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20九上·汾阳期末) 选出下列画线字字形和读音都没有错误的一项()
A . 恪守(kè)濡养(rǔ)矫揉造作(jiāo)随声附和(hè)
B . 眺望(tiǎo)飘逸(yì)未雨绸谬(móu)自惭形秽(huì)
C . 阔绰(chuò)毗邻(bǐ)惟妙惟肖(xiào)吹毛求庛(cǐ)
D . 庇护(bì)褴褛(lǚ)相形见绌(chù)好高骛远(wù)
【考点】
2. (2分)下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纯粹爪瓤浸透暮地
B . 藏匿漩涡栖息废墟
C . 恬静派遗颀长殉职
D . 惋惜槐树腾萝笼罩
【考点】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绉纹,一看就知道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 . 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C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D . 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考点】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B .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恐慌的原因,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不无关系,他们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D . 临沂作为一个文明城市,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依照“助减排、促低碳”原则,临沂全城推广“公共自行车”。

5.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有多难,都要拾起并珍藏凋落的梦想,别让她零落成泥碾作尘。

梦想是隐形的翅膀,会把人带向高处和远处。

梦想如花,很容易凋落。

④有一首歌名字是“隐形的翅膀”,还有一首歌名字是“飞得更高”,找时间听一听这两首歌,在歌声里整理自己的梦想。

⑤即使成尘成泥,也不要忘了她曾经的芬芳。

A . ④⑤
B . ⑤ ④
C . ④ ⑤
D . ⑤④
【考点】
6. (2分) (2019九上·花都期末)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未来,我们还将从“双脚丈量”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拥抱星辰宇宙!
①让出行体验更方便、快捷、舒适、温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说走就走”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话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
③而且“走得舒适优雅惬意”,真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我们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⑤而“美好出行”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也应是话中之意
A . ④①③⑤②
B . ②④①③⑤
C . ⑤②④③①
D . ②⑤④①③
【考点】
7. (2分) (2019七下·湖南开学考)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立夏”和“小满”。

B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

人们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C . 芒种、处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D . 白露、寒露、霜降表面上反应了水汽凝结、凝华现象,实质上反应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8. (2分) (2020九上·竞赛) 宋江在()借着醉意写的“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A . 曾头市
B . 祝家庄
C . 浔阳楼
D . 黄泥冈
【考点】
二、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6分,共6分)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
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

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

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

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考点】
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8分) (共3题;共18分)
10. (2分)下列对《春望》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国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的景象,令人引起对往日国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考点】
11. (10.0分) (2017七上·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停一处)。

不义而富且贵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传不习乎________
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从以上几则中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体会。

【考点】
12. (6分) (2017九上·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节选)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陶侃惜谷》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日蹙日:________ ②以尽吾齿齿:________
③执而鞭之鞭:________ ④汝既不田田: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3)乙文中“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内容谈谈此人是个怎样的人?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考点】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共1题;共10分)
13. (10.0分)(2012·福州) 默写。

(1)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十则》)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________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

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 ,________”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________ ,________”的浪漫。

【考点】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共1题;共8分)
14. (8.0分)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诵读我宣传】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节目我主持】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

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3)【活动我策划】在名家诵读的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

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考点】
六、现代文阅读。

(共12分) (共1题;共12分)
15. (12分)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慢点儿走
奠柏良
①黑里来黑里去,这用来形容老忠的工作,再准确不过了。

②门外映照的灯光太暗,老忠腿一蹬,人和车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剩下几声车轮颠簸的声音。

“你慢点儿走!”看着老忠远去,她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上一句。

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像是虔诚的祷告。

③天暗下去了,而远处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亮起来了。

老伴儿静静地坐在床上,透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窗,盯着路灯下看。

“哐啷哐啷……”远处传来了车轮颠簸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

这时老伴儿オ会安下心来,继续忙活手里的针线,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④老忠每天下班都顺带着一袋子蔬菜回来,蔬菜卖相不好,但也看得出是挑选过的。

