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
中西地理环境差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中西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从夏算起已经有4000 多年的历史了,西方文化从克里特文化算起也有4500 多年的历史了!一般说中西,西主要是指的欧洲,从地域面积上来讲,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地貌比例却相反。
中国的土地中,有70%是山地,30%的是平原,而欧洲70%的是平原,这样来讲,中国很明显的耕地面积要远远小于欧洲。
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也只占到国土面积的17%。
从周朝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了单一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后形成了完全的农业经济。
而欧洲气候湿润,可耕地面积广阔,主要是畜牧业。
中国的农业经济,因为地少,想要增加生产就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就会鼓励人口增长;而欧洲的畜牧业呢,土地的载畜量有限,人口的增长并不能增加产量,所以就不会鼓励人口增长,这样中西方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一个鼓励人口增长,一个不鼓励人口增长。
在中国,地少人多,土地反复耕种,只有加倍从自然中所取,所以就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套种,水利灌溉,施肥等等,中国的农业技术一直在世界领先;而西方地广人稀,实行土地轮作制以恢复地力,农业技术水平低。
中国因为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可供消费的产品极为有限,所以交换很少;而
西方的畜牧业为主,不生产生活用品,生活必须品就必须要交换,而交换又促进了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游牧民族因为缺少生活必须品,秋后马肥的时候就会入侵中原,农业文明的民族为了抵御这种入侵,修筑的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基本上就是农业牧业的分界线。
农业经济主要生产粮食,粮食易于储存和运输,地主就能聚集于城市,对农民征收的税也特别高,城市是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心。
而西方畜牧业,庄园主为了能吃上新鲜的肉食,就在农村建园,城市主要聚集着的是手工业者和流落的农奴等,城市不是统治中心,另一方面,肉食不易储存,所以税收也较低。
因为食物方面的原因,中西方的战争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由于有易于运输和储存的粮食,古代战争规模一般都较大,几十万、几百万人的战争并不少见;而西方由于肉食的不易运输和储存,战争规模就小而短,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亚历山大帝国横扫亚欧大陆也就是两万的军队而已。
中国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年年周而复始重经验,而经验与年龄又成正比,老人积累的经验要多,所以中国就有尊老的传统。
而这种重经验,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程式化,这种程式化对中国人影响极为深远,一直到现在中国人还是很难走出这种影响。
而西方在工业文明后极为重视创新,而创新的能力年轻人要远远优越于老人,所以在西方人年龄越大越显得没有价值,很多西方的老年人宁愿让别人说自己傻都不愿让人说自己老。
跟中国这种尊老比起来,西方的老年人真是很可怜!
中国古代一直是处于内部相对统一的状态中,由于地理因素,形成了蒙藏文化、东北文化、关陇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滇藏文化、百越文化。
由于中原定居的农业文明,文化程度比较高,也就是中国汉文化高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当周边民族入侵中原时,就算土地被占领,但是在文化上,往往被汉文化所征服、被同化,汉文化又在少数民族入侵时不断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汉文化就这样一直不断的发展,在受到数次的侵略后仍然能够保留下来而从未中断!而西方就完全不一样,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的文明,都在外敌的入侵后而中断乃至消失!
中西方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形成了这样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