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宣泄不当易致病
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致病的特点第一,病情有轻重之别。
七情导致疾病有的轻有的重。
其中愤怒致病是比较重的,因为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就会导致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
因此它表现出来的病情往往是比较重的。
而惊恐导致的疾病比较难治,因为惊恐多是由外来因素在思想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突然大惊,猝恐,看见怪物,遇到险境等等,使人惊吓不已,多伤心肾,这样的病往往留下精神创伤,治疗起来颇为棘手。
第二,病势有急缓之分。
情志致病与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
根据情志刺激的程度,我们可以分为爆发性刺激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
比如说爆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意料之外的巨大的打击,或者重大的收获,如中了五百万,或难以忍受的伤痛。
这些突发的强烈的刺激使人的气血迅速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
因为暴发性刺激致病,它多发是比较急的,也比较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的。
所以这类病就特别重也特别快。
七情之中,喜、怒、惊、恐,它是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致病条件的。
临床所见,以情志巨变导致的心阳暴脱猝死,肝阳化风猝中,以及暴聋(突然听不见了),暴盲(突然看不见了),暴狂(精神病突然发生了)等等情况大多都与喜、怒、惊、恐有关。
又比如渐进性刺激。
多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
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长期的思虑不解,长期的悲伤不已,这类精神刺激伤及人的精气,引起气机的失调,导致疾病。
忧。
思,悲的精神刺激,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
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就是这类疾病的特点。
第三、直接伤及内脏。
这是情志致病的第三大特点。
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于我们五脏的肝、心、脾、肺、肾。
因此不同的情志刺激,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脏腑。
它的规律是这样的,大喜,狂喜伤心;大怒伤肝;悲忧伤肺;久思伤脾;惊恐伤肾。
我们冰肝在志为怒,因此暴怒伤肝,比如引起高血压,我们叫肝阳上亢。
脑出血等。
心在志为喜,大喜伤心,诱发心脏病,或者是精神病,比如范进中举。
致病的原因之“七伤拳”
致病的原因之“七伤拳”
情绪一般可分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体的生病,但是如果情绪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引起人体生病,也就是今天咱们要说的所谓的”七伤拳“。
(PS:先说一下什么是气机,气机是人体气血的流通方式。
)
七情引起人体生病可概括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七情是可以直接伤及内脏的。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第二种:七情是可以影响脏腑气机(气血的流通方式)。
怒则气上,气往上走,就会造成咱们平时常听说的,谁一生气,脑出血、脑梗了,偏瘫了的原因。
气出脑溢血。
喜则气缓,气血流动变慢,加上喜伤心,这也就是造成大喜以后容易发作心脏病的原因。
悲则气消,气血在过度悲伤的时候就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哭晕在厕所了。
恐则气下,过度害怕的时候气血往下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害怕就尿裤子啦,吓尿了。
惊则气乱,惊吓之后人有的会出现精神错乱,这是因为气血在体内流通时乱了方寸,吓疯了,吓傻了。
思则气结,过度的思念会让人茶不思,饭不想,没有胃口,这是因为思会造成气在体内瘀结,出现腹胀,不想吃饭的症状。
第三种,情绪的异常波动,可使并且突然加重,或迅速恶化。
所以,保持开朗的心态,良好的心情,情绪上不要有大的波动,对人、对事,都不要用情绪去解决,因为情绪这七伤拳可是一练七伤,七者皆伤。
这七伤拳的拳功每深一层,自身内脏便多受一层损害,所谓七伤,实则是先伤己,再伤敌。
病因学之七情致病
病因学之七情致病
在中医理论中,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常见的情绪。
这些情绪与心理的变化可以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长期受到情绪的刺激,人体便容易出现某些疾病。
七情致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怒:过度的愤怒、不满和恼怒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头痛、心血管疾病等。
2. 忧:长期的忧虑和焦虑会消耗肝脏的气血,引起失眠、胃肠疾病等。
3. 恐:持续的恐惧和害怕影响肾脏的精气,引起肾精不足、遗精等症状。
4. 悲:过度的悲伤和哀思会消耗肺脏的气血,导致气滞血瘀。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乳房胀痛等。
5. 惊:剧烈的惊恐伤及心神,损害心脏,容易引发中风、心肌炎等疾病。
6. 思:思虑过度,容易伤心,损伤脾胃,导致胃纳降低,脾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
7. 喜:过度的欢乐和兴奋会损伤肝脏,导致血肝失治,影响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疾病。
总之,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密不可分。
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趣说七情致病
趣说七情致病作者:茹晓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11期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生理状态下的情感变化,是机体适应外界各种刺激的正常反应,可以调节脏腑气机,避免引起疾病。
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感刺激,超过了生理调节功能的范围,使脏腑气机紊乱,情感出现持续性的变化,就会发生疾病。
