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第一章绪论
1、药物化学: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作用规律、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综合性学科。
2、化学药物:是疗效确切、化学结构明确的化合物(无机化学、化学合成的有机药物或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单体)
二、化学药物的任务
1、寻找和发现新药
2、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3、为化学药物的生产提供经济合理的方法和工艺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以用来进行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的模型,进一步优化获得药理作用的药物
三、新药的设计:以受体、酶、离子通道和核酸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
四、药物的名称
1、通用名是指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名称又称法定名称
2、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
第三章药物的代谢反应
一、第Ⅰ相的生物转化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脱卤素反应、水解反应
一、第Ⅱ相的生物转化
葡糖醛酸的结合、硫酸酯化结合、与氨基酸的结合、谷胱甘肽结合、乙酰化结合、甲基化结合
第五节药物代谢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一、设计和发现新药
(一)寻找和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二)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
药物的潜伏化:是指将有活性的药物转变成非活性的化合物,后者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生成原药,发挥药理作用。
二、优化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一)通过修饰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
(二)通过修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三)通过修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指导设计适当的剂型
三、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反应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1有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②由无活性的药物转化为活性代谢物3有活性药物转化为仍有活性的代谢物4由无毒性或毒性小的药物转化为毒性代谢物⑤经生物转化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
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苯二氮卓类
结构中具有1,2位的酰胺键和4,5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两者都容易发生水解开环反应,生成二苯酮及相应的甘氨酸化合物。
唑仑类因1,2位并合有杂环,对水解的稳定性增加。
4,5位开环你是可逆性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开环,中性和碱性情况下脱水闭环,尤其是当7位和1,2位有强吸电子基团(如硝基、三唑环等)存在时,4,5位重新环合特别容易进行。
所以硝西泮、氟硝西泮等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4,5位水解开环,开环化合物进入弱碱性的肠道,又闭环形成原药。
因此,4,5位间开环,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也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前体药物设计。
1、基本结构:1.4-苯二氮卓
2、构效关系
(1)七元亚胺内酰胺环为活性的必需结构
(2)C-7和C-2(C-5苯环取代的邻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能显著增强活性
(3)1.2位或4,5位并入杂环可增强活性。
(在1,2位并五元含氮杂环可增加1,2位的稳定性。
在4,5位双键背包和或并入四氢恶唑环均能增加镇静和抗抑郁作用)
生物碱一般反应本品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橙红色沉淀。
地西泮上具有内酰胺及烯胺的结构,遇酸或放置或加热即水解开环,水解开环发生在1,2位或4,5位产生黄色的2-甲氨基-5-氯-二苯甲酮和甘氨酸。
口服本品后,在胃酸作用下,4、5位间开环,当开环化合物进入碱性的肠道又闭环成原药。
因此4、5位间开环为可逆性水解,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一、非苯二氮卓类
1.咪唑并吡啶类结构药物唑吡坦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
阿吡坦、酒石酸唑吡坦等
2.吡唑并嘧啶类:扎来普隆、佐匹克隆
3.其他非苯二氮卓类:
巴比妥类是巴比妥酸(丙二酰脲)的衍生物,由丙二酸酯和脲缩合而成故又称环状丙二酰脲。
共同特征:5,5-二取代基的丙二酰脲类。
第二节抗癫痫药药
一、酰脲类
1.巴比妥类
作用机制:与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大分子表面的特定位点作用,形成复合物,通过影响与GABA偶联的氯离子通道的传导而发挥作用。
巴比妥酸本身无活性,只有当5位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才呈现活性。
