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南片区防洪防潮规划【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海沧南片区概况及发展定位 (2)
2.1区域位置 (2)
2.2自然环境概况 (2)
2.2.1地形地貌 (2)
2.2.2气象 (2)
2.2.3地震烈度 (2)
2.2.4潮汐水文 (2)
2.3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3)
2.4流域概况 (4)
2.4.1现状水系 (4)
2.4.2现状水库 (5)
2.5洪涝灾害 (5)
2.6区域地质概况 (6)
2.6.1地层岩性 (6)
2.6.2地质构造与地震 (6)
2.7区域发展定位 (6)
2.7.1地区作用 (6)
2.7.2功能定位 (6)
2.7.3规模 (6)
第三章防洪防潮及排涝规划 (7)
3.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7)
3.1.1规划范围 (7)
3.1.2规划期限 (8)
3.2规划标准 (8)
3.2.1防洪标准 (8)
3.2.2防潮标准 (8)
3.2.3排涝标准 (8)
3.3规划原则和目标 (9)
3.3.1规划原则 (9)
3.3.2规划目标 (9)
3.4规划依据 (9)
3.4.1相关法律、法规 (9)
3.4.2主要规范及技术文件 (9)
3.4.3基础资料 (9)
3.5近几年区域规划概况 (10)
3.6防洪工程规划 (10)
3.6.1区域防洪工程现状 (10)
3.6.2水文分析计算 (11)
3.6.3海沧新市区内湖调蓄演算复核 (14)
3.6.4排洪渠治理工程规划 (19)
3.6.5跨河建筑物 (29)
3.6.6非工程防洪措施 (30)
3.7防潮工程规划 (30)
3.7.1防潮防台工程现状 (30)
3.7.2防潮工程规划 (31)
3.8排涝工程规划 (33)
3.8.1排涝规划原则 (33)
3.8.2城区排涝工程规划 (33)
3.8.3村庄排涝工程规划 (35)
第四章流域城市空间及景观概念规划 (39)
4.1整体构思 (39)
4.2空间景观结构 (39)
4.3开放空间规划 (39)
4.4绿化规划 (39)
4.5堤前滩地与岸线整治 (39)
4.6地标建筑 (39)
4.7街道设施设计 (39)
4.8交通组织 (39)
4.9河渠水景观规划 (40)
4.9.1规划原则 (40)
4.9.2景观水体与亲水性 (40)
4.10河流生态建设 (40)
4.11植载系统规划 (40)
第五章水土保持规划 (42)
5.1水土流失现状 (42)
5.2规划原则 (42)
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42)
5.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类型区划分 (42)
5.4.1北部山地水源保护区 (42)
5.4.2坡地果园开发种植区 (42)
5.4.3平原城镇开发建设区 (42)
5.4.4采石区 (43)
5.5预防保护规划 (43)
5.6监督管理规划 (43)
5.7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43)
5.8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43)
5.8.1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目标 (43)
5.8.2水土保持措施 (43)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4)
6.1现状主要环境问题 (44)
6.2环境影响评价 (44)
6.2.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4)
6.2.2对水环境的影响 (44)
6.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6.2.4施工弃渣对环境的影响 (44)
6.2.5施工噪声、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44)
6.3结论 (44)
第七章投资估算 (45)
7.1编制依据 (45)
7.2工程量统计 (45)
7.3投资估算 (46)
7.3.1总投资估算 (46)
7.3.2各分项投资估算表 (46)
第八章经济评价 (55)
8.1工程概述 (55)
8.2国民经济评价 (55)
8.2.1 评价依据 (55)
8.2.2 费用计算 (55)
8.2.3 效益计算 (55)
8.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55)
第九章规划工程实施意见 (57)
9.1工程分期实施基本原则 (57)
9.2分期实施意见 (57)
9.2.1近期实施项目 (57)
9.2.2远期实施项目 (57)
第十章相关问题和建议 (58)
第一章前言
海沧南片区地处规划的厦门市岛外城市副中心海沧区境内,东南两面临海,为厦门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发展区域。