七情的致病特点强烈或长期的七情刺激,所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其一,影响脏腑的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了各种病症的发生。
主要表现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其二,直接伤及人体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即是这个意思。
其三,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
情志活动的异常,对已患的疾病必然有所影响,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七情之喜则气缓适度的喜悦,有利于气血调和,缓和紧张情绪。
而狂喜暴喜则涣散心气,使人精神难以集中,引起心悸失眠,甚至失神狂乱。
清代小说集《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节,写范进一辈子追求功名,五十多岁时得中举人。
在此之前,岳丈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马上改口称“贤婿老爷”,加上邻居前呼后拥,乡绅赠送房子,狂喜之下,范进竟然发了疯。
这就是典型的狂喜以致失神。
如何调养“过喜”的情绪?首先,要有忧患意识,不存非分之想,不图非分之欲。
其次,保持心情平静,诸事不强求,努力之后,顺其自然。
七情之怒则气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暂时而轻度地抒发心中的不快,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
但是,怒则气上,且伤肝,还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心情。
过度地发怒,会引起头痛头胀,面红耳赤,食欲不振,严重的还会呕吐、腹痛,甚至昏厥。
“过怒”的调养方法如下:学会泄怒,可以向亲近的人倾诉,或自己大哭一场;学会移怒,强制自己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如唱歌、看电影、散步、做操等,使头脑逐渐冷静下来。
情绪也能让人生病——七情与脏腑的关系
情绪也能让人生病——七情致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及情绪体验。
中医认为,情志的产生与脏腑精气密切相关,是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在环境所做出的反应。
七情本是正常的情志活动,但太过或不及,以致人体无法调控时,不仅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生活,还会伤及脏腑,影响气机运行,产生相应的疾病,即七情内伤。
比如,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的,某人因为一些事情而盛怒,会突然晕厥,或者口眼涡斜而脑卒中。
这就是典型的怒气太过导致疾病的例子。
除了情志失宜伤及脏腑外,脏腑精气虚衰,正气虚弱,对情志刺激应答减弱,同样会引发疾病。
比如有人会有这样的体验,某段时间内经常会感到害怕,很容易被吓到,这就是胆气不足或心气不足所致。
七情内伤是中医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他还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其他如寄生虫、外伤、药物使用不当或药毒等。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将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即三因学说。
其中七情内伤属于内因之列,六淫属于外因,饮食劳倦、虫兽金刃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尤与气机(气的运行)的关系最为密切。
打个比喻,假如人体是一座房子,那么精就是房子的外部结构。
而先天之精就是钢架结构,决定了房子本身的形状、稳固程度等;房子的装修就是后天之精,决定了房子内部的呈现。
而气就是房子外部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与房子的外部结构一起,支撑着整个房子的存在。
当然,神就是房子里的主人。
假如外面狂风暴雨,主人会锁紧门窗,如果房子够好,那室内将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主人可以在房子内安然躲过暴风雨。
也就是说人体精气基础扎实,那么身体的防御力会很强。
但是倘若房子密封性不好,甚至房子的地基打得不稳,在狂风暴雨面前摇摇欲坠,风雨进入屋内,以至于主人在房子里惶恐不安。
七情致病亦治病,喜怒悲恐皆良药
44传统医学传统编辑/侯叔霞*****************□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杨 峰七情致病亦治病,喜怒悲恐皆良药人们在日常心理活动中,会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中医将其归为“七情”。
若是七情太过或不及,则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变化。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个人有了“心病”,不能光靠吃丸、散、膏、丹一类的药,还需用“心药”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
从《黄帝内经》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用一种情志来调控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志,叫做“五志相胜法”,即利用5种情绪互相克制,就好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
大喜疯癫,以恐胜之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的范进中举,便是“喜极而疯”的典型例子。
范进是一个穷书生,为了改变家里经常揭不开锅饿肚子的命运,他从20岁开始参加乡试,谁知连考20多次都是落榜,遭到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
到他54岁那年又去应试,主考官周进看他须发花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将他录取。
当范进看到自己高中的捷报,竟笑喊着“我中了”往门外飞跑,最后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
众人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此时,胡屠户赶来,一个嘴巴将范进打晕昏倒于地。
等范进清醒过来,眼睛明亮,也不疯了。
这是典型的“喜病恐胜”的病例,“喜伤心,恐胜喜”。
何以有如此奇效呢?根据中医五行生克的理论,心藏神,喜为心所主,属火,喜太过则心气涣散,出现喜笑不休、失神狂乱等症状。
