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宁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

《登高》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5)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劝学》
(6)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

《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

少为诸生,举孝廉。

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

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

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

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

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书奏不省。

益州刺史种嵩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

冀从乔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

累迁大鸿胪。

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往,冀又衔之。

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

桓帝将纳梁冀妹,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不听。

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赃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日忤于冀。

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

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

在位数月,以地震免。

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

”帝亦怨之。

及清河王蒜事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策免而已。

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乔不肯。

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

妻、子归故郡。

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

生重于义,全生可也。

(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帝将纳梁冀妹纳:娶
B.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属:嘱托
C.冀又衔之衔:恨
D.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安:安定
3.以下四句话,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
A.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梁让)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B.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桓帝)不听。

C.(你)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D.(杜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乔做光禄大夫巡察兖州,处事公正,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且不惧陈留太守梁让与大将军梁冀有亲属关系,而勇于揭发其收受贿赂的行为。

B.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没有功绩而被封官,杜乔上书顺帝要赏罚分明,并揭发梁氏一门的罪行,得到上级的支持。

C.宦官唐衡等人共同诬陷杜乔,请求逮捕并治他的罪,但梁太后一向知道杜乔忠诚,没有治他的罪,这使梁冀非常愤怒。

D.作者以史家的眼光评价杜乔能够舍身取义,启示后人要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分)
(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民遗憾地告诉琴说,学堂的游艺会大概不会开了,开放女禁的事也没了。

琴好生失望。

B、觉慧把琴的信交给觉民,回到家里,正要去见祖父,却听见祖父房里闹成一片。

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

C、“我们家要出一个叛徒。

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

”这句话是觉新说的。

在觉新的帮助下,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琴和《利群周报》的朋友们,乘船去了上海。

D、陈姨太不许瑞珏在家分娩。

觉新对长辈们还报有期待,想去讲道理。

觉民认为“担当不起不孝的罪名”,便没有多说什么。

觉慧的态度则是异常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E、琴哭得更伤心了,她挣脱了母亲的手。

好像在跟谁挣扎似的,她悲声地喃喃说:“我不走那条路。

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

……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

”母亲的话触动了琴对女子命运不公的质疑和愤慨,以至于伤心痛苦。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简述高家捉鬼的闹剧。

(2)请简述觉慧花园定情的故事。

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节选)
只要提到“虚构”,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真实”,从古典文学一直到十八世纪,“虚构”作为“欺骗”的意思,总是附属于神学或者认识论的框架内。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学虚构才得到承认并被推崇。

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对此做出了理论贡献,他指出“虚构”不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只不过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已。

文学虚构既然是语言,就必然具有语义学的意义,同时,它还是审美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及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只是这些,文学虚构最有价值的还在于它具有人类学的功能,能让我们认清现实获得真实感。

伊瑟尔把文学虚构与“现实”和“想象”相提并论,指出这三者是形成千变
“文本世界”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才有价值和意义,才有真理性和伦理性。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的价值,是它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比它们更具有解放和超越的能力。

首先,在基督教传统中,“上帝”这个形象是经过多重虚构形成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人类世界的狭小偏窄,然而宗教虚构对人类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但是,我们要看到宗教虚构的巨大缺陷,它的和谐虚构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象。

相比之下,文学虚构比宗教更有价值,这是英国作家毛姆深刻地指出过的事实。

“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

上帝却没有这样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

”(毛姆)在虚构作品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审美体验,是以神圣感为特征的生命意识的自觉;然而宗教中却含有政治的权力因素,它是以控制和束缚人们为主要目的。

其次,意识形态的虚构更是一种和谐的虚构,在它的笼罩下,我们往往很难挣脱它的严丝密封的控制,也难以认清它无孔不入的本性。

而在文学虚构的世界里,我们会以“置身其中和置身其外”的双重视角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

欣赏作品时我们会把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移情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死观,这样,我们的生活无形中得到改变。

“我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以一种极好的间接的方式改变了世界。

”(弗兰克·克默德)伊瑟尔正确地指出,文学虚构行为的选择、融合和自我揭示能力,使我们看到意识形态的破绽,因而能够不被蒙骗。

文学虚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属性,不但给困境中的人们以慰藉和希望,而且能够刺破意识形态虚构和宗教虚构的欺骗性和虚幻性。