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海峡西岸、支持台商投资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该片区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带来新的机遇。

外部环境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和持续发展以及保税港区的实施建设将有力地促进该片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强降雨和强台风的增多,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给上游水库和下游水系防洪带来较大压力。

特别是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对区域内防洪排涝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洪综合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本次规划涉及南部工业区、保税港区和海沧新市区三个片区的防洪排涝以及临海防潮防台安全,区内水系流域总面积为50.57km2。

区域内共包含七条排洪渠及总长22.46km防潮海堤、码头,排洪渠分别为南部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四号排洪渠支渠(原规划六号排洪渠支渠)、后井排洪渠及吴冠大圳排洪渠,防潮堤自北而南分别为吴冠环湾大道、排头码头护岸、海沧大道以及南部港区码头。

近几年来,海沧区政府先后组织编写的《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调整》、《厦门市海沧区市政专项规划》等均提出对区域内水系进行综合治理,为提高沿岸抗洪能力并为建设生态城市搭建较高平台。

2006年在海沧港区建设前期,厦门市规划局海沧分局同时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以下简称西南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分别编制的《厦门市海沧南部西片区排洪系统方案》、《海沧南部西片区排洪系统及竖向规划优化调整》以及08年初委托中规院编制的《海沧积涝区排查及解决方案》,为该片区防洪系统工程的今后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前期指导作用。

随着PX外迁、保税港区的批准设立、厦成高速公路的定线以及保税港区围网和集中查验口的设置对南部路网的分割和对港区集疏通道的要求发生的变化以及产业进驻和城市开发引发的片区控制性规划的进一步调整,海沧南部西片区的用地布局或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规划路网变化所引起的竖向调整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原有排洪系统,而现有部分村庄普遍存在的地势偏低现象使村庄排涝问题尤显突出,加上城市开发建设的不同时序,以及近远期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实施过程中的改变,使得现状排洪系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3年建成的东部海沧大道为南片区唯一一条兼具水陆景观和抵御洪潮的滨海大道,由于其设防标准偏低而亟待改造。

为顺应新形势下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确保现状存在的防洪防潮排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进防洪防潮排涝工程的建设,完善海沧南部片区排洪防潮系统,海沧区农林水利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和三明市明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厦门市海沧南片区防洪防潮规划报告》。

本规划对原有的一些局部的、分散的、不同深度的规划或设计成果予以汇总、整合、补充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旨在尽快建立科学的海沧南片区防洪防潮保障体系,确保未来规划新区的防洪防潮安全和景观用水需求的系统规划工作,为政府下一步开展各相关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章海沧南片区概况及发展定位
2.1 区域位置
规划区位于厦门市岛外副中心海沧区南部,北接蔡尖尾山脉,西靠漳州龙海角美镇,东面、南面隔海分别与厦门本岛及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相望。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本区北为蔡尖尾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

区内地势大部分较为平坦,除嵩屿地区京口岩山最高海拔标高137.9米外,其余地势高程均在23米以下。

高程在5米以下的低洼地和潮间地带,多为淤泥软土及堆积粘土,地下水位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高程在5~23米之间的坡积台地,以花岗岩风化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2.2气象
厦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0.3℃,日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388mm,80%左右的降雨量集中在3~9月份,其中6月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20%,全年大于等于25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为13.6天。

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600~11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1100~1500mm,陆面蒸发量等值
线650~700mm。

厦门地区春、夏两季以SE向风为主,秋、冬两季以NE向风为主,每年5~6月下午常有较强的NE 或SW向风,平均风力3~4级,最大5~6级,瞬时极大风力可达7~8级。