肾主水,恐为肾志,在五行上肾水克心火,水火相济,以平为期,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喜伤心的患者,采用“恐胜喜”这一情志疗法时,必须控制好刺激量,勿过用、久用,以免导致“恐则气下”的病理变化,引发其他病痛。
恼怒昏聩,悲哭消除《红楼梦》第九十七、九十八回中写有贾府上下隐瞒宝玉其将迎娶薛宝钗的故事情节。
当宝玉发现与之婚配的不是林妹妹而是宝钗后,恼怒使他原有的昏聩旧病突发,变得更加疯傻起来,病情日重一日,汤水不进。
【推荐】“七情内伤”是如何致病的呢
“七情内伤”是如何致病的呢
七情致病的条件:
(1)外界的不良刺激
由于七情是人对现实的对象是否符合人的要求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因而,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作用于人可以产生不良刺激。
如社会动荡,个人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的变迁,亲人的生离死别,工作上的困难,家庭风波,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气候、生产环境的影响等,均可诱发异常的活动,或造成不良的心境。
如果这种不良刺激过激过久,而人又不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坚定的行为方式来控制情绪,不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来驾驭不良心境,就可以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
(2)脏腑气血失调
客观事物的刺激只有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反映出七情的变化,而脏腑的功能活动又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液的濡润、滋养,所以,七情又是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
因而,脏腑气血失调,又可继发产生异常情志。
如肝病患者疏泄功能失职,常可出现情绪抑郁不乐,多疑善虑,或心烦易怒;心病患者藏神功能失职,常可出现心悸不安,哭笑无常或精神情绪异常等症。
所以,脏腑气血失调也常是情志致病的重要条件。
(3)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
个体的性格差异是人体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差异与情志致病具有-定的关。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特点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
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
”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
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素问。
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
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
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
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七情的中医名词解释
七情的中医名词解释七情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的情绪状态,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的理论起源于古代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类情绪反应的基本形式,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互动的一种表现。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有深远的影响,七情过于极端或不稳定会影响身体的内脏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首先,我们来探讨喜、怒、忧、思四种情绪。
喜和怒相互对立,怒则气上,喜则气下。
怒可以消耗体内的精气,造成失眠、脱发等问题。
喜则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忧与思也是相对的情绪,忧伤心脾,思伤心肺。
长期的忧虑和思虑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悲、恐、惊是另外三种情绪。
悲伤伤心肺,恐伤肾和心,惊则伤肝。
悲伤会导致肺气郁结,引发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恐惧会使肾气不固,引发尿频、遗精等病症。
惊的情绪会导致肝气犯寒,引发头晕、月经不调等状况。
七情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来判断病情。
比如,患者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中医会判断其体内脾气不和,进而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
治疗可以采用草药配方或针灸、推拿等手段。
除了药物和针灸,中医还强调情志调摄的重要性。
情志调摄即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来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保持心情舒畅愉快,远离负面情绪和压力,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七情的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一定的认可。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加重,而积极的情绪则有益于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总之,七情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人类情绪的基本形态。
七情过于极端或不稳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不仅注重药物和技术手段,还强调情志调摄的重要性。
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通过理解和掌握七情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发展。
为何“七情”不调容易致病?
