,IIssueDelivery接 口定义的变化只对其实现类CafeteriaStaff产生影响,而不会 对MealDeliverer造成任何影响。
那么,在图2.3的类设计方案中,当支付行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 定义PayOrder新的子类实现新需求,而不需要修改已有的类(或接口) PayOrder、PayByCash、PayByPRDS等。
例如,COS系统升级时,新需求要添加电子银行支付订单 方式。那么,工程师可以直接定义PayOrder的子类PayByEBank 来实现该需求,如图2.4。
1)代码可读性降低。由于使用了抽象,代码设计逻辑与业务需求逻辑相比, 会产生变化,抽象代码层隐藏了具体业务细节,大大降低了源码的可读性。
2)程序测试成本增加。同样地,使用抽象设计会使测试人员无法静态确定具 体对象的引用类型,必须等到程序运行时才能确定目标对象的具体类型。因 此,代码缺陷可能会滞后到程序运行后才被发现;又或者,程序出现错误后, 只有通过动态调试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定位缺陷。最终,它们都会导致测试成 本的增加。
此时,Patron继承Employee 和依赖PayOrder,其类的代码框架 如下:
• 符合“单一职责”设计原则的图2.2的设计方案减少了影响Patron变化的因素, 使其代码更加稳定。
• 工程师在使用“单一职责”原则设计类时,也会产生如下问题: • 1)设计类数量的增加。如果一个庞大业务系统的所有类按单一职责设计, 则有可能导致设计类数量的“爆炸(Explosion)”。此外,设计类数量的 增加也会使设计方案复杂度增大。 • 2)类封装特性的破坏。由于数据域封装在目标(实体)类中,如果从目标 类中将含有数据域访问逻辑的业务行为分离出去,则势必造成外部代码访 问目标类私有域的问题,而最终破坏目标类的封装特性。 • 3)其他问题。完全教条式地运用“单一职责”设计类时,也可能会降低代 码的内聚或增加代码的耦合。同时,类职责没有明确的定义,可以是具体 业务功能或行为,也可以是抽象逻辑;因此,其边界是模糊的,难以清晰 地划定单一职责。
图2.6中类图代码框架如下。 IIssueDelivery接口:
IPrintDelivery接口:
在Java编程语言中,IPrintDelivery接口可以定义printDeliveryInstruction ()行为的默认实现,CafeteriaStaff、MealDeliverer根据需求选择重写或使 用接口默认。以CafeteriaStaff为例,代码结构如下。
2.3 接口隔离原则(ISP)
• 接口隔离原则指出:如果某个接口的行为 不是内聚的,就应该按照业务分组,并将 分组后的业务行为通过隔离的接口单独定 义。
– 接口的行为要向调用它的客户端提供业务服务; 对于不同的业务分组,调用它的客户端是相互 独立的;
– 因此,接口提供的服务(分组)也应该是相互 独立的。
图2.5 打印配送单和发送配送指令行为定义在IDeliver接口中
例如,在COS系统需求中,餐厅员工(Cafeteria Staff)和 配餐员(Meal Deliverer)都有打印配送单(Print Delivery Instructions) 的行为;而且,餐厅员工还有发送配送指令(Issue Delivery Request) 的行为。如果将打印配送单行为和发送配送指令行为强行定义在接口 IDeliver中,如图2.5,将会产生如下问题:
在图2.3中,将PayOrder泛化为一个接口或抽象 类,其定义抽象的支付行为check();现金支付订单方式的 业务逻辑由子类PayByCash实现,工资抵扣支付订单方式 的业务逻辑由子类PayByPRDS实现。代码示例如下。
PayOrder类结构:
PayByCash类结构:
PayByPRDS类结构:
软件设计模式
第2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则
提纲
• 2.1 单一职责原则(SRP) • 2.2 “开/闭”原则(OCP) • 2.3 接口隔离原则(ISP) • 2.4 依赖倒置原则(DIP) • 2.5 Liskov替换原则(LSP)
2.1 单一职责原则(SRP)
• 单一职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强调:一个类或模 块应仅有一个引起其变化的因素(职责)。
IIssueDelivery接口定义了issueDeliveryQuest()行为, IPrintDelivery接口定义了printDeliveryInstruction()行为,彼此 独立,互不影响。CafeteriaStaff类实现IIssueDelivery、 IPrintDelivery接口,MealDeliverer实现IPrintDelivery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