表2-1为厦门气象站鼓浪屿英雄山和东渡狐尾山两观测场地的风速特征值统计结果。

表2-1 风速特征值统计表
厦门湾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每年7~10月经常受到台风影响,据1949~2000年《台风年鉴》资料统计:52年中热带气旋共出现344个(以厦门湾为中心,半径500km的范围内),平均每年6.7次,最多年14次(1961年);强热带风暴共出现73次,平均每年1.4次;台风共出现191次,平均每年3.7次;瞬时最大风速80m/s(5914号台风),台风中心极限海平面汽压900mb(6907号台风)。

2.2.3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厦门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2.4潮汐水文
厦门港潮汐为半日潮,即一天中有两个潮波,潮型“两高两低”,涨潮时间约6小时,退潮时间6.5小时,潮汐形态系数为F=0. 34。

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对厦门港1907~2002年的潮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出厦门港的潮位特征值如下:
表2-2 厦门港潮位特征值表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提供的厦门海洋站各重现期水位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3 厦门海洋站各重现期水位计算结果表
2.3 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厦门市海沧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完成工业总产值606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0.6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2.93亿元,分别增长9%和2.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2亿元;实现港口吞吐量2168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完成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其中出口20.6亿美元。

为实现2009年海沧区经济逆势上扬,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力促经济回升:
狠抓服务扶持企业发展。

开展“走进和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完善和落实融资担保补贴、出口信保补贴、市场开拓经费等扶持政策,组织“名优产品海西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问题,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6月起单月工业产值回升到50亿元以上,达到金融危机前的平均水平。

出口加工区及烟草工业、锐珂医疗器械、柯达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突出重点抓好港口经济。

全力推进保税港区一期建设并通过预验收。

完成海澳码头、海沧航道扩建二期、调头区疏浚工程建设,推进13-19#泊位建设。

建成建港路高架通道,推进港南路、港中路建设,基本形成港区道路框架。

联达科技、路达公司等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引进嘉里物流项目,增开八条国际航线,航运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调整结构促进产业转型。

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带动,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新增认定17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8大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厦顺铝箔、烟草工业、钨业新能源等7大百亿企业集团。

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62.14亿元,增长16.1%。

促进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

强化规划先行,完成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东孚新城控规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编制工作。

工业投资大幅回升,法拉电子等22个项目投产,阳光恩耐照明等48个项目开工,厦船重工三期、金桥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开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海沧水厂一期、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

内外并举加强招商引资。

继续抓好外资引进工作,嘉隆盛实业等35个项目落户海沧,合同利用外
资1.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

发挥出口加工区特殊政策优势作用,引进嘉环实业等6个项目。

强化内外并举,引进阳光恩耐照明、新阳纸业等36个内资项目。

发挥优势深化对台交流。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努力构建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

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抓好台湾产业转移对接,全年引进15个台资项目。

进一步完善区领导挂钩重要台商台企制度、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一系列惠台措施,
解决台企实际困难。

千方百计抓好筹资融资。

努力克服税收减收因素影响,挖掘培育税源,组织财政收入。

积极与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争取期限长、利率低的贷款,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等提供总额340亿元的授信额度,民生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及厦门国际银行等成为合作伙伴,有力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需求。

扎实做好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工作,实现基金收入19.4亿元。

2.4 流域概况
海沧南片区地势自北部的蔡尖尾山、太平山向南倾斜,山麓以下是一片低丘平原——南部工业区、海沧新市区和保税港区,地形略有起伏,其间分布一些突起的小丘(如龟山、京口岩山等)。

片区东、南两面均靠海,同时受北面山洪和东南面海潮的双重威胁。

2.4.1现状水系
区域内现状水系总流域面积为50.57平方公里,各溪(渠)均向东、南汇入西海域或九龙江入海口。

区域内现状防洪系统分为两部分:已建排洪渠和自然溪流。

1、已建排洪渠
海沧南片区目前已修建的排洪渠包括南部一号排洪渠及其支渠、南部二号排洪渠及三号临时排洪渠。

(1)南部一号排洪渠
南部一号排洪渠总集雨面积为12.92km2,包括集雨面积为5.38km2的金斗里、龟山、西坑内、坞窟和青年等水库的下泄洪水,及集雨面积为7.54km2的芦澳路西侧和角嵩路南侧地块雨水。