为何“七情”不调容易致病?*导读:“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会使人发病。
“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时,“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作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皮肤或其它部位侵入人体,它是直接影响到相关的脏腑而得病。
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所有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运动,而脏腑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血的滋养。
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则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七情”致病的特点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使脏腑气机紊乱而发病,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如过度愤怒,则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气逆作喘,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等;在生理状况下,心情喜悦,气血调和,能缓和精神紧张,但暴喜或过喜,则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内守,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狂乱,失神妄动等;过度悲忧,则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从而使肺气耗伤,可见精神不振、气短乏力等;恐惧过度,伤及肾气,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按纳不住,假若恐惧长期不解,可使肾精不固,而发生骨酸、遗精等病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表现为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或遇事犹豫不决等;思虑劳神过度,伤及于脾,使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若耗及于心,则心血亏虚,心神失养,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若脾运不健,还可影响食欲,造成腹胀或腹泻。
老中医:“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人皆有之。
譬如遇可心之事则欣然而喜,见不平之事则愤然而怒,闻伤心之讯则泣然而悲,逢惊怖之事则惕然而恐,此乃人之常情,健康者概莫能外。
这些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及其情态的自然反映。
一般说来,七情是对客观事物的情态反应,不会使人致病。
只是在突发而又强烈的,或持续时间过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自我调整的能力,而引起气机逆乱及脏腑气血阴阳偏倾时,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宋代医学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七情的常、变作了颇为精湛的分析,指出:七情,人之常性。
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
由于七情过激是内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称其为“内伤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五行类归的方法,将情志活动纳入藏象学说,并分属于五脏。
具体而言,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内经》的情志分属五脏说,是立足于情志反应源出于脏腑机能活动、依赖于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的认识而展开的。
所谓“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者(同上),就是其立论依据之所在。
即以肝志为怒为例,如果当怒而不得怒,是“将军之官”阳刚之气匮乏,不能疏泄的反映;遇事暴躁易怒,多属其不主谋虑,阳气有余或阴虚无以涵阳的表现。
此外大怒之后,往往有助于宣泄烦懑积怨之类的恶劣情绪而重建心理上的平衡,这就使古人认识到怒有裨于肝气的升发条畅,并可据其情态反应而揆测肝的机能状态。
据此,前人得出了肝志为怒的理性认识。
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而导致情志的异常反应,在《内经》有关篇章比比皆是。
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之“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论述,为根据情态异常反应辨证论治提供了脏腑定位的依据。
七情所伤,不同于外感之伤。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自表入里,从经络营卫之形身罹病而渐及脏腑;七情为病,则内应于脏腑,由脏腑气血阴阳之逆乱偏倾而起,故病多发于里。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儒林外史》里面有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说他十年苦读一直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一朝中举居然发疯了,癫狂而不认识人。
这就应了中医讲到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
情志过度能够让人生病,即内伤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中医认为正常来讲是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情绪,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生病。
但是假如情绪起伏太大,超过了心理承受范围,并且久久不能平息,就会导致气血紊乱。
假如病人在经历很大的心理起伏时候,病情会更加加重,甚至更为严重情况是假如病人患有高血压,加之心情非常恼怒,这时候可能血气上逆,导致突然昏迷,甚至半身不遂。
假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经历非常大的心理波动时候,往往会伴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更为严重可能猝死。
