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好母亲事迹材料》
好母亲事迹材料
走进蓬莱紫荆山街道办事处武霖社区,提起李玉香,许多人都会感叹不已。
现年50岁的她,只是武霖社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
然而就是她,在丈夫重病不能劳动、母亲年迈瘫痪在床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夏卖菠萝,冬卖地瓜撑起了这个家,并且供双胞胎儿子上了大学。
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让人真正看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伟大。
善良的母亲:再穷也不分离
武霖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
李玉香两口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庄稼地,婚后一直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其乐融融。
1987年2 月2日,对李玉香夫妇来说是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吴超和吴越降生了,这对于初为人母的李玉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悦:家更像个家了,也更温馨了。
然而喜悦的背后,李玉香也隐隐有些担忧:家里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丈夫心脏一直不好,平素里看病吃药,花销本来就不小,现在又凭添了两张嘴,日子过得就更加窘迫了。
周边的邻居、熟悉李玉香处境的人都劝她把双胞胎儿子送出去一个,只留养一个。
李玉香也动心过,毕竟那样确实能减轻负担。
然而母子连心,一想到母子要分开、小哥俩要分开,心地善良的李玉香心中就阵阵酸楚,最终还是没忍心这么做。
小哥俩灿烂天真的笑容也成了李玉香夫妇生活的动力,夫妻俩暗下决心,无论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小哥俩抚养成人。
日子就这样在夫妻俩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小哥俩要上小学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对于每一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数字。
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确保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李玉香夫妇就更加忙碌了,每天凌晨三点就爬起床去市场进菜。
别人只赶早市,就卖半上午,而李玉香既赶早市又赶晚市,一卖就是一天,中午还要瞅功夫回家给孩子们准备午饭,晚上还要缝洗衣物、拾掇家务。
李玉香家的灯总是全村亮得最早、关得最晚的,春去冬来,冬去春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如此。
母亲无尽的操劳、慈祥的面容、质朴的背影,也深深砌刻在了小吴超和小吴越的心灵深处。
兄弟俩从小就非常懂事,非常体会母亲的操劳,非常懂得现阶段只有刻苦用功,好好学习,才能回报母亲,回报这个家庭,每个学期都把喜报拿回家。
李玉香也因儿子优异的成绩、懂事的表现而更加自豪,更加辛劳。
全家人都在为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
伟大的母亲:再难也不抛弃
然而,命运似乎存心和李玉香过不去。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先是80多岁的老母亲又因脑溢血造成后遗症,瘫痪再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痪老年痴呆症,开始丈夫还能帮着照顾母亲,可是后来丈夫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即使不住院也必须静养,不能劳动,也不能照顾母亲,那可真是段李玉香不堪回首的苦日子。
以前日子虽然苦些,夫妻俩互相扶持,彼此有个照应,倒也苦中有乐,可如今丈夫、母亲双双病倒,全家的负担都重重地压在了她一个女人身上。
那段时间,李玉香心里压力非常大,暗地里没少流眼泪。
可
在母亲、丈夫和孩子们面前,她的笑容一点也不比平时少。
她深知她这个时候就是全家人的天,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倒下,母亲要照顾,丈夫的病要治,孩子们的学更要上。
面对苦难,李玉香选择了坚强。
自己一个人无法再贩卖青菜,她就改卖菠萝。
没有卖菠萝的经验,她就偷师学艺,看人家怎么削皮,怎么储藏。
菠萝夏天生意好做,冬天相对冷清,她又开始学卖烤地瓜。
从此,夏卖菠萝,冬卖地瓜就成了李
玉香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此,无论是酷暑严寒,霜雨雪风,在蓬莱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李玉香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的身影,同时还要给母亲喂水喂饭、擦屎端尿。
从此,李玉香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只要电源未被切断,就一直不知疲惫地工作着。
我们很难想象自丈夫病重不能劳动以来两年多年的光阴中,李玉香是如何靠自己一个人,靠这一两块钱一斤的菠萝、地瓜生意,硬生生地撑起了这个家,硬生生地维持着丈夫、母亲的医疗费用,硬生生地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李玉香自己能够体味。
然而,我们肯定能够强烈感受到,李玉香那份对母亲、丈夫、对儿子真挚浓厚的爱,李玉香心中那坚贞不渝地信念:再苦再累,也绝不能因为缺钱不照顾母亲,绝不能因为缺钱让丈夫倒下,绝不能因为缺钱孩子们失学。
坚韧的母亲:再苦也不屈服
为了能多卖一个菠萝,多卖一个地瓜,多挣一分钱,李玉香对自己苛刻到了极点。
中午要是不回家,午餐就是自备的干馒头配冷水。
甚至为了怕上厕所会耽误买卖,就尽量少喝水,挤出时间回家照顾一下母亲。
然而,对于儿子,对于丈夫,对于母亲,她却非常慷慨。
晚上收摊的时候,经常会捎些好吃的回家。
时不常地还会购买些营养补品。
孩子们不忍心母亲过度劳累,常嚷着要来帮忙,可都被李玉香拒绝了。
她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未来,自己能承受的都承受了,自己能干的都干了。
在村里的照顾下,李玉香还找了份扫街道的工作,这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而这让李玉香非常满足。
因为她觉得,天下母亲都一样,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们好了,她就知足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吴超和吴越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考上了潍坊医学院。
其实,小哥俩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之所以报考医学院,孩子们就是为了以后能把父亲的病治好,父亲病好了,母亲也能轻松些。
