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起于上世纪初叶,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步伐保持一致,对中国文学、革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代表者,其思想蕴含了科学精神、浪漫风格、批判态度、人道主义,其尖锐的笔触揭露着黑暗社会,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觉醒,让人们呐喊。
在其影响和带动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百花齐放,璀璨明亮,对中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起点,对鲁迅的文学思潮进行了阐述,据此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始于上世纪初叶(五四运动),止于新中国建立前,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步伐保持着一致。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现代文学思潮的作用至关重要,成为近现代我国文学繁荣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现代文学的繁荣与灿烂,起源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而中国现代文学中,大家鲁迅又是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下,甚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所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需要与鲁迅的文学很好的结合,为此,本文拟结合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以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概念
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则主要指的是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在文学领域以理论或创作形态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
2、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以文字或文学的形式表现出的反映社会思想变化的文化潮流,由于其与文学紧密的结合,因此,也有人将其简单
的等同于现代文学,但事实上,文学只是其表现的一种形式,是其内涵的外延。
文学思潮的意境要高于文学,是对文学的升华和思念的提炼。
3、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是紧密联系的,二者是互相推动和作用的关系。
其特征总体如下:
一是具有历史性。
其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止于建国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政治处于动荡、秩序的调整之中,有战争,也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性改变更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它从一开始,就烙印上深深的历史印痕。
二是开放性。
其的开始源于一大批赴欧、日留学学生的归来,如鲁迅曾经留学日本,这些留学生的归来,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观点,更是在接受外部事物上持有开放之态度,鲁迅先生就为此提出了“拿来主义”。
三是选择性。
尽管具有开放性,但西方糟粕主义思想却没有或者很难进入于中国现代文学之中,这是因为这些留学或者具有开放性思维的青年人,在祖国处于忧患时节,已经具有了明辨是非的选择观。
四是与传统的结合性。
尽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从一开始是站在反传统的角度上开始思潮涌动的,但在真正的演进过程中,却与传统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思潮中的精华与现代文学思潮很好的结合起来。
五是复杂性。
现代文学思潮的复杂性主要是因当时社会本处于错综复杂中的原因,特定的时期造成了特定背景下思潮的复杂性,各种思潮并起,繁荣了文学,也繁荣了社会。
二、鲁迅推动着中国文学思潮的向前发展
1、鲁迅推动着科学文学思潮的形成
鲁迅自小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医生,其是希望通过科学救国,为此,他东渡日本,潜心学习医学。
鲁迅的这种志向与晚晴时科学思潮的影响极大,尤其是梁启超提出的关注西方“格致”之学,并在此基础上发表的《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深深的影响着鲁迅。
这种氛围,让鲁迅认为科学能够救国,为此,在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之初,他的起步是翻译科幻小说,如《月界旅行》、《北极探险记》等,此时,他倡导的是用科学去战胜迷信,让理智去去除愚昧。
鲁迅为此说,“去庄去
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在鲁迅的眼里,科学小说一定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要包含有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并与人情融合,成为有机整体。
鲁迅这种推崇科学精神,是对“五四”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科学”口号的响应和积极推动。
与陈独秀等人倡导的科学是相一致的。
科学精神的倡导使彼时的中国文坛开始具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正如沈雁冰1922年在《文学与人生》中所言,“近代西洋的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
科学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目的。
”所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这种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被更多的文学家们重视并实践,与鲁迅先生的推动密不可分。
2、鲁迅推动着浪漫文学思潮的形成
浪漫主义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始终有着其璀璨的一笔。
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人的个性也鲜明的体现出来。
尤其是在现实十分桎梏的环境下,要实现自我的挣脱和抗争,浪漫主义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反抗不仅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斗志,也更能起到唤醒民众,觉醒世人之作用。
反抗,是鲁迅的精神动力,也全面体现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
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以极为热情的笔触介绍了以拜伦为代表的19世纪西欧八个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作品,对他们的“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摩罗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于此,他也希望,中国有一大批摩罗诗人,有一批个性鲜明的精神界战士,可以打破旧中国的各种枷锁,打破旧社会的束缚,让人民的斗志得到鼓舞,精神得到焕发,民族得到复兴。
在《文艺偏至论》中,鲁迅提出了个性主义,“陪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政治主张,强调“尊重个人主张和精神”,把个性解放与国家就往和民族复兴紧密联席到一起。
其后,在诸多作品中,如《破恶声论》,也极力反抗旧社会对人民的压制,呼唤个性获得全面的解放。
可以说,鲁迅的这种反抗精神与他自小就受到家族长辈苛刻的教训有直接关系,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个人的潜能能得到无限的发挥的,也是其对浪漫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他的这种浪漫主义精神与“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即个性解放是“五四”的时代精神,是“五四”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典型特征,影响了许多文学,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潮。
如吴虞、胡适、罗家伦等,都成为受到影响者。
3、鲁迅成为批判文学思潮的代表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追求民主、自由、人
权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甚为深广,不仅仅是参加者的广泛,更在于其对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文学思潮上,其作用也十分明显,可以说,颠覆了传统文学思潮,奠定了现代文学思潮的基础。
鲁迅在1918年在《随感录三十八》中尖锐的指出:中国人向来有“个人的自大”和“合群的自大”。