该渠道承接山体洪水后,沿海沧管委会北侧、马青路南侧至芦澳路东侧,并沿芦澳路东侧向南至角嵩路南侧,进而向东沿角嵩路至海沧大道排海,并在出海口处设有橡胶坝,以满足景观水面的需要。

渠道上游段为暗渠,断面规格为:宽2.4~3.0m,高3.0~5.2m;渠道中下游段为明渠,其中,下游段断面规格为底宽11.0~50.0m,高4.3m。

位于南部工业区内的南部一号排洪渠支渠,接纳马青路以北蔡尖尾山流域约1.20km2集雨面积的洪水,支渠上游为底宽2.0m、高3.0m的暗渠,下游为宽4.0m、高3.1m的暗渠,沿翔露石化南侧道路接入一号排洪渠。

(2)南部二号排洪渠
南部二号排洪渠收集一号排洪渠起点东侧蔡尖尾山及部分发源于大坪山的洪水,其起点在管委会的东北侧,马青路的3号涵洞出口,沿海沧大桥西引道,至水头村后折向海沧大道后入海。

该排洪沟为明渠,现状断面规格为底宽5.5~12.0m,高4.6~3.8m,出海口处为3孔底宽6.0m、高3.0m的涵闸。

但由于石塘片区的规划,二号排洪渠渠线将进行相应调整,本次设计将针对调整后的二号排洪渠重新规划。

(3)三号临时排洪渠
由于新市区内湖尚未建成,修建三号临时排洪渠接纳规划排入新市区内湖的生活区部分雨水,该渠道沿东屿村东侧向南穿过海沧大道涵闸后入海。

渠道断面规格为底宽7.5m、高4.4m。

海沧大道涵闸为2孔钢筋砼涵洞,每孔涵宽为3.0m,涵高为2.7m。

2、自然溪流
南片区现有五条较大的自然溪流,为方便说明,本次规划以溪流经过的村庄名称为自然溪流暂命名,具体参见《现状排洪设施图》。

(1)雍厝溪
雍厝溪承接古楼水库溢洪道下泄洪水,该河道从龟山东侧由北向南至角嵩路,并沿角嵩路向西至规划海新路西侧,折而向南排海,出海口处建有海沧闸门,以阻挡海潮侵袭。

主河道长约4.99km,集雨面积10.52 km2,平均坡降约1.04‰。

该溪流规划为南部三号排洪渠。

(2)困瑶溪
困瑶溪主要收集青礁慈济宫东侧部分山体和低洼地雨洪水,同时承接古楼水库涵洞下泄的灌溉用水,主河道长约4.88km,集雨面积3.55 km2,平均坡降约0.62‰,该河道沿龟山西侧由北向南至角嵩路,并沿角嵩路向东至规划海新路西侧,折而向西排入漳州角美境内。

根据《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该溪流线形经一定调整后,为规划南部四号排洪渠。

(3)院前溪
院前溪主要汇集青礁慈济宫西侧部分山体洪水,总集雨面积为1.87 km2,主河道长约1.64km,平均坡降约4.25‰,该溪流从院前村中部穿过至角嵩路,之后沿芦塘村、鸿江村东侧接入囷瑶溪下游。

该溪流作为支流汇入规划南部四号排洪渠内。

(4)后井溪
后井溪主要收集马垄、后山尾、温厝等村庄洪水,汇集后沿南海一路向南,经锦里、衙里等村庄后排海,并在出海口处建有后井水闸,该河道锦里村段现已铺砌,下游仍为自然冲沟,整条河道长约2.42km,集雨面积4.23km2,平均坡降约1.40‰。

