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新课标要求
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

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

(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这样编写体现了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细菌和真菌的思路。

本章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

如从能够看见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

之后教材提供了多幅图片,这样呈现教学内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

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一节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

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知道生物技术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
2.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3.小组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4.强化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是求是的学习态度;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探究计划,并严格实施。

二、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细菌和真菌,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特别是一些方法和技能没有接触过,所以新鲜有余,能力不足。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分析并提供足够数量的图片资料,依靠小组力量完成教学。

三、教法学法
比较法完成对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分;反推法(即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完成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案;归纳法完成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出示三个不同的叶片:一个刚落到地上,一个在土地表面一段时间,另一个在紧挨土壤的地面。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并思考引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自主预习:预习看书P66——67,找出重点和不太懂的问题。

3、自主学习:在看书P66——67后检测记忆什么是菌落,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认识菌落,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小组内完成比较表的填写并展示检测。

4、合作学习:看书P67科学方法,思考原理(即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样),然后小组内达成共识,并展示小结。

同时得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5、合作探究:看书P68——69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并达成共识。

6、展示探究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4—5个小组并预测实验结果。

7、小结实验预测结果发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很广泛结合叫曹P70文字说明,弄清楚细菌真菌分布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8、练习提升:教材P70练习1——4。

9、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五、预期效果: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即指导培养过程本身上,不关注原理,所以要注意诱导分析和小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设计往往也有局限性,要让学生有一种迫切知道哪些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更多的愿望,探究实验才有趣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