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学】Museology
1 文物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
“文物预防性保护”这个概念是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预防性保护已成为国际文物保护的共识。
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对应,一个是主动保护,一个是被动保护,一个针对文物环境,一个针对文物本体。
国际上对预防性保护有不同的解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和国际文物修复协会(IIC)对预防性保护概念有所不同,但理念基本一致。
我国预防性保护的内涵是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洁净、稳定”的安全保存环境,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
“洁净”环境就是指控制文物收藏、展示等保存环境中特定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处于安全阈值以内;“稳定”环境是指保持文物保存环境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相对湿度、温度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2 预防性保护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国家文物局在“九五”“十五”期间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列为文物保护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组织开展了《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环境质量标准》课题。
2003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分别在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和湖北省武汉市博物馆展开达标建设示范工程,其后又扩大到5家试点博物馆。
“十一五”以来,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一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系统研究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建立我国基于“洁净”概念的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及全国馆藏文物环境监测平台的研究方向,获得了一批技术和设施成果。
进入“十二五”,国家文物局设立了预防性保护的发展目标,以及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了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制定了“国家宝藏计划”并设立了“预防性保护”专项经费;与工信部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动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净化、调湿设备,智能展柜、存储装置、熏蒸消毒设备以及文物防震装置、多功能实验平台等的建设,推进性能优异、适用性强的整体解决方案。
“十三五”以来,预防性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出了“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尤其是智能化的监测、调控、存储、养护等专业设备取得很大进步,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和应用平台建设,通过修订完善技术标准,引导产品质量提升和市场规范发展。
3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主要内容
广义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包括很多方面,有国家层面、政策层面以及具体操作层面,但针对博物馆、文物研究所等一个具体的文物收藏、研究或展示单位,预防性保护就有一定的狭义性。
预防性保护工作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3.1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调控
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集中在库房和展厅,其保存环境的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在这两个区域进行,当然还要加上博物馆所处的室外环境。
系统来说就是室外环境、博物馆室内的大环境、展厅库房的小环境和展柜囊匣的微环境。
主要监测内容有空气的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灰尘颗粒、有害生物等。
通过环境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比对,对危害馆藏文物的环境指标进行调控,以达到洁净、稳定的目的。
调控主要针对小环境和微环境,当然对室内大环境也有一定要求,但主要是对小环境和微环境实施调控。
例如,调节库房、
探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张晋锋
(晋城博物馆,山西…晋城…048026)