老两ロ一块煮个面,又是一顿。

晩饭过后,老忠洗好碗筷,将屋里整理一遍,又出去埋头在那辆环卫车里。

⑤老伴儿继续在床上缝缝补补,絮絮叨叨:“哎哟,你见那辆破车的时间比我还多。

”老忠应和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收拾收拾这些瓶瓶罐罐……”原来不知不觉的,这间小小的铁皮屋周边,堆积的废品,已经和人一般高了。

“也不知道你是去扫大街还是去拾破烂,拾破烂的都没你捡得多!”老伴儿故意提了提气。

“得了得了,有空我就拉去卖掉,这不是没空儿嘛。

”他们有一白没一句地说。

⑥黑夜中,出去归来,日复ー日。

老伴儿没什么盼头,就希望老忠每天跑着出去,也能跑着回来。

出门在外,有什么重得过平安两个字?这年头,路上的汽车越来多,车速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样,越来越快。

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路上的车子都急着回家,隔三岔五就传来环卫工出事故的消息,老伴儿怎么能不担心。

⑦这天早上,老忠还是和平时一样,天没亮就起床了。

咬了一口白饼,灌上一瓶热水,穿上已经褪色的工作服,临出门时,老忠回过头来轻轻说了一向:“我今天要到高速上面去工作,春运堵车,不能有垃圾。


⑧老伴儿的心ー咯噔,像是被针扎了ー样,赶紧从床上挣扎起来,往窗外看。

“你慢点儿走!”这一次她没忍住,将这句埋藏在心里的祷告,声嘶力竭地吼了出来。

⑨“等我回来吃饭!"黑夜中传来了一声回响,很遥远但很清晰。

老伴儿哭了,原来这句话,他一直听得见。

⑩这一整天老伴儿都忐忑不安,一边担心,又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慢点儿走,慢点儿走就好了。

”她呆呆地望着窗外,盯着那盏摇摇欲坠的街灯,第一次盼望着黑夜快点儿降临。

⑪街灯终于亮了,散发出昏黄的光。

可是老忠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

老伴儿慌了,要知道,这些年来,老忠都是这个点儿回家的,从没有耽误过。

老伴儿一急,就想起身出去,但是她忘了她已经走不了了。

这一切不好的预感,让她回想起了那一次事故……
⑫那时她还是一名环卫工,那天接到要到高速上去清理花槽里垃圾的任务,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黄昏的时
候一辆轿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花槽,她便成了受害者。

命是捡回来了,可是却瘫了。

沥青路上那种透心刺骨的寒,她永远也忘不了。

从那以后,老忠接替了她的工作。

老伴觉得危险,也劝他干点别的。

可用老忠的话说就是,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啊。

⑬屋子里一片死寂,老伴儿知道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拧开床头的收音机,好让自己有个声音陪伴。

夜慢慢地向屋里笼罩,收音机沙沙的声音回绕在昏暗的每一个角落里。

老伴儿瘫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泪水在褶皱的脸上慢慢风干。

⑭“哐嘟哐啷……”一阵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

老伴儿抹了抹眼睛,往窗外一看,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

⑮老忠推开门,老伴儿像没事一样,忙活手里的针线。

⑯“怎么现在オ回来?”老伴儿淡淡地说出一句。

⑰“还不是你让我慢点儿走。

”老忠摆出一脸嫌弃的样子,转身准备晚饭去了。

(1)请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2)小说第⑫自然段插叙“老伴儿出车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3)请结合全文概括老忠的形象特征。

(4)小说结尾两段老伴儿与老忠的表现看似不合常理,实则在情理之中。

请简要分析。

【考点】
七、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6. (50分) (2017七下·江阴月考) 作文:
十二三的你正步入花季雨季。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考点】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共8题;共16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6分,共6分) (共1题;共6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8分) (共3题;共18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答案:11-3、
答案:11-4、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考点:
解析: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共1题;共10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答案:13-5、
答案:13-6、
答案:13-7、
答案:13-8、
答案:13-9、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共1题;共8分)答案:14-1、
答案:14-2、
答案:14-3、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12分) (共1题;共12分)答案:15-1、
答案:15-2、
答案:15-3、
答案:15-4、
考点:
解析:
七、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答案:16-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