七情中的“喜”,代表的是心情开心。
但是乐极也会生悲,对“心”也会有伤害。
中医的角度看“心主神明”,心是属于情绪活动的中枢;如果超常的开心。
会导致心神不宁,甚至情绪失控,头晕目眩,行为异常等情况发生。
“怒”是因为不能达到理想的愿望、遭受挫折而形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怒会导致肝气上逆,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脑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倒下的可能。
“悲”指当失去亲人或者愿望破灭所产生的情绪。
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耗损,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少言寡语、气虚胸闷。
“恐”是指当遇到危险无法应对所产生的恐惧不安的心理。
恐惧会导致气不足,肾气失固等现象。
临床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痿以及大、小便失禁、遗精和滑精等。
“惊”指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而产生的非常害怕的感觉。
突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安,猝然受惊会气机逆乱。
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惶恐不安、甚至神志不清。
“忧”和“思”指在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犹豫不决,思虑过重产生的复杂情绪。
这样会导致心脾郁滞,运化失职。
通常会有失眠多梦、精神不振、食少腹胀等症状。
七情一般会引发情志病,情志所带来对脏腑的伤害,也能够在互相之间产生影响,怒对肝造成伤害,悲胜怒;思虑过重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七情致病特点有哪些特征
七情致病特点有哪些特征七情致病特点有哪些特征七情作为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七情致病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七情的治病特点七情外发,首先扰乱气机:外因刺激诱发情志病变,首先扰乱五脏气机,导致气机逆乱,发生病变。
七情内发,精气先虚:内因发生情志病变,以脏、精、气、血、阴、阳亏虚,神气失藏,或郁邪内扰神气,发生病变。
七情发病,首伤属脏:情志发病,首伤属脏或属脏先伤发病。
临床上,不同的惰绪刺激,可影响不同的神脏。
七情发病有反复性:情志病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反复性,如忧郁情绪(精神抑郁证),稍不如意,病即复发。
七惰发病,有兼夹性:七情的各项致病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往往都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情绪纠合在一起发病。
七情发病,有周期性:七情致病,有较强的周期性,如男性在八八之年,女性在七七之年(更年期),肝肾精气亏耗,易出现情志病变。
七情发病,与气候相关:自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情绪,发生病变。
七情发病,有传变规律:七情发病,每种情绪在传变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大怒伤肝,肝怒传子,《灵枢·本神》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肝怒传母,《灵枢·本神》说:“肾盛怒不止则伤志。
”肝怒乘土,《素问·玉机真脏》说:“怒则肝气乘矣。
”肝怒侮金,《素问·宣明五气》说:“精气并于肺则悲。
”因此《素问·玉机真脏》说:“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指出了情志病的传变规律。
七情发病淫情交错:七情致病与六淫致病往往有很密切的联系。
七情发病,郁情不离:七情发病与郁证关系非常密切,在情绪不快时,往往导致气机郁滞发病;而在气机郁滞(气、血、痰、火、食、湿)时,亦易扰乱五脏,导致五神不宁,发生情志病变;七情亦可与郁证同时发病为患。
故陈无择说:“郁不离七情”。
情志失调危害健康
情志失调危害健康一般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但是当七情过激、过久,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即情志失调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素,会导致从体脏腑功能内损,产生诸多疾病,从而危害健康。
一、过思伤脾俗话说“食欲是情绪的寒暑表”,消化系统是最受人的情绪影响器官之一。
许多人在不愉快时不想吃饭,老百姓认为这是气饱了。
其实这是情绪不良引起胃收缩痉挛造成的,即中医所说的“思伤脾”。
许多患有胃溃疡的病人,其性格常有内向、优柔寡断等特点。
美国一家医院调查了500名胃肠病患者,因情绪不好而致病的占74%。
二、过悲伤肺不良的情绪对吸吸系统也有影响,即中医所说的“忧伤肺”。
肺结核过去在民间,也叫“尸蛀”、“传尸”等。
据说肺结核患者死后,家属不能接近他,否则其“痨虫”便会从死者身上传染给靠他近的人。
研究表时,当面临亲人死亡、家属呼天恸地、过度哭泣辈伤时,致使“忧伤肺”,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结核病即“痨虫”,便可能乘虚侵袭,导致发病。
三、过怒伤肝有一种“过度换气综合征”,常见于平时情绪不稳的女子,在与人争中短波后,突然频繁的呼吸而不能控制,到医院给予治疗处理好,则立即恢复正常。
其原因可与“怒伤肝”而“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有关。
四、过恐伤肾有些人在受惊吓之后,会引起小便失禁,甚至大便使禁。
中医认为,这是“恐伤肾”、“怒则气下”引起的。
癌症是现代人类最大敌人,而情志失调亦是其主要原因。
18世界英国外科医师查德·乔治曾指出:许多乳房癌及子宫癌患者具有“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而立刻发病的病史”。
我国山西省也曾报道,食管癌患者中,56.5%有忧虑、急躁的消极情绪,52%有重大精神刺激史。
五、过喜伤心“笑一笑,十年少”。
殊不知过度高兴,也会危害健康。
范进中举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年迈的范进在屡试不第后,一朝中举,欢喜得疯了。
“文革”之后,有许多老干部,在多年冤错案得以平反昭雪后,喜上心头,结果导致血压高、中风、心绞痛等等疾病。
中医七情理论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健康