摘 要: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工作的重点,近二十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预防性保护逐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
通过了解我国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发展进程,增强对预防性保护的理解,梳理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工作内容,提出基层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博物馆;藏品;环境
【作者简介】张晋锋(1977—),男,本科,文博馆员,晋城博物馆保管部部长,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与管理。
154Vol.180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展厅乃至展柜的温湿度,吸附有害气体和灰尘,灭杀有害生物等。
3.2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光照强度的监测和曝光量的
控制
博物馆的文物一般放在室内,要么在库房,要么在展厅。
库房一般应选择避光场所,采用人工光源、一般照明的方式,控制相对简单。
一些基层博物馆条件有限,藏品库房是由其他房间改造而成的,这就需要对它进行简单改造,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安装能遮光的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减少阳光紫外线对藏品的损害。
新建博物馆的库房,一般都能满足藏品存放避光的基本条件。
因为藏品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黑暗或低照度环境的,所以对光线照度和年曝光量没有特殊的规定。
在库房主要是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照亮整个场所,一般选择低紫外线、显色指数高的节能型灯具。
按照《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23863-2009)的要求,周转库地面满足50勒克斯、藏品库房地面满足75勒克斯、藏品提看室满足0.75米水平面150勒克斯即可。
实际操作中,应先设计藏品柜架和操作台的布局,再设计灯具的位置。
灯具安装完成后,每个库房测量几处,取平均值计算符合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测量新安装的灯具的初始照度后还需要乘以一个维护系数(库房一般取0.8),才是正常维持的照度值。
相对于库房,展厅的照度就复杂一些。
首先采光方式有自然和人工两种,人工采光方式又有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两种,照明时间有正常开放和闭馆的区别,所以展厅的光照控制需要监测和综合计算。
为满足参观需求,观众正常行走需要有正常照明,展品需要有局部照明,闭馆期间还有特殊照明。
展厅的照明一般是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叠加,给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和参观效果。
展厅的照明设计相当复杂,但对藏品的照度和年曝光量控制相对简单,只是需要测量和计算而已。
对于照度的控制,只需要测量藏品表面的照度即可。
对光特别敏感的有织绣品、绘画、纸质物品、彩绘陶(石)器、染色皮革、动物标本等,它们的照度不大于50勒克斯。
对于对光敏感的如油画、普通皮革、银质品、牙骨角器、宝玉石器、竹木雕和漆器等,照度不大于150勒克斯。
其他对光不敏感的如其他金属制品、石器、陶瓷器、矿石标本、玻璃制品、珐琅器等,要求照度不大于300勒克斯。
同样,展厅新安装灯具的测量值需要乘以一个0.8的维护系数。
对光线敏感的藏品,不仅要考虑它的照度是否过高,还要计算展品的年曝光量,对于不符合的还要通过灯光控制或减少展出时间来调控。
对光特别敏感的藏品,年曝光量要控制在50000lx·h以下。
对于对光敏感的如油画、普通皮革、银质品、牙骨角器、宝玉石器、竹木雕和漆器等,年曝光量要控制在360000lx·h以下。
以书画为例,展出期间平均照度50勒克斯,闭馆期间平均照度以10勒克斯计算,每天展出9小时,每周展出6天,最大年曝光量为50000lx·h,最长年展出时间为13周。
也就是说,算上布展和撤展时间,展出时间应控制在3个月以内,才能保证书画类展品不受紫外线的损害。
3.3 藏品储存和展示柜架
除了一些特殊的藏品外,博物馆的藏品一般都放置在柜架上。
在库房是存储柜,在展厅是展示柜。
藏品库房的存储柜,一般选择坚实耐用的钢制柜架。
老式的存储柜木质的居多,由于防虫、防火性能不足和本身散发一些有害物质,近几年来,逐渐被钢制柜架代替。
展厅的展示柜也是如此,全封闭的钢制玻璃展柜,逐渐代替了老式的展示柜,基本能满足预防性保护的要求。
除此之外,钢制柜架还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从温湿度和灯光等多个方面满足藏品预防性保护的需求。
此外,对于特殊地区还可以定制特殊功能的柜架,比如地震多发区,可以增加减震防震功能。
3.4 藏品存放囊匣
藏品存放囊匣是保护藏品的第一道关,也是最基础的。
囊匣是避免在藏品存放、搬运、移动时发生磕碰等意外损害的重要装备。
囊匣还给藏品提供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一个良好的微环境,能够减少和减缓外部环境对文物损坏的程度和速度。
即使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存放于囊匣中的文物周围的微环境的变化会很小。
同时,文物囊匣还可以阻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文物的直接危害,避免紫外线对文物的照射,防止尘埃落在器物之上,减少霉菌及微生物的滋长。