在大学里,孩子们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生活非常节俭,学习也很刻苦,年年能拿到奖学金。
孩子的聪明懂事,慰籍着李玉香的心灵。
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孩子有过多的负担和过多的忧虑。
今年母亲节期间烟台电视台对李玉香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用挚爱谱就的不平凡的母亲之歌很快传遍了仙境大地,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而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周敬娥居住在旬阳县石门乡楼房河村西岱顶脚下,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面对丈夫常年不在身边,坚持扛着多病的身躯,勇挑家庭重担,用爱心奉献年逾八
旬的公婆,痴心爱国拥军,含辛茹苦教子戌边。
以巅峰般高大胸襟,似汉水流长的情怀,用情和爱谱写出新时期心系国防,拥军报国的感人篇章。
以德为本,培养教育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开端,而母亲就是孩子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周敬娥的丈夫是一名乡镇普通干部,因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常常顾不上家,周敬娥自己默默地支撑家庭的重任,承载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生活的双重重担。
对孩子的教育重任更是大多由她来承担,自然成了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也决定着孩子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
她在教育孩子时注重的是全面的培养,将其教育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教育方面,周敬娥以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见的各种烦恼,教育孩子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
常常用以前的艰苦经历告诉孩子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并引导孩子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和勇气,锻炼孩子坚忍不拔、正直诚信的秉性;在与别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要谦让有礼、先人后己的品格;用言行教育孩子要正直老实做人。
周敬娥在家里是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邻里之间,在村里尽力帮助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为村里妇女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她以独特的女性母爱天性处处为未成年孩子利益着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勉励他们继续读书,立志成才。
送子参军报效国家
周敬娥在还是姑娘的时候她就有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当名女兵保家卫国。
然而,她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村里成立民兵连时,她便第一个报名当上了民兵。
在当民兵时,就苦练军事本领,由于表现突出,被推选担任了村民兵连的副排长。
周敬娥带领女民兵们除了协助村里维护社会治安外,还积极为群众做好事、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受到了乡亲们的赞赏。
1981年嫁到楼房河村后,周敬娥秉承了当民兵时养成的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同丈夫热心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邻舍百家缺东少西或向周敬娥夫妇借个百儿八十元钱的从不落空,夫妇俩很受乡亲们的尊重。
2009年夏天,儿子储德鹏大学毕业后,周敬娥和丈夫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马上帮助儿子找工作,而是了解儿子毕业后的打算,引导儿子报名参军,到部队的大熔炉里锤打成材。
父母的教诲儿子使其作出了当兵保卫家国的决定。
2009年冬季征兵一开始,储德鹏便带头报名,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其他3名适龄青年也积极报名应征。
因为身体素质好,反应机敏,储德鹏和同村另一名男青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
当儿子储德鹏身披红花在锣鼓声里奔赴军营的时刻,周敬娥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自豪,她年轻时的梦想终于在儿子身上实现了。
在依依惜别之时,周敬娥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到了部队上,一定要当个好兵,保好家卫好国,家里等着你立功的消息……”
励兵育子好母亲
从儿子步入军营的第一天起,她的心就伴随儿子飞到了西北边陲,大漠哨所;中央七台《军事报道》节目便是她与远在千里之外儿子共享欢乐的平台;悠悠母子情浸润着她的爱子心,更流淌着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怀、报国情。
面对艰苦的环境,儿子欲打退堂鼓,她总是以慈母柔情疏导儿子;通过千里电波鸿雁传书沟通起母子间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教子戍边;鼓励儿子勇于面对人生的艰辛,“好男儿志在四方,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母亲谆谆教诲,一封封书信,像一盏明亮的灯……,在慈母的熏陶、教育下,成了儿子前进路上的一级级台阶。
昔日岳母刺字传佳话,今日周母教子谱新篇。
周敬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而今已进入知命之年,在农村长期的艰苦劳动中,使她不仅体弱多病,而且患有严重的颈椎、腰椎等疾病。
病魔让她整天没有断过痛而轻松过。
自儿子入伍以后,疾病与疼痛始终没有离过体、脱过身,但她在给儿子的书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
今春的一天,她又犯病卧床,当儿子与她通电话时,为了不影响儿子紧张的军训,她微笑着说:“儿子,你放心我身体硬朗着呢,每顿还能吃两碗饭,家里的事情就不要操心,古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安心练好本领、立志报效祖国才是你的天职”。
并再三叮咛儿子: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一切要自立、自强。
在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仅靠丈夫每月两千多元的微薄薪水,支撑着一家老小,加之周敬娥本人体弱多病,已是捉襟见肘。