5位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之和为4是出现镇静催眠作用,7-8时作用最强,超过10时会产生惊厥。
巴比妥类药物作用强弱和快慢与药物的解离常数pKa和脂溶性有关,未解离的药物分子较其离子型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5-苯基巴比妥酸在生理PH7.4条件下99%以上是离子状态,几乎不能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量极
微,因此无疗效。
而5,5-二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未解离的分子较少,易于吸收进入大脑中枢发挥作用。
(2)性质:①弱酸性②水解性③与金属离子反应
(4)构效关系:
①巴比妥类药物的5-位碳上必须是双取代基,有2-5碳链取代,或有一为苯环取代,碳原子数在4~8个最好
③2-位碳上的氧原子用硫原子代替,增大脂溶性,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④氮原子上引入甲基,起效快
⑤当5-位碳上的取代基为直链烃或芳烃(长效支链烃或不饱和烃)短效。
2、典型药物:苯巴比妥
1.性质:①弱酸性(烯醇式结构)②水解性(双内酰亚胺结构)
③与金属离子反应在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白色可溶性的银盐,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白色不溶性的二银盐沉淀:与吡啶-硫酸铜试液作用显紫红色,含硫巴比妥显绿色;具有苯环,与亚硝酸钠-硫酸试液作用,显橙黄色,随即转为橙红色2、乙内酰脲类及其类似物
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与吡啶-硫酸铜作用显蓝色
本品水溶液中加入二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巴比妥类虽也有汞盐反应,但所得沉淀溶于氨试液中,可以区别。
二、二苯并氮杂卓类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前体药)
卡马西平:干燥和室温下稳定,本品长时间光照、固体表面有白色变橙色,部分成二聚体和10,11-环氧化物,故需避光保存。
奥马西平耐受性比卡马西平好,具有不良反应低、毒性小的优点。
二、GABA类似物
加巴喷丁、普洛加胺(γ氨基丁酰胺的前药)
丙戊酸:丙戊酸钠、丙戊酰胺(丙戊酸的酰胺衍生物)
苯基三嗪类:拉莫三嗪(新型抗癫痫药)
第三节抗精神病药
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焦虑药
一、吩噻嗪类
1、构效关系
(1)分噻嗪环上的2位取代基是活性必需基团,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药物的活性增加
(2)吩噻嗪环的10位多为3个碳原子侧链并与具有叔胺的碱性基团相连。
其中含哌嗪基的侧链最强,侧链改变会影响油水分配系数,缩短或延长,或出现分支,导致药效减弱或消失。
(3)硫原子可由-C-或-C-C-、-C=C-取代,仍具有抗精神病活性。
(5) 氮原子可用-C-替代并通过双键与碱性侧链仍保持药效。
典型药物:盐酸氯丙嗪(冬眠灵)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吩嚓嗪环易被氧化,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逐渐变为红色,日光及重金属离子对氧化有催
化作用,遇氧化剂则被迅速氧化破坏;遇光分解生成自由基,自由基与体内一些蛋白质作用时,发生过敏反应。
长期服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二、噻吨类亦称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
通常顺式异构体的活性大于反式异构体。
三、丁酰苯类
较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病作用强,同时还可作为抗焦虑药
氟哌啶醇本品的锥外体系副作用高达80%,而且有致畸作用
四、二苯并二氮卓类及其衍生物
氯氮平:特点是对5-HT₂及多巴胺DA₂受体有拮抗活性,疗效高,没有或较少有锥体外系和迟发性的运动障碍等副作用。
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
副作用是粒细胞缺乏症,因此不做首选药物。
五、苯甲酰胺衍生物类
甲氧氯普胺
第四节抗抑郁药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多为三环类化合物):盐酸丙米嗪
三、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疗效相当,选择性强,对胆碱、组胺和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小或几乎没有作用,副作用轻,患者易于耐受。
氟西汀、去甲氟西汀、氟伏沙明、曲舍林、帕罗西汀(四环类,有两个手性碳,S-型异构体的活性最高)、曲唑酮、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第五节镇痛药
一、吗啡及其衍生物
吗啡:由五个环稠和而成,天然吗啡为左旋体,为μ受体激动剂
1、构效关系
(1)吗啡的3-位酚羟基烷基化后得到可待因,镇痛活性降低,成瘾性也降低。
可待因为镇痛药和镇咳药。
3,6位的2个羟基乙酰化后得到海洛因,镇痛及麻醉作用强于吗啡,毒性也大5-10倍,成瘾性更大
(2)将吗啡结构中7、8位间双键氢化还原,6位醇羟基氧化成酮得氢吗啡酮,在羟吗啡酮分子中14位引入羟基,得羟吗啡酮,二者均用于临床,镇痛作用强于吗啡,但副作用也大。
(3)17位N-甲基的改变对活性有较特别的影响。
去N-甲基吗啡,镇痛作用及成瘾性均降低。
(4)6、14桥和7位取代结构改造:在C环的C-6与C-14之间引入一桥链乙烯基,形成一个新的稠环,可得到镇痛活性成百倍增高的高效镇痛药埃托啡。
吗啡拮抗剂:将羟吗啡酮结构中17位N-甲基换成烯丙基或环丙基,分别得到得到纳洛酮和纳曲酮,纳洛酮是研究阿片受体功能的重要工具,也可作为吗啡类药物中毒的解毒剂。
2、性质
(1)酸碱两性:3位酚羟基具弱酸性,易氧化。
17位N-CH₃叔氨基具碱性,可用于成盐
(2)还原性:在光照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光照氧化生成毒性大的伪吗啡和N-氧化吗啡