中医七情理论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各种情绪所困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似乎如影随形。
而中医的七情理论,为我们调节情绪健康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视角和方法。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这七种情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正常反应,不会导致疾病。
但如果七情过激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喜,是人们在愿望达成或者遇到开心事情时产生的情绪。
适度的喜悦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
但如果大喜过望,就可能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比如我们常说的“范进中举”,范进因为中举这件大喜之事,兴奋过度,竟然疯癫了起来。
怒,是人在遭遇不满或者被侵犯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表达不满,维护自身权益。
但如果愤怒过度,就会伤肝,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甚至吐血、昏厥等症状。
生活中有些人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长期如此,肝脏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忧,通常是在面对困难、挫折或者担忧未来时产生的情绪。
适度的忧愁可以让人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但过度忧愁则会伤肺,使肺气抑郁,出现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
那些总是忧心忡忡、唉声叹气的人,往往肺气不足,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的疾病。
思,是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考虑。
合理的思考有助于解决问题,但过度思考就会伤脾,导致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很多学生在面临重要考试时,由于过度紧张和思考,常常会出现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情况。
悲,一般是在遭遇重大损失或者不幸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悲伤可以宣泄情感,但过度悲伤则会伤肺,损耗肺气。
那些经历了亲人离世等重大悲痛事件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就容易出现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的状况。
恐,是在面临危险或者感到害怕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恐惧可以让人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七情不调 何以致病
健康之友/2006年/8月/24日/第006版
中医大观
“七情”不调何以致病
王惟恒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不同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同一刺激,在不同的人,也能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
因此,七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在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精神刺激下,引起情志急剧波动,如暴怒、狂喜、大惊、卒恐、悲哭、过思、忧郁等,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范围,加之人们又不能正确对待外来刺激,不能自我调节适应,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时,七情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
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外界的各种精神刺激作用于人体,只有在五脏精气充足。
功能协调的状态下,才能作出相应的、适度的情感反应。
而且,五脏各有相应的情志变化联系,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等这是“五志”分属于五脏的具体说明。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故人的情志活动与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气血失调,则会影响情志活动,而出现异常的情感变化。
反之,情志异常亦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总之,情志活动与内脏、气血密切相关。
第1页共1页。
情志失调易致七情内伤
不良情绪致病,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西医称之为“心身疾病”。
中医认为:频繁持续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就明确地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不良情绪致病,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西医称之为“心身疾病”。
中医认为:频繁持续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就明确地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具体表现为: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大怒可以引发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等。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从而气血和畅、心情舒畅。
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可使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出现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忧思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
