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ALISA项目总结)
一、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的紧迫性
安徽省高教事业近年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教资源有了明显增加,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学校对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也日益突出。
到2002年12月,省属普通高校已由1998年的27所增加到60所,增长了一倍多;招生数已由1998年的2.84万人增加到11万多人,增长287.3%;在校生数从8万人增加到近30万人,增长2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5.2%提高到12.5%左右。
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使高校数量急遽上升到91所。
在安徽省高教事业大发展的形势下,校舍、师资、图书、经费教育资源全面紧缺。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工作,为科教兴皖、富民强省目标服务,这是摆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图书馆面前的大事。
要改变学术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科教兴皖战略,需要对高校增加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改变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在教育管理多头分散的体制下,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分工协调,还是由各馆各自进行封闭式建设,那么,即使把全省各高校的文献购置费增加若干倍,也不能满足所有大学的科研和教学对文献资源的迫切需要,不能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能力。
根据这个思路,在2001年8月于巢湖市召开的全省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厅领导提出建立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设想,并责成高教处和省高校图工委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ALISA)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为落实全省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省图工委在合肥召开常委会,决定由秘书长牵头,立即组织由许俊达、邵正荣、方罗来等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申报了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研究》,2001年底经教育厅批准立项。
在此前后,项目组成员多次会议,多方调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不久拿出了研究成果和实施方案,提供教育厅决策。
该方案参照了部分兄弟省市高校展开的卓有成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经验,提出改革各高校分散发展、低水平重复的文献建设和服务模式,实行整体建设、互补共享的新机制。
整体建设要突出重点、逐步实施,以文献资源较为雄厚的图书馆为骨干和依托,以共享为目标,最终形成全省统一的多层次的幅射面广泛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联合保障系统,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ALISA)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有限的重点保障原则(3)先进性原则(4)联合共建原则(5)服务性原则。
ALISA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合理定位、突出重点、有序建设、效益明显,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能够在系统内实现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功能。
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ALISA系统应全省统一规划,使分散在全省各校的文献资源得到方便合理的利用,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的、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
为此必须一方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中国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各高校校园网和电信网为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集中各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文献资源和经费能力,才能建成全省高校可以共享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ALISA项目应与CALIS项目接轨,不但使全省各校的文献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并且成为全国高教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内其它文献系统乃至国际的文献中心相连接。
在资源方面,通过集团购买、联合采购和购买网络服务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购置费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徽高校的文献信息需求。
在省教育厅高教处的统筹安排和支持下,以省高校图工委为龙头,依托科大、安大、工大等高校核心图书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先进经验,特别是美国OCLC的先进经验,ALISA项目适时启动。
时任图工委主任的徐根应副厅长亲自抓筹备工作,于2002年12月在安徽大学召开了全省图书馆工作会议,全省本专科、新高职共62所院校的分管校长、图书馆长参加了会议。
教育厅副厅长徐根应教授亲临会场作主题报告和会议总结,教育厅高教处黄泽秋处长、解平副处长、图工委许俊达秘书长分别主持会议。
省图工委副主任、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方罗来馆长代表安徽高等学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项目建设方案起草小组向大会提交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该项目的必要性、现有基础、建设目标和内容、系统实施的办法与步骤、预期效益分析等。
该项目的打印稿及其附件同时提交大会代表讨论。
省图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邵正荣介绍了CALIS项目二期建设内容,代表常委会提交了《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并就我省数字资源建设提出见解和具体方案。
这次盛会标志着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三、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ALISA)项目的工作进展
从2002年到2004年,ALISA项目经过近3年的建设实践,现已初步形成共建共享的文献保障体系和资源协调环境。
本项目已获得的工作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1.在安大、科大、工大建成3个电子图书镜象站点,全省高校及教育系统共享28万册电子图书。
这些电子书可以在省内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跨网络连接、检索、阅读或下载图书。
集中解决了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对图书采购的压力,大大缓解了各学校图书复本少、借书难的问题。
2.安徽省高校系统集团采购万方科技期刊系统,供全省高校共享3000种电子核心期刊,一举解决了省内许多新建高校科技文献缺乏的窘境。
3.图工委代表安徽高校集团与有关数据公司谈判取得优惠条件,指导各校自主选择和采购维普科技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等中文学术型科研型文献。
4.按经费支持能力和学校规模分摊,用买断的方式联合采购外文学术文献,其中Springer 由18所高校共建, EBSCO(ASP+BSP)由33所高校共建受益。
World Scientific则由4所高校付款,全省高校共享,目前33所高校直接受益。
5.协调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本科院校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文献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状态信息做到网络检索。