“涉及人类的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只有当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打开大门,使人们得以进入已创造的世界后,他们才能懂得,为什么宗教和政治组织如此害怕这种创造过程,并寻找一切借口去限制、控制或铲除它。

”(诺思洛普·弗莱)弗莱的文学人类学见解是深刻的,人类的自我理解和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够穿透“假象”的文学虚构实现的。

10.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世界”经过了文学家的重新虚构,因而就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价值和意义。

B. 宗教虚构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它能较大程度地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象。

C. 通过文学虚构获得的真实感,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界”。

D. 欣赏文学作品往往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地改变了世界。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虚构具有语义学的意义,是一种审美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文学虚构能使人们认识到政治意识形态的破绽,从而能够不被蒙骗。

C. 文学虚构的世界,人们既要“置身其中”,又要人们“置身其外”才能重新体验。

D. 文学虚构能够穿透“假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人类实现自我理解和解放。

12.文学虚构“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狼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

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

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

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

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

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

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

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

他应承了侄子的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

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

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

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

“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

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

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怵。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微型小说选刊》)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侄儿平时养尊处优,较少锻炼,再加上目睹猎狼的精彩场面,饿狼的悲惨结局而紧张兴奋,因而额头上冒出了汗。

B. 文中三次提到处方,第一次是侄子回顾老中医开处方,第二次是陶大夫看处方,前两次描写做足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打狼情节层层铺垫;第三次是结尾处陶大夫点明处方深意,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C. 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了震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D. 米兰·昆德拉把小说家分为三类:叙述式,描写式,思考故事式。

尹全生的这篇小说,属于描写式,这篇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入胜,做到小说和故事有机结合,让读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

E.作者曾说“从小我角度认识事物只能是鸡零狗碎,虽洋洋万言不能称其大。

如果从大我即一个社会阶层或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视角去发现挖掘揭示社会复杂生活的境遇再小也是大。

”这样看,这篇小小说应属于“小”作品。

14.根据病人陈述的内容和陶大夫的观察,要想真正治好“侄子”的病,应该怎么“诊断”?(4分)
诊断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病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打狼是帮助病人作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

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

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

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

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

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

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
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

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

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

”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

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

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

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

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

”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14.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15.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随时受不了”这句语词来自一个叫崔成浩的朝鲜人写的微博,他自称被派到中国留学。

崔成浩用一本正经的口气,对朝鲜的现实进行了大规模恶搞,我相信真正的朝鲜人没这个胆量。

崔成浩的习惯用语是“一本正经”和“随时受不了”。

试举一例:① “那时,金正日将军一本正经地视察冬季蔬菜生产,对冬季能生产粗长翠绿的黄瓜交口称赞。


崔成浩用官方语言体系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解构,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②不但戏谑了神圣,又娱乐了大众。

这两个词引发了模仿潮,很多人在微博上用“一本正经”绚耀自己的不正经,用“随时受不了”显摆自己很愉悦的心情。

(1)划线句①中有一个成语用错,请改正。

(1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二段中有一个错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_____改为_____
(3)划线句②有语病,请改正。

(2分)
17、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2分)
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

①辛辛苦苦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③浩浩荡荡④放怀一笑
⑤是亦足矣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⑦吾其归欤⑧流播四方
答:上联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冲冠一怒为红灯”:7月9日晚,兰州一老教师手拿砖块站在斑马线上,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便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

直到目前,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

(7月12日《兰州晨报》)
“拍砖”老教师,年过七旬,“一砸成名”。

面对记者老人坦承:“我只砸车体,不砸玻璃,砸玻璃会伤及路人和车内的人。

计划中,打算连砸一周。

”看来老教师粗中有细,砸车是“有预谋”的,而非一时冲动,见车就砸。

各大网站就此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景象:调查显示,33万人中有16万人支持老人砸车行为——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受到教训,砸得好砸得解气;仅有6万多人认为老人行为过激——砸车违法,不应提倡。

之所以说这个结果不尴不尬,是因为面对飞向车辆的愤怒而暴力的板砖,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民,竟然与事发现场的围观民众发出了一样的“叫好声”,当然据老人讲,现场的人们更踊跃,“还有人响应我,同我一起砸,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

”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我们这个大力倡建的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难道说这些人的法律理性如此淡漠,竟不知砸车违法,甚至会无意伤人吗?哪怕你砸得再小心,也会总有失手的时候吧?
你对老汉砸车行为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表达简明连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中的观念?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