为了帮丈夫分忧,她扛着多病的身躯经常帮人打零工,贴补家计。
秉承勤为本、俭为荣、苦为乐的传统家训和苦乐观,不疲辛劳、操持家务、无怨无悔,面对落下数万元的债务和重重困难,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即便是遇到再苦再难的事,她也从来没有向政府和组织透露过任何困难,独自承担苦与乐。
这爱山高地厚;这情似水流长!她那“舍小家顾大家”的,宽广胸怀不无感动着该乡所有的军人家属。
追求家庭安康,当好“贤内助”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的妻子,为了丈夫能干出成绩,她除了赡养好父母以外,还承担所有的家务,因丈夫工作的繁忙没有节假日,她非常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从不埋怨,妥善处理好家务与丈夫工作的关系,尽量减少他的后顾之忧,从不拖丈夫的后腿。
在给予丈夫工作上无形的大力支持的同时,她对自己的品格也严格要求,时刻告诫自己要当好贤内助、廉内助,经常提醒丈夫也要做到清正廉洁。
在周敬娥的默默支持下,丈夫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周敬娥头上还有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公婆一直跟随着她生活,在公婆面前,周敬娥就是一个孝顺的乖女儿,时刻铭记“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就算在最忙的时候,她也要抽空与婆婆谝古今、拉家常,时而还陪着婆婆外出散步……。
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和浆洗穿用,百般让老人们天天开心。
在老人心烦时她总是以微笑的面孔对待,让老人们笑口常开。
周敬娥,她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却也算得上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邻里之间她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尊长爱幼的好邻居、好长辈;在家人面前,她称得上是一位
无微不至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篇二:《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用挚爱撑起一片蓝天
——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a8、母亲年迈瘫痪在床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夏卖菠萝,冬卖地瓜撑起了这个家,并且供双胞胎儿子上了大学。
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让人真正看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伟大。
{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善良的母亲:再穷也不分离{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武霖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
李玉香两口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庄稼地,婚后一直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其乐融融。
1987年2 月2日,对李玉香夫妇来说是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吴超和吴越降生了,这对于初为人母的李玉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悦:家更像个家了,也更温馨了。
然而喜悦的背后,李玉香也隐隐有些担忧:家里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丈夫心脏一直不好,平素里看病吃药,花销本来就不小,现在又凭添了两张嘴,日子过得就更加窘迫了。
周边的邻居、熟悉李玉香处境的人都劝她把双胞胎儿子送出去一个,只留养一个。
李玉香也动心过,毕竟那样确实能减轻负担。
然而母子连心,一想到母子要分开、小哥俩要分开,心地善良的李玉香心中就阵阵酸楚,最终还是没忍心这么做。
小哥俩灿烂天真的笑容也成了李玉香夫妇生活的动力,夫妻俩暗下决心,无论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小哥俩抚养成人。
日子就这样在夫妻俩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小哥俩要上小学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对于每一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数字。
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确保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李玉香夫妇就更加忙碌了,每天凌晨三点就爬起床去市场进菜。
别人只赶早市,就卖半上午,而李玉香既赶早市又赶晚市,一卖就是一天,中午还要瞅功夫回家给孩子们准备午饭,晚上还要缝洗衣物、拾掇家务。
李玉香家的灯总是全村亮得最早、关得最晚的,春去冬来,冬去春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如此。
母亲无尽的操劳、慈祥的面容、质朴的背影,也深深砌刻在了小吴超和小吴越的心灵深处。
兄弟俩从小就非常懂事,非常体会母亲的操劳,非常懂得现阶段只有刻苦用功,好好学习,才能回报母亲,回报这个家庭,每个学期都把喜报拿回家。
李玉香也因儿子优异的成绩、懂事的表现而更加自豪,更加辛劳。
全家人都在为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
伟大的母亲:再难也不抛弃
然而,命运似乎存心和李玉香过不去。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先是80多岁的老母亲又因脑溢血造成后遗症,瘫痪再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痪老年痴呆症,
开始丈夫还能帮着照顾母亲,可是后来丈夫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即使不住院也必须静养,不能劳动,也不能照顾母亲,那可真是段李玉香不堪回首的苦日子。
以前日子虽然苦些,夫妻俩互相扶持,彼此有个照应,倒也苦中有乐,可如今丈夫、母亲双双病倒,全家的负担都重重地压在了她一个女人身上。
那段时间,李玉香心里压力非常大,暗地里没少流眼泪。
可在母亲、丈夫和孩子们面前,她的笑容一点也不比平时少。
她深知她这个时候就是全家人的天,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倒下,母亲要照顾,丈夫的病要治,孩子们的学更要上。
面对苦难,李玉香选择了坚强。
自己一个人无法再贩卖青菜,她就改卖菠萝。
没有
卖菠萝的经验,她就偷师学艺,看人家怎么削皮,怎么储藏。
菠萝夏天生意好做,冬天相对冷清,她又开始学卖烤地瓜。