忧思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
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调理饮食、按摩理疗、使用护肤品、涂脂抹粉等是人们常用的美化容貌的方法,有些人用尽了各种美容方法却仍达不到理想的美容效果,这里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但却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情绪因素。
众所周知,情绪活动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产生疾病。
不仅如此,不良情绪还对人的容貌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专家发现,不良情绪可促发荨麻疹、牛皮癣、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会致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会致病2019-08-11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机械、体质、遗传、感染等物理、化学和⽣物学因素会影响健康。
⽽传统医学认为,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对健康影响最⼤。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是⼈随着不同环境和条件的刺激⽽产⽣的情绪反应,⼀般情况下⽆碍健康。
然⽽,如果过度悲伤、暴怒、狂喜、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处于长期持久、⽆法摆脱的抑郁忧虑及惊恐不安等⼼理状态,均可引起脏腑阴阳失调、⽓⾎功能紊乱、经脉阻塞⽽导致疾病,或者促使某些疾病发展、恶化。
故⽽中医有“内伤七情”之说,临床研究也发现,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和⼼理、社会因素有关。
暴喜暴乐,伤⼼⽓缓喜,本是⼼情愉快的表现,喜则意和⽓畅,对⾝体会有好处。
但喜乐过度,超越了正常限度,就会影响⼼脏功能,导致⽓⾎涣散。
所以,平时最好不要暴喜暴乐,喜怒不形于⾯,对任何喜乐之事要有节制,否则物极必反。
⼤怒不⽌,伤肝⽓上⼈遇不顺⼼的事,往往会愤愤不平、恼羞成怒,这属正常的⽣理现象。
但如暴怒不⽌、⼤怒持久,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缓解,则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使肝⽓郁结、⽓⾎紊乱或上逆,出现精神抑郁、头昏头痛、眩晕⽿鸣、烦躁易怒、胁肋疼痛。
若⾎随⽓上冲,可出现⾯⾚、吐⾎、呕⾎或猝然昏倒等。
悲哀太过,伤肺⽓消悲,是由于哀伤烦恼、苦痛⽽产⽣的⼀种情志。
正常悲痛、啼哭落泪对机体有好处,浓烟袭眼、切葱时流泪能保护视⼒,哭泣也可防⽌⾎压升⾼、消化不好、⼼动过速。
但若悲哀不⽌、泪如⾬下、痛哭流涕、久⽽不节,就会损害内脏。
此时,可找个地⽅⼤哭⼀场、找朋友谈谈⼼、出去旅游。
忧思过甚,伤脾⽓郁忧,是情志沉闷和抑郁的⼀种状态。
美国和加拿⼤的⼼理学家2007年研究发现,过度忧虑会使⼈的⾎压和⼼率升⾼,还会使⼈体⼤量分泌⼀种应激激素增加⼼脏负担。
我们在⽣活⼯作中不可能不思,但不能忧思、多思,要⼲脆⼀些。
惊恐伤肾,⽓乱⽓下惊,是猝然遇到⾮常之变⽽导致的精神突然紧张,骤遇险恶、突临危难、⽬击异物、⽿闻巨响等皆可出现此情志。
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为七情。
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能够起到协调作用。
但如果七情太过,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则会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而七情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为七情。
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能够起到协调作用。
但如果七情太过,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则会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而七情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1.七情刺激的性质和程度(1)七情刺激的良、恶性质差异。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除了“喜”属于良性刺激外,其余六情皆属于恶性刺激。
中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
”喜为心之志,笑为心之声,笑是喜的外在表现。
经常保持愉快、喜悦的心情,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
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
”相反,愤怒对人体的伤害则比较大,所导致的疾病也比较严重。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失去疏泄之效,则会造成气机升降紊乱,从而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所以表现出来的病症比较严重。
《东医宝鉴·内景篇》中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
”七情中惊、恐所导致的疾病往往比较复杂。
惊、恐大多来自外界,在人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视怪物、闻奇声、遇险境,则会令人大惊卒恐、惊骇不已。
惊、恐往往容易伤及心、肾,因而治疗起来会比较棘手。
(2)七情刺激的程度强弱。
七情刺激的强弱程度,可分为爆发性和渐进性两类。
爆发性刺激,一般指突然遭受的情志刺激,如巨大的意外打击、重大收获、难以忍受的伤痛、家庭重大变故等。
这些突然性较强且较为剧烈的刺激,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极易导致暴病、急病发生。
爆发性刺激所导致的疾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七情之中,喜、怒、惊、恐都是刺激较大、爆发性较强的情志因素。
渐进性刺激,一般指某些事情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解决,以致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始终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悲伤不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情宣泄不当易致病
健康指南2014.9.1.
