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备课方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方案
22古诗三首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结构特点
《芙蓉楼送辛渐》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
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后两句言志,表达了作者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
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塞下曲》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
《墨梅》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
后两句抒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3.写作特色
(1)写法特色
①融情于景物。
《芙蓉楼送辛渐》中将离愁别绪藏于雨的“寒”与楚山的“孤”。
《塞下曲》中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战场的气氛起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月黑雁飞高”的景象,把“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表现出来了;“大雪满弓刀”,“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墨梅》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在感受墨梅朴素淡雅的同时,体会诗人的高尚志向。
②借物抒怀。
《芙蓉楼送辛渐》中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来形容自己的纯洁与正直。
《墨梅》中作者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2)语言特色
①用词准确生动。
《芙蓉楼送辛渐》中,“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让人分明地感知,诗人则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墨梅》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②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塞下曲》中,描写了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4.习题运用
课后第2题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第1组诗句中,结合诗人的仕途坎坷及刚正不阿,引导学生由“冰心”“玉壶”的特点体会诗人纯洁的心。
第2组诗句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大雪满弓刀”的画面,感受将士们的英勇。
第3组诗句中,引导学生由“墨梅”的清香之气,联想到王冕的为人之志。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如,“芙蓉”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并结合图片识记。
多音字“单”,借助组词辨音,在“名单”中读dān,在“单于”中读chán。
“乾坤”读qián kūn,乾为天,坤为地,在诗中指天地间。
会写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
“洛”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中,“芙、蓉”的书写要上收下放,“壶”要上下收,中间放,上部是“士”,不是“土”,下部是“业”,不是“亚”,不能多写一横。
“雁”包围部分是“厂”,不是“广”,里面是单人旁加“隹”,不要写成“住”。
2.朗读指导
教学时,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学生练习朗读时,教师随时纠正读音,如,“欲将”的“将”读一声,“轻骑”的“骑”读qí,不读jì。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然后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进入画面,从而引
导学生积累背诵。
3.阅读理解
三首古诗都表现了诗人的志向和精神品格,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感受其精神品格。
三首诗都包含着表现力很强的关键词,可以用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在此基础上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可以抓住“寒”与“孤”,感悟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
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结合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经历与品格,明白作者表达了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
教学《塞下曲》时,抓住“月黑”“雁飞高”“满弓刀”等词语,感受将要追击敌人那一刻的氛围,然后想象“大雪满弓刀”的画面,感受雪夜作战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
教学《墨梅》时,可以抓住关键词语“墨痕”“清气”,感受墨梅的素洁、淡雅,然后引导学生由“墨梅”的清香之气,感受诗人的为人之志。
4.积累运用
背诵三首古诗,积累古诗;古诗中表现精神品格的诗句,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表达中可以引用,增强习作或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类文迁移
教学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后,可链接咏梅的诗句,设计相关“类文迁移”活动。
通过阅读咏梅的诗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诵读中,体会梅的素洁、淡雅,引导学生积累咏物明志的写法。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世称王江宁。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
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画家,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一生清贫,以卖画为生,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
2.历史背景
王昌龄仕途坎坷,为人刚正不阿。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
县尉。
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
安史之乱时,惨遭刺史闾丘晓杀害。
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3.“冰心”“玉壶”的相关典故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译:人像垂下的红丝绳一样耿直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透。
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里皆澈。
喻彼贞廉,能守其节。
——[唐]姚崇《冰壶诫》
译:美玉原本没有瑕疵,冰也是洁净的,玉壶与冰在方圆之间相互辉映,表里如一皆是清澈无比。
比喻坚贞廉洁,能坚守气节的人。
4.“洗砚池”的典故
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5.拓展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雪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