(3)脱水重排: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可脱水进行分子重排,生成阿扑吗啡
(4)氧化性:具有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用稀硝酸氧化成邻苯二醌而显红色,用作鉴别。
3、鉴别反应
(1)吗啡盐酸盐水溶液+三氯化铁,显蓝色,可待因无此反应:(2)与钼硫酸试液反应呈紫色,随后变蓝色最后变为绿色。
(3)与甲醛硫酸,显蓝紫色。
盐酸哌替啶
(1)具有酯的结构,酸催化易水解
(2)本品的乙醇溶液可与三硝基苯酚反应,生成黄色结晶性沉淀。
七、阿片样镇痛药的构效关系
(1)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芳环结构(2)有一个叔氮原子碱性中心,能在生理PH条件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
(3)含有哌啶或类似于哌啶的空间结构,而哌啶或类似哌啶的烃基部分,应凸出于由芳环构成的平面上。
第五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拟胆碱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1.胆碱受体激动剂的分类: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烟碱型胆碱受体(N受体)
2.胆碱脂类胆碱受体激动剂
乙酰胆碱分为季氨基、亚乙基桥、乙酰氧基三个部分
氯贝胆碱: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
主要用于手术后腹胀气、尿潴留乙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肠道或膀胱功能异常。
3.生物碱类胆碱受体激动剂
毛果芸香碱:属于叔胺类化合物,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水解开环,在碱性条件下,毛果芸香碱的C-3位还可发生差向异构化,生成无活性的异毛果芸香碱。
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4.选择性作用于M受体亚型的激动剂
西维美林
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毒扁豆碱
溴新斯的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和术后腹胀气及尿潴留。
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可用于对抗阿托品。
本品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即水解生成3-二甲氨基酚钠盐,加入重氮苯磺酸试液后,偶合成偶氮化合物而显红色。
第二节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通常分为两类:M受体拮抗剂、N受体拮抗剂
一、生物碱类M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樟柳碱
这些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可归属于酯类,其中氨基醇部分均含有基本骨架托烷,也成莨菪烷,有两个手性碳,由于内消旋而无旋光性。
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外消旋体)
(1)性质:①碱性:8-叔胺,在水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PH3.5-4时最稳定,碱性时易水解,生成莨菪醇和消旋莨菪酸。
②旋光性:有3个手性碳,由于结构具有对称平面,所以无旋光性
维他立反应(Vitali反应):阿托品用发烟硝酸加热处理时,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再加入氧氧化钾醇液和一小粒固体氢氧化钾,初现深紫色,后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此反应称为Vitali反应。
是莨菪酸的特异反应。
阿托品能与多数生物碱显色剂及沉淀剂反应
氢溴酸山莨菪碱、樟柳碱、东莨菪碱
阿托品、山莨菪碱、樟柳碱、东莨菪碱的化学结构他们的区别只是6,7位氧桥和6位或莨菪酸α位羟基的有无。
而比较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发现,氧桥和羟基的存在与否,对药物的中枢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氧桥的存在是中枢抑制作用增强。
而羟基使分子极性增强,中枢作用减弱。
东莨菪碱有氧桥中枢作用最强,阿托品无氧桥,无羟基,仅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樟柳碱虽有氧桥,但莨菪酸α位还有羟基,综合影响结果是中枢作用弱于阿托品。
山莨菪碱有6位羟基,中枢作用最弱。
二、M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
哌仑西平、替仑西平,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M₁受体,能减少胃酸分泌,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三、N受体拮抗剂
根据亚型不同可分为:神经节N₁受体拮抗剂和神经肌肉接头处N₂受体拮抗剂
神经肌肉阻断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
1.四氢喹啉类:本黄顺阿曲库铵(双季铵结构)
季铵类化合物具有特征反应——Hofmann消除反应,当X=H时,在强碱条件下(PH12-14),反应温度约100℃时发生,但当季铵氮原子β位上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可以在体内生理条件下(PH7.4,37℃)发生类似反应。
结构中有4个手性中心,属于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静脉注射由于辅助麻醉。
第三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化学结构均为胺类,且部分药物又具有儿茶酚(即1,2-苯二酚)结构
按选择性不同可分为:α和β受体激动剂、α₁和α₂受体激动剂、α₁受体激动剂、α₂受体激动剂