【导读】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悲伤、抑郁时,会出现头疼、胃痛、失眠、血压增高等症状。
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会使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加大。
另外,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更易诱发心血管病。
为何情绪能够如此影响人的健康呢?
现代科学不断证实情绪和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
●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
消极情绪长期存在,生理变化不能复原时,情绪压力就会损伤健康。
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与发展会转化成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人应形成主动调适情绪的意识。
而我国的专家从中医学角度给大家解读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七情宣泄不当会致病
在医学上,很多生理疾病,从感冒到癌症都被怀疑和心理压力有关。
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的罗林博士发现,像爱、感激、满足感等都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催产素号称“信任激素”,是脑部下视丘自然分泌的激素,它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也能调节脑部其他主管情绪和社会行为区域的活动。
它还可以放松神经系统,从而释放掉压力。
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处于沮丧、悲观和冷漠状态时,体内的复合胺和多巴胺都会偏低,复合胺能调节人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有沮丧倾向的病人中,45%的人会有种种疼痛不适感的原因。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一般情况下,属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感情、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但是,临床实验证明,当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宣泄时,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称为七情致病。
”
中医认为,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心主喜,过喜则伤心,比如过年过节,经常有人因为过于高兴导致心脏病发作;肝主怒,过怒则伤肝,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生气时,左右两侧胁肋也会隐隐作痛,这就是对怒伤肝的表现;脾主思,过思则伤脾。
专家说:“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即使做了运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出现了脾虚的现象,思虑过度,脾气就亏虚了。
”此外,还有肾主惊,人受到过度惊吓会影响肾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情绪可抗病
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
如果善于调节情绪,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未雨绸缪,达到有病早除的效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坠入爱河会使人一年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处于增高状态,这一类似激素的物质会刺激新的脑细胞生长,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并增强记忆力。
而开怀大笑能使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几率。
另外,动情痛哭会伴随着压抑情绪,分泌更多激素和神经传递素,去除体内压抑的化学成分。
专家说:“坠入爱河、开怀大笑、心怀感激的人在情志上的表现是愉悦的心情,有幸福的感觉,也就是‘喜’的情绪,心主喜,所以‘喜’与心相关。
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藏神’,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生命活动。
心情愉悦,心气充足,思维活跃,脏腑活动正常,身体当然健康。
同时,哭这种情绪本身是负面的,但是当人哭过,把悲伤宣泄出来后,人的伤感会减少,对身体脏腑功能的负面影响减少,也有益于人体健康。
”
健康在于身心和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罗非说:“人的心理和生理就如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
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软件”。
罗非指出,生命,至少是人类的生命,有一个重要特点——只要能感知的东西,就有调节的潜力。
所以,如果想调节好情绪,最根本的要了解情绪。
平时养成对自身心理过程细致观察的习惯,在情绪初起之时就及时发现并适当引导,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为了做到身心协调,从生理角度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从心理角度来讲要陶冶情操,开阔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专家说:“要做到身心和谐,大家可以尝试遇事先戒‘怒’,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
因为‘怒’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怒不仅伤肝
脏,怒还伤心、伤胃、伤脑等,还会导致其他各种疾病。
另外,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对外界的刺激保持稳定的心态,避免剧烈的情志刺激。
同时,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出去,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还是无法缓解,那就要把积聚在心中的抑郁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达到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