并在小说《伤逝》中借子君所言“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可以说,这些作品代表了鲁迅典型的文学风格:对时事的尖锐批判。
从日本归国后,学医的鲁迅痛感人们心智的愚昧,继而从“医人”转向“医心”,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鲁迅的文学作品,典型的半白话风格,结合了古典文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在其笔下,又极具有尖锐的批判风格。
作品大多以较为隐晦和曲折的手法,对时事和政治进行点评。
如《祥林嫂》、《孔乙己》、《三味书屋》都属于此类代表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并没有明确点出对时事的批判,但却在其笔下,无不见社会的阴暗和让人恨的场景。
典型的《祥林嫂》失去儿子后痛苦的情况,《孔乙己》的茴香豆等。
在时事不断激化,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鲁迅先生的这种隐晦手法较少运用了,而是更多的采取了直接呼吁和呐喊的方式。
如在《纪念刘和珍君》文里,一开始就如此说: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文中,多次发起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文章也直接对段祺瑞政府进行了点名批判。
后来,这样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他的这种文学写作风格,是当时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类型之一,以鲁迅为代表,形成了现实批判文学。
4、鲁迅推动人道主义思潮的形成
人道主义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尺,把人性作为各种事物的出发点。
人道主义是14世纪后半期由意大利兴起而扩散到欧洲的。
在鲁迅的作品中,对人性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创作。
在早期的文章中,鲁迅对人性和
兽性进行了区别。
鲁迅认为,“吃人性”就是兽性的体现,所谓“吃人”的社会,意思就是人对人的残酷剥削、压迫。
“人性”是与“兽性”对立的,在人性中,人是有尊严的、道德自律的,具有个人权利和博爱精神的。
鲁迅还认为,未来的社会是没有人吃人的,“野蛮的人”会逐渐进化为“真人”,“人性”的光芒会激发出来,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为此,鲁迅大力提倡人道主义思想。
鲁迅首先对独立个体的人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个性,要激发人的创造性,为此,要打破封建专制制度。
其次,则要对世界上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给予同情和关注,要关心人,为了人。
其与周作人一起翻译的作品《城外小说集》的核心之一就是对北欧诸小国如波澜、波斯尼亚、新希腊等国家作价关心中下层人民的作品。
除此以外,鲁迅还对底层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的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是这个社会所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迫害所致。
第三,鲁迅的人道主义还体现在博爱精神上。
他的博爱精神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和中华儒家的仁爱精神。
是他早年受到托尔斯泰博爱思想影响的结果。
鲁迅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通过文学作品广泛的传播,并影响着一代又一达人的奋斗历程,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
如其弟周作人在五四运动的初期,用《人的文学》、《贫民文学》、《思想革命》三篇文章,将自己的文学主张中人道主义精神全盘托出。
在鲁迅的影响下,像周作人这样的文学家还很多很多,他们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上,成为了极为有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
三、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即使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也依旧巨大,光芒也十分的灿烂。
作为大家,鲁迅也只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但其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有着较大的影响。
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以及所代表的文学思想,我们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作出如下总结:
1、百花齐放敢于放言
上世纪上半页,我国政治局势动乱不安,战乱频繁,封建余孽、军阀帝国等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使是在文学领域,也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桎梏。
然而,有压迫必有反抗,人民的反抗情绪就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大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生以及受到国外苏俄思想影响的进步人士,在压迫之中,用自己倔强的笔触写下
了一篇篇影响着世人精神和思想的文章。
在这个时期,文学是灿烂的,思想是多元的。
既有代表传统的思想,如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后期思想,又有代表先进的文化思想,就如鲁迅、沈雁冰等,这些人,并没有被残酷的时局所害怕,更没有选择退缩,反而是山有险阻更要行,一如鲁迅,在其学生刘和珍、朋友闻一多等遇难后,反倒选择直面应对,将隐晦的笔触公开化,直指当局统治。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种思想,其他的浪漫主义、科幻主义、写实主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绽放。
可以说,在历朝历代下,在如此压迫之下,敢于公开宣言,是不多见的。
更为可贵的是,这么多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没有选择做“御用文人”,可以说是时代之福,中国之幸。
2、对中国发展的深刻影响
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写照,文学思潮是人们内心的呐喊,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能起到一定的影响效果,每一种文学思潮,都能激荡起人们内心的激情。
鲁迅的作品能被社会广泛的认可并能被各界高度评价。
伟人毛泽东为此先后给予了两次撰文肯定,第二次的评价极高,“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事实上,许多青年都是在这些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下,走上进步之路,走向革命之途。
所以,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在于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创作者,他们既是文学的推动者,也是文学思潮理论方面的倡导者,更是文学思潮创作方面的实践者。
他们掀起的思潮包涵了丰富的内容,又因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掀起的思潮具有了世界意义,影响了中国现代时期一个又一个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最终助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居功至伟。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和中国现代文学紧密相连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开放而多元的,是与时代的发展脉络相呼吸的。
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将他们的思想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一篇篇文章中,繁荣了文学思想,唤醒了沉睡的时代,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璀璨之星。
参考文献:
[1]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上海生活书店,1939
[2]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07)
[3] 马良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
[5]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6]付建丹,刘霞。
鲁迅与20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走向.文艺争鸣,2012(04)
[7] 李琳. 鲁迅与左翼文学思潮.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8(06)
[8] 张燕.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文艺论坛.2009(08)
[9]李琳.鲁迅与左翼文学思潮. 学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