1.α和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
典型药物:肾上腺素具有激动α和β两种受体的双重作用,临床上用于突发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和支气管哮喘急救。
与空气和日光接触,易氧化变质
性质:
①还原性:肾上腺素具有邻苯二酚结构,遇空气中的氧或其他弱氧化剂,日光热及微量金属离子均能使其氧化变质,生成红色肾上腺素红,继而聚合成棕色多聚体。
②水溶液加热或室温放置后,可发生消旋化而致活性降低,消旋化速度与PH有关,在ph4以下,消旋化速度较快。
③将肾上腺素苯环上两个酚羟基酯化,可改善其透膜吸收,并延长作用时间。
如双特戊酯地匹福林(肾上腺素前药)
麻黄碱: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呈现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兴奋心脏等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低血压及鼻粘膜出血肿胀引起的鼻塞等。
水溶液呈左旋性,较稳定,遇光、空气、热不易水解。
麻黄碱具有两个特点①苯环上不带有酚羟基,不受COMT的影响,虽作用强度较肾上腺素低,但作用时间比后者大大延长,且可口服。
苯环上没有酚羟基,还使化合物极性大为降低,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所以麻黄碱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②α-碳上带有一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脱胺,故也是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麻黄碱的特殊结构使其呈现出α-氨基-β-羟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如被高锰酸钾、铁氰化钾等氧化生成苯甲醛和甲胺,前者具特臭,后者可使红石蕊试纸变蓝。
2.α₁和α₂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3.α₁受体激动剂:甲氧明、去氧肾上腺素
4.α₂受体激动剂:盐酸可乐定(2-氨基咪唑琳类α₂受体激动剂)
二、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为β受体效应,α作用极微。
N-取代基对受体选择性的这种影响可以解释为在β受体结合部位,与氨基相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旁边有一个亲脂性口袋,可以容纳较大的烷基。
而α受体结合部位没有这样的口袋。
取代基的增大有助于和β受体的疏水键合,并可使β受体结构以便与拟肾上腺素药的β羟基形成氢键。
使β效应增强最有效的取代基为异丙基、叔丁基和环戊基。
不同的取代基可以对不同的β受体亚型产生选择性作用,如N-叔丁基通常增强β₂受体的选择性,而N-异丙基只产生一般β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当一般β受体激动剂兴奋β₂受体,作为支气管扩张剂用于平喘时,其同时具有的对β₁受体的兴奋作用会带来一系列心脏毒性,而选择性β₂受体激动剂则可大大降低和消除这些不良反应。
1.选择性β₁受体激动剂
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N-取代衍生物,有一个手性碳,有两种光学异构体
普瑞特罗和扎莫特罗均具有芳氧丙醇胺结构
2.选择性β₂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氯丙那林、丙卡特罗、吡布特罗、
特布他林(间苯二酚衍生物)、班布特罗(特布他林苯环上两个酚羟基酯化制成的双二甲氨基甲酸酯前药)
沙丁胺醇:结构中的酚羟基可与Fe³配位,故加三氯化铁试液产生紫色,加碳酸氢钠试
液产生橙黄色混浊。
苯乙醇胺的基本结构为活性必需。
第四节组胺H₁受体拮抗剂
一、经典的H₁受体拮抗剂
分类: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哌啶类
1.乙二胺类H₁受体拮抗剂:安他唑啉
2.氨基醚类H₁受体拮抗剂:氯马斯汀(第一个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二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
3.丙胺类H₁受体拮抗剂:氯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与枸橼酸醋酐试液在水浴上加热,即显红紫色,为叔胺类反应。
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叔胺均有此反应。
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S-构型的右旋体的活性比消旋体约强二倍。
毒性也小。
4.三环类H₁受体拮抗剂:异丙嗪、盐酸赛庚啶
二、非镇静H₁受体拮抗剂
第一代H₁受体拮抗剂脂溶性较高,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产生中枢抑制和镇静的副作用,以及由于对H₁受体选择性不够强,常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抗肾上腺素、抗5-羟色胺、抗胆碱、镇痛、局部麻醉等副作用。
第二代如阿伐斯汀通过引入亲水性集团使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克服镇静作用。
而氯马斯汀则是对外周H₁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避免中枢副作用。
1.三环类非镇静H₁受体拮抗剂:氯累他定
2.哌嗪类非镇静H₁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
3.哌啶类非镇静H₁受体拮抗剂:咪唑斯汀、氮卓斯汀、依美斯汀
第五节局部麻醉药
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亲脂性芳环②中间连接功能基③亲水性氨基
分类:芳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醚类、氨基酮类、氨基甲酸酯类。
一、苯甲酸脂类局部麻醉药
典型药物:普鲁卡因