从此,夏卖菠萝,冬卖地瓜就成了李玉香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此,无论是酷暑严寒,霜雨雪风,在蓬莱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李玉香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的身影,同时还要给母亲喂水喂饭、擦屎端尿。
从此,李玉香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只要电源未被切断,就一直不知疲惫地工作着。
我们很难想象自丈夫病重不能劳动以来两年多年的光阴中,李玉香是如何靠自己一个人,靠这一两块钱一斤的菠萝、地瓜生意,硬生生地撑起了这个家,硬生生地维持着丈夫、母亲的医疗费用,硬生生地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李玉香自己能够体味。
然而,我们肯定能够强烈感受到,李玉香那份对母亲、丈夫、对儿子真挚浓厚的爱,李玉香心中那坚贞不渝地信念:再苦再累,也绝不能因为缺钱不照顾母亲,绝不能因为缺钱让丈夫倒下,绝不能因为缺钱孩子们失学。
坚韧的母亲:再苦也不屈服
为了能多卖一个菠萝,多卖一个地瓜,多挣一分钱,李玉香对自己苛刻到了极点。
中午要是不回家,午餐就是自备的干馒头配冷水。
甚至为了怕上厕所会耽误买卖,就尽量少喝水,挤出时间回家照顾一下母亲。
然而,对于儿子,对于丈夫,对于母亲,她却非常慷慨。
晚上收摊的时候,经常会捎些好吃的回家。
时不常地还会购买些营养补品。
孩子们不忍心母亲过度劳累,常嚷着要来帮忙,可都被李玉香拒绝了。
她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未来,自己能承受的都承受了,自己能干的都干了。
在村里的照顾下,李玉香还找了份扫街道的工作,这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而这让李玉香非常满足。
因为她觉得,天下母亲都一样,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们好了,她就知足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吴超和吴越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考上了潍坊医学院。
其实,小哥俩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之所以报考医学院,孩子们就是为了以后能把父亲的病治好,父亲病好了,母亲也能轻松些。
在大学里,孩子们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生活非常节俭,学习也很刻苦,年年能拿到奖学金。
孩子的聪明懂事,慰籍着李玉香的心灵。
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孩子有过多的负担和过多的忧虑。
今年母亲节期间烟台电视台对李玉香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用挚爱谱就的不平凡的母亲之歌很快传遍了仙境大地,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而一个
又一个的“李玉香”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好母亲主要事迹材料(二)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礼仪底蕴浓厚,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在这个处处充塞着文明礼仪的大环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良行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
这些行为与文明社会的精神风貌相距千里,但如果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就得从父母这里寻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提醒自己: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礼仪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与孩子的爸爸、姥姥等家人共同自觉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的教育孩子从小将理解、懂礼貌,遵守文明的行为规范,以庄严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孩子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懂规矩之人,我们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她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她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我们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用爱心塑造孩子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领会自己的社会
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为了让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除了要求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外,我们在家中先行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
当她忘记使用礼貌用语时,我们就轻声提醒,反复纠正。
平日里,我们会经常向孩子灌输,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适时教孩子尊重长辈,敬重老师,见面主动问好。
经过反反复复的磨合之后,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就养成了。
带孩子外出玩耍时,我们总是备几个塑料袋,将孩子吃剩的东西及瓜果皮等暂时盛放起来,再找机会扔到垃圾桶。
孩子耳濡目染,从小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他不但自己不乱扔,还经常及时阻止别人乱扔垃圾。
引导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
要学好语文,就要多阅读。
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孩子喜欢,总是鼓励她去接触。
平时在家,也是孩子做作业我在一边看书。
睡觉前,我们娘俩也会看一会儿书。
我从没有刻意去给孩子讲解书的内容,但会鼓励她多去看,因为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从中,更能体会到书的魅力。
我觉得,现在学校要求孩子每天读一篇文章的要求就很好。
读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尽管才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我有时会对孩子不经意间说出来的某一句话感到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