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以惊人速度发展,通过在核心高校建立的镜像站点和其他网络协议,可用数字资源
普遍达到10T以上。
6.全省馆员队伍素质建设加快,图工委教育基地每年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以上。
在科大和安大分别举办图书馆学研究生班,有80人在读。
7.公开发行的安徽省图工委机关刊物《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大力宣传、发动、揭示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情况,发表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8.在召开图书馆馆长年会基础上,不定期进行馆长讨论会,就自动化系统建设、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学术文献联合采购、联合目录建设、数字图书馆专题问题等进行研讨。
核心馆馆长积极参加CALIS、CSDL、CADLIS等国家级学术和工作会议,参与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的工作。
9.ALISA项目促进我省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化建设,近年各高校纷纷进行回溯建库,大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文献的数据库管理,为进一步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操作,安徽高校文献资源系统建设已经达到高校共建、共知、共享的基本目的,高校之间实现了文献资源联合采购、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效果,为安徽省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在教育部CALIS体系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四、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创新
与全国兄弟省份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相比,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在项目设计和做法上有多处创新:
1、制度创新。
政府、图工委、省部委重点高校精诚合作的模式,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典型。
首先是政府发挥指导作用,发动项目;其次是图工委发挥主导作用,把政府与各高校联系起来;再次是重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特别是利用科大、工大这样在全国有影响大学的资源优势和经费优势,进行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配套建设,为地方高校服务;这三个方面优势互补,在图工委框架内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这一做法是独特的,比较适合资金缺乏投入不足的中部省份。
2、共建方式的创新。
一是在外文资源共建模式上,根据不同学校的支付能力和可能使用的数量分摊经费;二是对于一时不能全省统一采购的数据库,如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同方学术期刊网,采取图工委牵头,达成在安徽地区的统一优惠政策,指导各高校自主选购;三是进行项目补贴,如给予参加教学参考书的高校以10%的项目补贴;四是四大高校联合采购World Scientific,让全省高校共享受益;五是政府全额出资。
总之,图工委和高教处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联合共建的方式上不断创新。
3、投入产出效益高。
ALISA项目在2002、2003、2004三年中,政府只投入280万元,达到了资源服务面的最大化,实现了全省90所高校能够共享28万册中文电子图书和3000种中文核心期刊的共享,不仅解决了我省高校的中文图书、中文期刊的文献信息保障,而且使我省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站到了全国各省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前列,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四、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实践成果
ALISA项目现已建成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合肥工大镜像站点,皖南、皖北地区资源中心和医学、农学、财经专业资源中心在建。
共建共享以最小的投入达
到资源服务面的最大化,实现了全省90所高校能够共享28万册中文电子图书和3000种中文核心期刊,一下子解决了新建高校和升格高校的中文图书、中文期刊的文献保障和办学条件瓶颈问题。
高校读者现在已经离不开网络电子资源,服务器任何原因的中断服务,都会有大量读者询问,可见本项目建设是成功、有效的,前景看好。
具体情况如下:
1)2003年4月起开通超星数字图书馆为全省高校服务。
目前,电子图书服务器科大、安大、工大三个镜像站点的服务面各40个高校左右,互有交叉。
电子图书单个站点日下载量达到2000册左右,通过网络阅读电子图书和教学参考书的数量已经达到利用纸本的数量。
2)目前正在进行CALIS教学参考书项目,即将为各参与高校联网服务,必将有力地成为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
3)2003年10月起万方数字化期刊开始为全省高校服务,万方科技期刊子
系统使全省90所高校受益,目前每月下载科技文章40000篇以上。
4)外文文献已经开通使用近8000种,全省高校年度下载量达 180万篇,
有力地推动了省属高校的科研工作和高教教学研究。
5)即将开通法律法规数据库,支撑依法治国方略。
6)ALISA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安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文献数据上网的进程,完成了图书资源的回溯建库,为高校文献资源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的无障碍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1、3期,2003年1、2期和2004年第2期上。
其中,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年2期)、省教育厅副厅长徐根应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面向新世纪,面向信息时代,全面加强安徽高校图书馆建设》(2003年1期)是重要的指导图书馆工作的文件。
许俊达的《迎接教育部评估,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2期)和《落实规程,开拓创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2003年1期)是实施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邵正荣、陈刚的《电子期刊分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2年1期),王春军、许俊达的《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2003年4期)等文章反映了项目进行的部分理论思考。
五、基本成就与不足
综上所述,许俊达教授主持的安徽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项目作为2001年教育厅立项的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和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改善了高校教学条件,有助于我省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全省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该项目采取的政府集中投资、集团联合采购、高水平大学带动一般大学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在本省属于首创,在国内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达到了领先水平。
ALISA项目具有先进性,政府3年280万元的投入可使全省90所高校受益,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作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为大力发展本省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
当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本项目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资金投入与需求尚有较大差距,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新升格高校差距较大,这些前进中的问题,相信在二期继续建设中能够得到克服。
20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