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学体育教育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忽视,教学成效低下,陷入困境,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对于初中体育训练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体育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体育训练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能推动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目前初中体育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与小学阶段,初中时期的学生需要面对更多,更大的课业负担和压力,而体育训练不仅能有效缓解繁重的课业任务带来的压力和紧张的氛围,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艰巨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础。

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多年来,由于应试体制现状的约束,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方都忽视体育课的存在,为体育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设置了重重的阻碍。

1、学校对于体育训练教学投入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家长们各个都“削尖了脑袋”的想要送自己的孩子进入升学率高的学校,而正是因为这样,大多数的学校都将时间,精力,物力等放在中考的主要科目上,严重忽视体育的教学和质量。

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学场地局限,器材陈旧、破损甚至匮乏;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每周的体育课设置只有一节,而且多数时候都被其他主科教师占用。

2、教师对于体育训练教学重视不够。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教师都更加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将体育视作副科。

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出现了严重的“惰性”,除了完成简单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之外,很少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更不用说是对课程内容的重置或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了。

有的教师,甚至不在体育课上设置教学内容,直接就“放羊”,让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将体育课视作是纯粹的“减压时间”。

松散、随意的体育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严重阻碍体育训练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学习认识不够。

即便是当前素质教育深入的开展,但是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中考考高分是他们唯一的学习目标,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远超体育。

虽然当前体育也是参加考试的课程之一,但学生仍旧无法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多数都是考前“零时抱佛脚”的心态。

体育考试前,紧张、积极的锻炼,考过之后就置之不理。

学生认识不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兴趣不高,方法不当等都影响体育训练教学的教学质量。

此外,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情感会一定
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

即便一开始教师满腔热血,也会被学生的学习现状,逐渐的磨去热情,从而只单纯的为了应付教学而教学,难易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体育训练教学成效,实现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提高初中体育训练教学实效的策略分析: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竞争精神,内在品质,综合能力等因素都成为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

因此,内容和形式都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其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应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而在此大环境之下,传统单纯以体能训练为主的教学观念和体系已然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更加科学,高效,多样且创新的教学观念和形式被召唤,被注目……于此同时,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也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接受并学习了新思想,领悟了新理念,并在体育训练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体育观念。

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方之所以不重视体育的教育与学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训练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强壮的体魄,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品格,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并看待体育课程。

学校方面,要加强重视和投入,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都应给予和其他文化科同等的待遇;教师方面,要提高职业荣誉感,创新教学方法,消除职业倦怠,注入新的教学热情;家长和学生方面要改变对于体育课等于嬉戏课,可有可无的看法,提高参与体育训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支持、投入和管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久荼毒,大多数的学校都存在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观念和做法。

然而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和实施的今天,学校要进行彻底的观念改变,重视体育教学,加大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加强体育场地的整修、建设,体育器材的采购、管理以及定期的保养和维护等等。

另一方面,要注重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提高薪资待遇,加大激励力度,让体育教师能够看到自己职业的光明前途,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动力。

3、教师要切实改进体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众所周知,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在目前应试教育还未完全转轨的形式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通过体育训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得到机体的运动,而且还能缓解来自各方的压
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逃避体育训练,这除了学生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之外,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缺乏创新性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育课上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质状况,心理、生理特点,安全因素等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重置,取舍,优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不断的学习,创新教学方法。

尽可能的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保持学习兴趣。

如避免单一,机械,重复的动作练习导致学生的厌烦,可以引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里加强动作练习。

这样,技能让学生在游戏运动中获得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至于觉得体育训练单调,疲倦,滋生厌烦心理,而且还能达到锻炼身体,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尽量避免“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经历和发挥;在生活中,要深入学生内部,多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之间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能状况等多方面的不同,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设置体育训练内容和强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是直接制约初中体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应全面的分析其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提高套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