该溪流规划为后井排洪渠。

(5)吴冠大圳溪
吴冠大圳溪起源于龙门亭水库,总汇水面积为1.83km2,主河道1.12km,平均坡降为3.74‰,该溪流从庙兜村北侧穿过,最终排入朝阳水库。

该溪流规划为吴冠大圳排洪渠。

除此之外,区域内部分地段尚有村民自行修砌的几条临时排洪沟。

现状各溪流特征详见下表:
表2-4 现状溪流水系特征表
2.4.2现状水库
1、现状水库概况
流域已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规划区内主要水库情况详见下表所示:
表2-5 小(一)型水库基本情况表
表2-6 小(二)型水库基本情况表
2.5 洪涝灾害
厦门湾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每年7~10月经常受到台风影响,据1949~2000年《台风年鉴》资料统计:52年中强热带风暴共出现73次,平均每年1.4次;台风共出现191次,平均每年3.7次;瞬时最大风速80m/s (5914号台风)。

由于整个规划区内受山洪及海潮的双重影响,其沿海地块地势大多低于 100年一遇高潮位4.42m ,每逢台风或汛期均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流域沿岸居民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直接弃入河道,且下游河道多建有滚水坝等蓄水工程和建设标准不足的人行桥、机耕桥等,使多处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不足。

如南片区的3#排洪渠海沧镇段、后井排洪渠锦里段等均严重淤积。

流域下游地势较低,多数地块高程低于100年一遇高潮位4.42米,加上原排水沟年久失修、下游排水沟淤积或沟断面不能满足要求等等,每逢台风汛期,都会遭受洪涝灾害,
流域内部分村庄均要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受涝严重的村庄主要包括石岑村、鸿江村、海沧村、衙里村、后井村、山后村、东屿村等。

2.6 区域地质概况
2.6.1地层岩性
规划区南部临海,北部靠山。

港中路以南用地基本处于海水潮间地带,多为3米以下的低洼地,由淤泥软土及堆积粘土构成,地下水位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中部用地(港中路~角嵩路)地势稍高,多在3~15米,其中高程在5米以上的坡积台地以花岗岩风化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区内地势较低处基本为水产养殖区,地质条件较差。

地势相对较高处大都分布有村庄。

在海沧街道办事处周边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采石坑,其深度达40~50米。

北部用地(角嵩路~马青路)地势相对较高,多在5~20米,其中龟山地势较高,植被较好。

2.6.2地质构造与地震
本区域位于长乐-南澳断裂带南段,属“闽东燕山断坳带”东部(濒临台湾海峡)之中、新生代沉降带。

基本构造格架是燕山晚期运动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为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北东向新华夏系断裂和与配套的北西向断裂为主,多属高倾角冲断层。

本区域处于东南沿海泉汕地带中部,受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影响,是地震活跃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150km范围内,ML≥1.5~3.0级地震活动频繁,平均每年达100多次。

2.7 区域发展定位
2.7.1地区作用
海沧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厦门海湾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岛外的副中心,是厦门市重要的港区、工业区和新市区。

海沧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其便利快捷的陆上、水上交通,已成为吸引台商投资的重要窗口。

2.7.2功能定位
根据《海沧区控规图集》(2009年报批稿),海沧区共划分为13个规划管理单元,其中,南片区涉及05-09吴冠片区、05-10海沧新城北区、05-11海沧新城南区、05-12海沧区南部片区和05-13海沧区港区,各规划管理单元的功能定位如下:
1、吴冠片区
规划充分利用区内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的自然条件,将本区建设成为一个以滨海岸线为依托,以形态多姿的自然景观为载体的湿地生态公园和依山面海的高尚居住区、滨水游艇社区,半山高尚居住社区。

2、海沧新城北区
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的次中心,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触、商业中心。

