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布臵,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案例二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德少年,5岁时就能写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一二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了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此案例。

案例三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的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的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企业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案例四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许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案例五
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种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

这篇报告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家中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案例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格局某课程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臵教室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植物等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的图画、植物上,而影响其专心听课。

案例二答案
方仲永德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转为现实。

案例三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要一份为二的看待那些“差学生”,找到教育切入点。

(3)要给孩子们以高尚的教育和爱。

案例四答案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如下:(1)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五答案
本案例中外部控制很强。

外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任务的设臵上,必须完成关于一篇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任务强制性比较强。

(2)从完成的形式上,学术报告也有确定的标准,如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等。

(3)从完成任务的时间上,必须在三周内完成。

(4)从完成的内容上,报告中必须包含10篇参考文献。

(5)从完成的条件上,必须单独完成,只能在图书馆或家中完成。

从案例的“必须”和“只能”上可看出,外部控制是起绝对作用的,自我调节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

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关系不密切。

案例六答案
(1)以上的实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住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食,甚至轻生。

这是违背“排名榜”的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

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好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差的学生。

教师要使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差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差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

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名次。

用这样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科学的。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它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它方面的智能好。

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案例一
小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忽视的对象。

有一天上政治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后来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纸飞机飞向空中。

政治老师当场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了他。

1.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政治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效果。

3.请你运用其他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

案例二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体激愤,被说者是一脸无奈。

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A组同学输了,原因是A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

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参加了A组的讨论。

讨论中A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则不然,认为失败是因为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

教师对于持这种意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还给同学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乎意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A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

这令其他组同学百思不得其解。

教师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答案:首先引导各组观察A 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的排队顺序和一开始不一样了。

然后,教师请A组的组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唉呀,我们怎么没想到”。

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该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

案例三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够漂亮。

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买了只绿色的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的,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弄掉了都不知道。

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许多人的赞美。

她心想一定是美丽的蝴蝶结的功劳。

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珍妮的行为。

2.结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案例四
下午放学的铃声早在四十分钟前就响过了,不知疲倦的李老师依旧在教室里慷慨激昂地讲课,似乎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如果我们敬爱的李老师扫视一下班里的同学,她激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同学在焦急地看着窗外,也许早就约好哪个伙伴一起玩吧;有的同学看似在听讲,可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目光呆滞,神情惘然,根本不是在听课;有些同学在玩一些小玩意,转铅笔之类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有的同学表情痛苦,哦,原来是饿了啊,听,肚子还在咕咕叫呢!
请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比现象加以分析。

1.根据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小李作为班集体的意愿,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

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玩飞机的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

2.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政治老师采取的方法是惩罚,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小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

老师最好的办法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从而抑制消极的行为。

案例二答案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和评价。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A组学身份的抱怨是因为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为稳定的、不可控的能力因素,即跑得最慢的学生能力不足。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获胜的关键在于团结与信任,将失败归因转为可控的内在因素,帮助这组学生最终获得胜利。

所以,当嘘声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对成败作出恰当的分析,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

案例三答案
1.珍妮的例子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

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建设性,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2.新的教师观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精神教练”。

教师不再是“道德说教者”,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案例四答案
这则案例讲的是教师的拖堂行为。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稳定性可知: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在长时间维持在一个注意对象上。

一般而言,人们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在20分钟以上。

上了一下午的课,学生身心状态已不适合继续学习了。

长此以往,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求知欲,甚至影响师生关系。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备好课,做好钻研学生、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工作,以便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