将普鲁卡因酯基的O用电子等排体S取代得到硫卡因,用-NH-代替-O-得到普鲁卡因胺(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1、性质:(1)水解性:化学结构中含有酯基,酸、碱和体内酯酶均能促使其水解。
(2)还原性:芳香第一胺反应。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颜料。
二、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
盐酸利多卡因以其结构中的酰胺键区别于普鲁卡因的酯键。
酰胺键较酯键稳定,另外利多卡因酰胺键的两个邻位均有甲基有空间位阻,使利多卡因的酸或碱性溶液均不易水解,体内酶解的速度比较较慢。
此为利多卡因较普鲁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毒性大的原因。
三、氨基酮类及其他类局部麻醉药
氨基酮类是用电子等排体-CH₂-代替酯基中的-O-形成同类化合物,结构中的羰基比普鲁卡因的酯基和利多卡因的酰胺基都稳定,所以麻醉作用更持久。
氨基醚类:普莫卡因、奎尼卡因
第六章循环系统药物
第一节β受体拮抗剂
一、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
普萘洛尔属于芳氧丙醇胺类衍生物,首过效应显著
二、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
美托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醋丁洛尔
三、非经典型的β受体拮抗剂
拉贝洛尔属于苯乙醇胺类
盐酸普萘洛尔:一手性碳C-2,S构型时,为左旋体,活性强,对应的R构型时为右旋体,活性弱,药用品为外消旋体。
对热稳定,对光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侧链氧化分解。
其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反应呈淡红色沉淀。
酒石酸美托洛尔
第二节钙通道阻滞剂
一、L-型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机制
由5个亚型单位α₁、α₂、β、γ和δ组成
1,4-二氢吡啶、苯并硫氮卓类、苯烷基胺类等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均作用于α₁亚单位上的不同位点,从而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二、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及其结构关系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
钙离子阻滞剂的主要特点是从下列一些方面提高作用价值:
①更高的血管选择性
②针对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系统(如冠状血管、脑血管),以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
③减少迅速降压和交感激活的副作用④改善增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构效关系:
①二氢吡啶环为活性必需,变成吡啶环或六氢吡啶换活性消失
②3,5位取代基不同,则使4位碳原子形成手性中心,酯基大小对活性影响不大,但不对称酯基影响作用部位。
③4位取代基与活性关系依次增加:H<甲基<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④邻间位有吸电子基团时活性较佳,对位取代活性下降
为活性必需,若为乙酰基或氰基活性降低,若为硝基则激活钙通道。
三、苯并氮杂卓类钙通道阻滞剂
盐酸地尔硫卓: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四个立体异构体。
四、苯烷基胺类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赛帕米、戈洛帕米
维拉帕米:结构特点是有叔氮原子链接两条多取代的苯烷基链形成近乎对称的叔胺化合物。
呈弱碱性,化学稳定性良好。
本品含叔胺基,水溶液加硫氰酸铬铵试液,即生成淡红色沉淀。
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首选药。
本品药用消旋体。
五、其他类钙通道阻滞剂
氟桂利嗪类(二苯基哌嗪的衍生物)和普尼拉明类
第三节钠、钾通道阻滞剂
一、钠通道阻滞剂
分为Ιa、Ιb、Ιc三种类型
Ιa除抑制Na离子内流外,还能抑制钾通道,延长所有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Ιb类对Na离子内流作用较弱,只对浦肯野纤维起作用,只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美西律、利多卡因、托卡因
Ιc类抑制钠通道能力最强,普罗帕酮和苯甲酰胺衍生物氟卡尼。
二、钾通道阻滞剂(又可称为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碘代化合物,加硫酸微热、分解、氧化产生紫色的碘蒸气)、溴苄胺、N-乙酰卡尼、索他洛尔
第五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干咳、味觉丧失的副作用,并推断副作用可能与其结构中含有巯基有关,因而将巯基成酯,或合成出不含巯基的ACE抑制剂等以减少一些不良反应。
如:将卡托普利巯基成酯得到阿拉普利,为前体药。
结构中含有两个都是S构型的手性碳
1.酸性:羧酸,巯基也具有一定酸性
2.还原性:卡托普利甲醇溶液稳定,它的水溶液则发生氧化反应,通过巯基双分子键合称为二硫化物。
卡托普利氧化反应受PH、金属离子、本身浓度的影响。
3.水解反应:在强烈条件影响下,酰胺也可水解。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联苯四唑类(坎地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缬沙坦)、非联苯四唑类(依普沙坦、替米沙坦)
第五节 NO供体药物
NO供体药物在体内释放出外源性NO分子,是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
二、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丁四硝酯、硝酸异山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