3、海沧新城南区
厦门市环西海城中心区孟要组成部分,厦门市的次中心,海沧台商投资区的金触、商业、居住中心。

4、海沧区南部片区
厦门市海沧区的保税区物流配套工业组团,南部重要的生活配套居住社区。

5、海沧区港区
海沧、省屿港区是厦门港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中、远洋干线运输为主,并具有保税港区的功能,集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出口加工等多项功能,规划六大功能区,即港口作业区、物流仓储区、出口加工区、口岸查验区、铁路装卸区和配套服务区等。

20#-22#泊位作为规划港区内贸集装箱专用泊位,与保税港区集装箱泊位互相补充,共同构成厦门集装箱干线港。

2.7.3规模
1、人口规模
根据《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预测2020年规划区人口达到31万人(包括海沧保税港区、南部工业区、海沧新市区)。

2、用地规模
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7平方公里。

第三章防洪防潮及排涝规划
3.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3.1.1规划范围
本次工程规划范围:东侧边界为海沧大道,北侧边界至蔡尖尾山分水岭,西侧边界为厦门与漳州行政界线,南侧边界为港区码头,囊括海沧保税港区、南部工业区和海沧新市区,规划流域总面积为50.57平方公里。

区域内共规划复核七条排洪渠、一个调畜内湖以及总长22.46km的临海堤防、港区码头,区域内各排洪渠、上游水库、内湖及防潮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排洪渠
区内已建及规划的排洪渠包括发源于蔡尖尾山的南部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排洪渠,发源于大坪山的吴冠大圳排洪渠,发源于宁店、马垄村的后井排洪渠以及为调整西港区竖向标高而规划的南部四号排洪渠支渠。

目前,南部一号排洪渠已经实施,南部二号(调整后)、三号、四号、后井排洪渠已处于施工图编制阶段,南部四号排洪渠支渠和吴冠大圳排洪渠仍为天然溪流。

2、水库
规划流域上游建有发源于蔡尖尾山的1座小(一)型水库(古楼水库)以及5座小(二)型水库(湖堀水库、龟山水库、三魁岭水库、岩坑水库和龙门亭水库),另有发源于大坪山的1座小(二)型水库(朝阳水库)。

各主要水库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3、内湖
位于海沧新市区中部的调蓄内湖主要接纳新市区涝水量,同时作为新市区的一个主要景观水体,目前尚处于实施阶段。

4、防潮工程
规划区的防潮工程由两部分组成:防潮堤和码头护岸。

区内规划防潮工程从北到南依次为:吴冠环湾大道(长1.72km)、排头码头护岸(长3.35km)、海沧大道(长5.83km)和南部港口码头(长11.56km)。

3.1.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是2010~2020年。

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5~2020年
3.2 规划标准
根据《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到2020年海沧保税港区、南部工业区、海沧新市区等片区城市规划用地合计为23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人。

3.2.1防洪标准
根据《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厦门市海沧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按照《防洪标准》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拟定区域内各排洪渠按满足50年一遇防洪要求进行设防,工程等别为Ⅲ等,永久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

规划区内现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

随着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以及下游城市建设的推进,这些水库仍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各水库之前进行的安全鉴定工作表明,现有水库基本能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

近期进行的并将在今年内竣工验收的区域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确保各水库发挥正常作用,并极大减轻洪水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3.2.2防潮标准
《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厦门市海沧区市政专项规划》等相关资料,均确定规划区内各堤段的防潮标准按100年一遇设防,风速重现期采用相应设计潮位重现期(即100年一遇)。

根据流域内保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有关规定认为,各相关规划所确定的防潮标准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是科学合理的,本规划拟按上述设防标准进行海堤防潮规划。

3.2.3排涝标准
根据福建省水利水电厅颁发的《福建省城市排水排涝设计暂行规定》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相关要求,城区雨水管道设计标准根据地区及城市道路的重要性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分别采用重现期1~5年;城区内河、沟渠设计标准结合区域内的排水现状及易涝区的规模和重要性,拟采用十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