总之,囊匣对于文物的保存、隔绝有害气体、缓解外部环境的影响、延长文物的寿命、提高博物馆的保护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囊匣按照材质可分为无酸纸囊匣、传统囊匣和复合材料囊匣。
不同材质的囊匣,各有其优缺点,可以视文物的情况为其配备合适的囊匣。
不论采用哪种材质,都要选择安全、环保、可靠性高的材料和工艺来制作。
囊匣最好是为文物量身定做,确保大小尺寸合适。
对于尺寸差别不大的文物,也可以定做一批尺寸相同的囊匣,便于批量加工和存放。
3.5 基础保养和病害评估
基础保养主要指日常清洁和灭虫杀菌,病害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藏品病害的检测、分析,评估藏品的劣化风险,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基层博物馆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灭虫杀菌和病害评估时,可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完成。
根据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
155
2020.05(上)
【博物馆学】Museology
4 预防性保护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多,并且需要多部门配合,这就需要加强管理和协调。
第一,博物馆领导要有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意识,明白预防性保护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要把预防性保护工作放在藏品保护工作的最前面。
第二,要明确分工、加强协调。
预防性保护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干好的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
最基础的需要藏品保管部门、陈展部门以及技术、后勤部门共同完成。
就基层博物馆来说,藏品保管部门要负起责任来,牵头整个馆里的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
第三,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常抓不懈,不能因为目前的成绩或效果不大而放松。
一旦放松,博物馆藏品就可能受到损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 小结
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预防性保护工作也要遵循这一方针开展。
明确预防性保护为主,抢救性保护并重,合理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在保护工作中加强管理和协调,做到步调一致、目标一致,把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做好。
■
参考文献
[1]徐方圆,吴来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发展浅析[N].中国文物报,2019-11-08(005).
[2]李一鸣,崔波,卢阳.天津博物馆 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实时守卫文物安全[N].中国文物报,2019-10-22(007).
◆资讯◆
山东寿光现商周、唐宋盐业遗址 再现数千年制盐景象
夹杂着大量草木灰的黑灰色土层、十几厘米深的硬面卤水沟、满是锈蚀痕迹的大铁块……在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侯辛庄村东北约500米处,随着潍坊市博物馆考古队员对古“济水”航道小清河流域遗址的勘探、挖掘,一处唐宋时期盐业遗存逐渐显露地表,再现唐宋时期工人制盐景象。
记者14日在考古工地现场看到,侯辛庄东北遗址北部紧邻小清河,东部大整体呈长方形,东西宽度约150米,南北长约350米,面积约5.2万平方米。
考古工地布设了6个10乘10米的探方,北部三个探方一条东西向卤水沟遗迹横穿而过,探方内部还零星分散着几个灰坑、柱洞遗迹。
据潍坊市博物馆考古科科长翟松岩介绍,这条卤水沟遗迹开口宽约5米、深约1.5米,遗址北侧、西北侧还发现了相对独立存在的一大片灰土层及形制独特的灶址。
目前,从遗址整个暴露面积来看,至少存在三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
翟松岩介绍说,整个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为三层,出土了铁片、草木灰、碎砖、白色钙化物、铁锈渣、石灰石等文化遗存,其中铁片、大铁块可能为当时的煮盐工具,锈蚀程度比较高;白色的钙化物是卤水中钙镁的碳酸盐沉积;
石灰石则是增强炉渣流动性的助溶剂,也可能与当时的制盐工艺有关。
“与以往的盐业遗址发掘情况不同,该遗址首次在草木灰中发现了大量的渣状物、铁块、石灰石、碎砖块等。
”翟松岩介绍说,随着发掘的深入,该遗址并没有发掘出模具、煤炭等与铸造业相关的材料。
目前的遗迹现象证明,它是与制盐有关的遗址。
但由于本次发掘面积较小,对遗址只进行了局部揭露,整个大遗址是否还与铸造、修补煮盐工具有关,尚需更多的发掘资料及标本检测结果来证实。
据寿光市羊口镇党委书记田太卿介绍,羊口镇靠近渤海,制盐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原盐产区,地下卤水储量为29亿立方米,年产原盐200万吨以上,溴素1万吨,境内有多个大型盐业生产企业。
早在2009年,双王城水库附近便发现了80余处不同时期与制盐有关的遗址,比较完整地揭露了商周时期盐业作坊遗迹,对了解古代尤其是商周时期的盐业工艺流程以及古代煮盐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考古网)
156Vol.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