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探讨
作者:高利民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8期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破坏相对较大,会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与物种多样性。为此,在明确水土流失破坏性影响与水土保持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与運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与运营情况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而为我国水文环境的全方位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与优势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280-03
水利工程作为关系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当下所建立的水利工程多具有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性较高等特点,因此施工周期通常较长,需要在限定的施工期限内完成预先设计的任务。在水利工程的施工期间由于对技术要求较高,且所处环境可能存在阻碍施工进程的因素,导致整体作业难度较大。为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水土流失这一关键问题,避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需设定维持水土保持能力的目标,进而在配合实施多类型处理方案后确保水利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全面保护我国水文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提供支持。
1 水土流失的影响
1.1 频繁降雨引发洪涝灾害
部分地区在其水土含量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降低后,将会使得土壤内部产生颗粒空隙逐渐减少的不良现象,进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概率增加。同时,大量土壤中含水量减少和关键河道被泥土淤积后,会增大后续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1]。例如,若该地区进入雨季,频繁的降雨与暴雨现象,会导致泥石流等典型的洪涝灾害,从而威胁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频繁的降水会严重冲刷地面表层土壤,尤其是在大量水流经过的情况下,会使得泥沙受到较为明显的裹挟压力,并随水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湖泊等区域后,长期堆积在河道处,进而使得河道淤塞风险增大,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转效率[2]。此外,泥沙的大量堆积会使得周边水库容量缩减,尤其在河床与河道位置上升后,部分河流可能会被泥沙阻断,甚至直接改道,导致水利工程的洪涝防御能力和水资源调运能力明显降低,增大各类灾害的发生风险。
1.3 增大水文环境恶化程度
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区域,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经常产生的现象,水库、河流等会处于水体浑浊的状态,且泥沙中含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生活垃圾等一旦进入水源会对周边区域水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3]。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水文环境的受损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导致水体整体自净能力降低,这种具有循环式特点的恶化影响,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保持的效益概述
2.1 环境效益
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的实施,可起到防控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工程施工区域植被生长能力与覆盖率后,可降低因降雨而给地表土带来的冲刷影响,进而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维持当地生态发展稳定性奠定基础。
2.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通过实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效果,在确保工程设施运转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优势,可以平衡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得建设区域与环境条件展现出和谐共存的特征。此背景下,水利资源将能够保证调用的科学性,起到预防旱涝灾害的作用,充分满足当地的农田灌溉、发电、蓄水等实际需求,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3 经济效益
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与其能否满足对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性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而在社会效益生产期间,建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在确保土地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其生产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3.1 人为因素
3.1.1 忽视了水土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展开相关工作时,部分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不强,忽略水土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此条件下,极易在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后,无法确保相应措施落实与管控的及时性,进而在长期影响下导致区域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威胁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
3.1.2 未能充分考虑到周边生态系统情况在水利工程运营期间,相关施工人员未能全面探讨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无法明确与当地环境条件的水土保持关联内容,影响施工方案的落实。加之周边生态系统与水利基础设施不匹配,极易因后续出现设施维护不当破坏河道等负面问题,不利于水土长期保持,甚至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1.3 补救措施不及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的现场管理期间,相关人员应根据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针对具体的不良影响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补救措施[4]。但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大且技术条件较为复杂,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实施补救措施的及时性比较困难,这就导致水土流失的影响进一步增大。
3.2 自然因素
部分河道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受自然河道改向或地质变动的影响,容易形成泥沙大量堆积,而抬高水位容易使周边土层结构逐渐坍塌。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难度日益增大,仅凭原本的植物根系保持效果无法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会严重破坏周边生态系统,从而加速水土流失。
4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1 工程措施
首先,需要对大坝的两侧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加固该部位,并通过挖沟解决坡底和周边区域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需要全面掌握在施工环节中石灰混凝土骨料及涂料的分布放置情况,可在砂石采集及废弃土层区域添加围挡设施,配合瓦舍合适规格的排水沟将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5]。
最后,确保废渣分类的合理性,对于具有回收价值的渣料预先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充分发挥渣料利用价值,进一步降低其处理的危害性。对于不具有回收利用价值且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废渣则需要进行重点处理,应设置零污染与零破坏的处理目标。
4.2 植物护坡工作
从土地保护的角度来看,应以经济环保作为各类物理措施落实的主要原则,严格遵循边施工边处理的工作要求,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能够快速恢复。以土层边坡处理为例,应基于对大坝进行取材后的施工现场展开合适的植物护坡工作,配合适当地填土以达到退工还耕的目的[6]。对施工区域进行覆土处理后即可开展地形地貌恢复工作,为后续河岸区域种植大量果树提供条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增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
4.3 完善水土流失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