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
后感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
提起曾国藩,我想中国人应该是都知道的。
记得在初中近现代史书中有写:此人创建湘军,消灭
太平天国,挽救大清于将倾。
说起那会儿的历史书,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历史中的皮毛的皮毛,可如何能在初高中短暂的六年时光里,在还有其他重要学科的前提下让历史书面面俱到呢?应该也是没有办法的吧。
曾国藩这个人物,在近几年我是真的好奇的,似乎在网上,在书店总是会出现他的名字,也就好奇此人何以在百余年时间过去后还“声名远播”。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他的书,并不知道其他书籍里是以何种角度如何讲述的,只此书,我便明白,为何此人如此不凡。
本来这应该是比较深刻,有哲理的一个话题,原以为的是,整理出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完美的框架结构,以一本小书或者文章模样呈现出来。
但最近似乎讨厌拖延以及担心未来不可知因素太
多,所以恰逢周日无聊就写写吧,当然,对于这样的大人物大话题,未来还是想再仔细斟酌的。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张宏杰的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以正面和侧面为核心和框架,分别从正面和左右两个侧面的角度描述这一伟人的人生和事迹,虽有重复交集,但条理清晰明确,人物描述立体感强并且较为客观,还是很值得欣赏学习的。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开篇,以宏观的角度,讲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五大耻辱:秀才考试考了五次;在京当官画图丑陋遭同行讥笑;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在长沙“打脱牙和学吞”;曾国藩的江西之困。
看似简单的五大耻辱苦难却是其一生的写照,像故事一样,每个阶段都要有个苦难情节出现,然后处理好了既负责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自己的能力也突然大幅提高。
也像打游戏,每经过一关能力或者装备提升了就又面临更大的boss,需要一关一关的闯,周而复始直至通关才算成功。
当然曾国藩一生遇到的困难,在那样的时期
估计还有很多我们所想不到的,但从纵向上看,无论是其成功的起点还是蜕变的转折这几个节点上都可谓深刻。
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被人挤兑和唾骂、选择的路硬着头皮去抗、一场大失败怀疑人生。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生也是大都要经历些的吧。
也是从这样的开篇第一章,我开始正式的想了解这个人,也想从此人中得到些启发和暗示。
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
收入与支出,在现在这个年代,应该是伴随于我们每一天的吧。
可也往往就是因为每天都做,很多人就忽视了他的重要性,就像洗脸刷牙,每天只是机械的去做。
许多重要的信息想来就在这样机械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忽视了。
最近还是看了本理财的书,所以这方面还颇有感慨。
加之这本书中关于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的详细描写,感觉得到,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并非轻松如意。
京官时期的人情往来、挂帅时期捉襟见肘、总督时期奉公克己。
大清二百年无此总督衙门,似乎是对其最好的诠释与褒奖。
提起封建时期的官宦收入,“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应该是显示了当官的捞钱能力。
那会不会像如今,政府单独有部门管钱的、管司法的、管户籍的、管武装的,知府衙门,一把手全管,想捞点油水很简单也就说得过去了。
而曾国藩却用自己的人生信条,“圣人”之风要求自己,不捞钱不贪钱,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湘军也创建了,把太平天国也剿灭了。
我想为人的道理和哲
学在他身上有最好的体现。
这点其实也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面子,又不花钱,最后还科学的把乖卖了。
如果放在与朋友关系上,与上司同事关系上,从容不迫的在其中游走,又不失去自己做人的信条,如果你能做到,想来也是不凡了。
现实中这样的人真的很难存在,所以曾国藩才在一百年以后依然有如此的魅力。
右侧面:迷信与天命
迷信和天命这点,在平常生活中好像也是离不开的。
比如高考考了很高分却去了不好的学校不好的专业,有时候就会以运气差或者命不好来解释,抑或是祖坟位置不对之类的说法也是正常的。
现实世界就是很多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既然科学解释不了何不以迷信和天命为突破口。
这点往往年轻人比较不信。
我记得高中一个同学还总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在告诉我们相信科学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随着长大,看世界的角度更加宏观,很多人在客观解释寻不得的时候也开始迷信、信天命了。
这不是说有科学或者搞科学研究就会不信了的,正如牛顿晚年还热衷于神学。
有些没法解释的东西推到迷信和天命是很好的解释,即使那不一定对,也没人能够证明它是错的。
加之所谓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没什么坏处为什么不去相信。
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书里从这几个角度讲述曾国藩对于迷信和天命的态度。
他是个思维活跃的老头,考了五次秀才,读遍
名著书籍并没有使得他的思想固化。
洋务运动应该是个很好的例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中显然他是站在洋务派中间的,创建译馆、派遣留学生,俨然一个开放的小老头。
而其也会相面,晚年对于风水、算卦亦有所痴迷。
笨拙与精明
最后一章,用简单的五个字概括和总结了曾国藩的一生荣辱与沉浮。
想一想真的是简洁深刻意味深长。
在人生中,我们不就是在反复的变换着笨拙还是精明的角色吗。
有的时候需要精明,有的时候笨拙也不错,有的时候要装笨拙,有的时候精明也要装。
能在纷繁复杂的角色中闪转腾挪变换自如,应该就是曾国藩了吧。
而把所有该做的都做好了,迷信与天命又没坏处为何不去相信一下。
不论书中所述是否有事实夸大了,单这几个侧面中有一个是真实的,那也足以令人敬佩了,况且在晚清时期力挽狂澜,生生将苟延残喘的大清国的寿命拖了几十年似乎是公认的事情。
曾国藩能够为人传颂至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